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软骨调节素(chondromodulin,CHM)蛋白对骨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人软骨组织中扩增出CHM—I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和纯化重组人软骨调节素蛋白,将重组蛋白与人脐静脉上皮细胞或MG-63骨肉瘤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内皮细胞形成管样结构和MG-63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将重组蛋白局部注射裸鼠皮下肿瘤,观察其对肿瘤形成的影响。结果:获得纯化的重组人软骨调节素蛋白,该蛋白在体外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管样结构的形成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无影响;重组蛋白瘤内注射可以抑制肿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结论:重组人软骨调节索蛋白通过抑制血管形成而抑制肿瘤生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Rh-Endostatin对人骨肉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方法 建立人骨肉瘤细胞OS-732皮下移植瘤裸鼠动物模型,分为4组,分别给予(a)生理盐水;(b、c、d) Rh-Endostatin低、中和高剂量,分别为2.5、5.0和10mg/kg;为腹腔注射给药,1次/天,4周后裸鼠全部处死,称量肿瘤重量计算抑瘤率,用药疗效.对肿瘤标本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和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 Rh-Endostatin单药2.5、5和10mg/kg治疗抑瘤率分别为25.3%、34.1%和35.7%;微血管密度:所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指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h-Endostatin单药对骨肉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抗血管生成治疗骨肉瘤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临床试验评估其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确定阿霉素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两种药物联合对人骨肉瘤细胞的体外作用。方法阿霉素、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及两药联用处理人骨肉瘤细胞OS-732,分别在24h、72h及144h应用MTT法测定其细胞毒性,同时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在阿霉素10μg/ml和100μg/ml作用72h和144h后,细胞增殖活性受抑制率达到50%以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第72h时对骨肉瘤细胞抑制率为7.3%~9.2%,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活性与阿霉素单药组无显著性差异。阿霉素和联合用药组细胞均发生细胞变小,核碎裂,失去细胞正常形态,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单药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似。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仅在给药后短期内对人骨肉瘤细胞有轻度的抑制作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不影响阿霉素对骨肉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 To partially purify the angiogenesis factor of human osteosarcoma(HuOs) and study its biological features. Methods The active peptide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8000-10000 Da in the conditioned medium obtained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Hu-Os cells(osteoblastic osteosarcoma) was partially purified by ultra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and dialysis.The angiogenic effects of the fractions were assessed by proliferation assay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and pig thoracic aorta endothelial cells. Results The chromatography fractions 4-6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endothelial cells.Conclusion The HuOs cells could synthesize and secrete angiogenesis factor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8000-10000 Da.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Z LLL CHO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 63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Z LLL CHO作用于骨肉瘤细胞株MG 63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Z LLL CHO可有效抑制MG 63细胞株的生长 ,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细胞表现为浓染致密的颗粒块状荧光 ,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 ,DNA呈“阶梯状”排列的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Z LLL CHO在 1.0 μmol/L作用 2 4h、3 6h、48h后 ,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5 .4%、2 0 .5 %、5 2 .7%。随药物浓度增高及作用时间延长 ,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2 /M期。结论 蛋白酶体抑制剂Z LLL CHO可有效抑制人骨肉瘤MG 63细胞株的生长增殖 ,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肿瘤生长和转移具有血管依赖性,应用肿瘤血管抑制剂改变肿瘤血管生长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新热点之一,也是肿瘤防治的又一条新途径。本文对肿瘤血管抑制剂的种类、各自的作用机理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生长抑制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实体肿瘤的生长必须依赖新生血管持续不断地为其提供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因此,如能抑制或破坏这些新生血管就可防止恶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这是近年来癌症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国外为寻找效果好、毒性低的血管生长抑制因子进行了大量研究。血管生长抑制因子对癌症治疗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是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系列连续过程。生理性血管的生成对于胚胎发育、创伤愈合和月经周期是必需的,在时间性和空间性上都受到严密调控。而肿瘤血管生成则是持续性、不受控制和无序的。