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33岁。胃部不适5年,偶然发现并触及胃区肿物半个月就诊。超声检查于胃体小弯侧可见不均匀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大小约54mm×50mm,肿块的胃腔侧可见一内凹,宽10mm,深9mm,表面不光滑。超声提示:胃壁实性肿块(胃间质瘤伴溃疡,图1)。  相似文献   

2.
3.
患者女,49岁。以“右上腹不适感半年,黑便7d”就诊。查体未见异常体征。大便潜血(++)。胃肠钡餐检查见胃窦狭窄并向右上腹肝区方向弯曲,后壁隐约充盈缺损,提示:胃窦后壁可疑占位(不排除胰头部占位挤压)。电子胃镜检查见胃窦部胃壁微隆起,黏膜面充血部分糜烂,边界欠清晰,未见活动性出血,诊断;胃窦部微隆起性病变伴糜烂。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7岁,既往体健。近2个月来餐后上腹痛并间断性呕吐,无明显诱因。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胃炎。经抑酸、消炎保守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当地超声检查诊断为胃窦部肿瘤,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超声所见:上腹胃窦部可见一  相似文献   

5.
例1 患者男,60岁.上腹闷胀、纳差1个月余.超声检查:空腹时于肝左叶下方、胃体前壁区见一紧贴肝缘的实质性低回声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楚,大小为2.5 cm×2.3 cm×2.2 cm.  相似文献   

6.
胃间质瘤超声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7岁。因突发性呕血入院。查体:发育营养较差,贫血貌,血压110/70mm Hg(1mm Hg=0.133kPa),心肺正常。应用Philips HDI5000SonoCT彩色超声检查仪行腹部超声检查:上腹中部偏左于胰腺前方可见一大小约5.83cm×3.01cm低回声包块,内回声分布混杂,呈分叶状,可见数处片状不规则无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6岁。因右上腹微痛就诊。超声检查见右上腹部右肾前方、胆囊左后方、胰头右侧有一约1.5cm×2.2cm的低回声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质,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图1)。饮水使十二指肠充盈后,再行超声检查,见肿块位于十二指肠左侧,与十二指肠腔关系密切,随十二指肠蠕动轻微移动,诊断为十二指肠壁内占位。行CT检查见胰头钩状突与十二指肠降段之间有一低密度灶,与十二指肠关系较密切,有明显强化,考虑为十二指肠肿瘤。手术见十二指肠降段左侧壁内有一直径约2cm的肿块。病理结果为十二指肠间质瘤。讨论十二指肠原发性肿瘤较少见,约…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2个月,因阵发性哭闹3d伴呕吐入院。无发热,无腹泻、腹胀及便血等。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腹部B型超声示肝左叶探及一包块,类椭圆形,大小约5.8cm×4.2cm×3.2cm,边界清晰,其内回声不均匀,周边为低回声,中央为强回声,后伴声影。CDFI:包块低回声区内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图1)。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3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1年余。无腹痛、恶心、呕吐。无明显消瘦等。查体:腹部无明显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无腹水征。超声检查:紧贴肝左叶后方可见一5.6cm×5.2cm×4.8cm的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包膜清楚,呈类圆形,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疏松蜂窝结构,团块后方回声增强(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团块内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由肘静脉注入造影剂声诺维2.4ml后显示团块内部造影剂充填晚于肝实质动脉相,团块内部为少血供型(图2)。超声提示:肝左叶后方实质性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间质瘤超声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0岁。因近来乏力、黑便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上腹部可扪及一3 cm×4 cm大小质韧包块,边界欠清晰。超声检查:右上腹部可测及一实性偏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大小约5.0 cm×3.6 cm(图1),位置相对固定。肿块位于胰头下部后外侧,与胰腺紧邻,与十二指肠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内部有丰富血流信号,并可测及动脉血流频谱。超声诊断:右上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结合病史考虑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CT: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交界处见一约5.0 cm×3.8 cm软组织肿物,强化后明显增强。结论:右侧腹膜后占位,考虑十二指肠肿瘤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胃血管球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女性,32岁。上腹部饱胀、疼痛不适,反复发作半年余。查体:一般情况好,上腹部触及乒乓球大小肿物,有触痛。肝脾未扪及,其他无异常。胃镜示胃窦部前壁有2 cm×2.2 cm大小半圆形隆起占位,顶端见一浅溃疡,其余部位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胃镜诊断:胃窦前壁隆起性病变性质待查?行手术后送病检。病理检查巨检:次全胃一件,胃剖开后,在大弯侧窦部前壁有一肿块,肿块大小2.5 cm×2.5 cm×2 cm位于肌壁间。肿块表面黏膜处有0.6 cm×0.6 cm大小的糜烂。肿块切面呈灰白、粉红色,质地软,外周圆滑,境界清楚。幽门下组淋巴结3枚,无特殊。镜检:在胃壁的肌层…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3岁。平素体健,无头晕、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时,超声检查见右侧肾上腺区6.0cm×3.7cm×4.0cm的混合性稍低回声区,内见多个散在分布点状强回声;边界清,可见强回声完整包膜,形态规则,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2)。超声诊断右肾上腺实性占位,考虑良性肿瘤。CT增强提示右肾上腺无功能性肾上腺腺瘤。手术中见肿块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大小为6.0cm×3.0cm×3.0cm,肿块蒂部与肾上腺内外肢交界处相连。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肾上腺神经节瘤。图1右肾上腺区混合性回声区,内见散在强光点图2肾上腺混合性回声区,周边完整的强回声包膜讨论:神经节…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3岁,常规超声检查:于盆腔膀胱右上方可见一大小约6.3cm×4.5cm×5.8cm弱回声块影,边界清晰,形态呈球形,内部回声尚均匀,后方回声增强。其右侧缘起源于一小肠壁,该段肠壁明显增厚,回声减低,呈"假肾征",中央可见气体亮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丰富血流信号自增厚小肠管壁向弱回声块影实质内延伸(图1)。脉冲多普勒:弱回声块影内测得  相似文献   

