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和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性,手术要点。方法:单纯颈动脉体瘤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颈静脉球体瘤及同侧同时患有颈动脉体瘤者,一律采用大“S”形切口,显露颈静脉孔和岩尖的颞下进路。结果: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瘤体均彻底切除且完好保留了颈内动脉。5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3例肿瘤切除彻底,2例有意姑息切除瘤体,经1~3年随访,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化学感受器瘤具有一定的家族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回顾1970~1990年手术治疗的999例听神经瘤和98例颈静脉球体瘤病例,目的是确定手术后影象检查的作用和发现复发及潜在病变的频率。在听神经瘤病例中发现复发或肿瘤残留病人5例,颈静脉球体瘤病例中有18例复发或肿瘤残留。通过对上述复发病人的症状、肿瘤大小、手术方法、术后过程、影象检查随访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及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一家系4例颈静脉球体瘤及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预后情况。先证者为左侧颈静脉球体瘤伴左侧颈动脉体瘤,先证者亲妹妹为右侧颈动脉体瘤,先证者堂妹为双侧颈动脉体瘤伴右侧颈静脉球体瘤,先证者堂哥为双侧颈动脉体瘤伴左侧颈静脉球体瘤。4例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超声、CT或CT血管造影(CTA)、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例术前行血管栓塞。结果:4例患者手术顺利,均无肢体偏瘫或死亡病例。随访24~29个月,无复发。术后半年堂哥声嘶消失,堂妹声嘶无明显好转。术后1年堂妹出现右侧周围性面瘫,颞骨CT示右侧颈静脉球体瘤。结论:颈部超声、CT、CTA、MRI及DSA是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体瘤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指导治疗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前进行血管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术中使用显微镜可提高术野清晰度,避免大血管及神经损伤,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颈静脉球体瘤属于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组。1941年Guild首先报告在人类的颞骨切片中于颈静脉球壁内或其附近有一细小结构,其组织学类似颈动脉体,由丰富的血管、毛细血管、或前毛细血管间以上皮细胞所组成,特名之为颈静脉球体(glomus jugularis)或颈静脉体(jugular body)。Guild氏曾检查44人双耳的颞骨切片,发现球体248个,其中1/2位于颈静脉球顶部外膜上,沿着Jacobson神经及Arnold神  相似文献   

5.
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方法,颈静脉球体瘤是位于侧颅底少见的良性肿瘤,常侵犯中耳、后组颅神经及硬脑膜,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其诊断与治疗临床上尚有争议,本文就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院以1982-1995年期间收治的8例颈静脉球体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5例鼓室型颈静脉体瘤,3例颈静脉孔型颈静脉球体瘤。对其诊断,分类及手术途径进行讨论,并介绍一种改良的颅内外联合进路途径用于切除广泛的颈静脉体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颞盂入路切除向颅内外扩展的颈静脉球体瘤。方法采用颞盂入路联合乳突或乳突枕下入路,监控颈内动脉(ICA)和面神经远心端,从颈静脉孔外、后、下3个侧面,于直视下分离切除肿瘤。结果5例颈静脉球体瘤成功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下颌运动障碍)。结论颞盂入路联合乳突或乳突枕下入路,可监控ICA远心端和面神经,充分暴露并安全切除颈静脉球体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颈静脉球体瘤的认识,以利于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静脉球体瘤12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 及效果.结果 颈静脉球体瘤早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中晚期常出现耳部症状及面神经麻痹等神经症状;MRI检查可见特征性表现:"椒一盐"征;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扩展方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 颈静脉球体瘤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CT、MRI的应用提高了对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水平,手术的方式决定于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有无联合病变以及颅神经状况,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颈静脉球体瘤(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手术效果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复习1985~1995年10例颈静脉球体瘤手术病历,其中6例肿瘤直径〉5cm。结果:肿瘤均能满意地予以完整的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h,平均失血量800ml,随访1~5年无复发,其中7例术后3年复查均正常。结论:现代影像学及显微手术的进步,使得完整切除大型颈静脉球体瘤成为可能,手术成功的着急在于认真的术前检查及准备,术中细致的止血措施及精心的术扣护理  相似文献   

