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系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子宫内膜细胞诊断学研究目的主要是对子宫恶性肿瘤的早期及癌前期,特别是对临床无症状的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提供细胞学诊断依据,并为研究子宫内膜病变以及绝经前、后妇女接受性激素替代性治疗的管理进行细胞学随诊。为配合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子宫内膜癌防治推广项目”的顺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9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病理学检查及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细胞采集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分段诊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宫腔镜、病理学对比均具有正相关性,0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血流对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良恶性判断的预警作用。方法利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0例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的血流变化,并记录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比,分析其诊断符合率。结果内膜癌PI、RI指数均低于内膜息肉(肌瘤)及内膜增殖(P〈0.05);内膜息肉(肌瘤)RI指数低于内膜增殖(P〈0.05);子宫内膜厚度与病变类型存在线性关系(r=0.595,P〈0.05),各病变类型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0%。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预测子宫内膜增厚的良恶性病变符合率高,为识别子宫内膜增厚的良恶性病变提供参数,可避免盲目性刮诊。  相似文献   

4.
周协和  方智淑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63-206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特点及对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诊治意义。方法:对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286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86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中,以围绝经期妇女多见[223例(77.97%)]。子宫内膜增生的类型以单纯性增生为主共192例(67.13%),复杂性增生65例(22.73%),单纯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5例(1.75%),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24例(8.39%)。在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中,围绝经期妇女(93.1%)显著高于生育期(P<0.05)。结论:准确理解子宫内膜增生的病理特点及对病变的综合分析是明确诊断和正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运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行宫腔细胞学取材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行宫腔细胞学取材,进行细胞学检查,然后做诊断性刮宫行组织学病理检查,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诊断性刮宫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宫腔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100%;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方法比诊断性刮宫的方法,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2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方法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应用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是安全有效的,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71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年龄分为生育期和围绝经期两组,通过分析诊刮后子宫内膜病理学类型及不同年龄段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探讨诊刮的价值。结果生育期和围绝经期妇女中以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为多见(360/712),占50.56%,其中均以无排卵型为主(286/360),占79,44%;内膜增生过长的病理类型从简单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内膜癌有随年龄增高趋势;内膜癌患者主要集中在围绝经期。结论两组患者子宫异常出血患病率相似,诊刮、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及对病变的综合分析是做好子宫异常出血诊断、鉴别诊断及正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子宫内膜病变采用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患有子宫内膜病变的89例患者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影像资料,将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病变的经腹超声诊断相符率为,子宫内膜增生76.9%、子宫内膜息肉72.7%、子宫黏膜下肌瘤66.7%、子宫内膜癌66.7%;经阴道超声诊断相率为,子宫内膜增生92.9%、子宫内膜息肉83.3%、子宫黏膜下肌瘤76.9%、子宫内膜癌75%。子宫内膜病变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经腹超声诊断相符率为71.4%(30/42),经阴道超声诊断诊断相符率为83.0%(39/47),此结果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子宫内膜病变的经阴道超声诊断中,尽管与病理检查存在差距,但与经腹超声相比优势比较明显,子宫内膜病变采用阴道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然孕酮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绝经期女性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者进行天然孕酮胶丸口服治疗,200 mg/d,共12 d,停药2周后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 83例治疗后内膜转为正常厚度,有效率8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阴道流血病例的内膜转化有效率高于无阴道流血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无效者行诊断性刮宫术,其中4例为萎缩性子宫内膜,6例为分泌期子宫内膜,4例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例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为子宫内膜息肉。用药后无效者中无阴道流血患者病理性子宫内膜例数明显多于有阴道流血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天然孕激素治疗作为绝经后妇女单纯子宫内膜增厚的治疗手段是有效的,对用药后无阴道流血的内膜增厚病例进行诊断性刮宫术,可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病理证实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将超声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120例子宫内膜病变中,以子宫内膜增生最多见92例,其中78例与病理结果符合;子宫内膜息肉样改变11例,11例中7例符合,子宫内膜癌9例(8例符合),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7例符合)。结论超声诊断可为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随访观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宫腔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对子宫内膜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细胞采样及细胞学诊断的实用价值。 方法 不规则阴道出血妇女 4 0例 ,子宫内膜细胞采样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 ,同时与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比较。 结果 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 85 .7%。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 10 0 .0 %、术中出血量 ( 0 .7± 0 .9) m l和疼痛程度较重者为 0 ,与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 70 .0 %、出血量 ( 4.5± 3.8) ml和疼痛程度较重者 93.9% ( 31/ 33)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0 5 )。 