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因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不典型者较多,约占总人数的57.14%,无痛者22例,占39.2%,异位痛10例,占17.85%。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不典型,应及时对症状可疑的老年患者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治疗上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ICU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疾病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疾病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护理模式,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可归纳为心肌氧供应量受限和氧需求量增加两个方面,大多数系由心肌供氧未能满足心肌氧需求量所致;心肌供氧量不足的基础原因,常常是由器质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动力性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所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同时伴或不伴冠状动脉痉挛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需要掌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创新应用如"循证护理"等护理新技术模式,针对患者个体化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近年的急诊工作经验以及对先关资料的查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预见性护理及急诊护理进行研究,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的3个促发因素、预见性护理及急诊临床护理进行探讨,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实行临床护理。结果:在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安全度过危险期58例,4例死亡。结论:在临床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RVI)临床上常与左室下壁、后壁梗死同时存在 ,多见右心衰 ,并发低血压和休克者较多。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率 ,笔者收集 1990~ 2 0 0 1年 16例患者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中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5 3~ 75岁 ,平均 6 6 .5岁。 9例为急性下壁合并右室梗死 ,4例为急性后壁合并右室梗死 ,2例为单纯右室梗死 ,1例为急性前间壁合并右室梗死。有右心功能不全体征者 12例 ,低血压 8例 ,心源性休克 2例。 16例均有血清心肌酶异常 ,并符合急性心梗演变过程。1.2 心电图表现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2组,其中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依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总花费、满意度以及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满意度则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医疗费方面,2组差异虽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实行临床护理.结果:在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安全度过危险期58例,4例死亡.结论:在临床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法以及护理要点,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01月-2013年08月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3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危重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护理与健康指导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作者就此结合临床工作体会做一简要探讨。 1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①心前区疼痛:大部分患者出现压榨性、烧灼样疼痛症状,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减轻。部分患者以背部疼痛或以腰痛就医;②全身症状:发热、恐惧、烦躁不安甚至有濒死感;③心律失常:70%以上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尤为常见;④胃肠道症状:20%左右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⑤低血压、休克:低血压比较常见,一部分患者因梗阻面积较大,心肌严重缺血至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⑥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为左心衰竭,严重者出现肺水肿及心源性休克,下壁梗阻,合并右心室梗死,可出现急性右心衰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以探讨护理对策。从而为这类患者提出更好的护理模式。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整体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AMI的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及病死率高,护理人员应高度警惕。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当实施综合整体的护理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结果:68例患者中,治愈60例,好转6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7%,病死率3%。结论:减少了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内科常见急重症,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AMI37例,由于加强了临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至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AMI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每一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做好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门诊护士积极参与抢救,能有效地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也随之增加,结合我院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我们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危重症,死亡率较高,其主要症状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痛、发憋,轻者仅胸闷或毫无症状,重者可突然伴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然而急性心梗救治成功的关键,除了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外,严密观察病情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也相当重要。现将我在我科2006年3月-2011年12月的40例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护理资料,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及临床护理方法要点。结果:20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及时抢救及针对性的护理均得到良好的预后。结论:通过及时抢救、有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较好的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是因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部分心肌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 ,典型表现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心肌酶增高、心电图呈进行性改变。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常为突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肢 ,持续时间多数半小时以上 ,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常伴胸闷、气短、胸部阻塞感或紧束感及濒死感或恐惧感 ,诊断多无困难。但老年患者常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1] 。现将笔者遇到的 2例有罕见首发症状的急性心梗资料报道如下 ,供临床诊断时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