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应用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盆底器官脱垂(POP)女性盆底器官运动及角量参数变化.方法 选取POP患者50例(POP组)和非POP患者50例(对照组),使用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其静息期、缩肛期和张力期盆底器官情况,获取不同时期尿道倾斜角(UIA)和肛直角(ARA)等角量参数.结果 POP组与对照组盆底器官运动偏转方向一致.POP组中11例患者静息期近段尿道向背侧倾斜(11/50),张力期有39例(39/50);对照组中3例患者静息期近段尿道向背侧倾斜(3/50),张力期有16例(16/50).POP组各期UIA均小于对照组(P<0.05),缩肛期UIA偏转幅度小于对照组(P<0.001),张力期前腔脱垂患者UIA偏转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OP组各期ARA及其变化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张力期后腔脱垂患者ARA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会阴二维超声能动态观察POP运动异常,间接反映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状态,为POP的诊断及盆底功能评价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超声评估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OP)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评价结果间的相关性,探讨超声定量评估女性POP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6例女性POP患者,其中46例为单腔脱垂,8例为2个腔室、2例为3个腔室的复合脱垂,共计33例存在前腔脱垂,23例有中腔脱垂,12例存在后腔脱垂.所有患者均接受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和POP-Q评分,均由1名医师独立完成评价.对超声测量结果与POP-Q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超声评估中腔脱垂与POP-Q的相关性最好(r=0.86,P<0.01),其次是前腔(r=0.84,P<0.01),后腔较差(r=0.62,P<0.01).结论 经会阴二维超声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盆底解剖信息,是一种能够定量评估POP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经会阴二维超声动态观察和评估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器官的位置及运动情况,以期为POP的发病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POP组47例,对照组30例,经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观察盆底器官的位置及其运动,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POP组3个时期尿道膀胱连接部和宫颈外口的位置均低于对照组,后腔脱垂患者肛门直肠连接部的位置在张力期和缩肛期低于对照组.张力期POP组盆底器官向下的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缩肛期的向上的移动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经会阴二维超声可动态观察盆底器官的位置和运动情况,与对照组相比,POP组盆底器官的位置降低,张力期器官移动度增大,收缩期移动度减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盆腔器官脱垂(POP)诊断中盆底超声的应用价值及其与POP-Q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0例PO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6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盆底超声诊断,且观察组进行POP-Q诊断.分析POP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比较两组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LAT和LHS;分析盆底超声与...  相似文献   

5.
盆底器官脱垂(POP)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4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约为40%,近年来其发病率仍在不断提高。因此,POP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社会化医疗难题,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POP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从动物选择的优缺点、模型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POP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佩风  祝卫红 《全科护理》2013,(28):2600-2601
[目的]总结167例重度盆底器官脱垂病人行全盆底重建术的护理,强调应加强术前护理、术后病室准备、病情观察、体位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保持尿管通畅及外阴清洁等。[结果]167例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未出现脏器损伤、感染、网片侵蚀、排尿排便困难、臀部及会阴血肿等严重并发症;门诊随访1个月~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加强重度盆底器官脱垂病人行全盆底重建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玲辛 《上海护理》2007,7(4):43-44
女性由于分娩、年龄的增加以及绝经,盆底支持结构会出现缺陷、损伤并造成功能障碍,因而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即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它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也有密切关系。我科于2005年7月—2006年7月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患者1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2005年7月—2006年7月我科收治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4例,其中,单纯性的阴道前壁膨出5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5例,子宫脱垂伴SUI 4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61岁。病程2个月~12年。主诉会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TPFUS)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检查(POP-Q)评估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62例接受TPFUS和POP-Q评估的POP患者,观察TPFUS前盆腔测值U、中盆腔测值Cx和后盆腔测值R与POP-Q的Ba、C和Bp测值的相关性,以Kappa值评估2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89例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重建,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手术时间(70.20±9.88)min,术中出血量(60.87±19.40)mL;术后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尿失禁等症状均得到有效纠正;无院内感染发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d;术后随访5~21个月,患者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是一种可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保留子宫同时可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全部或部分重建,短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三维超声观察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方法POP组33例,普通妇科疾病患者为对照组29例,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获取在静息及盆底肌收缩状态下的图像,观察肛提肌形态变化和肛提肌裂孔大小。结果三维横切面可清晰显示位于耻骨联合和肛门直肠连结间的肛提肌,以及穿过肛提肌裂孔的尿道、阴道、直肠。POP组盆底结构较对照组松弛,肛提肌回声欠均匀;POP组静息及缩肛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位肛提肌裂孔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可较好地显示盆底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60例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凯格尔(Kegel)模板训练及配合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实施盆底功能训练。