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对30例高分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硬化组织、15例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及其病灶旁肝组织分别行GPC3、HSP70和GS抗体标记,分析这些抗体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PC3和HSP70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83.3%,但在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癌旁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阴性表达,高分化肝细胞癌GPC3和HSP70的表达阳性率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S在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主要是中央静脉周围和硬化结节周围肝细胞染色、呈条带状染色分布,在w-HCC 中主要呈弥漫阳性表达或完全阴性,在FNH主要呈较大范围的“地图样”表达。GS染色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的分布范围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肝硬化结节和正常肝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PC3、HSP70和GS有助于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及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但GS染色在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的分布有一定交叉性,因此在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时应审慎判读GS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γ-GT酶、G-6-P酶和ATP酶的组织化学反应研究了10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及其周围肝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癌组织与癌周肝组织具有显著酶的差异性。肝癌γ-GT酶的活性,2例显著增强,5例轻度增强,3例无酶的活性。这种变化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因而γ-GT酶不能作为肝细胞癌可靠的阳性酶标记。其癌周肝组织γ-GT酶的活性皆有明显增强。G-6-P酶的活性在癌组织中皆显著降低至消失,而周围肝细胞的活性较强,着色甚深,形成鲜明对照,这一酶的组化反应可作为鉴别肝细胞癌与非癌肝组织的参考。ATP酶的活性在肝癌组织中减弱至消失,在周围肝组织中存在轻度活性,但二者对比不鲜明。  相似文献   

3.
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存在于肾曲管上皮细胞的刷毛缘、肝毛细胆管面的肝细胞膜等处。在化学致癌物诱发的增生性肝细胞膜上,以及诱发的肝细胞癌的细胞膜及细胞浆内,γ-GT活性均明显增高。γ-GT的组织化学显示法已有报道。我们在实验性肝癌的研究中,将此方法应用到大体标本,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丫-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GGT-AFP)双染色法对F_(344)大鼠癌前期病变组织中GGT,AFP的产生细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透明细胞结节、嗜酸性细胞结节GGT阳性,AFP阴性;嗜碱性细胞结节GGT阴性,部分结节AFP阳性;不典型增生细胞两者均阴性.提示增生结节及肝癌来源于小肝细胞及散在的AFP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了肝癌形成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表达及其改变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制备肝癌模型,经病理组织学(HE染色)分析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癌变不同时期定量观察核蛋白、NF-κB和TNF-α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人肝癌癌灶及癌旁组织中NF-κB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大鼠在喂饲2-FAA后,正常肝细胞在诱癌早期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阶段肝组织中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可见大量癌巢结节,均为高分化肝细胞癌。在正常肝细胞中仅见较低水平的NF-κB和TNF-α表达。诱癌后,随着肝细胞组织形态的变化,肝组织中NF-κB和TNF-α表达依次增强,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且两者的表达高度相关(r=0.81,P<0.01);人肝癌的癌灶组织中NF-κB的表达,也较癌旁组织明显增强(P<0.01)。结论:肝细胞癌变早期NF-κB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和TNF-α呈过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6.
植物性食物,抗氧化剂及微量营养素等对肿瘤的预防作用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作者用Sodimu法提取、纯化大蒜油(主含二异丙烯硫化物),研究其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的抑制及生化机理。实验分二组,癌变组及预防组均按Farber法以二乙基亚硝胺(NDEA)和2-AAF诱发大鼠肝癌前结节,但预防组在诱癌前3d始加蒜油250mg/kg于饲料中(共6周),检测指标为肝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组化结果表明,癌变组γ-GT病灶面积为1.30±0.70mm~2/cm~2,预防组γ-GT面积为0.12±0.08mm~2/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DAB)以研究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过程中的癌前期病变。动物分别于连续给药的第6周及停药后的第11周处死。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肝脏病变,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肝细胞胚胎性抗原(AFP)以及琥珀酸脱氢酶(SDH)、5′—核苷酸酶(5′—NH)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改变。结果表明:停用致癌剂后,致癌剂对肝脏的非特异性毒性作用可以解除,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和SDH、5′—NT活性的恢复;但由卵圆细胞转化而来的增生肝细胞结节却具有癌前期病变的特征,表现为肝细胞异型、γ—GT和AFP阳性。  相似文献   

8.
大鼠70只,腹腔注射二乙亚硝氨,饲以含α-乙酸氨基芴的饲料并行2/3肝切除,大鼠肝内迅速出现增生肝细胞灶,组化染色改变:γ-GT阳性,ATP酶、G6P酶阳性减弱或阴性,禁食后PAS阳性.连续切片中4种组化染色检出的增生肝细胞灶数以γ-GT染色最多,PAS染色最少。增生肝细胞灶AKP染色为膜强阳性,胞浆弱阳性。γ-GT与AKP检出的增生灶数无显著差异,提示二者可作为增生肝细胞灶的标志酶。  相似文献   

9.
应用γ-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GGT-AFP)双染色法对F344大鼠癌前期病变组织中GGT,AFP的细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透明细胞结节,嗜酸性细胞结节GGT阳性,AFP阴性,嗜碱性细胞节GGT阴性,部分结节AFP阳性,不典型增生细胞两者均阴性,提出增生结节及肝癌来源于小肝细胞及散在的AFP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3例肝癌和14例慢性肝病组织中的人胎盘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π)作原位检测,并以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检测为对照。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GST-π阳性检出率(95.7%)高于慢性肝病组织(71.4%),而在9例非肝病对照肝组织内均为阴性;此外,肝癌组织的GST-π阳性率显著高于γ-GT阳性率(p<0.01)。说明GST-π可能是人体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癌的一种敏感的标志酶。  相似文献   

