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生物止血材料医用胶在体液、血液作用下的扩散性好,可迅速发生聚合反应,产生较理想的止血、促进愈合等作用。 目的:观察医用胶作为止血材料在儿童额面部开放性伤口创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以生物材料医用胶黏合额面部开放性伤口的1 218例儿童为观察组,以常规丝线缝合额面部开放性伤口的600例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伤口出血情况、缝线反应、色素沉着情况及瘢痕增生程度。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0.05),有效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中1 215例伤口Ⅰ期愈合,对照组中586例伤口Ⅰ期愈合。随访12个月,观察组瘢痕愈合平整,无线结瘢痕及针眼瘢痕,与临近皮肤肤色相近,美容效果良好;对照组瘢痕较明显,可见线结瘢痕及针眼瘢痕,大部分伤口周围出现红斑、硬结及瘢痕增生。使用生物止血材料医用胶黏合儿童额面部开放性伤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美容效果,且使用安全、方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切口两种缝合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改进剖宫产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 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采用快薇乔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手术切口(观察组),50例采用三针间断褥式缝合手术切口(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切口缝合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但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愈合后皮肤较对照组平整,呈一条淡红色细线状瘢痕,皮下无硬结。结论 快薇乔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较三针间断褥式缝合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丙烯不可吸收线与可吸收线用于剖宫产皮肤切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皮肤切口缝合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微桥可吸收缝线进行皮内连续水平褥式缝合)、观察组60例(采用聚丙烯不可吸收线进行皮内连连续水平褥式缝合).比较2组临床指标、不同时间伤口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炎症指标水平,观察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拆线时间、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拆线时出现疼痛率及手术切口裂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2组术口红肿率、渗液率逐渐降低,瘢痕深度逐渐变浅,瘢痕宽度逐渐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1d、1周、6周术口红肿率、渗液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1周、6周、3月、6月瘢痕深度逐渐变浅程度及瘢痕宽度逐渐缩短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3)与术前比较,术后1d、3d两组IL-1、IL-10、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术后1d、3d的IL-1、IL-10、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显著高于观察组3.33%(P<0.05).结论:在剖宫产皮肤切口缝合术中采用不可吸收的聚丙烯缝线安全性高、美观度好,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促进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皮肤粘合剂“爱必肤“(EPIGLU,主要成分为2-乙基氰丙烯酸酯)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切口的效果.方法将“爱必肤“点涂于先天性心脏病后对合良好的皮肤切口表面共30例,并观察12天.结果29例切口愈合较好或仅有轻微开裂,1例有部分开裂(重新缝合后愈合).4例有伤口渗血,2例较多.所有例数均未见过敏反应,未见皮肤感染.结论皮肤粘合剂“爱必肤“粘合对合良好的皮肤切口效果确实可靠,不需拆线,组织反应小,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次性无创皮肤缝合器对增生性瘢痕手术切除术后瘢痕增生的作用。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行增生性瘢痕切除术的3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行手术切除瘢痕同期全程使用一次性无创皮肤缝合器的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单纯进行手术切除瘢痕的患者纳入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缝合皮肤后以一次性无创皮肤缝合器固定切口周围,使切口无张力;常规治疗组切除瘢痕后进行常规缝合。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瘢痕复发率和再次手术治疗率,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6个月VSS评分[(2.143 ± 0.678)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6.842 ± 0.6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3,P<0.0001);联合治疗组瘢痕复发率(50.0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9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4,P=0.003);联合治疗组再次手术率(7.14%)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7,P=0.0171)。 结论瘢痕切除术后应用一次性无创皮肤缝合器通过降低切口周围张力可显著改善术后瘢痕增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背景:医用生物蛋白胶具有预防渗液、渗血、组织粘连及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目的:评价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颌下腺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58例颌下腺切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30)。颌下腺切除后给予止血,实验组向创面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创面不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生物蛋白胶喷洒后5~10 s内形成胶冻样物,3~5 min完全凝固,凝胶附着在创面,无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实验组总引流量及第1天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 0.05),术后拔管时间及切口拆线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瘢痕粘连情况轻于对照组,且患者自觉症状优于对照组。说明医用生物蛋白胶具有封闭手术创面、止血、促进愈合的作用,应用在颌下腺手术中安全、有效、可靠。关键词:医用生物蛋白胶;颌下腺切除;止血;总引流量;生物材料临床试验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6.038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皮肤拉扣缝合法与传统皮肤间断缝合法对颈椎前路术中缝合时间及术后切口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将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皮肤拉扣缝合法组(拉扣组)50例、传统皮肤间断缝合法组(传统组)50例。观察2组患者缝合皮肤切口时间、切口愈合后美观程度。结果拉扣组与传统组术后均一期愈合,2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扣组缝合切口平均时间为7.3 min,传统组为13.5 min,传统组缝合切口时间明显长于拉扣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扣组切口美观度平均满意度9.1分、传统组6.