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膀胱良性尿路上皮肿瘤(BUT)的CT特点.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8例(44个肿瘤)BUT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BUT的CT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证实尿路上皮乳头状瘤(UP)20个、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IUP)24个.CT特征:UP直径(11.39±5.93)mm,多呈菜花状(14/20,70.00%),基底部多带蒂(11/20,55.00%),平扫肿瘤与膀胱肌层密度相比多呈等密度(18/20,90.00%),增强扫描均呈中-高度强化;IUP直径(16.21±7.47)mm,多呈菜花状(9/24,37.50%)及乳头状(9/24,37.50%),基底部多带蒂(17/24,70.83%),与膀胱肌层相比,平扫肿瘤密度多呈等密度(20/24,83.33%),增强后呈中-高度强化.结论 BUT的 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最终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2.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腔内声像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膀胱肿瘤,通过对其经尿道膀胱腔内超声声像图的研究,发现有特征性改变,表现为肿块边缘呈锯齿状强回声,内部呈不均质或均质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认为它与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声像有明显区别,可以作为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石彦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390-4391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表现特点,增加对该病的认知能力,来提高对该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表现特点,9例病例均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9例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高低混杂密度影及囊性低密度影,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可见明显强化,包膜可见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增强前后均未见强化。在动脉期、静脉期和延时期肿瘤实质部分强化程度均低于周围正常胰腺实质强化程度。8例胰管均未见扩张,1例可见胰管轻度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如包膜渐进性强化和肿瘤实质部分的明显强化及在动脉期、静脉期和延时期肿瘤实质部分强化程度均低于周围正常胰腺实质强化程度,胰管未见明显扩张。具有一定的特征,对诊断可以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s of the pancreas,SPTP)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PTP病例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病变位于胰头部5例,胰尾部3例。均呈类圆形,其中6例边界清晰,2例部分边缘欠清,肿瘤轴面平均径线为5.4 cm。4例见肠管推移,3例见血管推移,血管周围脂肪间隙存在。CT平扫示6例为等、稍低密度,2例为稍高、等密度,CT值28~43 Hu,肿瘤囊性部分呈低密度,CT值15~23 Hu。瘤内有斑点状钙化1例,增强后肿瘤的实质部分均强化,囊性密度以中央分布为主,且各期均不强化,4例肿瘤边缘呈线条状强化,所有病灶各期强化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结论 SPTP多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应熟悉本病CT影像学特征,以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结果:CT扫描发现胰腺体、尾部实性占位性病变,伴囊变坏死或内有出血灶或二者兼有,大部包膜完整,瘤体多位于胰腺边缘,增强扫描包膜强化明显瘤体轻度强化。结论:SPTP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少见,CT诊断上有一定的影像特征,需与黏液性囊腺瘤(癌)、胰腺假囊肿、胰腺癌囊性变等进行鉴别。结合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造影的X线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导管造影表现。结果单发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其中导管突然中断者4例,导管内单个充盈缺损者22例,充盈缺损区近侧导管明显扩张者2例),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结论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5%等渗甘露醇螺旋CT胃肠造影在胃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的CT检查资料,检查方法:包括传统法口服阳性对比剂CT扫描(20例)及口服甘露醇胃肠造影后CT检查(26例).[结果]26例口服甘露醇组病人中有25例清晰显示病变,20例传统组仅13例显示病变.口服甘露醇组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90%,传统口服阳性对比剂组为61.76%;GIST的CT特征:恶性胃肠间质瘤CT特征为:肿块相对较大,密度不均,肿瘤中央坏死及囊变多见;肿瘤边缘多不光整,可呈分叶状.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良性GIST体积较小,密度均匀,肿瘤坏死及囊变少见,病灶边缘光整,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结论]口服甘露醇螺旋CT胃肠造影是诊断胃肠间质瘤最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手段,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膀胱镜检查、术中表现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24例均行经腹超声检查,发现24个肿块,最大径1.0~3.4 cm,其中1~2 cm者17例,大于2 cm者7例;17例呈乳头状,7例呈菜花状;18例无蒂,6例带蒂,其中2例可见肿块在膀胱腔内摆动;结节呈略强回声(14例)或高回声(10例).按照内部回声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14例),回声均匀;Ⅱ型(7例),回声不均匀,边缘或内部散在细点状强回声;Ⅲ型(3例),回声不均匀,周边回声强,内部回声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17例肿块内部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4例测及点状血流信号,3例测及点条状血流信号或条状血流信号.肿块局部膀胱壁均显示连续,肿块后方无衰减.发病部位分别为膀胱三角区(6例)、左后壁(5例)、尿道内口(4例)、右侧壁(3例)、右后壁(3例)、后壁(2例)、左侧壁(1例).超声误诊为膀胱癌5例,提示实性占位或实性肿瘤者17例,仅有1例考虑乳头状瘤,1例提示良性病变.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声像图特征为单发,有蒂,呈乳头状或菜花状,表面光滑,最常见发病部位是膀胱颈口处与膀胱三角区.超声检查可作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主要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我院手术确诊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31例临床病理学和其中20例术前CT影像学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SPTP的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2004—2013年间我院手术病理证实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31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6-15岁。其中有20例术前于我院进行CT检查。