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方法对高脂血症大鼠采取改良的四血管阻断法制作了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结果水迷宫试验及跳台试验证实术后模型大鼠出现了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光镜检查形态学可见明显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减少。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其制作过程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相接近,生理指标稳定,故其稳定性高、重复性强,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兆林  李大春 《山东医药》2000,40(20):54-55
痴呆是一种以智能减退 ,行为及人格改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是指患者有 (近和远 )记忆障碍、认知功能损害 (如失语、失用、失认 )、抽象思维或判断力损害 (包括计划、组织、程序及思维能力损害 )。表现为上述这些能力与患者自己以往相比有明显下降 ,且已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职业和社交活动。老年性痴呆 ( AD)和血管性痴呆 ( V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但在患者存活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尚有一定困难 ,故最终确诊仍需要尸检。神经病理学研究发现 ,AD的临床确诊率为 5 0 %~ 82 % ,而 VD为 40 %~ 80 % ,对于合伴有血管性痴呆的 AD…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VCI)的概念是由Schdev提出的,其定义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程度严重到可以诊断的水平,被认为包括从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到血管性痴呆(VD)的一系列疾病类型。在过去的20年,VD的诊断标准不断发展,但这些定义都面临争议。以往根据阿尔茨海默病(AD)引申的VD早期诊断标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血管性痴呆的模型制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可能高于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老年期呆之一。但目前尚无用血管性痴呆基础研究的标准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献杰  韩巨 《山东医药》2005,45(19):83-84
血管性痴呆(VD)指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多数发生于脑卒中之后,主要与梗死或动脉粥样硬化有关,30%左右的脑血管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智能障碍,鉴于目前脑血管病已日益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VD患者也越来越多。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柳真裕 《内科》2007,2(3):410-41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实质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以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等认知功能受损的痴呆综合征。主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Alzheimer病(AD)其预后相对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危险因素及机制早期干预,而达到治疗目的。现就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可伴有语言、运动、视觉空间技能及人格障碍等症状。在欧美国家,VD发病人数占总痴呆人数的15%~20%,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排在第二位,而在亚洲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越AD居于首位[1]。目前发现的VD危险因素除非血管因素如遗传、年龄、教育水平等外,还包括诸多血管因素(尤指脑内血管),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海马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以尼莫地平为阳性对照组,观察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3组小鼠水迷宫法行为学及脑海马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游全程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P<0.01),脑海马明显缺血损伤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学习成绩和记忆成绩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脑海马病理组织学表现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比较,补肾活血组的学习和记忆成绩以及在改善病理组织学方面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或P< 0.01),补肾组和活血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均可通过减轻脑海马缺血性损伤,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且补肾活血方优于补肾方与活血方.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功能减退,从而发生的进行性痴呆。血脑屏障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能控制血脑两侧的物质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脑屏障的损伤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因素参与了血脑屏障结构功能的改变,血脑屏障结构功能的变化则是血管性痴呆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对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因素及其血管性痴呆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特点进行综述,为探讨血管性痴呆有效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相似文献   

11.
12.
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都是与老年有关引起痴呆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尤以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做出了较科学的论证,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很值得国内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丽华  马春杨戈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7):1012-1012,F0003
血管性痴呆(VD)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据欧美统计患病率约占15%~20%,美国75~79岁女性患者占16.2%,意大利80岁以上男性占16.3%,英国占16.3%。我国VD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调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为3.96%,VD占2/3,约有30%卒中患者,可出现智能减退。笔者对近年VD的中医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年者的增多,老年性痴呆患者也随之增长,因此痴呆已经不仅仅是医学上的问题,而且还是家庭以及社会问题.由于对痴呆的认识目前还处于发展、完善之中,所以研究痴呆是当前非常必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障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传统痴呆定义的束缚,目前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不能发现非痴呆的认知障碍,也难以与混合性痴呆相区别,更不能促进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则可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变有关的各种程度的认知障碍,促进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余天智 《内科》2011,6(4):336-338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是我国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0%~8.8%,每年有(1~3)/1000人发病。VD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学者对VD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对控制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 )病程进展尚无有效方法和药物。近年来中药制剂对VD治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痴呆康是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治疗VD的经验方。本研究拟通过建立VD大鼠模型 ,观察痴呆康的治疗作用及其干预机制。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 清洁级SD大鼠 ,雌雄各半 ,体重(2 5 0± 2 0 ) g ,购自河北医大实验动物学部 ,合格证号 :冀医动字第 0 40 5 7号。1 2  药物及试剂 痴呆康 (河北省正定县中医研究所提供 )由何首乌、三七、黄芪、半夏、天麻、当归、全蝎等制成 ,用时用蒸馏水配成含生药 0 …  相似文献   

18.
<正>老年性痴呆是导致个人、社会经济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危及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寿命的最常见疾患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血管性痴呆(VD)〔1〕。VD又被称为"可逆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2〕,有治愈的可能性。因此,中医药治疗VD的研究迫在眉睫,具有重要意义。1中医对VD的认识中医并没有VD的概念,该疾病相当于中医的"痴呆"、"呆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传统痴呆定义的束缚,目前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不能发现非痴呆的认知障碍,也难以与混合性痴呆相区别,更不能促进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则可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变有关的各种程度的认知障碍,促进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VD)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的总称。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来模拟人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是研究VD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措施、疗效评价的关键。故建立一种重复性好、评价指标控制严格、便于操作和观察、符合不同实验研究目的的VD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者们追求的目标。本研究对近年来常用的VD动物造模方法以及不同方法所造VD模型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