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拉扣缝合法缝合颈椎前路手术切口较传统皮肤间断缝合法缝合时间短,愈合后切口更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下反向缝合免皮肤缝合在手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96例,按照切口缝合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皮下反向缝合免皮肤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对合缝合,观察两组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面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瘢痕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切口缝合中应用皮下反向缝合免皮肤缝合能够提高切口愈合质量,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再次手术时对比两种不同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及腹腔粘连情况,探讨新式剖宫产不缝合腹膜的可行性及其优越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有剖宫产手术史156例再次开腹手术腹腔粘连程度、粘连部位进行观察分析。其中新式剖宫产96例,子宫下段剖宫产60例。结果腹壁瘢痕愈合情况、大网膜、腹膜、膀胱反折腹膜粘连情况,在新式剖宫产组明显优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不缝合腹膜与缝合腹膜,粘连发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在腹壁切口愈合及腹腔粘连方面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不缝合腹膜可减少粘连。新式剖宫产有诸多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皮内缝合具有减轻瘢痕、避免蜈蚣虫样瘢痕的优越性。通常是使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不拆线。1983年Maler等〔1〕用尼龙线作连续缝合,术后第3天拆(抽)线(为颈部切口,规定4~7天拆线)。后国内有根据此法,改用丝线的个别报道。我院外科引起用此法,并对不同部位切口作到缝合后24~48h拆线。对此,我们用家兔切口24h拆线后作抗张强度测试比较,证明皮内连续缝合法较间断缝合法的抗张度极显著增强(P<0001)〔2〕,进而对抗张度增强的机制及愈合过程进行研究。1 材料和方法对家兔切口分别作皮肤间断缝合及…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utility of the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based tissue adhesive (PMMA-ta) for wound closure. This product is composed of 4-methacryloyloxyethyl trimellitate anhydride and methylmethacrylate as monomers, tri-n-butylborane as initiator, and PMMA powder as filler. These components are mixed at the time of use. This resulting paste hardens within several minutes. The safety of PMMA-ta was evaluated in an internal wound model using a cultured dermal substitute (CDS), i.e. a fibroblast-embedded collagen gel sheet. PMMA-ta was applied to one CDS, covered with a second CDS, and then cultured for 1?week (group II).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2-octyl cyanoacrylate-based tissue adhesive (OCA) was used for comparative purposes (group I). No tissue adhesive was applied to the CDSs in the control group. Fibroblast viability was measured using th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Cell viability in the group I was 36%, and cell viability in the group II was 84%, of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MMA-ta has lower cytotoxicity than OCA. Next, the usefulness of PMMA-ta as a tissue adhesive was evaluated in three different wound models using Sprague–Dawley rats: (1) a thin skin incision wound, (2) a thick skin incision wound, and (3) a full-thickness incision wound through the abdominal wall. The third experiment is the surgical incision model with the most severe conditi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using OCA was conducted only in the third experiment. Each wound healing process was evaluated macroscop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 after 1?week, 2?weeks, and 3?months. An excellent macroscopic wound appearance was observed with both PMMA-ta and OCA, with only a slightly visible fine-line scar. Histologically, a typical primary healing was observed for both adhesives. Considering its safety and utility, PMMA-ta is therefore promising for use as a tissue adhesive in wound closure.  相似文献   

12.
杨树环  王志毅  蔡钰 《医学信息》2019,(17):72-74,86
目的 探讨举宫杯在经腹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经安置举宫杯后行腹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的28例设为研究组,将未安置举宫杯直接行腹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的24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HCG恢复正常时间、取尿管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性切口妊娠发生、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6.67±0.55)ml、手术时间(58.51±0.67)ml,取尿管时间(1.08±0.03)d均少于对照组的(121.50±1.24)ml、(118.98±4.74)ml、(2.16±0.05)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月经恢为复时间、HCG复常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术后持续性切口妊娠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举宫杯在腹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中具有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对降低手术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驻极体调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常温等离子体放电系统 将聚丙烯薄膜分别制成5 000 V 驻极体(5 000 V 组)和-5 000 V 驻极体(-5 000 V 组),借助于等效表面电位测 量其电荷储存的稳定性。