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的变化,探讨SF对HCC病情判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和HCC患者50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常规检测血清 SF 水平。结果 HCC、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F水平分别(503.3±581.5) μg/L、(672.6±675.3) μg/L和(327.1±230.6) μg/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193±160)μg/L,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F与血清ALT、AST和AFP无相关(r=0.36,P=0.20;r=0.30,P=0.30;r=0.32,P=0.20),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SF与AST和AFP无相关(r=0.34,P=0.20;r=0.28,P=0.40),HCC患者血清SF水平与 ALT和AFP也无相关(r=0.14,P=0.40;r=0.24,P=0.10);不同特征(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等与否)肝癌患者血清S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SF水平升高,但其升高的意义还很难被临床所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苓  崔德广  韩明光 《山东医药》2006,46(23):43-43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34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18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激活素A(ACTA)水平。结果肝硬化组ACT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Child—Pugh分级程度加重而升高,各级间比较,P均〈0.05。肝硬化组ACTA与ALT、AST正相关(r分别为0.534、0.541,P均〈0.05)。提示肝硬化患者ACTA水平升高,并与肝损伤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4.
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CuZn—SOD的放免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IA法测定62例肝硬变、30例肝癌和20例正常人的血清CuZn-SOD含量。结果肝硬变组的均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及肝癌组(P均<0.01)。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变组CuZn-SOD含量随病情好转有所回升,与其肝功能储备呈负相关(P<0.05)。肝癌组CuZn-SOD>450ng/ml者,AFP阳性组和阴性组SOD增高的阳性率近似(P<0.05)。提示血清CuZn-SOD的RIA测定有助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血清中Cu、Zn含量及其比值的测定。1.病例选择,22例均在本院经B超检查发现肝脏实质性占位,直径>4 cm,经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均为男性,年龄为36~78岁,平均56岁。另选健康者12例(56~81岁),作为对照。2.测定方法和结果:空腹12小时抽血3ml,离心后取血清1ml,稀释3倍,振荡1分钟后取混合液,用美国产Spectraspan V型三电极直流电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8例肝硬化和17例原发性肝癌的血清IgE活力检测,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血清IgE活力平均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值。HBV标志物阳性的肝硬化血清IgE活力明显高于阴性者,HBeAg阳性者更高,原发性肝癌血清IgE活力与HBV标志物无明显相关,两者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岩  王菊英  丁向春 《山东医药》2002,42(11):41-42
研究证实 ,肿瘤坏死因子 - α( TNF- α)与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肝功能衰竭有关。为此我们观察了5 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 TNF- α水平与肝脏功能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观察组为 5 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男 34例 ,女 1 6例 ;年龄 1 0~ 73岁 ,平均 44±1 4岁。均符合 1 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44例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3例 ,乙、丁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2例 ,乙、丙、丁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1例 ;有腹水 2 7例 ,消化道出血 1 1例 ,肝昏迷 5例 ;按 Child- Pu…  相似文献   

8.
李瑞玲  韩大正 《山东医药》2006,46(26):58-58
检测183例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PS)水平。检测结果渗出性腹水患者外周血及腹水中NO、TNF-α、LPS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性腹水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者腹水中NO、TNF-α、LPS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认为测定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NO、TNF-α、LPS有助于鉴别渗出性腹水和漏出性腹水;有助于鉴别自发性腹膜炎是革兰阴性菌或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瘦素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ob基因)编码的一种由167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型蛋白质,于1994年由Zhang等应用定向克隆法从肥胖与糖耐量异常的ob/ob小鼠中首次克隆成功。近年发现,瘦素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但由于研究对象、病因及病情不同,结果尚存争议。本研究通过观察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瘦素水平变化,探讨瘦素在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状况及腹水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1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Child分级并分别测定了其血清HA值,同时检测了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发现随肝功能Child分级加重,血清HA浓度呈递增现象,且A、B、C三级之间的血清HA浓度有显著性差异,血清HA浓度与白蛋白呈负相关,与胆红素和PT正相关,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白蛋白、胆红素及PT高。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意义程峰涛,李铎,蔡敏本文观察了6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及其他肝功能指标的相互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66例。其中男39例,女27例,平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铁蛋白(FeP)、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3项肿瘤标志物,对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及腹水进行检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原发性肝癌并腹水患者3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9.2岁;肝硬化并腹水患者3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7.5岁。所有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经病  相似文献   

13.
近期国内外学者提出肝胆酸(CG)应用于临床检测肝功能,并认为是一项灵敏的肝功能试验。本文于2002-01-2004-12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了82例肝炎后肝硬化(LC)、45例原发性肝癌(PHC)和54例非肝胆疾病患者空腹血清CG,并于常规肝功能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清甘胆酸检测是评价肝功能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血清甘胆酸(CG)的浓度,旨在探讨CG对慢性、良恶性肝病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血清甘胆酸检测是评价肝功能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甘胆酸(CG)的浓度,旨在探讨 CG 对慢性、良恶性肝病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癌患者血清氨基酸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氨基酸代谢模式,进一步提高肝癌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生理体液法检测68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4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血清15种氨基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血清天门冬氨酸、胱硫醚、异亮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赖氨酸水平下降;蛋氨酸、β-丙氨酸、β-氨基乙丁酸、γ-氨基乙丁酸、α-氨基己二酸、酪氨酸、苯丙氨酸、3-甲基组氨酸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氨基酸代谢水平变化规律可为肝癌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8(1L-8)是一种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的致病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我们检测了18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和8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IL-8水平,观察IL-8与肝功能损害程度间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肝硬化病人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同时探讨IGF-Ⅱ和透明质酸(HA)之间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80例,对照组77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IGF-Ⅱ和HA.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IGF-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62.05±103.84ng/ml vs 575.31±194.87 ng/ml,P<0.001),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15.18±288.28 ng/ml vs 61.75±28.68 ng/ml,P<0.05),且患者IGF-Ⅱ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 IGF-Ⅱ水平可反应肝功能的剩余能力,也可作为动态观察肝功能变化的指标之一,有助于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19.
探讨唾液酸在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变化的情况,研究其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诊断肝癌的价值。收集患者血清包括肝癌4 2例,肝硬化6 6例,慢性肝炎2 4例,重型肝炎12例及健康人对照血清5 3例,应用化学比色方法测定血清中的唾液酸水平,同时以竞争性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甲胎蛋白的含量。4 2例肝癌患者中,唾液酸阳性15例,阳性检出率为35 7% ,而4 3例肝硬化患者和4 5例正常人血清对照无一例显示阳性。以唾液酸和甲胎蛋白对4 1例肝癌患者进行联合检测,肝癌阳性检出率达80 . 4 9% (33/ 4 1) ,显著高于单独应用甲胎球蛋白(6 8 .2 9% )和唾液酸(36 . 5 9% ) ,二者一致性为4 3. 9% (18/ 4 1) ,相关性检验P =0 . 0 76 ,无显著相关。上述结果显示,唾液酸具有肿瘤特异性高和不受肝脏炎症干扰的特点,与甲胎蛋白具有很好的互补性,配合AFP可以明显的提高肝癌的阳性检出率,适合应用于肝炎后肝硬化人群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补体系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58例正常人、39例肝硬化、21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的7种血清补体水平,发现肝硬化患者补体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补体与肝功能状态有关;HBsAg阳性者低于阴性者;肝硬化并肝癌患者补体含量明显升高。提示补体成份的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估计肝硬化患者的病情、预后、转归和早期发现肝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