每周治疗3次,每次30min,15次为1个疗程,间隔2周,继续治疗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用生物反馈评估测试仪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肌电评估,并采用会阴肌力测试(GRRUG)法进行盆底肌力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盆底肌在静息状态、快速收缩、耐力收缩阶段的电位平均振幅[观察组(7.9±1.0)、(19.0±13.5)和(13.6±9.8)μV;对照组(8.4±1.2)、(18.6±11.2)和(14.1±10.3)μV]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不同状态的盆底肌电位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盆底肌在静息状态、快速收缩和耐力收缩时的盆底肌电位分别为(2.6±0.2)、(43.7±13.6)和(32.5±11.3)μV,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5.3±0.4)、(33.4±10.5)和(24.2±10.1)μV],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达Ⅴ级有2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盆底超声评估静息、缩肛和Valsalva状态下肛直肠角(ARA)及其变化,探讨其与子宫脱垂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于我院行盆底超声检查的女性131例,根据子宫脱垂程度分为无脱垂组(47例)、Ⅰ度脱垂组(40例)和Ⅱ度及以上脱垂组(44例)。应用盆底超声测量各组静息、缩肛和Valsalva状态下ARA,比较各组不同状态下ARA及其变化,分析其与子宫脱垂程度的关系。结果 无脱垂组、Ⅰ度脱垂组和Ⅱ度及以上脱垂组vARA、Valsalva状态下ARA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无脱垂组比较,Ⅰ度脱垂组vARA较小,Ⅱ度及以上脱垂组vARA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Ⅰ度脱垂组比较,Ⅱ度及以上脱垂组vARA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时Ⅰ度脱垂组ARA变小,无脱垂组和Ⅱ度及以上脱垂组ARA变大(P<0.001),且Ⅱ度及以上脱垂组ARA变大较无脱垂组更明显(P=0.004)。结论 应用盆底超声可以评估不同程度子宫脱垂患者ARA及其变化,其中Valsalva状态下ARA及其变化与子宫脱垂程度有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银帆  廖兵飞 《全科护理》2012,10(14):1277-1278
[目的]探讨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病人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44例盆腔器官脱垂病人行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阴道及肠道准备、盆底肌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指导病人饮食及活动等。[结果]44例病人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均顺利出院。经随访,无补片侵蚀、感染及脱出,无盆底血肿和盆底器官脱垂复发。[结论]对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种新式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 应用Prolift盆底悬吊系统行全盆底重建术15例(Prolift组),应用经阴道宫骶韧带高位悬吊术行全盆底重建术18例(HUS组).结果 Prolift组和HUS组在手术时间[(98±42)min vs (141±57)min]及手术费用[(23 075±1 485)元 vs (8 843±916)元]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均安全有效,Prolift术具有操作简单、微创、能保留子宫的特点,而经阴道HUS术经济有效,并发症少,更符合生理.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08年8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盆底重建手术,试验组使用网片盆底重建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对比无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不但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直肠脱垂女性患者的经会阴盆底超声参数及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所有同步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以及放射学排粪造影女性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 共纳入181例患者,其中直肠脱垂112例、非直肠脱垂69例。经会阴盆底超声显示,直肠脱垂组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膀胱颈位置和直肠壶腹部位置低于非直肠脱垂组,而静息以及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均较非直肠脱垂组增大。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和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与直肠脱垂独立正相关。结论 直肠脱垂患者与非直肠脱垂患者的经会阴盆底超声特点存在差异,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可协助评估直肠脱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三维超声监测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动态评估女性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0例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研究对象作为此次研究组研究对象,收集40例同一时期的未孕女性为参照组.同时给予两组研究对象三维超声监测,分析三维超声监测在,女性提肌裂孔形态改变动态评估女性产后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MRI图像预设参考线,选取其中重复性好、可识别率高的参考线,以期为盆底器官脱垂(POP)的超声参考线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盆腔MR检查的女性患者资料,根据年龄分为6组:第1组(20~29岁组)、第2组(30~39岁组)、第3组(40~49岁组)、第4组(50~59岁组)、第5组(60~69岁组)、第6组(≥70岁组)。于正中矢状位盆腔T2WI图像设定参考线:PS-PS线,耻骨联合两端点连线;PIAS线,耻骨联合下缘与肛管内括约肌下端端点的连线;PPC线,耻骨联合下缘与耻骨尾骨肌在直肠后缘的附着点之间的连线;PM线,耻骨联合下缘与M点(PCC线直肠黏膜前壁交叉点与肛管内括约肌下端端点连线的中点)之间的连线。分别测量PS-PS线、PIAS线、PM线、PPC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角1、角2、角3、角4)。比较各年龄组间参考线测量指标的差异,并评估2名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PM线最接近水平线。角1、角2、角3在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龄组间角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P=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第1组与第4、第5及第6组间、第2组与第4、第5及第6组间、第3组与第4、第5及第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名观察者测量角1、角3及角4的一致性好,测量角2的一致性差。结论 PM线是预设的参考线中最接近水平线、不受年龄影响且重复性较好的参考线,但PM线作为POP超声参考线的实用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盆底三维超声在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自然分娩组,将同期接收100例剖宫产产妇作剖宫产组。两组产妇产后6~8周均接受盆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组产妇康复治疗前后的二维超声检查参数(Valsalva状态膀胱颈距离、直肠壶腹部下降距离、膀胱脱垂距离、子宫脱垂距离、直肠膨出距离、膀胱尿道后角)和三维超声检查参数(静息状态下、缩肛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角度)。结果自然分娩组Valsalva状态膀胱颈距离、直肠壶腹部下降距离、膀胱脱垂距离、直肠膨出距离、膀胱尿道后角二维超声检查参数大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脱垂距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分娩组静息状态下、缩肛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角度等三维超声检查参数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可多切面、清晰显示产妇产后盆底支持结构,实时观察盆底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情况,根据超声参数有效检出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腔脏器脱垂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