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底脑膜瘤与开颅手术相互关系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3例颅底脑膜瘤手术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手术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再加手术治疗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再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3例全部随访12~48月。其中12例手术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2月缩小率为25.00%,48月缩小率为66.69%,肿瘤控制率100%。19例手术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再加手术治疗肿瘤控制率94.74%,无效率5.26%。12例行立体定向放射神经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肿瘤控制率91.67%无效率9.33%。结论:对于血运丰富的肿瘤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在开颅手术中出血少、损伤轻、肿瘤大部能全切。手术加主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手术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再加手术成为提高治脑膜瘤疗效的又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介绍脑血管畸形的放射外科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主要方法、适应症、疗效与并发症防治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eksell于 1951年首次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采用聚焦大剂量一次照射治疗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γ-刀、χ-刀 )治疗癫痫是有效的,无创伤的治疗方法。 1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癫痫的机理 确切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假说: (1)致痫神经传导阻滞是其根本机理。可发现到致痫灶中神经元的树突突触丢失; (2)癫痫神经元对放射高度敏感,照射后致痫神经元突触新生物形成,使致痛神经元传导阻滞或照射后引起皮层神经元的活动抑制; (3)放射外科可引起起搏神经元减少,兴奋性降低 (兴奋性氨基酸、冬氨…  相似文献   

4.
任志刚  李平 《华西医学》2004,19(1):143-143
脑转移瘤是指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肿瘤细胞转移到脑组织的颅内常见恶性肿瘤,占脑瘤的10%-15%。约25%-35%脑外癌症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以肺癌最常见,占脑转移瘤的40%-60%,其中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最高,可达70%。其它依次为乳腺癌、肾癌、黑色素瘤、胃肠道肿瘤等。未经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预后较差,自然病程短,中位生存期仅为1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RT治疗颅内肿瘤的方法、效果及适应症。方法 总结79例颅内肿瘤SRT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 79例颅内肿瘤分别采用BRW 分次、GTC 低分次、多分次、高分次治疗。平均随访13.39月,1年生存率72.34%,生存期19.57月;实际肿瘤控制率87.5%。结论 SRT疗效确切,优于单次治疗,且并发症低于后者。SRT 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根据病变部位、体积、性质、一般情况及放疗病史等选择治疗方式和剂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的发展,国内外报道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顽固性癫痫的病例数明显增多。现结合文献,就SRS治疗顽固性癫痫在治疗机制、适应证、靶区设定、照射剂量、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的发展,国内外报道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顽固性癫的病例数明显增多。现结合文献,就SRS治疗顽固性癫在治疗机制、适应证、靶区设定、照射剂量、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历史回顾[1-3]Leksell于19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专家Leksell L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概念以来,此项技术日新月异发展,使临床放射治疗技术从X-ray引导放射治疗逐渐走向TC、MRI定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和3D-,CR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以及近来出现分子、生物影像引导放射治疗(BGRT),其目的 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达到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发生重大改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52例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治疗后的临床及影像学变化。方法 原发性肺癌40例,转移性肺癌12例共60个病灶。原发性肺癌先常规大野照射原发病灶和纵隔引流淋巴区DT30Gy/15次,后对原发灶缩野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补量30—40Gy,5—8Gy/5—6次。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灶等中心照射补量至60-70Gy。转移性肺癌一般直接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每次5—8Gy,总量为30—48Gy/5—6次。结果治疗1—3mo后复查CT或MRI,病灶消失21个CR(35%),病灶缩小1,2或以上2,4个PR(40%),病灶缩小1,2以下9个NC(15%),6个PD(10%),总有效率(CR PR)达75%。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是一种无创伤性安全有效的方法,副作用小,能为大多数患所接受,尤其适合于弧立性和转移灶少于3个且直径小于3cm的病灶。  相似文献   

