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血清C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7例,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分别测定PTCA术前,术后48h及术后1周血清CRP值,并随访9个月内临床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间血清CRP值,另25例检测冠脉造影(CAG)术前,术后48h的血清CRP值作为对照。结果:PTCA术后48h CR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术后1周CRP值和术前无差异,CAG术前,术后的CRP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有13例患者诊断为临床再狭窄,其术后48h CRP较非再狭窄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PTCA术后48h血清CRP较术前增高,与TPCA术后远期临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典型胸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 CRP)的变化。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胸痛患者 12 3例 ,测定并分析其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中 ,运动试验阳性组hs CRP浓度 [(3.1± 3.2 )mg L]远高于阴性组hs CRP浓度[(1.2± 1.1)mg L ;P <0 .0 0 1) ]。结论 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典型胸痛患者中 ,炎症可能参与了胸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 (CRP)与急性冠脉综合证 (ACS)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正常人 (n =5 2 )及不稳定心绞痛 (USA ,n =83)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n =4 2 )患者血浆CRP浓度 ,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及病变类型与相应CRP浓度的关系。结果 :CRP浓度在正常组、USA及AMI组依次增高 ,分别为 ( 3 11±1 82 )mg/L ,( 12 2 0± 5 86 )mg/L和 ( 18 90± 8 96 )mg/L ,P <0 0 1。在ACS组中 ,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 ,其CRP浓度也依次增高 ,分别为 ( 6 0 2± 2 18)mg/L ,( 10 0 4± 2 87)mg/L和 ( 18 2 2± 7 6 ) 1mg/L ,P <0 0 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 ,其CRP浓度依次增高 ,分别为 ( 11 75± 5 33)mg/L ,( 16 86± 5 6 0 0 )mg/L和 ( 2 2 4 1±10 2 5 )mg/L ,P <0 0 1;A型病变、B型病变和C型病变 ,其CRP浓度依次增高 ,分别为 ( 8 2 4± 3 78)mg/L ,( 14 2 1± 4 30 )mg/L和 2 2 4 0± 8 32mg/L ,P <0 0 1。结论 :CR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22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大血管病变组)、60例无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3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hsCRP水平的差异,分析hsCRP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血管病变组hsCRP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HbA1c、hsCRP、糖尿病病程有关。结论 hsCRP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相关因素,hs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09年7月~2010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9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另选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血浆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1)血清hs-CRP变化:SAP组为(1.55±1.05)mg/L,UAP组为(3.81±3.23)mg/L,AMI组为(9.97±4.32)mg/L,对照组浓度为(0.85±0.91)mg/L。SAP组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组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MI组与对照组、SAP及U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浆MDA变化:SAP组为(9.55±2.12)μM,UAP组为(13.34±3.14)μM,AMI组为(15.54±4.57)μM,对照组为(7.12±4.82)μM;SAP组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中hs-CRP和MDA从SAP组到UAP组及AMI组逐渐升高,提示两者与斑块稳定性及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63例,按患病程度分为四个观察组;同时选择20例常规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Glu)、HS-CRP、FIB浓度的相关性和规律。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各组Glu、HS-CRP和FIB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Glu和HS-CRP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Ⅲ和Ⅳ级的FIB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与血清HS-CRP和FIB值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 (CHD)病情程度及冠脉病变程度与C 反应蛋白 (CRP)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关系。方法 测定 1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CHD患者的CRP、LDL水平 ,并与 4 0例正常者相比较 ,分析CRP及LDL的临床意义。结果 血浆CRP、LDL水平显示 :CHD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CRP在急性心肌梗塞 (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 (SA) ,AMI及UA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冠脉多支病变组CRP及LDL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 ,CRP浓度与LDL浓度呈正相关 (r=0 36 ,p <0 0 5 )。结论 CRP在临床评价CHD病情严重程度及冠脉病变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CRP与LDL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组(29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34例)和老年健康对照组(26例)血清中的hs-CRP水平。结果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患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P<0.01),而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患者的hs-CRP水平同单纯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与下肢动脉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探讨冠状动脉狭窄(Coronary arteriostenosis,CAS)患者左、右心室整体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左、右心室间舒张功能的相互影响.