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西泮、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联合行无痛人工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轻人工流产时孕妇疼痛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术前阴道填塞米索前列醇,静脉注射地西泮,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观察2组孕妇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术中出血情况和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术中镇痛效果和宫颈松弛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RAA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地西泮、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方法简便、安全,能有效减轻孕妇人工流产术的疼痛,减少RA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局麻与全麻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2006年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组,对照组为宫颈旁注入利多卡因局麻组,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和术中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均为中度以下,无痛者占到983%,轻度疼痛为1.7%,而对照组中度疼痛、中度以下疼痛及中度以上疼痛分别为35%、30%和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宫颈松弛优良率为83.3%,对照组优良率为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安全、镇痛效果确切、起效迅速等优点,可减轻孕妇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共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在人工流产术前1h将米索前列醇400μg放置阴道后穹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术中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子宫收缩、阴道出血量、手术损伤等。【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程度、子宫收缩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和缩短(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能充分扩张宫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损伤,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曲马多配伍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3-2004年在我院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且无禁忌证的早孕妇女1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0例,观察组口服曲马多联合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单用曲马多,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术中失血情况及术后离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中度以上疼痛少于对照组,而中度以下疼痛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松弛效果要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心率、出血量及离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曲马多配伍宫颈注射利多卡因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对术中出血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度冷丁联合非那根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晓芹  李芹  唐大莲 《四川医学》2006,27(5):528-528
目的 探讨度冷丁联合非那根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180例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在人工流产术中静脉联合注射度冷丁联合非那根,对照组,不应用镇痛药,观察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和出血量,比较手术前后P、R、BP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97.7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宫颈松弛有效82例,人工流产综合征0例,对照组分别为50例及16例,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度冷丁联合非那根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确切,可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适合于无全麻监护条件及麻醉师全程监护条件下的无痛人流术。  相似文献   

6.
利多卡因+阿托品宫颈注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阿托品宫颈注射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Ⅰ组70例孕6~10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初孕妇宫颈局部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5mL+lmL阿托品(0.5mg)共6mL,2min后手术。Ⅱ组为对照组,即在同样条件下,采用传统扩宫法不用任何药物进行人工流产术,观察人流综合征的发生以及平均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Ⅰ组为84.3%,Ⅱ为46.7%,差异显著(P〈0.05);用药后宫口全部松弛者占97.4%,对照组无一例宫口完全松弛,两者差异显著(P〈0.05);RAAS发生率:观察组1例,占1.47%,对照组5例,占16.7%,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盐酸利多卡因+阿托品注射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和宫颈松弛效果是确切的且价格低廉,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是一种较好的人工流产的镇痛方法,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配伍消炎痛栓加局麻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方法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予米索前列醇配伍消炎痛栓,对照组予米索前列醇,两组术中均予2%利多卡因5mL宫颈注射,观察疼痛、宫颈松弛程度、人流综合征、出血量等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人流综合征、宫颈松弛程度、出血量等副反应及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消炎痛栓加局麻用于人工流产术不失为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间苯三酚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静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135-136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20例早孕妇女,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于术前15min肌注问苯三酚40mg,对照组60例按常规行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孕妇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宫颈松弛度、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和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应用间苯三酚有利于宫颈扩张,减少术中出血,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且镇痛效果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工流产应用间苯三酚效果好,安全、简单、费用低,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模式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施以系统化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75例孕妇顺利实施手术;与文献对比,术中心理反应、宫颈松弛度以及术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优于文献报道(P〈0.05)。结论 围手术过程实施系统整体化护理措施,有助于优化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初孕妇女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要求无痛人流术的初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用米非司酮联合喷他佐辛+异丙酚,对照组单纯用异丙酚组,观察两组宫颈扩张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镇痛效果以及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宫颈扩张度好、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异丙酚用量少、镇痛效果显著以及人工流产并发症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能有效扩张宫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增加了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口服或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未生育妇女人工流产术中宫颈扩张作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术中疼痛反应。方法将停经6~8周要求手术终止妊娠的未生育妇女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米索前列醇)30例,B组(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30例,C组(对照组)30例。结果 A、B组的宫颈扩张效果好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宫颈扩张效果较A组更好(P〈0.05);手术时间A、B组较C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A、B组较C组明显减少(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术中中重度疼痛人数较C组明显减少(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流产术前口服或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均可扩张宫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减轻受术者术中疼痛,而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效果更好,更适合未生育妇女术前宫颈准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暖宫贴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东莞市寮步医院妇科门诊需要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应用暖宫贴,对照组则不应用暖宫贴。