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猴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与体感Ⅰ区(SⅠ)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痛觉和针刺效应的影响,我们采用慢性微电极实验方法,对5只清醒的猕猴进行了皮层内刺激SⅡ区对SⅠ区神经元电活动和针刺效应的影响的实验观察。结果提示:刺激皮层SⅡ区对SⅠ区伤害性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主要呈现为易化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慢性微电极实验方法,在5只清醒猕猴上观察了躯体感觉I区(SI)与躯体运动区(MSI)皮层内微刺激对外周皮肤痛阈的影响。结果①在68次SI区皮层内刺激实验中有67次引起对侧相应皮肤感受野痛阈的变化,其中52次痛阈升高;分别刺激左右两侧SI区皮层痛阈变化无明显差异。在不同深度刺激皮层,浅层(0.5mm)和深层(2.5mm)痛阈升高明显,中层(1.5mm)无明显改变。用不同强度刺激皮层,在左SI区0.4和0.8μA引起痛阈明显升高。②在MSI区进行47次皮层内刺激实验,全部引起对侧相应皮肤感受野痛阈变化,其中30次痛阈升高;分别刺激左右MSI区,痛阈改变程度不同。在浅层和深层刺激皮层,痛阈升高更明显。用不同强度分别刺激左右MSI区,痛阈改变亦有差异,而以1.2μA刺激左MSI区皮层痛阈升高最为明显。提示SI和MSI区可能都参与了痛觉的产生和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大脑皮层体感Ⅰ区与痛觉以及针刺镇痛作用的关系,以钾离子透入下肢皮肤作为痛刺激,以操作式条件反射作为痛指标,用钨丝微电极记录顶叶皮层体感Ⅰ区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对10只清醒、可以活动的猴子进行了实验观察。在下肢的皮层代表区分离和记录了能对各种传入刺激起反应的神经元215个。有28个神经元可以对皮肤伤害性刺激起反应,其中有25个神经元出现兴奋反应(兴奋型神经元),3个神经元出现抑制反应(抑制型神经元)。对12个伤害性神经元进行了针刺效应的观察。在针刺过程中有6个神经元(4个兴奋型,2个抑制型)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其中有些神经元的抑制可伴有痛阈的升高,但两者并未呈现严格的平行关系。皮层体感Ⅰ区中亦可记录到会聚性神经元,即同一神经元既可接受皮肤机械刺激,亦可接受皮肤伤害性刺激。这种神经元可以对不同感觉类型的刺激出现不同型式的反应。在针刺时,往往只有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而机械刺激引起的反应没有明显变化。以上实验表明,皮层体感Ⅰ区内存在着可以接受皮肤伤害性刺激的神经元。针刺可以使某些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减弱。但是这种效应可能不是发生在皮层本身,而是续发于皮层下结构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皮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回避性操作式条件反射作为外周皮肤痛指标,在7只清醒、可以活动的猕猴身上观察了同时皮层内刺激SⅠ区和SⅡ区对外周痛阈的影响.结果:(1)在单独刺激SⅠ区或SⅡ区后肢代表区,观察到对侧后肢皮肤相应感受野痛阈明显升高后,同时刺激SⅠ及SⅡ区的47次实验中,有31次可见痛阈比单独刺激SⅠ或SⅡ区痛阈有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升高;13次其痛阈未见进一步升高;3次其痛阈反而下降.(2)单独刺激SⅠ区后肢代表区,对同侧外周皮肤感受野痛阈没有影响,单独刺  相似文献   

5.
疼痛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感觉,不仅与伤害性刺激的强度有关,而且明显地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注意力的转移,情绪的变化,过去对疼痛的体验等。针麻手术是在病人处于完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据报导在人体上针刺镇痛虽然主要是一种生理效应,但是有心理因素参与。在动物实验上尚未见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导。为了对针刺镇痛原理进行较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8只清醒、可活动猕猴进行了以下实验。用钨丝微电极在SⅡ区皮层进行了74次穿刺,从254个神经元中分离出61个对钾离子透入皮肤产生伤害性刺激起反应的神经元,其中兴奋型33个,抑制型28个。微电流刺激SⅠ区皮层时,SⅡ区的27个兴奋型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24个抑制型神经元则表现为放电频率减少。15个痛敏神经元(兴奋型5个,抑制型10个)观察了针刺的效应。在针刺穴位时,13个伤害性神经元(4个兴奋型和9个抑制型)对伤害性刺激反应减弱。给予杜冷丁时,伤害性反应也被抑制。实验结果提示同侧SⅠ和SⅡ区在调制痛觉方面具有机能联系。  相似文献   