11.
c—fos蛋白在大鼠肝癌发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0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c-fos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正常大鼠肝细胞不表达c-fos蛋白,诱癌第4周即可见少量肝细胞呈c-fos蛋白阳性表达。随诱癌发展进程,肝细胞c-fos蛋白表达逐渐增强,至诱癌中期(8-12周),肝增生结节内部分肝于c-fos蛋白阳性表达。诱癌晚期(18周),癌结节内大部分肝癌细胞亦呈c-fos蛋白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2.
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化学致癌剂2-FAA诱导肝癌组织中γ-GT的活性及其分布和血清中γ-GT总活力的变化。结果提示,γ-GT活性在癌组织中>癌前病变组织>正常组织,血清中γ-GT活力高晚于癌变组织且来源于癌变组织,因此,γ-GT是诊断化学性肝癌的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热休克蛋白(HSP)gp96及基因的动态表达与变化。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0.05%)喂饲SD大鼠诱发肝癌,观察肝病理组织学(HE染色)和总RNA的改变,以巢式逆转录酶链反应扩增gp96基因片段;以免疫组化分析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p96的动态表达。结果:SD鼠在喂饲2-FAA后,在诱癌早期肝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见大量癌巢结节。癌变过程中肝组织gp96-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组织(P<0.01);正常肝gp96蛋白表达较少,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p96表达呈显著的梯度增加。结论:gp96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癌变初期的过度表达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用γ-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GGT-AFP)双染色法对F_(344)大鼠化学诱发肝癌过程中GGT与AFP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肝细胞癌梁状型以AFP阳性为主,腺管型以GGT阳性为主;胆管细胞癌以GGT阳性为主.提示在形态学上,肝细胞癌可以同时表达GGT与AFP;增生结节GGT和AFP的表达与肝癌的细胞类型相关.对肝癌发生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用直接法制备染色体、病理切片和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3’-甲基-4,4’-二甲基偶氮苯(3’-Me-DAB,三甲基奶油黄)诱发大鼠肝癌的诱癌过程。发现诱癌过程中鼠肝组织内细胞增生活跃:早期为卵圆细胞和残留的肝细胞;中期为增生结节内的肝细胞及汇管区胆管上皮细胞;后期为肝癌细胞。同时也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及形态的变化。染色体畸变以染色单体型为主,提示致癌剂作用于S和G_2期细胞。1、2号染色体断裂率高于理论值,这可能与染色体结构重排有关。癌变过程中染色体畸变可能有累积和放大。我们还对肝癌的发生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D90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CD90的动态表达。结果 DEN诱发肝细胞癌诱癌率为100%,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分为肝细胞损伤期、增生硬化期和癌变期3个时期。在正常大鼠肝组织,无CD90阳性细胞表达。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CD90阳性表达细胞逐渐增多,主要分布于汇管区周围。进入癌变期,CD90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弥漫分布。结论 CD90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逐渐增高,认为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结合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对104例人肝穿刺材料中肝细胞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LCD),组化γ-GT染色阳性细胞,免疫组化HBsA-g、HBcAg、AFP染色阳性细胞以及γ-GT染色阳性区域进行形态学定量研究。结果证实: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LCD为肝癌的癌前病变,两者在肝细胞肝癌发生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43例肝细胞癌、5例胆管细胞癌、4例混合型肝癌,共52例肝癌和17例正常肝标本用抗GST-π抗体的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GST-π活性。17例正常肝组织全部呈GST-π阴性。52例肝癌GST-π阳性率为88.5%(46/52),其中肝细胞癌GST-π阳性率为86.0%(37/43),5例胆管细胞癌和4例混合性肝癌均呈阳性。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与GST-π阳性表达率的关系来看,分化型肝细胞癌阳性率为90.9%(10/11),低分化型为85.7%(24/28),未分化型为75.0%(3/4)。可见,GST-π可作人肝癌的标志酶,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了一项新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梁婷  李荣  王冬梅  李慧娟 《当代医学》2021,27(27):99-101
目的 探究免疫组化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与相关良性结节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38例,另选取同期就诊的肝良性结节增生患者18例,通过探究Glypican-3、Bcl-2及Ki-67抗体在肝脏良性增生性结节及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得出正确的病理诊断,以确定肝癌以及良性增生性结节的最佳诊断方式.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Gpc-3表达阳性率为84.21%,良性增生性结节Gpc-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0.00%;Bcl-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89%,在良性增生性结节发生率为55.55%,Ki-67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32%,在良性增生性结节阳性表达率为33.33%;Glypican-3及Ki-67免疫组化在肝癌组织的诊断中表达阳性率最高.结论 采用Glypican-3及Ki-67免疫组化联合检测高分化肝细胞癌及增生性结节,准确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23例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和31例肝细胞型肝癌组织的癌基因c-fos和c-jun表达,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组织中c-fos和c-jun弱表达或不表达;在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中c-fos和c-jun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5(65.2%)和14(60.9%),染色强度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细胞型肝癌中c-fos和c-jun阳性例数分别为17(54.8%)和16(51.9%).c-fos和c-jun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且二种癌基因在肝细胞型肝癌中表达的协同性较强.结论:c-fos和c-jun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细胞型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fos和c-jun表达水平与肝细胞型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判定肝细胞型肝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