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GDM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排列,分为单号和双号,其中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入院时观察记录所有孕妇的血糖水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均进行护理干预4周,再次对两组GDM的血糖值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GDM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并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血脂为评价指标,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维持其原有的生活状态和治疗措施,不施加干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服药依从性、合理饮食、坚持有氧运动、坚持监测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血脂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126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5):1605-1606
目的探讨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HbA1c,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患者HbA1c与当天FBG及2hPB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血糖升高,HbA1c也升高。同一天检测的HbA1c与2hPBG相关性密切。结论检测血液中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2hPBG检测在糖尿病疗效观察上优于FPG。  相似文献   

4.
家庭病房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糖尿病 (DM )为慢性终身性疾病 ,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治疗 ,而全面有效地控制DM ,单靠药物难以达到。因此 ,加强对DM患者的饮食护理 ,对减轻或避免DM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家庭病房于 1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对收治的 5 2例DM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并观察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的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中男 3 8例 ,女 14例 ,5 6~ 79岁 ,平均 67± 2岁 ,病程 10~ 3 5年 ,均为Ⅱ型DM患者 ,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合并糖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4例首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2组患者均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PG)浓度;对观察组FBG、2hPG均未增高的患者检测HbAlc(以HbAlc≥6.1%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切点)。比较2组糖尿病的诊断率。结果以HbAlc≥6.1%作为界线,观察组比对照组多检测出10例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14.93%;观察组糖尿病诊断率为9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9%(P<0.05)。结论通过利用检测HbAlc来诊断2型糖尿病诊断率高,安全性好,更具有实施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患者辅以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分析此方案的作用情况.方法: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到本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挑选出愿意参加且自身情况合适的患者85例,采用双色球法,划分对照组(n=42,按照以往常规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n=43,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遵医行为差异.结果:护理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将94例经住院治疗血糖控制平稳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只接受普通的门诊药物治疗;实验组4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1次/1周.结果 护理干预后在定期检查、饮食控制、血糖监测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运动疗法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FBG、PBG、HbA1c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FBG、PBG差异显著(P<0.05);HbA1c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治疗能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8例,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和良好妊娠结局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产前体重指数及孕周,以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将364名经住院治疗血糖控制平稳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普通的门诊随诊,试验组除随诊外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1次/2W。观察两组病人1年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及两组病人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更多的病人形成了饮食、运动和定期监测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结论 护理干预治疗能够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从而达到延缓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前护理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均选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内分泌科,选择硬币投掷法分组模式,将入选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超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PT评分分级变化、足部皮肤状况、各血糖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测定,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9例T2DM患者及65例体检正常人群。HbAlc用金标定量法,FBG及PBG均用葡萄糖氧电极法,将患者按照HbAlc及FBG测定结果分为A组(HbAlc〈7%且FBG〈7mmol/L),B组(HbAlc〈7%且FBG〉7mmol/L),C组(HbAlC〉7%且FBG〈7mmol/L),D组(HbAlC〉7%且FBG〉7mmol/L)。结果D组HbAlc、FBG、PB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组HbAlc、PBG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FBG、PBG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PBG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监测糖尿病控制情况、早期诊断糖尿病,HbAlc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控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48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1~3个月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BG)情况分为控糖效果良好组和控糖效果不良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控糖效果影响因素。结果出院后1~3个月,248例老年T2DM患者FBG、2 h PBG、HbA1c控制达标率分别为40.73%、37.90%、42.34%,三者同时达标92例(控糖效果良好组)占37.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糖尿病病程≥10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血压控制未达标、有吸烟史、体育锻炼1/周是老年T2DM患者控糖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病程、文化程度、血压控制效果、吸烟史、体育锻炼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有重要影响,临床应对这些因素予以重视,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合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控糖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采用同伴教育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但在出院后实验组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接受和对照组同样的健康教育外,还要继续采用同伴教育进行护理干预,并在出院后对所有入组的患者每2个月随访1次。均于第6个月随访结束后统计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4个月实验组空腹血糖为(7.41±1.15)mmol/L,餐后2h血糖为(9.19±1.2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19±0.84)%,均低于对照组上述3项指标值(8.68±1.48),(11.31±1.82)mmol/L,(7.96±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20,-6.301,-3.016;P〈0.05);出院后2个月实验组血糖及体重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除体重外两组其他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等指标,但要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还需进行更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糖耐量低减人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检测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监控糖尿病治疗的必须方法,现在目前通常比较注重的是检测空腹血糖(FPG),而很少检查餐后血糖(2hPG)。我们检测了病人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分析,以探讨餐后2h血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0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设为实验组,以及健康人员4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2组的HbA1c与空腹血糖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HbA1c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617,P<0.01),其中HbA1c与并发症的发病率关系密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HbA1c与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HbA1c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全球糖尿病(DM)流行的大环境下,我国的DM发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DM患者将超过5000万,我国将成为世界上DM患者最多的国家。随着DM发病率增高,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居高不下[1~3]。2001年公布的美国胆固醇教育项目专家组关于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筛选、评估、治疗的第三次报告(ATPⅢ)提出,DM是冠心病的等危症(CHD risk equivalents)[4]。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高危足的临床综合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危足的临床综合护理体会,以预防糖尿病高危足向I-V级发展。方法:针对我科就诊的64例79只糖尿病高危足进行综合护理,并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结果:64例糖尿病高危足病人在随访期间,1例出现Ⅱ级糖尿病足,1例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其他62例高危足均未出现恶化。结论:指导病人正确进行足部护理,配合运动和治疗,加强健康宜教,可很大程度逆转糖尿病高危足向I-V级糖尿病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防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糖尿病足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血糖及血脂等实验室指标和踝-肱血压比值(ankle brachial index,ABI)。结果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ABI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