方法40例CAS患者和40例正常成人作对照,用DTI测定二尖瓣环、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及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结果CAS患者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较正常人降低,单纯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均降低,混合支冠状动脉狭窄组与单纯左支冠脉狭窄组比较,右室舒张功能受到的影响更大.结论DTI对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T(TnT)的影响.方法我院进行PTCA的患者86例,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90例.分别于PTCA和CAG当天及术后第2天清晨采集空腹血测定CRP及TnT值.结果PTCA组术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术后血清TnT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CAG组造影后血清CRP及TnT水平与造影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PTCA明显增加血清CRP浓度,可能与PTCA治疗后局部血管炎症有关,而非心肌坏死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巴马小型猪为冠状动脉狭窄模型,观察其在最大+Gz暴露下动物耐受性及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的变化关系。方法将20头巴马小型猪通过胸腔镜直视下手术丝线永久性结扎建模,分为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3组(每组5头)和假手术组(5头)。在动物离心机最高暴露不超过+9 Gz情况下,分别观察最大+Gz耐受能力和血浆CRP及ET-1的变化关系。结果+Gz暴露下,同轻度狭窄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中度和重度狭窄组的最大+Gz耐受值均显著降低(P<0.05);同假手术组比较,中度和重度狭窄组中血浆CRP、ET-1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轻度狭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z暴露下血浆CRP与ET-1呈显著正相关(r=0.894,P<0.01)。结论狭窄程度越重,模型耐受+Gz能力越低;同时,血浆CRP及ET-1呈线性关系升高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CCTA不同狭窄程度与SPECT MPI间的关系。方法68例患者进行了CCTA和MP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CTA按管腔狭窄程度分为5个级别,即0,1%~24%,25%~49%,50%~74%,75%~100%。MPI分为正常和灌注缺损(包括可逆缺损和不可逆缺损)。结果68例患者共204根血管纳入分析。以患者为单位进行分析,40例CCTA显示管腔重度狭窄的患者中,29例(72.5%)MPI显示灌注缺损。另外11例(27.5%)CCTA异常的患者心肌灌注 MPI显示正常。在28例CCTA显示未见明显狭窄的患者中,17例(60.1%)显示心肌灌注正常,而另外11例(39.9%)显示灌注缺损。根据CCTA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组,心肌灌注缺损(包括不可逆性灌注缺损和可逆性灌注缺损)出现的比率:0,1%~24%,25%~49%,50%~74%,75%~100%分别为5(27.7%)/18,1(33.3%)/3,5(71.5%)/7,4(50%)/8,25(78.1%)/32。结论冠状动脉狭窄和灌注缺损的不匹配多发生在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在轻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的患者中,二者多匹配。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应进行CCTA和 MPI联合检查评价冠心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高压氧(HBO)治疗对冠心病患者C 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共 60例,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30例和对照组 30例。HBO治疗压力 0. 2MPa,每日 1次,每周 6次,共治疗 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RP的测定结果。结果 HBO组治疗后CRP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01);治疗后两组CR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01);治疗前两组CR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CR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5)。结论 HBO治疗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CRP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disease,CH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38洌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74例稳定型心绞痛(sA)、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终点法)检测血清其hs—CRP含量。同时探讨hs—CRP与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并参考比较不同hs—CRP水平各组患病数。结果:冠心病各亚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组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SA组;AMI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显著高于UA组与SA组,均有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有关;血清hs—CRP水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和1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CHD)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病组,均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TC、HDL-C水平。比较两组hs-CRP及TC/HDL-C升高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hs-CRP、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hs-CRP水平在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 hs-CRP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hs-CRP、TC、HDL-C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高,对于一些无法开展冠状动脉造影的基层医院诊断冠心病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与60例正常人群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中血浆FIB、hs—CRP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以及3者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中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FIB、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稳定性心绞痛(SAP)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正常组相比较,血管病变支数越多,FIB、hs—CRP、LDL—C的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FIB、hs—CRP能够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对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