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合用尼卡地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炎症损害、线粒体受损程度的作用结果。方法①实验于2002-12/2004-1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电针组、尼卡地平组、电针+尼卡地平组,每组6只。②各组兔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套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 in,松开再灌注2h。电针组静脉麻醉诱导完成后刺激内关(采用电针刺激仪,电针刺激频率为5H z,缓慢调节输出强度到3V),约30m in后开始肋骨切开,术中维持。尼卡地平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10min至实验结束持续静脉注射尼卡地平[1μg/(kg·m in)]。电针+尼卡地平组联合给予电针和尼卡地平,剂量和方法同电针组和尼卡地平组。③于冠状动脉结扎前即刻、灌注前即刻、灌注2h3个时间点采用NAC-act法测定血浆的肌酸磷酸激酶水平。于再灌注2h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8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以Bradford方法定量线粒体蛋白浓度,放射免疫γ计数器测定1m L线粒体溶液γ记数。④每组内各时间点的肌酸磷酸激酶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用Dunnett’s检验(结扎前即刻作为控制时间点)。电针和尼卡地平对灌注2h血浆肌酸磷酸激酶,白细胞介素8,应激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的交互作用使用2×2析因分析,各组间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s方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新西兰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各组结扎前即刻均低于灌注前即刻和再灌注2h(P<0.05),对照组、电针组、尼卡地平组再灌注2h明显高于电针+尼卡地平组(P<0.05),电针组和尼卡地平组再灌注2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血浆白细胞介素8水平电针组和电针+尼卡地平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尼卡地平组(P<0.05)。③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电针组和电针+尼卡地平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尼卡地平组(P<0.05),尼卡地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④心肌线粒体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摄取率电针+尼卡地平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电针组和尼卡地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电针内关抑制应激激素和白细胞介素8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和线粒体损害程度。②电针合用尼卡地平对心肌保护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芪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黄芪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2/10在承德医学院电镜室完成,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黄芪预处理组(黄芪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0只。于术前1周黄芪预处理组给黄芪注射液。其他2组给生理盐水。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黄芪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支,40min后松开扎线,再灌注1h。对照组大鼠只穿线不结扎。术后即取光、电镜标本,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超微结构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凋亡细胞指数(每只大鼠观察4张切法,每张切片计数5个视野中的凋亡阳性细胞核数/总细胞核的比值,取其平均值)。结果:①心肌细胞超微病理改变:黄芪组心肌细胞轻微水肿,核不规则。肌原纤维较少,线粒体略肿胀,嵴呈波浪形,肌浆网略扩张。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亚微结构损伤程度较黄芪组明显加重,心肌细胞肿胀明显。肌膜断裂、缺损,部分线粒体弥漫性肿胀,空泡化。对照组超微结构变化轻微,肌膜完整,肌原纤维平行排列,部分线粒体有轻到中度肿胀。②微血管内皮超微病理改变:黄芪组血管内皮细胞轻度肿胀,膜完整。核基本正常。缺血再灌注组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膜尚完整,心肌梗死灶内的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变性、断裂和分离。对照组与黄芪组结构相似。③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观察结果:黄芪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14.06&;#177;9.97)%,(19.34&;#177;12.30)%,(t=1.96,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0.96&;#177;0.43)%,(t=4.99,P〈0.01)],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59,P〈0.01)。结论:黄芪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黄芪稳定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和血压,以及小肠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中山大学省级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280~300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n=10):对照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分离+仅分离而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肠缺血再灌注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分离+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后松夹再灌注2h;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分离并切断+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后松夹再灌注2h。迷走神经刺激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干切断+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前及再灌注开始时均采用智能型生物信号显示处理系统以5V,2ms和1Hz强度的电流持续刺激左迷走神经干远端20min。②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2h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内皮素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结构的变化。对小肠组织损伤程度进行判定:0~9分,分数越高表示损伤越严重。于迷走神经刺激前,夹闭0,30min,再灌注0,30,60,90,120min记录平均动脉压。③多组均数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大鼠4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变化: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迷走神经刺激组[(22.42&;#177;9.62),(24.66&;#177;10.10),(36.34&;#177;10.81),(52.08&;#177;19.25)μmol/L,P〈0.051。②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迷走神经刺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270.49&;#177;75.43),(170.04&;#177;56.30),(190.73&;#177;62.85),(200.04&;#177;65.21)ng/L,P〈0.05]。