7.
8.
9.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体感Ⅰ区对A_3和C纤维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外周途径。结果表明,刺激体感Ⅰ区可明显抑制A(?)和C纤维的放电频率。损毁体感Ⅰ区皮层后,A_3和C单位的放电明显增加。切断交感神经后,A_3和C纤维的放电频率也明显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大脑皮层体惑Ⅰ区明显调节着外周感受器的敏感性,其外周途径主要是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大脑前额叶皮层是否参与针刺镇痛的作用或以何种方式进行反应,本实验采用更近似人类的獼猴作为观察对象。訓練动物建立对伤害性刺激的防御性操作式条件反射,并在正常状态下对动物的痛反应行为与电生理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实验是在12只獼猴中进行的。用钾离子透入尾部皮肤作为伤害性刺激,以其防御性操作  相似文献   

11.
疼痛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感觉,不仅与伤害性刺激的强度有关,而且明显地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注意力的转移,情绪的变化,过去对疼痛的体验等。针麻手术是在病人处于完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据报道在人体上针刺镇痛虽然主要是一种生理效应,但是有心理因素参与。在动物实验上尚未见有  相似文献   

12.
观察53只家兔刺激SⅡ区对杏仁核痛单位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刺激SⅡ区痛兴奋单位放电数目增多;痛抑制单位放电数目减少或暂停。电针穴位后,刺激SⅡ区对杏仁核痛单位电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SⅡ区对杏仁核痛单位电活动有一定调制作用并参与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13.
针刺可以抑制痛觉的皮层下各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已有证明,大脑皮层在痛觉的产生及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也有报导,但意见尚未一致。本室曾证实,中脑网状结构,(MRF)对痛觉既起传导通路作用,又有一定的整合作用。在猕猴的慢性实验中观察到,皮层体感Ⅱ区(SⅡ区)存在着接受皮肤伤害性刺激的神经元,刺激穴位司使这些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减弱,与疼痛和针刺镇痛有着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大脑前额叶皮层是否参与针刺镇痛的作用或以何种方式进行反应,本实验采用更近似人类的猕猴作为观察对象。训练动物建立对伤害性刺激的防御性操作式条件反射,并在正常状态下对动物的痛反应行为与电生理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是研究针麻原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室过去曾研究皮层与中脑网状结构的关系,实验表明皮层SⅡ区与中脑网状结构在痛觉调制中有一定的联系。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MesencephalicPeriaqueductal Gray,P.A.G.)内阿片受体密集,是皮层下一个重要的痛觉调制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采用埋藏电极的慢性实验方法,直接刺激清醒状态家兔的中脑网状结构,观察对针刺镇痛效果的影响。实验方法实验动物用家兔,体重1·5公斤左右,在戍巴比妥钠麻醉下,切开头皮,用牙钻在颅骨的一定部位钻一小孔,通过立体定向器向脑内插入刺激电极,用牙托粉固定。手术后第二或第三天开始进行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7.
18.
在15例氯胺酮麻醉的Wistar大鼠利用皮层内微刺激技术测定了躯体的运动皮层代表区。电刺激为350Hz的阴极串脉冲,电流最大值限为80μA。结果表明大多数皮层点诱发对侧肌肉反应。虽然代表区的大小有很大个体差异,分区的相对位置是恒定的。但在分区内部未见分域排列。部分大鼠存在前部前肢区,但无一例发现前部后肢区。比较文献结果提示Wistar大鼠的运动皮层的分化程度比Long-Evans黑顶鼠低。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曾观察到,穴位电针对三叉神经脊束核中会聚性痛敏细胞的诱发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在三叉神经核内就开始发生针刺镇痛效应,并初步确定三叉神经脊束核内的针刺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突触前抑制实现的。 有资料表明,电刺激包括中缝核群在内的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可以产生镇痛作用,而对其它感觉信息的传递和运动机能不发生影响。近年来,国内一些工作者在整体动物身上证明,中缝核和兰斑核对针刺镇痛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人进一步指出,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针刺除了对躯体传入的伤害性刺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外,同样可以有效地解除内脏疼痛。过去,有人在外科手术中牵拉病人的内脏或在实验中刺激动物的内脏大神经以模拟内脏,痛刺激,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