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建乐  时飞  孙立新 《山东医药》2006,46(29):49-50
将24例行快通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OPCABG)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2例,术后分别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A)和皮下PCA。负荷量注射完毕后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开始后12、24、36、48h记录疼痛VAS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字分级评分(NRS评分)。结果Ⅰ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早于Ⅱ组(P〈0.01);两组疼痛评分、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评分、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皮下PCA用于OPCABG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
术后疼痛严重地影响手术病人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随着临床麻醉的发展,术后静脉镇痛已是广泛采用的镇痛方法,病人自控镇痛(PCA)是镇痛技术中一种新的给药方法,以往作者多采用吗啡PCA,且绝大多数为经静脉给药,虽然镇痛作用较好,但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发生率也高。老年患者由于生理、药理方面的特点,在术后镇痛的使用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旨在对老年患者皮下自控镇痛(PCS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做一对比观察,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韦焕璜  陈春燕 《内科》2013,(2):122-124
目的对比常规镇痛与自控镇痛对晚期肺癌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3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肺癌伴疼痛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15例)采用肌注芬太尼0.05mg+曲马多50mg,可重复给药;PCA组(18例)采用芬太尼0.4mg+曲马多400mg+2.5rag氯哌啶+生理盐水100mL,通过静脉系统电子泵给药。采用自我报告的形式完成疼痛症状及缓解满意度的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疼痛缓解满意度。结果在接受镇痛治疗2d及3d后,PCA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轻于常规组(P〈0.05),PCA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满意度高于常规镇痛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常规镇痛方法比较,自控镇痛术能更有效地控制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发作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自控镇痛(PICA)在脓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脓胸胸膜剥脱术后患者采用最小不平衡指数分组方法分为两组,静脉自控镇痛组30例和肌肉注射镇痛组(MI)30例,监测患者术前、术后咳嗽结束时呼吸频率(RR)、心率(HR)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静脉自控镇痛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肌肉注射镇痛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自控镇痛是脓胸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经腹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方法较多,常用的有硬膜外镇痛法、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法、肌肉注射镇痛法等。本研究对上述三种方法的镇痛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建英  孟毛萍  樊磊 《山东医药》2004,44(33):49-50
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选择何种途径给镇痛药才能达到最佳镇痛效果,是疼痛治疗的重要问题。本文选择了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两种给药途径进行观察比较,以探索其镇痛效果与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超  鲁增辉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513-1514
目的观察椎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164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2例采用椎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术后PCA;对照组82例采用术后PCA。记录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在术后12 h及24 h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在48 h及72 h的镇痛效果两组无差异。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椎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后三种镇痛方式的应用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克寒 《山东医药》2011,51(30):48-49
目的对比观察剖宫产术后三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对早期产后产妇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手术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50例。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药物为芬太尼0.5 mg+罗哌卡因250 mg;B组采用静脉镇痛泵,药物为芬太尼1.0 mg;C组采用哌替啶肌注镇痛。记录3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初乳时间、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产妇麻醉前和术后24、48 h的血清PRL。结果 A、B组的术后VAS、镇静评分、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均优于C组(P均〈0.05);A、B组术后24、48 h血清PRL水平高于C组(P均〈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均〈0.05)。结论硬膜外镇痛或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哌替啶肌注,硬膜外联合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对产妇血清RPL水平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术后经硬脊膜外腔自控镇痛术(PCA)与传统的肌肉注射(IMD)麻醉性镇痛术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可根据个体对止痛药的不同需求而投放用药等优点。2002-2004年,我院对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采取术毕连接镇痛泵药物持续泵入,治疗术后疼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冠宇  王梅 《山东医药》2006,46(26):68-69
患者自控镇痛术(PCA)已广泛用于术后镇痛,但常引发恶心、呕吐(PONV)等并发症。2005年3月~2005年9月,我们观察了恩丹西酮、氟哌啶及地塞米松预防术后患者PCA所致PONV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60例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持续微量注射镇痛泵和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泵各80例,观察并记录产妇术后的排气、排便、排尿时间,药物副反应,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使用静脉自控镇痛组的产妇术后第1次排气和排尿时间均较硬膜外持续镇痛组的产妇短,且产妇泌乳时问早,24h平均哺乳次数多,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剖宫产术后产妇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方法副作用少,利于产妇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2.