③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比值比较: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迷走神经刺激组(0.11&;#177;0.04,0.12&;#177;0.04,0.23&;#177;0.10,0.18&;#177;0.07,P〈0.05),对照组明显高于迷走神经刺激组(P〈0.05)。④小肠组织损伤程度光镜下观察结果: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的肠黏膜结构受损最严重,迷走神经刺激组可减轻肠组织损伤程度。⑤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评分: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而迷走神经刺激组明显低于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5.3&;#177;0.9),(6.4&;#177;1.9),(7.0&;#177;1.2)分,P〈0.05]。⑥平均动脉压变化:各组大鼠在缺血期基本保持平穗。而在再灌注期,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随时间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迷走神经刺激组较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在各时间点能更明显提高平均动脉压(P〈0.05)。 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能通过减轻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比值失衡,从而改善脏器微循环并延缓血压的下降,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电针刺复合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协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电针刺和丹参均具有防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但当两者同用时是否可产生协同作用。目的:探讨电针刺和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后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的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以及心肌损伤的标志多巴胺水平的影响,以及电针刺和丹参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两因素析因设计。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1-09/2002-12在仁济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取康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②电针组。③丹参组。④电针+丹参组。方法:①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夹闭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解2h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②电针组:同前造模,在缺血前20min电针刺“内关”,“云门”,“列缺”,电压0.8V,频率3.0~4.0Hz。③丹参组:同前造模,缺血前静脉单次注射丹参1.5mg/kg,灌注前和灌注后分别单次注射丹参1.0ms/ks。④电针刺+丹参组:同前造模,既电针又给药。在缺血前,缺血30min和再灌注2h分别取各组免静脉血测定血中多巴胺的含量;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热休克蛋白70mRNA的表达通过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结果:经补充后24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热休克蛋白70mRNA的表达:各组缺血再灌注后均较缺血前显著增加(P〈0.01),其他3组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电针+丹参组高于电针组和丹参组(F=4.48,P〈0.05)。②多巴胺水平:各组缺血再灌注后均较缺血前显著升高(P〈0.01),其他3组缺血30min和再灌注2h时血中多巴胺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电针+丹参组低于电针组和丹参组(F=5.95,P〈0.05)。结论:①电针刺和丹参都能激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mRNA的表达,增强热休克蛋白70的蛋白稳定作用,减轻心肌损害。②电针刺和丹参能抑制缺血再灌注后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增加,减少多巴胺介导的损伤,保护心肌。③电针刺和丹参之间有相互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白细胞介素8血清的表达及电针对其表达的调节,以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8/11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内进行。取135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6,12,24h组。缺血再灌注3,6,12,24h+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1h后再灌注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电针缺血再灌注+电针组大鼠的足三里、内关穴,频率2Hz,电压1.5V,连续渡30min/次。再利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每组白细胞介素8浓度;并对每组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结果:实验过程中有2只动物死亡,133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3h白细胞介素8表达开始增加,6h达高峰,12h开始下降,24h恢复正常;其中缺血再灌注3,6及12h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假手术组(73.56&;#177;8.27)μg/L,缺血再灌注3h(85.18&;#177;9.56)μg/L,6h(109.82&;#177;10.82)μg/L,12h(95.27&;#177;9.71)μg/L,24h(75.61&;#177;8.43)μg/L,P〈0.05]。②缺血再灌注3,6,12h+电针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与缺血再灌注相应时间点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缺血再灌注3h+电针组(80.39&;#177;8.68)μg/L,缺血再灌注6h+电针组(98.35&;#177;9.29)μg/L,缺血再灌注12h+电针组(86.81&;#177;8.09)μg/L,P〈0.05]。③缺血再灌注3,6,12,24h+电针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与相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3,6,12,24h+电针组分别为(2.85&;#177;0.38),(3.06&;#177;0.55),(2.98&;#177;0.46),(3.02&;#177;0.52)分;缺血再灌注3,6,12,24h组分别为(3.38&;#177;0.57),(3.86&;#177;0.43),(3.52&;#177;0.52),(3.56&;#177;0.62)分,P〈0.05]。 结论:电针治疗能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004~2005年选取符合条件CPB心脏手术患者3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n=15)和对照组(n=15),试验组给予依达拉奉。分别于术前(T1)及主动脉开放后2(T2)、6(T3)、12(T4),24h(T5)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 CPB开始后cTnI、CK-MB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MDA2组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SOD在开放升主动脉后持续下降,但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提高心肌细胞SOD活性,减少MDA的产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的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血浆内皮素-1(ET-1)变化的影响和对心肌超微结构的保护。方法 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成2组(缺血再灌注组、纳洛酮保护组),每组10只,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结扎前、结扎后30min松开结扎线恢复灌流时及灌注后0.5、1、2,4、6h采血,测定ET-1含量,在6h后分别取缺血部位的心肌标本,用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0.5~1h ET-1含量明显高于结扎前(P(0.05或P(0.01);纳洛酮保护组ET-1含域均显著低于结扎前(P〈0.05或P(0.01)。超微结构改变: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大部分心肌纤维呈收缩状态,大部分肌原纤维局灶性溶解、断裂,核周水肿;纳洛酮保护组,肌原纤维结构较清晰,排列整齐,未见明显断裂,肌原纤维收缩状态缓解,线粒体水肿减轻,胞浆轻度水肿。结论 纳洛酮可有效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ET-1的合成和分泌,减轻ET-1对血管和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并对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有明显保护作用,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8.
