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难治性青光眼(共89只眼)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3个月~1年随访。结果术后出院眼压平均在11.90mmHg,1个月复诊眼压平均13.75mmHg,3个月复诊眼压14.60mmHg,6个月~1年后眼压平均在18~20mmHg。结论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各型青光眼40例57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缝线松解,术中应用丝裂霉素为治疗组,观察术后眼压及浅前房等并发症,并为16例18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主后1个月平均眼压11.98mmHg,浅前房发生率为12.3%(7/57),对照组为55.5%(1018),两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缝线松解及丝裂霉素应用可提高小梁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诊的32例(40眼)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术的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2.5mmHg(1mmHg=0.133kPa)左右。术后6个月眼内压全部在16~18mmHg之间。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术可以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内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95年6月至1998年2月,采用改良式燕尾型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11例,经过2~18个月的观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例,慢性闭角性青光眼3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2例。其中男4例,女7例,均为单眼。平均年龄52.35岁(45岁~71岁),术前有青光眼手术史1例(曾作常规小梁切除术1次)。所有病例术前眼压在5.17~10.90kPa(1kPa=7.5mmHg)之间,且使用各种降眼压药无效者。二、手术方法1.麻醉:以2%利多卡因和0.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及可调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48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及可调缝线,随访12个月。结果:眼压正常45眼(93.75%),3眼药物控制结合眼球按摩可达正常。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实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对56例(63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同时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观察术后前房深度,眼内压及视力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压34.15±7.21mmHg,术后一周内平均眼压10.9±5.4mmHg。术后有3眼出现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好前房恢复正常,有4眼术后一周内眼压>20mmHg,经及时拆除调整缝线及按摩眼球后,眼压均下降,随访6个月,有2眼眼压高,其中1眼经药物降压可控制眼压,1眼需再次手术。所有患者视力均在一周内恢复至术前水平或更好。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降低眼压的手术方式,降压效果确切并且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梅  牛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20-1820,1827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使用疗效。方法:对50例(82眼)青光眼患者施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在普通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于巩膜瓣下放置浓度为0.3mg/ml的MMC 3min,再于巩膜瓣的两侧分别缝合两针可调整缝线,可调缝线拆除的时间根据术后前房的深浅、眼压、滤过泡情况予以拆除。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前房全部形成,仅1只眼眼压于术后第3天>21mmHg(1mmHg=0.133kPa),给予按摩眼球,并于术后第4天拆除1根可调缝线,术后1周拆除第2根可调缝线,出院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青光眼中,有利于术后长期滤过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王玮 《基层医学论坛》2005,9(4):315-31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42只眼,其中23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1只眼类固醇性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节缝线,术后行6 ̄12个月的随访。结果术后出院时36例(42只眼)平均眼压15.26m m H g,术后6 ̄12个月复查38只眼眼压<21m m H g,成功率为90.48%。结论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能较好地调控眼压,从而达到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评价应用可调缝线减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将36例(59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可调缝线组34眼,应用可调缝线缝合巩膜瓣;对照组25眼,采用常规间断缝合法缝合巩膜瓣。术后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视力等情况。结果可调缝线组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的发生率低,并形成有效滤过泡。结论巩膜瓣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可有效地调节术后早期滤过泡水平,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抗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为常见术后并发症,可致永久性视力损害。我院1995年1月~1997年12月实施152例168眼各种抗青光眼手术,术后发生前房延缓形成21例,临床经过和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21例21眼,男8例,女13例,年龄49~77岁,平均60.7岁,占168眼的12.5%。其中小梁切除术98眼,前房延缓形成10眼;巩膜灼滤术19眼,前房延缓形成4眼,虹膜周边切除术15眼,前房延缓形成1眼,巩膜咬切32眼,前房延缓形成6眼,睫状体分离术和睫状体透热术各2眼,均未发生前房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温保存的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9眼,术后对其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27眼眼压由术前32~46mmHg降至术后6~21mmHg,两眼手术失败,眼压未控制;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22眼,有功能性滤过泡25眼;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2眼)和浅前房(1眼)。结论 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的形成.有利于青光眼滤过通道的建立,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应用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冽(40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应用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前房深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内压。结果术后6眼发生浅前房(15%),经散瞳,加压包扎48h后前房恢复正常,其余34眼前房深度正常。随访6~12个月,2眼需再手术,余38眼眼压均在7—15mmHg,所有患者视力无下降。结论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联合巩膜瓣可松解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完成追踪观察的264例(363只眼)各型青光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联合巩膜瓣松解缝线术组)132例(185只眼)和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组)132例(178只眼),观察组术中扭转巩膜条带并缝合于巩膜床上,联合应用巩膜瓣调节缝线技术控制房水渗漏量。结果:术后随访5~84个月,平均34.6个月,其中≥12个月者占81.3%。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眼压分别为(15.1±2.18)mmHg和(18.40±1.89)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5,P<0.01);两组功能性滤过泡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6.351,P<0.01);术后并发症观察组亦低于对照组。结论: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联合巩膜瓣松解缝线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广泛应用于各类青光眼的治疗,是当代最流行的一种青光眼滤过引流术。巩膜瓣松解缝线技术是近代小梁切除术的主要改进,可有效的解决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并发症,术后数周内通过控制巩膜瓣缝线拆除和松解的时间和数目,提供合适的房水流量,我们对91例(109眼)青光眼患者施行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经观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无外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系术后早期滤过过盛所致。为寻找既可避免术后早期房水过度流出 ,又能恰当地控制滤过量的简便有效方法 ,我们自 1998年初开始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无外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线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8年 2月至 1999年 6月 39例、43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 ,其中 2 0例、2 2眼采用巩膜瓣可拆线 (缝线组 ) ,另 19例、2 1眼仅行常规小梁切除术 ,术中未作巩膜瓣可拆线 (对照组 )。缝线组中男 4眼 ,女 18眼 ,36~ 85岁 ,平均 6 1 0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3眼 ,…  相似文献   

16.
李志坤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16-116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2月收治采用选择性二联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咬切术+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患者26例(29眼),男13例,女16眼;年龄46~65岁,平均56岁。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眼,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眼,26例瞳孔均〉4mm直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80眼)青光眼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与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应用巩膜瓣可调缝线),每组各36例(40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以及浅前房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将可调线应用于青光眼手术中,能够有效提升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施行该术式的130例(184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术后眼压测量、前房深度观察。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发生浅前房12只眼,浅前房的发生率仅为6.52%,明显少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结论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以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54例(61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眼行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9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1、3、7、14、90d分别观察比较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滤过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d1例出现浅前房,对照组发生浅前房7例(24.1%),术后3~7d发生浅前房5例(17.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眼压平均为(2.08±0.32)kPa,眼压在2.74kPa以下者29只眼(90.6%)。对照组术后随访眼压平均为(2.28±0.51)kPa,眼压在2.74kPa以下者20只眼(69.0%)。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占92%,对照组占6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术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梁日雄 《广西医学》2001,23(5):1030-103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60眼各类青光眼随机分为A组20例30眼和B组23例30眼,A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B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7-25个月。手术成功率A组(93.3%)明显高于B组(60%,P<0.01);功能性滤过泡A组(93.3%)亦明显高于B组(53%,P<0.01);浅前房A组(3.3%)则低于B组(26%,P<0.05);低眼压等并发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提高成功率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