朱爱兵  徐志勇 《山东医药》2010,50(29):98-99
为探讨剖宫产术后有效抑制留置尿管产妇不适感的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我们对8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别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ICA),观察两种方法的镇痛效果以及对留置尿管舒适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快通道不停跳冠脉搭桥(OPCABG)患者吗啡自控镇痛(PCA)与间断肌注镇痛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OPCABG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PCA组(Ⅰ组)和间断肌注镇痛组(Ⅱ组),每组各15例。于术后12、24、36和48 h分别对患者的安静痛和咳嗽痛进行VAS评分;于麻醉前、术中90 min、术后24和48 h测定血糖、血浆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结果 术后12、24、36和48 h Ⅰ组患者的安静痛、咳嗽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Ⅱ组(P<0.01);术后24和48 h两组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90 min后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及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Ⅰ组术后48 h恢复至麻醉前水平,Ⅱ组高水平持续至术后48 h(与麻醉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术后血糖、皮质醇水平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 OPCABG手术患者术后吗啡PCA较本文采用的间断肌注镇痛能更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用一种新型的注射泵将镇痛药物由病人按需注射而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一种方法。施行静脉PCA(PCVA),能促使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加快胃肠蠕动与伤口愈合,减少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1997-10/1998-04对60例病人术后进行分类镇痛观察,PCVA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术前静注曲马多对下腹部手术患儿术后镇痛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燕  鲍玉松 《山东医药》2006,46(9):84-85
超前镇痛即手术前采取措施阻断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入,防止或减轻术后疼痛。近年来大量临床实验证实超前镇痛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式。2004年1月~12月,我们对下腹部手术患儿于全麻诱导前静注曲马多.观察其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探讨其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们共为80例施行剖宫产的健康产妇于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泵镇痛,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同期行剖宫产(均为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手术产妇160例,年龄24~35岁,孕周38~41周。将160例产妇随机分成PCEA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年龄、孕周等无显著差异(P〉O.05)。对照组术后不用任何镇痛药物,PCEA组应用PCA泵连接硬膜外导管予麻醉药物镇痛。其中每100ml麻醉药物均含吗啡5mg、0.125%布比卡因60ml。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12月,我们采用“Y”形静脉留置针行肌问沟入路穿刺并留置实施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对术后一次性使用自控镇痛泵(PCA)与不使用PCA者的镇痛效果行对照分析,以探讨其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冷冻方式进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对于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寻求较佳镇痛方案.方法 将82例开胸肺部手术患者随即分成3组,分别为A组肋间神经冷冻术(45s)联合静脉自控镇痛、B组肋间神经冷冻术(90s)联合静脉自控镇痛、C组单纯静脉自控镇痛,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手术当日及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观察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A、B组VAS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低于C组,术后自主排痰能力得以加强;而B组存在个别患者有明显术区麻木感的现象.结论 开胸手术采用肋间神经冷冻可加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同时适当减少冷冻时间并不导致镇痛效果的减弱,且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低,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静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老年患者术后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Ⅲ级,年龄65~80岁,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静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组)术后予氟比洛芬酯100~150mg联合吗啡1mg硬膜外注射;对照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应用硬膜外镇痛泵,吗啡0.05mg/mL复合罗哌卡因2mg/mL背景剂量2mL/h,PCEA单次剂量2mL/次。观察患者术后12h、24h、3611和48h作VAS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用于术后镇痛,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与PCEA镇痛相比效果相当,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齐亚新  张凤珍  何秀影 《山东医药》2010,50(26):116-116
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是社会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实施规范管理,我们对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产妇按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健康教育,采用有目标、有计划、有反馈的方法进行,从而提高了镇痛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