10.
体部恶性肿瘤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1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方法以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18例体部恶性肿瘤采用全身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固定系统固定,然后在双螺旋CT上定位扫描。用Leidbinger3D-TPS设计治疗计划,Varian600C/D直线加速器实施计划,对于原计划采用普通放射治疗的病变如肺癌、脑肿瘤等,分次立体照射作为追加剂量,每次5-8Gy,隔日1次,共6-10次;对有手术禁忌证的N0M0肺癌及其它不适合普通放射治疗的病变,单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每次4-6Gy,隔日1次,共10-15次,结果:CR PR85%(100/118),NC12例,PD7例,结论: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对于一些恶性肿瘤可以得到良好的姑息效果,尤其是病灶比较局限的NoMo的肿瘤,个别可以达到根治之疗效。且正常组织损伤小,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X刀治疗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X刀治疗颅内肿瘤、血管畸形 30 2例 ,单次治疗 2 19例 ,分次 83例。结果 :平均随访 16 36月 ,1年生存率 87 35 % ,平均生存期 2 1 6 9月 ,实际肿瘤控制率 88 35 % ,血管畸形闭塞率 90 %。小病变肿瘤控制好 ,水肿率低 (P <0 0 5 )。大病变分次治疗优于单次 ,且水肿率低 (P <0 0 5 )。结论 :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肯定了X刀对颅内肿瘤、血管畸形的治疗作用。严格治疗指征 ,合理使用分次、多靶点治疗 ,注意治疗给量、综合治疗及联合手术治疗 ,有益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和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的发展,国内外报道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顽固性癫(癎)的病例数明显增多.现结合文献,就SRS治疗顽固性癫(癎)在治疗机制、适应证、靶区设定、照射剂量、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放射外科、定向放射治疗后胶质瘤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肿瘤的超显微结构的观察对肿瘤定性分级、治疗效果、副损伤评价与调整、完善治疗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胶质瘤超微结构及其放射外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超微结构改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脏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大恒公司star-1000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放疗方案,共治疗57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等剂量曲线80%~90%包绕临床靶体积,总剂量28.8~40.0 Gy,中位剂量36 Gy.分割处方剂量4.8~8 Gy,每周2~3次,共4~6次.结果 无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只有1例患者因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中断治疗.有效率 (RR)[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75.4%,CR 15例,PR 28例,稳定(SD)11例,进展(PD)3例.1年生存率为68.4%,2年生存率为40.3%,3年生存率为10.5%.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安全且有较好疗效,能延长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 2 2例腹部恶性肿瘤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取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2 2例腹部恶性肿瘤作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设非共面同中心造形照射野 4~ 6个靶区 ,总剂量 36~ 6 0Gy ,分 8~ 14次照射 ,每周 3次。结果 :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KPS评分由平均 6 8分上升到 85分。肿痛有不同程度退缩 ,近期总有效率达 6 3 6 % ,治疗前肿块 <36 8cm3 疗效明显优于 >36 8cm3 (P <0 0 5 ) ,无 1例因严重放疗反应而停止治疗。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腹部恶性肿瘤能够取得较好姑息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胆管癌确诊时大多已属晚期,常合并较严重的梗阻性黄疸。解除梗阻性黄疸及其肝损伤和全身影响为治疗的关键〔1〕。急诊减黄手段多为有创或微创治疗,如:各种胆管的内外引流手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道支架等,可对部分患者起到快速减黄的目的,但持续时间短,易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对原发肿瘤无作用,甚至继发转移。我院2003年以来对不能手术的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9例患者实施急诊立体定向适形放疗(3D-CRT)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3D—CRT)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3D—CRT的78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由于护理措施得当,全部圆满完成放疗计划。结论3D—CRT技术是治疗肝癌的新技术,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才能协助医生和技术员保证3D—CRT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脑瘤急性期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萍  陈新 《护理研究》2004,18(1):49-50
多数研究者认为 ,中枢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主要继发于血管系统的损伤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出现脑水肿 ,其病理变化发生在放射治疗后 1个月~ 3个月出现。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conformalradio therapy ,SCRT)后脑瘤周围组织则出现明显水肿 ,颅内压明显增高[1] 。临床上出现放射性急性反应主要是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2 ] 及由此导致的头痛、恶心呕吐、持续癫痫发作及其相关的神经功能损伤[3 ] 。现对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实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的 2 3例脑瘤急性期反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1.1 概述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是一组以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短暂的部分或全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起因较复杂的临床症候群。目前.全球约有4000万癫痫患者,首次发作6月内明确诊断者约占50%,5年内明确诊断者约占85%,而仅1/4患者得到治疗。有关癫痫发病率,世界各地报告相差很大.根据WHO的报告:发达国家为5.0‰,发展中国家7.2‰、不发达国家11.2‰,若包括单次发作及热性惊厥在内,  相似文献   

20.
我院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治疗不宜手术的19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本文主要介绍以下护理体会:(1)适形放射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的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病人在饮食方面应以提高病人营养,增强病人体质为主,护理人员配合医生为病人做常规检查,及时纠正肝功能障碍,3D-CRT定位前4 h禁食水;(2)治疗过程中,嘱病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定期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监测血压、脉搏的变化;(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重点介绍了疼痛的护理措施,胃肠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以及保护肝脏的方法 ,在(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过程中,护士应全面了解3D-CRT的操作过程、剂量与照射体积、照射方法 是常规还是非常规,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有针对的采取护理措施,确保3D-CRT计划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