利用打孔器完整切除兔耳腹侧全层皮肤,并剥离软骨膜形成兔耳瘢痕模型。通过测量瘢 痕组织的增殖指数和CCK-8 实验研究正、负极性驻极体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研究 正、负极性驻极体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通过细胞迁移实验研究在静电场环境下生长的瘢痕成纤维 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正、负极性驻极体可提供稳定的静电场作用于瘢痕成纤维细胞。-5 000 V 驻极体不仅可 以促进G1 期细胞增殖,还可以抑制S 期DNA 的合成或缩短其停留时间,加速其进入G2 期,并促进瘢痕成纤维 细胞向伤口迁移。5 000 V 驻极体则通过抑制S 期DNA 的过度合成,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与迁移。但驻极 体作用较长时间(4 ~ 6 周),驻极体可以随着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调控瘢痕增生,最终抑制其生长。 结论:电 场可引起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变化,从而调控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且正、负极性驻极体对抑制瘢痕的 作用机制各有侧重,2 种不同极性的驻极体有望分别应用于不同时期的瘢痕生长过程,最终抑制病理性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俗称504医用胶,是美国 FDA和欧洲各国批准用于人体组织内的唯一医用胶产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抗菌性,在室温下能快速黏合机体组织,目前作为组织黏接剂已被应用于整形美容外科、儿科手术、眼科外伤的简单、快速修补等领域。 α-氰基丙烯酸酯正丁酯黏合剂黏合切口的作用原理:该类黏合剂的α-位碳原子上含有极强吸电性的基团如-CN和-COOR,产生诱导效应,使β-位的碳原子有很强的吸电性,在遇到黏膜表面水分或者血液时能产生瞬间聚合反应,固化成膜,同时形成多极性中心,此膜通过电镜观察为直径2.0-3.0 μm的网状结构,与创面组织镶嵌,其结合力大于黏膜的张力,使创面保持对合。  背景: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504医用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粘接剂,但其在口腔领域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少有报道。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在大鼠口腔黏膜创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取15只雌性SD大鼠(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建立口腔黏膜切开创口模型,分3组:自然愈合组不做任何处理,缝线组采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间断缝合1针闭合创口,504黏合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封闭创口,术后7 d进行创口大体与组织学观察。取20只雌性SD大鼠,建立口腔黏膜      1 cm×1 cm的正方形缺损模型,分2组:自然愈合组不做任何处理,504封闭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涂布缺损区,术后10 d进行缺损部位大体与组织学观察。实验方案经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口腔黏膜切开创口模型:大体观察显示3组创口愈合良好,未见红肿流脓等炎性反应;组织学观察显示,缝线组创缘上皮完整、连续,上皮钉突短而平,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多,缝线轨迹区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自然愈合组、504黏合组黏膜上皮愈合完好,上皮钉突细而长,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胶原纤维数量多,504黏合组纤维排列较针缝组更为紧密有序;②口腔黏膜缺损模型:大体观察显示,自然愈合组创口愈合不全,未见肿胀、坏死溃烂等感染情况,504封闭组创面基本愈合;组织学观察显示,自然愈合组黏膜缺损明显,上皮层与固有层连接不紧密,可见坏死组织、少量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504封闭组黏膜缺损创缘长度显著减小,固有层可见成纤维细胞增殖、血管再生,纤维排列一致有序;③结果表明,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的异物反应小,可促进黏膜组织再生,为封闭口腔黏膜创口的一种潜在方法。 ORCID: 0000-0002-5986-5231(胡开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行剖宫产产妇100例,将50例产妇剖宫产前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作为对照组,50例产妇剖宫产前行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作为观察组。记录2组胎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测定2组产妇及分娩胎儿的动脉血气分析以及产妇分娩后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2组胎儿娩出1 min、5 min后Apgar评分、PaO2、PaCO2、PH血气指标及2组产妇分娩后动脉血气指标PaCO2、PaCO2、PH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切皮时、胎儿娩出、手术结束时MAP、HR血流指标与基础值较为相近,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对照组产妇切皮时、胎儿娩出时的MAP以及产妇切皮时的HR明显较基础值明显降低,且低于观察组产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应用于剖宫产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好,更利于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远离乳晕的乳腺纤维瘤用乳晕边缘切口的可行性。方法收治约220例肿物距乳晕边缘大于3 cm的乳腺纤维瘤手术病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采用乳晕边缘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切口。观察两组病人术后疤痕大小、能否哺乳、血肿有无、拆线时间长短、手术时间长短作为检测指标。结果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6~7 d拆线。对照组传统切口疤痕宽0.2 cm及以下(小于等于0.2 cm)的有20例(20%),实验组乳晕边缘切口疤痕宽0.2 cm及以下的有90例(7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不能哺乳发生率、血肿、拆线时间相似,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结论乳晕边缘切口应用于远离乳晕的乳腺纤维瘤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能取得治疗及美容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Meek植皮术在特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烧伤总面积≥80%TBSA,Ⅲ度烧伤面积≥30%TBSA的患者32例,给予常规抗休克、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营养支持、创面处理等治疗。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Meek植皮术组17例,微粒皮移植术组15例,对两组患者的Ⅲ度及部分深Ⅱ度创面分别采用Meek植皮术和微粒皮移植术修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植皮区皮片融合时间、疤痕增生情况及对关节活动的影响。结果 Meek植皮术组,皮片成活率50%~100%,平均88%,皮片融合时间与供区受区扩展比例1︰3的为7~10d,1︰4的为10~15d,1︰6的为13~18d,1︰9的为15~23d;3~18个月后随访,疤痕增生轻,呈网状,关节处疤痕挛缩不严重,关节疤痕松解植皮手术率低。微粒皮移植术组,微粒皮成活率33%~85%,平均52%,供区受区扩展比例为1︰8~1︰12,皮片融合时间为21~45d,平均32.5d,创面一类愈合率为55.5%,二类愈合率为44.5%;3~24个月后随访,疤痕增生呈条索状或片状,关节活动较差,关节疤痕松解植皮手术率高。结论在有相对充足自体皮源的情况下,对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采用Meek植皮术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