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电刀应用的普及,皮瓣坏死又增加了一个诱发因素,电刀既可杀死肿瘤细胞,亦可烧灼皮肤产生不良影响.皮肤冷却法是否可减少皮肤烧灼伤从而减少皮瓣坏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皮瓣成活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皮瓣有其特殊的临床意义,但是较低的成活率却限制了它在临床上更广泛的应用。学者们对于提高静脉皮瓣成活率的研究一直贯穿于整个静脉皮辩的研究进程。本文就静脉皮辩供区和受区的选择及术后处理、静脉皮瓣的类型、改进术式对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及提高静脉皮瓣成活率的药物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吴坤南  徐剑炜 《临床》1995,2(3):170-171
报告利用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下腹部轴型皮瓣和以旋髂浅血管为蒂的髂腰部皮瓣转移分期手术,再造男、女性全尿道各一例,讨论了手术的优缺点和控制尿失禁的因素。通过1 ̄4年随访。发现尿失禁可以逐步好转至基本恢复正常排尿习惯。  相似文献   

4.
2001-03~2005-06我们应用薄型皮瓣修复深度烧伤、电击伤以及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创面36例,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瓣血流阻断监控设备在带蒂皮瓣阻断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6月手部骨皮缺损在我院行带蒂皮瓣移植术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橡皮筋阻断法,试验组采用皮瓣血流阻断监控设备进行皮瓣阻断试验。比较两组皮瓣阻断试验第1、3d皮瓣颜色、肿胀程度和第1、3、7d温度、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皮瓣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瓣血流阻断监控设备在带蒂皮瓣阻断试验中能保持皮瓣皮肤温度恒定,根据不同个体控制皮瓣阻断压力,减轻阻断时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手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治疗的难题,本文重点讨论联合皮瓣在手部创伤中的应用,从而总结大面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例20例,均为手背及手指皮肤缺损,掌骨及指骨完整,利用前臂逆型皮瓣覆盖于手背,将手指埋于腹部皮下。一个月后取出,手指行游离植皮。结果:20例患者全部成活,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利用前臂逆型桡动脉皮瓣联合应用腹部皮瓣是治疗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其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瓣血运观察记录单在皮瓣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应用皮瓣血运观察记录单的48例皮瓣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未应用皮瓣血运记录单的48例皮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及动脉血管危象检出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效率评分及护理差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瓣血运观察记录单在皮瓣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静脉与动脉血管危象检出率,而且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手指皮瓣移植后感觉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感觉训练对手指皮瓣移植后感觉障碍恢复效果。方法自1998~2001年对手外伤致指端软组织缺损施行皮瓣移植且成活共42例,其中邻指皮瓣转位移植31例,定为组(1),肢体带蒂皮瓣移植11例,定为组(2),再将其各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让训练组按制定方法作感觉训练,并随访1年。结果参照BMRC标准,分S0~S47级两组在术后3个月时感觉功能评价无明显差异,在6个月的S2和S2+,9个月的S3和S3+,1年的S4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1年后训练组(1)和训练组(2)分别有98.3%和83.3%病人感觉功能达到S3以上,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仅有46.7%和20.0%病人感觉功能达到S3。结论训练组的感觉恢复比对照组快且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转移术后皮瓣局部坏死的原因,为预防术后皮瓣部分坏死,提高手术质量制订对策。方法对我院行带蒂皮瓣转移整形术患者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分析。结果带蒂皮瓣转移术后皮瓣部分坏死原因主要为皮瓣动、静脉血运障碍,皮瓣下血肿形成及皮瓣感染。结论必须注意采取切实防治对策,减少移植皮瓣术后发生部分坏死。  相似文献   

11.
超短波对缺血性皮瓣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腿创伤中严重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应用带蒂轴型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的护理。方法认真做好术前皮肤准备、体位训练、戒烟宣教;术后做好体位放置、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有效处理皮瓣血管危象。结果216例皮瓣中,16例发生静脉危象,10例发生动脉危象,经过处理,其中5例边缘部分坏死,211例完全成活。结论正确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带蒂轴型皮瓣与游离皮瓣手术效果的关键,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对比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与传统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美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修复前后手功能、疼痛评分,修复效果及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前两组手功能、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观察组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修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指功能评分与疼痛评分,提高修复效果及患者对美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我院在1994~2004年初采用皮瓣转移术治疗软组织创伤性缺损或感染坏死缺损共84例,其中65例为1期愈合,14例为轻度红肿后愈合,仅5例皮瓣边缘坏死,需再植中厚皮片修复。采用皮瓣转移术不仅能清除病灶修复创面,而且愈后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对缺血性皮瓣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涛  李裕梅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3):417-417,420
目的 : 探讨高压氧对缺血性皮瓣的作用。方法 :切取以腹壁上动脉为蒂的鼠腹部皮瓣约 3cm× 6cm ,分别阻断股动脉、股静脉和股动静脉造成皮瓣缺血模型 ,7d后测量皮瓣存活长度。结果 :接受HBO治疗组的皮瓣平均存活长度分别为 :5 .9cm ,4 .5cm ,2 .1cm ,不接受HBO治疗组的皮瓣均坏死 ,两者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高压氧对缺血性皮瓣存活是有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烧伤后期由于疤痕挛缩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有的需进行超大皮瓣转移术.为防止皮瓣转移术后,血运危象导致皮瓣远端部分血循环障碍而坏死,我科15例皮瓣转移术后患者,最大皮瓣血运危象9cm,最小2cm,经应用皮瓣起搏器及精心护理,皮瓣全部成活.笔者介绍了皮瓣起搏器的结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及使用后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瘢痕性秃发的皮瓣修复方法。【方法】1998年2月至2008年7月收治由外伤、烧伤、溃疡、疖肿等所致的瘢痕性秃发患者37例,其中2例行分次切除缝合,4例行秃发区切除+局部头皮瓣转移修复,31例行头皮扩张术修复。修复瘢痕性秃发最大面积22.3cm×25.8cm。【结果】除1例扩张头皮瓣部分坏死,行二期头皮扩张,扩张头皮瓣转移修复。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2年,效果满意。【结论】头皮扩张,扩张头皮瓣转移是修复瘢痕性秃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邱征丽 《护理学报》2009,16(22):77-78
腹部皮瓣移植术是在腹部切取创面所需要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并在切取过程中保留部分组织与腹部相连,用于覆盖另一部位创面的手术方法。术后因患者供区(腹部)与受区(本文所指受区为上肢伤处)相连,所以必须将患侧上肢固定于腹部,保持皮瓣的供区与受区部位制动3~4周后断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外伤感染、褥疮、骨肌腱等深部组织裸露的治疗方法。方法 现采用带蒂筋膜皮瓣、双蒂筋膜皮瓣及岛状筋膜皮瓣等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共28例,效果明显,皮瓣处色泽正常。结论 带蒂筋膜皮瓣、双蒂筋膜皮瓣及岛状筋膜皮瓣有着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成活率高,愈后外观满意等特点,现在临床上对四肢、臀骶部软组织缺损以及深部组织裸露已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1996年以来,采用游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20例获得成功,最大限度恢复了功能,缩短了疗程,游离皮瓣成活与否,术中技术至关重要。术后护理也很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