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CT影像学观察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增强后的强化程度、瘤体内的血管分布,与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关系,瘤栓形成,及有无转移和转移部位等,并将这些表现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儿童SPTP 的CT影像学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女孩多发,发病高峰年龄11-12岁。②瘤体大部分单发,偶见多发。③胰腺各处均可发生SPTP,胰腺体尾部较头颈部略多发。④ 瘤体呈类圆形膨胀生长,4-5cm直径的瘤灶最多见。⑤平扫时,瘤体多为不均匀相对低密度灶,少数为均匀密度,CT值约为28-56Hu, 瘤灶可见钙化,钙化灶呈结节状及壳样钙化。⑥ 增强扫描瘤灶内实性成分可有25-30Hu的强化。部分瘤灶可见细小血管影穿行。⑦ 肿瘤具有一定的占位效应,对周围组织结构有推移和挤压。⑧ 30%肿瘤具有侵袭性。结论: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特点的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性,正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8例螺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英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50-3251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螺旋CT表现、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CT影像特征。结果:8例肿块呈类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2例肿块内见多发或单发细小斑点状钙化。4例肿块最大径在5 cm以上者,肿瘤受邻近器官及血管不同程度挤压而呈铸形生长。增强扫描肾皮质期肿块无明显强化,肾实质期轻度强化,强化程度5~15 Hu。结论:嵌入性铸形生长、细小钙化、轻度延迟强化及肿块无明显坏死囊变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水平。方法:进行18例CT和MRI检查与手术病理-光镜、电镜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对照研究。结果:肿瘤位于脑室系统14例,小脑4例。CT表现为略高密度或混合密度肿瘤伴钙化;MRI T1WI呈低信号或混合信号,T2WI呈高信号。光镜和电镜:显示肿瘤细胞单层或复层排列,有胶原纤维、毛细血管、钙化小体等。免疫组化:vimentin、S-100、cytokeratin、EMA、GFAP均表达阳性。对照组室管膜瘤则cytokeratin和EMA表达阴性。结论:提高CT、MRI对脉络丛乳头状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有益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CT资料,并与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肿瘤均为单发病灶,6例发生于胃体部,2例发生于胃窦,2例发生于胃底,肿块大小不一,但以<3 cm为主,其内密度均匀,呈等或稍低密度,1例密度略不均匀,均未见明确囊变、坏死区,2例可见溃疡面形成,增强扫描静脉期呈中度强化,4例行延迟期扫描,强化程度未见下降。结论: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胃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但具体诊断仍需结合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0例SPTP患儿的CT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 CT显示20例SPTP均为单发,5例(5/20,25.00%)位于胰腺头颈部,15例(15/20,75.00%)位于胰腺体尾部。1例(1/20,5.00%)肿瘤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病理显示该瘤灶内全部为坏死组织;19例(19/20,95.00%)肿瘤平扫呈不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不均匀强化。3例(3/20,15.00%)肿瘤内见结节状或边缘壳样钙化;肿瘤不同程度压迫周围组织,3例(3/20,15.00%)胆总管继发性轻度扩张;均未见局部浸润。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例肿瘤为多发,4例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器官;肿瘤内部均可见不同程度坏死和出血。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分为5型,超声对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2.6%。结论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导管扩张情况可提高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为临床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我院自1988年1月-2001年6月共收治13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10例术前均行B超和膀胱镜检查,7例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5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8例术前行膀胱镜活检。在治疗上,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10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1例伴上皮异型增生,此例术后予以膀胱内丝裂霉素灌注化疗2年。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膀胱颈和三角区。诊断主要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和术后病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不需常规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但为预防肿瘤复发,仍需随访与复查。  相似文献   

17.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男性,为膀胱慢性炎症或膀胱出口梗阻所致的良性增殖性病变.作者自1990年至今共收治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B 超声像图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invertedpapillomaofurinaryblad der;IP)是一种罕见的膀胱肿瘤。我们总结和分析了从 1 968至 1 998年 30年间我院收治的 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B超图像 ,目的是从中得到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影像特征 ,得到比较明确的术前诊断 ,从而为外科手术提供术前预备方案。1 材料与方法本组 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45~ 68岁 ,平均年龄为 54岁。临床表现 :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史 ,血尿时间不等 ,分别为 3~ 8年。仅 2例有尿路刺激症状和排尿困难 (…  相似文献   

19.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泌尿系较为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本院从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2例患,同时段的上海新华医院成人泌尿外科收治8例患,作对10例患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96例病人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测其中56例初发病例CT下的骨质变化。结果病人CT影像多为不规则软组织影,CT值在21~46Hu之间,呈膨胀性生长42例,呈边缘乳头状改变67例,呈小气泡征60例。56例初发病例CT影像显示,骨质增生30例,29例与肿瘤始发位一致,一致率达51.8%,骨质吸收、破坏43例,骨质移位48例,上颌窦口扩大25例。结论膨胀性生长、边缘乳头状改变、小气泡征、骨质改变和上颌窦口扩大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较典型的CT特征,术前依靠CT影像骨质增生判定肿瘤始发位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