牛磺酸预防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远隔多器官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梅  崔乃杰  崔德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04-106,i0002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是否可致远隔多器官损伤,以及损伤发生的可能途径和牛磺酸的预防作用。 方法:实验于1997-05/1998—03在天津医科大学毒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18只,鼠龄12周,雌雄不拘。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只切开双下肢股三角区),模型组(夹闭双侧股动脉,阻断循环2h再灌注5h,造成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和牛磺酸组[每天给予200g/L牛磺酸(南京制药厂生产,含量99.7%,生产批号595D35D)3mL/只灌胃,7d后按模型组方法制备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②各组再灌注5h时取下肢骨骼肌、远隔器官胃、肾、肺、肝及脑组织,采用电镜(&;#215;9900)观察超微病理改变;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采用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心肌酶、肝酶活性。③采用亚硝酸盐法测红细胞提取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血清和肝、肺、脑组织丙二醛含量;采用生物化学法测血清谷胱甘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肺、脑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大鼠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远隔器官损伤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超微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下肢骨骼肌、远隔器官肺、肝、肾、胃及脑存在弥漫性损伤,而牛磺酸组各器官损伤明显减轻。(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外周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③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牛磺酸组(P〈0.05),而牛磺酸组与假手术组差异不明显(P〉0.05)。④肝、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近(P〉0.051。⑤肝、肺组织匀浆丙二醛含量: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牛磺酸组(P〈0.05);脑组织匀浆丙二醛含量:牛磺酸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 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可使中性粒细胞激活,释放大量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介质,使机体处于全身炎症反应状态,引起远隔多器官损伤.牛磺酸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损伤能力,可明显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远隔多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电针刺和尼卡地平对缺血 /再灌注后心肌细胞Hsp70mRNA表达和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以及电针刺和尼卡地平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2 4只兔子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缺血 /再灌注组 ) ,电针刺组 ,尼卡地平组 ,电针刺 尼卡地平组 ,每组各 6只。采用夹闭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 30min后松解 2h制成缺血 /再灌注模型。术中分别采取电针刺激和静脉给予尼卡地平的处理。在缺血前、缺血 30min和再灌注 2h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中多巴胺的含量 ;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通过PT -PCR方法测定Hsp70mRNA的表达 ,观察电针刺和尼卡地平对Hsp70mRNA表达及血中多巴胺含量的影响。结果 电针刺组和尼卡地平组的Hsp70mRNA的表达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增加 (P <0 0 5 ) ,而血中多巴胺含量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 (P <0 0 5 ) ,并且和电针刺组、尼卡地平组相比 ,电针刺复合尼卡地平组的变化更为显著 (P <0 0 5 )。结论 电针刺和尼卡地平对缺血 /再灌注后Hsp70mRNA的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能抑制缺血 /再灌注后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增加 ,并且电针刺和尼卡地平之间有相互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红花黄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探讨红花黄素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①实验于2004—06/2005—02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红花黄素组、地奥心血康组。②采用Langendofff创建的离体心脏灌流法建立离体大鼠心肌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以持续平衡的充有体积分数0.95O2+0.05CO2混合气体的KH液进行非循环逆行灌流。灌注数秒后心脏恢复跳动。稳定15min后停灌30min,再灌40min,给药组在停灌前10min以红花黄素(0.33g生药/mL)或地奥心血康灌注,直至再灌后40min。正常对照组离体心脏持续灌注K—H液90min。模型组离体心脏灌注.K—H液35min,全心缺血25min,再灌注30min。③心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测定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相应试剂盒说明完成。④分别进行成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 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大鼠32只。①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模型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0.01);丙二醛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0.01)。②一氧化氮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0.01)。③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地奥心血康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总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红花黄素组(P〈0.01),明显低于地奥心血康组(P〈0.05)。 结论:红花黄素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