记录患者术后的腹痛评分、出血量和出血时问。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30min、60min和120min的腹痛评分[分别为(2.95±1.25)、(2.08±1.36)、(135±1.1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68±1.82)、(4.49±1.53)、(2.93±1.34)](P〈0.05)。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58.23±25.86)ml显著低于对照组(72.53±20.53)ml(p〈o05)。治疗组患者的出血时间(679±412)d显著低于对照组(8.35±3.31)d(p〈0.05)。结论暖宫贴可减轻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的疼痛、减少出血量和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伟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12):1091-109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人工流产患者20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例。观察组(SF1、SF2、SF3、SF4组):丙泊酚分别复合0.05、0.1、0.15、0.2刚k舒芬太尼进行人工流产麻醉;对照组(C组):单纯应用丙泊酚进行人工流产麻醉。观察SBP、DBP、HR、sPO2,记录丙泊酚的总剂量、手术时间、意识恢复和离床起立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清醒程度、宫缩痛及常见并发症。【结果】所有组SBP、DBP、HR术中均有下降,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SF3、SF4组sPO2与C组比明显下降(P〈0.05);SF2、SF3、SF4组丙泊酚总用量与C组比明显减少(P〈0.05),意识恢复时间、离床起立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F3、SF4组呼吸抑制的可能性比C组和SFI组高(P〈O.05),清醒程度低于C组(P〈0.05);SF2、SF3、SF4组术后宫缩痛程度明显低于C组、SF1组(P〈0.05);其余并发症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适当剂量的舒芬太尼(0.1-0.15μg/kg)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不仅减少了丙泊酚的总用药量,非常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患者术后宫缩痛,且不影响清醒质量,不增加副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斯帕丰(spasfon)在第一产程封闭宫颈水肿中的应用,观察斯帕丰促进和加速产程的疗效以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200例宫口开张缓慢或有宫颈水肿活跃期阻滞的头位难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斯帕丰40mg静脉推注,对照组给予安定10mg静脉推注。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宫颈水肿消退程度、剖产率、阴道分娩率、宫颈裂伤、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结果:观察组活跃期时间为(2.93±0.3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15±0.26)h(P<0.01)。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46.56±2.15)min,对照组(46.23±4.1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水肿消退的有效率为87.0%(87/10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70/10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1)。两组的产后出血、宫颈裂伤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斯帕丰在宫颈水肿的治疗及对促进宫口扩张效果优于安定,能有效地促进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对母儿无不良影响,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可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在本院妇产科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妇女共180例(无痛人工流产100例、传统人工流产80例)进行跟踪调查一年。调查内容涉及是否有重复流产,前后两次流产心理状态等。结果:前次行无痛人工流产者重复流产率明显高于传统人工流产组(P〈0.05),两组半年内重复流产及前后两次流产的心理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虽然解决了术中妇女疼痛问题,但术后存在重复流产率较高的问题,在强调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时应着重于对无痛人工流产者的术后主动宣教,进行面对面咨询并提供辅助资料、免费药具,以及要求男伴参与,必要时转诊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自愿选择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Ⅰ组为异丙酚组,Ⅱ组为异丙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组.观察两组患者异丙酚的用量、镇痛效果、平均动脉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术后宫缩痛VAS评分差(VAS>5分)的情况.结果 Ⅰ组异丙酚总用药量明显多于Ⅱ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间段里:Ⅰ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Ⅱ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手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VAS评分差(VAS>5分)的患者数明显多于Ⅱ组.结论 异丙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无痛人流术中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异丙酚,联合用药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用药剂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0例按医嘱接受规范的左甲状腺素钠片补充治疗(甲减治疗组),60例未系统接受治疗(甲减未治疗组);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180例健康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比较三组孕妇母体及围生儿情况的差异。结果母体各种并发症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未治疗组贫血(15.00%)、胎盘早剥(11.67%)、前置胎盘(13.33%)、先兆流产及流产(15.00%)、早产(13.33%)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245.89±40.67)mL]高于正常妊娠组[3.33%、1.11%、1.67%、1.67%、1.11%、(169.32±32.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情况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未治疗组胎儿窘迫(10.00%)、低体重儿(30.00%)、胎儿生长受限(16.67%)、新生儿患病率(20.00%)高于正常妊娠组(1.11%、5.00%、1.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甲减治疗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具有不良影响,及时进行替代治疗能够改善预后,提倡妊娠早期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对有甲减的孕妇使用甲状腺素治疗应贯穿整个妊娠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并采用综合干预及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及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产后出血发生率经产妇明显高于初产妇(P<0.05);有剖宫产术、妊娠并发症、流产史及产程延长者均高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原因位于前3位的为:宫缩乏力60例(66.67%);产程延长26例(28.29%);胎盘因素17例(18.89%)。出血量500~1000mL者67例(74.44%);1000~2000mL者16例(17.78%),出血量>2000mL发生失血性休克者7例(7.78%)。出血时间均发生在产后2h内。结论:剖宫产术、妊娠并发症、流产史及分娩史、产程延长与产后出血有相关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高危因素提高警惕,可以有效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镇痛效果观察。方法:将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300例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静脉麻醉组、利多卡因宫颈局部麻醉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行常规人工流产术)。结果:丙泊酚静脉麻醉组和利多卡因宫颈局部麻醉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影响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P〉0.05)。利多卡因宫颈局部麻醉组镇痛总有效率低于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中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育龄妇女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胡蓉 《中国医学创新》2013,(34):120-122
目的:分析总结无痛人工流产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取本站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4例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人工流产组和药物流产组各52例,人工流产组给予无痛人工流产,药物流产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腹痛持续时间)、治疗后完全流产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人工流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药物流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组完全流产率为98.08%,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明显低于药物流产组的3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完全流产率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