肿瘤的发生发展由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共同控制,因此探讨血管形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防治骨肉瘤的研究,也有助于寻找骨肉瘤转移和侵袭的机制,并有利于开发特异性靶向于骨肉瘤血管组织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Wu JX  Xu BL  Huang WL 《癌症》2005,24(3):376-384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目前,以抑制血管生成为靶点治疗肿瘤有望成为抗肿瘤新疗法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了多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中一些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血管生长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长抑制剂治疗肿瘤是血管介导治疗的一种新手段,近年来已用于临床某些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令人满意效果。本文重点介绍血管生长抑制剂治疗瘤的原则和刺略以及临床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肿瘤血管的形成和生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71年,Folkman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先提出了关于肿瘤血管形成以及通过抗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生长的假说”。近年来,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血管生成抑制剂可减少新血管的生成,从而使肿瘤生长延缓或退缩。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抗血管生成药物来治疗恶性肿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原发性肿瘤抑制其转移瘤生长的分子机制,O’Reilly等从一个原发性肺肿瘤抑制其转移瘤的小鼠模型上,分离纯化到一个由原发瘤产生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瘤生长的多肽,并命名为血管稳定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携带甲硫氨酸酶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M对骨肉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重组沙门氏菌VNP20009-M与骨肉瘤细胞MNNG-HOS共培养;骨肉瘤细胞MNNGHOS、U2OS及SaoS-2均高表达甲硫氨酸酶基因后探索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能力的变化;构建MNNG-HOS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评价不同剂量的VNP20009-M在动物模型中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质粒PCR验证甲硫氨酸酶基因只存在于目的菌株VNP20009-M中,且具有较高的甲硫氨酸酶活性,重组沙门氏菌构建成功。VNP20009-M显著诱导骨肉瘤细胞MNNG-HOS的凋亡。相比对照组,甲硫氨酸酶基因过表达的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被显著抑制。VNP20009-M治疗后小鼠皮下肿瘤生长被显著抑制。结论 VNP20009-M可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并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药物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东  肖华亮  李增鹏  陈俐 《癌症》1999,18(2):142-145
研究碱性纤维生长因子、转子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特点,以及它们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和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经和形态计量检测80例骨肉瘤微血管密度,bFGF、TGF-β1其受体的表达,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检测上述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骨肉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铜川市人民医院和榆林市第一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肉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两院参加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比两组患者VEGF、Ang-2含量,并比较肿瘤TNM不同分期、不同肿瘤直径及是否出现肺内转移患者上述指标含量变化。结果: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Ang-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相比,Ⅲ期患者血清VEGF、Ang-2含量均高于Ⅱb期,而Ⅱb期患者高于Ⅱa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及转移相比,肿瘤直径≥5 cm患者血清VEGF、Ang-2水平高于肿瘤直径<5 cm者,且出现肺内转移患者血清VEGF、Ang-2水平高于无肺内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患者血清VEGF、Ang-2含量增高,且随着肿瘤分期增加而升高,且与肿瘤直径及转移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p53基因为抑癌基因,血管生长抑素(angiostatin,Angio,AS)基因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血管新生,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本研究探讨以pV1TRO2质粒为载体共转染野生型人p53和人Angio基因(pV1TRO2-hp53-hAngio)对人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V1TRO2-hp53-h-Angio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7901。以RT—PCR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细胞集落形成试验、MTT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调亡检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野生型p53基因或AS基因转染后均能抑制转染细胞的生长(细胞集落形成试验及MMT,P〈0.05),而共转染两种基因的细胞生长抑制诱导凋亡效果优于单个甚因转染(细胞集落形成试验及MMT,P〈0.05)。结论:p53和AS基因具有协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提示联合基因可能有利于肿瘤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9.
抑制血管生成治疗骨肉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血运丰富,发展迅速,可早期通过血行转移,尤其是肺转移,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骨肉瘤的生长和转移均是血管生成依赖性的,抑制骨肉瘤的血管生成从而阻断骨肉瘤的营养供给和转移途径可望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放疗敏感性与组织中氧含量关系密切,单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YH-16,恩度)可能通过血管正常化作用使组织中氧含量增加,这与放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本研究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放射治疗联合对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lewis肺癌细胞种植肿瘤的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C组为放疗组,D组为联合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后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各处理组较A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各组瘤质量明显低于A组(P<0.05),D组较其它三组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A组相比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其中D组下降最为明显。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放疗联用对lewis肺癌小鼠有明显肿瘤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