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治疗组,HBO治疗30天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锥体细胞数目比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大良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方、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观察补肾方、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各组小鼠水迷宫法行为学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游全程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学习成绩和记忆成绩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补肾活血组的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优于其它治疗组(P〈0.01)。补肾组在记忆成绩优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在学习成绩优于补肾组(P〈0.05)。结论补肾中药、活血中药、补肾活血中药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均有提高作用,对于长期记忆的改善作用补肾中药优于活血中药,对于短期学习能力的改善作用活血中药优于补肾中药,补肾中药与活血中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P53、Noxa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测P53、Noxa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表达,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方法经Morris水迷宫筛选出学习记忆能力处于正常值范围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手术后2个月用Morris水迷宫观测各组大鼠在空间学习记忆方面的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53、Noxa在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相对假手术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空间记忆能力减退(P〈0.01),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P53、Noxa在海马CA1区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且直线相关分析显示Noxa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海马CA1区P53和Noxa的表达升高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以电针治疗,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突触蛋白Ⅰ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海马突触蛋白Ⅰ表达(P<0.05)。结论:电针治疗通过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蛋白Ⅰ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老龄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对海马区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初步探讨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与丢失在血管性痴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 ( 4 vesselolclusion ,4VO)改良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caspase 3蛋白的表达 ,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甲苯胺蓝染色计数CA1区残余大锥体细胞。结果  4VO 3d组大鼠CA1区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及TUNEL阳性细胞最多 ,随后逐渐减少 ,2周组与对照 (CO)组相比仍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而 4周组基本达稳定状态 ,与CO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4VO各组大鼠CA1区大锥体细胞丧失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大鼠CA1区大锥体细胞丧失率与AAR比率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r =-0 979,P <0 0 1)。结论 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可导致大锥体细胞严重丢失 ,CA1区大锥体细胞的丢失是血管性痴呆形成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化痰方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15月龄Wistar大鼠 6 0只 ,随机分成 6组 :正常组、假手术组 (PBS组 )、老年性痴呆 (AD)模型组、脑复康组 ,补肾活血化痰方低、高剂量组。大鼠双侧前脑基底核 (BasalnucleusofMeynert,NBM)注射鹅膏覃氨酸 (Ibotenicacid ,IBO)损毁前脑基底核造痴呆模型。动物经治疗处理2 8d后 ,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试验 ,并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阳性细胞数。结果 行为学实验显示 :脑复康组、补肾活血化痰方低高剂量组与其它 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模型组nNOS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组和PBS组 (P <0 0 1) ,高剂量组nNOS细胞的表达近似于正常。结论 补肾活血化痰方能抑制痴呆大鼠模型海马区nNOS神经元受损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记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肾化痰祛瘀方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在缺糖缺氧培养条件下,观察补肾化痰祛瘀方血清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备VaD大鼠模型,造模前予灌胃治疗,Morris水迷宫测试治疗后Va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TUNEL染色测定各组大鼠海马脑组织内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在缺糖缺氧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而预先加入补肾化痰祛瘀方的血清进行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补。肾化痰祛瘀方灌胃治疗的VaD大鼠,与未予治疗的VaD大鼠组相比,治疗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1);与痴呆组相比,补肾化痰祛瘀方治疗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化痰祛瘀方对大鼠体外培养和脑组织内海马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补肾化痰祛瘀方治疗可以明显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提取物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英  王玉良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6,28(6):423-425,I0003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反复夹闭再通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造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尼氏染色方法分别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细胞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在1个月、2个月和4个月不同时间点测得的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EL)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EL显著均短于模型组,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各时间点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及其树突丢失,药物组锥体细胞数多于模型组。结论EGb761对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3区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改善VD...  相似文献   

10.