结论 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子宫内膜病变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鹤壁市妇女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体检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对所有体检患者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回声及声晕、厚度与宫壁间的关系。并且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高危因素。结果:在健康体检患者中共检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67例,占总检查数的57.86%。其中无临床症状者38.45%,有出血等症状者61.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产次、糖尿病、高血压、年龄≥60岁、BMI≥25 kg/m2、恶性肿瘤家族史是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产次、年龄≥60岁、BMI≥25 kg/m2、恶性肿瘤家族史为子宫内膜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妇女随着绝经时间的增加,部分子宫和子宫内膜会出现萎缩性改变。制定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筛查策略时,需进一步研究针对高危因素人群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息肉(EP)作为生育期及围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尚缺乏统一认识和有效处理。目前多认为其发病与子宫内膜局部的雌孕激素受体失衡及细胞增殖凋亡异常有关。从雌孕激素受体、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基因变化及细胞因子和酶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发病机制,同时总结激素替代治疗、他莫昔芬、体质量指数、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腹部超声诊断与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子宫内膜病变疑似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经腹部超声检查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病情,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并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经病理学诊断,78例子宫内膜病变疑似患者中共有63例确诊患者,其中子宫内膜癌4例,子宫内膜增生19例,子宫内膜息肉1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3例,萎缩性子宫内膜11例,其他15例患者的子宫内膜正常。78例子宫内膜病变疑似患者经腹部超声检查确诊52例,其他26例患者的子宫内膜正常;78例子宫内膜病变疑似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确诊59例,其他19例患者的子宫内膜正常。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在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息肉病因学及易患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内膜息肉(EP)作为生育期及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尚缺乏统一认识和有效处理.目前多认为其发病与子宫内膜局部的雌孕激素受体失衡及细胞增殖凋亡异常有关.从雌孕激素受体、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基因变化及细胞因子和酶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发病机制,同时总结激素替代治疗、他莫昔芬、体质量指数、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门诊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或诊断性刮宫372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增生期内膜伴部分腺体增生过长、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厚度均有多种表现,但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息肉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增多,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为正常者,病理检查有多种表现。结论: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提高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干/祖细胞的发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子宫内膜干/祖细胞根据其表面标志物及在人体中功能、位置的不同分为子宫内膜上皮祖细胞、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侧群细胞、巢细胞等。子宫内膜干/祖细胞的发现完善了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提供了新的合理的解释。对子宫内膜干/祖细胞的深入研究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刘文枝  徐括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51-2452
目的:应用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行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组51例与绝经后无阴道出血组32例的子宫内膜病变。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相比,子宫内膜非良性病变高于无出血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低于无出血组,但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出现恶性病变的几率较高,无论患者绝经后有无阴道出血都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妇科腹部手术病例资料中,内膜异位症病例约占8%~30%。内膜异位症虽然是良性病变,但有恶性行为,具有增生、侵润、扩散等特点。目前关于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而临床诊断仍以症状体征为主。 一、临床资料方法 1994年5月~1997年10月我院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细胞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利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ESDC)行宫腔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分析419例有异常子宫出血或阴道超声提示宫内异常需行内膜检查的病人,分别使用ESDC采集子宫内膜细胞行细胞学检查与诊断性刮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以后者的诊断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观察细胞学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评价指标。结果细胞学检查取材满意率82.8%(347/419),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87.1%(365/41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C取材时基本不用扩张宫颈,而诊刮术时有90.9%(381/419)的患者需扩张宫颈。EDSC诊断子宫内膜癌和内膜癌早期病变的灵敏度为87.5%(7/8)和87.2%(34/39),特异度为100%(334/334)和91.9%(271/295),假阳性率为0和8.1%(24/295),假阴性率为12.5%(1/8)和12.8%(5/39),阳性预测值为100%(7/7)和58.6%(34/58);阴性预测值为99.7%(334/335)和98.2%(271/276)。结论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查准确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适用于症状人群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择选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所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腹部超声检测法作为临床诊断方案,并对患者临床诊断所得结果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得出,在8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有12例患者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4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炎,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下肌瘤,22例患者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在符合率对比上,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与最终的病理诊断结果最接近,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最接近的依次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癌,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用腹部超声检测技术作为临床诊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确诊率,减少误诊现象,为患者临床治疗带来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