14.
胃血管球瘤1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贾晓慧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3):198-198,i009
患者女性,45岁。上腹痛1年,于空腹或夜间加重,进食可略缓解,服药治疗效果不佳。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部大弯侧占位性病变。B超示胃窦后壁增厚,范围3cm×25cm,边界清,局部向胃腔凸出。胃镜检查见胃窦黏膜粗糙。病理检查巨检:胃大部切除标本。胃黏膜无破坏,胃窦近大弯处,肌壁之间可见一结节,3cm×25cm×2cm大小,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无包膜,切面褐色,质软。镜检:肿瘤毛细血管丰富,管腔或宽、或窄,血管壁内皮下有多层排列整齐、形态规则的立方形或多角形细胞(图1)。核圆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细致,可见小核仁,无核分裂象,胞质量中等,嗜淡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胃间质瘤行内镜下切除致胃壁穿孔的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伴反酸、嗳气3个月入院。经胃镜及超声内镜等检查诊断为胃间质瘤,行内镜下消化道肿瘤全层切除术,术中分离过程中反复出血,分离时致胃壁穿孔巨大,难以内镜下修补,急诊行剖腹探查及胃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胃血管球瘤恶性潜能不能排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但因胃血管球瘤恶性潜能不能排除,现密切随访中。结论胃血管球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胃间质瘤。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其认识,提高鉴别诊断能力,谨慎实施内镜下肿瘤全层切术,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5岁,从反复中上腹饱胀不适2月就诊.查体:腹平软,未扪及肿块。血常规:血红蛋白12.7g/L;红细胞4.13×10^12/L。肿瘤指标:Ca12524.16U/ml。常规行上腹超声检查时,凶患者查前曾饮水,发现胃内可疑病灶,故嘱患者再饮水500ml,充盈胃腔后见胃腔中液体外,贲门处内壁见一低回声,范围约26mm×21mm,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 ,72岁。以间断排黑便 2月余 ,加重伴头晕 ,呕血 2 d入院。查体 :血压 12 0 / 80 mm Hg,贫血貌 ,心肺检查阴性 ,双下肢中度浮肿。 B超检查 :左上腹扫查 ,于胃体的后方 ,脾门内侧可见范围 6 .5 cm×5 .0 cm的异常回声区 (图 1) ,边界清晰 ,形态不规则 ,内为低回声 ,光点分布不均匀。饮水后与左肾、脾脏无关。提示 :左上腹实性包块 (多来源于胃肠道 )。活检组织报告 :胃间质瘤。7个月后随访肿块大小 5 .0 cm× 8.0 cm,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讨论 本病鲜见报道。胃间质瘤 (GIST)是消化道原发性间叶性肿瘤。因多向浆膜生长 ,形态多…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52岁。上腹部不适1月余。外院胃镜检查示胃窦部隆起性病变伴溃疡出血,余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胃窦溃疡病变。于本院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巨检:胃大部切除标本,大弯13 cm,小弯8cm,胃窦小弯侧见一溃疡直径1 cm,溃疡下方见一肿块大小2 cm×1.5 cm,切面灰白色,质中,界清。镜检:胃黏膜炎性坏死组织下方见由玻璃样变性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肿瘤组织由丰富的血管和围绕血管生长的成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血管球瘤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血管球瘤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5例为女性,5例为男性,年龄41~73岁,平均55岁。7例位于胃窦部,3例位于胃体部。肿瘤最大径1.0~4.1cm,平均径2.3cm,长短径比为1.34±0.31。病灶密度均匀,未见出血、坏死及囊变,1例有微小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门脉期6例持续强化,2例渐进强化,2例强化减退。动脉期病变与腹主动脉CT值之比为0.50±0.12,门静脉期病变与腹主动脉CT值之比为0.95±0.08。结论:胃血管球瘤在临床上少见,结合肿瘤的位置、相对特征性的强化模式,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71岁.主因间断性大便带暗红色血12 d入院.不伴腹痛、呕吐、呃逆.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超声所见:右下腹腔内可见一范围约80 mm×40 mm的不均质包块,中心为强回声团,周边为多层低回声结构,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假肾征"(图1),边界欠清,内部边缘可见一范围约30 mm×23 mm的低回声肿块,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高回声带.CDFI:低回声肿块及周围不均质包块内部可见丰富的条状血流信号(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