林雨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34):4844-4846
目的 探讨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清洁型,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学习记忆良好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非穴治疗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IGF-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及非穴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跨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CA1区IGF-1免疫组化评分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非穴治疗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CA1区IGF-1免疫组化评分增加(P<0.05).结论 针刺后海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上调大鼠海马IGF-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血管性痴呆(VD)大鼠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建立VD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按手术时间又分为4,6,8周组,每组n=10只.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毛冬青甲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24只,以Aβ1-42海马注射制作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毛冬青甲素组、阳性药物组(多奈哌齐).于造模后第3天起开始干预,连续4周.干预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录各组大鼠水迷宫测试期间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探索实验中大鼠处于平台所在区间时间比率;用Brdu标记增殖细胞,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被标记的增殖细胞表达情况,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锥体细胞Nissl体形态.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毛冬青甲素组均能缩短潜伏期时间和增加穿越平台次数,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u标记结果显示毛冬青甲素能改善海马齿状回区神经细胞再生.结论 毛冬青甲素能促进AD模型大鼠神经元再生,且显著改善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动态观察耳针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 从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复制VD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耳针组、西药组,每组10只。于模型复制后第4天,治疗第30、60天时,采用跳台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于模型复制后第4天、治疗第60天时,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果 模型复制后第4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及海马CA1区锥体存活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针治疗30、60 d后,与模型组比较,耳针组及西药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耳针组、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存活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针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针可以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耳针可改善变性的海马CA1神经细胞,促进其修复与再生,从而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这可能是临床耳针治疗VD有效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梗塞法制成V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脑心通组(以下简称中药组)、西药组和模型组,另设假手术组和正常组,进行相关治疗后以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定量测定其学习记忆成绩;用Nissl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GRP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药复方脑心通胶囊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防止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死亡,同时能增加海马区域CGRP阳性细胞数和降低其灰度值.其大鼠海马CA1区内的CGRP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提高海马CGRP阳性神经元数目,对VD大鼠海马神经元起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应用水迷宫筛选出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模型组(20只)和治疗组(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2-VO)制备VD模型,每组大鼠均在术前及术后2、3个月行水迷宫检测大鼠记忆能力和空间辨别力;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和ICAM-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CA1区NF-κB p65、ICAM-1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提高(P<0.05),海马区形态学明显改善,海马CA1区NF-κB p65、ICAM-1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和认知功能,减少NF-κB p65、ICAM-1在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通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方法制作VD模型,选出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模型组及药物组,另以条件匹配的大鼠为假手术组。各组再随机分为7、15 d、1月时间点亚组。药物组每日腹腔注射SF(10 mL/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尼氏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的逃逸潜伏期(EL)均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大鼠各时间点的EL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1)。光镜下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的海马锥体细胞减少甚至脱失,残存锥体细胞明显肿胀,出现核固缩等。经SF治疗后上述病理损伤程度减轻。Nissl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锥体细胞尼氏体减少或消失。药物组比模型组有所改善,胞浆中尼氏体较丰富。模型1月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完整性破坏,突触前膜内小泡数量减少,SF治疗组突触结构和数量明显改善。结论 SF可以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组织病理学损害,改善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认知行为障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24只制成大鼠左侧脑皮层顶叶损伤模型,并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损伤溶剂注射组(Vehicle组)、吡格列酮治疗组(Pio组)、吡格列酮+过氧化物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阻断剂(T0070907)组(Pio+Ant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记忆认知行为,对大鼠脑损伤第15天脑冠状切片进行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OX 42、GFAP、NeuN免疫组化染色,计数海马CA1、CA2及CA3区的细胞数量。结果    Vehicle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的潜伏期和游泳轨迹延长,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P均<0.01),NeuN免疫染色变浅,小胶质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且数量增多(P均<0.01);Pio组与Vehicle组比较,大鼠潜伏期及游泳轨迹明显缩短(P均<0.05),神经元存活数量增多(P<0.05),NeuN蛋白表达增强, 小胶质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减轻、数量减少(P均<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通过PPARγ通路减轻大鼠脑损伤导致的海马区炎性反应,保护神经元,提高TBI大鼠记忆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海马CA1区Noxa、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V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测海马神经元细胞Noxa、Caspase-3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VD大鼠海马病理损害,减少VD大鼠的海马CA1区Noxa、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P<0.04).说明电针治疗改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状况,从而促进智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