10.
神经节瘤或血管球瘤可起源于任何具有血管球体的部位,其中以发生于颈动脉体和颞骨者最常见,后者又分为起源于鼓室球体和颈静脉窝即颈静脉球体瘤。此类肿瘤通常属良性,肿瘤包块有丰富的血循环但无包膜。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不一,手术切除,栓塞疗法,手术加放疗或单独放疗均有报道。作者自1964年~1980年应用放射治疗神经节瘤28例,其中9例为颈动脉体瘤(2例为双侧),19例为颞骨区神经节瘤。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18岁~76岁,平均42岁。病程由数月至数年(平均2~  相似文献   

11.
颈静脉球体瘤由于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常涉及到多个学科,如耳科、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每个学科都有治疗规范,神经外科治疗主要源于肿瘤侵及颅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颈静脉球体瘤起源于颈静脉孔区域的非嗜铬性副神经节或球体,称血管球体瘤或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因生长在胚胎神经嵴组织的化学感受器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中凋亡相关基因诱捕受体1(decoyreceptor 1,DcR1),诱捕受体2(DcR2),死亡受体4(deathreceptor 4, DR4),死亡受体5(DR5)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12例颈静脉球体瘤中四个凋亡相关基因DcR1、DcR2、DR4、DR5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同期收集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的正常耳大神经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2例颈静脉球体瘤均存在甲基化,DcR1、DcR2、DR4、DR5在颈静脉球体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甲基化比率为DcR1 36.4%、DcR2 41.7%、DR4 75.0%、DR5 33.3%;正常对照中均无甲基化。且甲基化水平较高(MI>0.50)的患者较甲基化水平低(MI≤0.05)的患者发病年龄早(P=0.0189)。结论DcR1、DcR2、DR4、DR5在颈静脉球体瘤中均存在甲基化,且与肿瘤的发生相关,甲基化水平高提示患者发病早,疾病较为严重。DNA甲基化是可逆转过程,可能成为今后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3.
GTME多见于30~60岁女性,是源自位于鼓室底的鼓室球体或颈静脉球体的非嗜铬性神经节旁瘤,临床特点是浸润性生长和局部破坏性生长,按Bwown法将其分为5期,即:O期肿瘤局限于鼓室或中耳腔内;  相似文献   

14.
颈静脉球体瘤(glomus jugularetumor,GJT)发生位置隐匿,早期不易发现,与周围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关系密切,血供十分丰富,术中易出血,难于彻底切除;肿瘤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是目前耳科较难处理的良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颈静脉球体瘤的主要手段,本文就颈静脉球体瘤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颈静脉球瘤临床特点,总结手术疗效,提高该病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术后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及随访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耳发病,其中男2例,女8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6例,听力下降8例,耳痛及眩晕3例,耳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4例,因体检发现耳道肿物就诊1例。6例因肿物突入外耳道,鼓膜不能窥及,4例可透过鼓膜看见鼓室内红色搏动,鼓膜稍向外膨隆。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4例,混合性聋5例,感音神经性聋1例。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及MRI检查,鼓室球瘤可见鼓室、外耳道内充填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颈静脉球体瘤可见颈静脉孔区软组织密度影,周围呈“蚕蚀样”骨质破坏,肿物突向鼓室及外耳道,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3例颈静脉球体瘤行DSA检查可见颈静脉孔区浓密肿瘤染色,2例由咽升动脉供血,1例由咽升动脉和枕动脉供血。6例鼓室球瘤患者均行耳道乳突径路鼓室球瘤切除术,3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行颞下窝A型径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1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所有病例随访10个月至5.5年,均无复发,未出现影响生活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颈静脉球瘤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单侧搏动性耳鸣和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最为多见,结合仔细的专科查体和完善的影响学检查不难诊断。鼓室球瘤患者通过中耳显微手术能达到良好疗效,颈静脉球体瘤患者因解剖位置特殊,对术者及围手术期的规范化处理要求较高,并且要求诊疗团队具有侧颅底外科手术的知识及经验,否则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的原发肿瘤是非常罕见的,其中绝大多数是面神经鞘膜瘤,可以出现在有鞘膜包绕的面神经任何部位。临床上,颞骨内的面神经瘤容易误诊为颈静脉球体瘤。较报告1例颞骨内外面神经瘤,临床上和颈静脉球体瘤很相似。  相似文献   

17.
颞下窝进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复习了颈静脉球体瘤的特征与诊断,并报告了3例巨大颈静脉球体瘤采取颞下窝进路肿瘤切除术。对具体手术进路的优点.术前准备、超选栓塞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颈静脉球体瘤的命名、分型与手术方式各异,De La Cruz和Fisch均提出自己的分型系统。De La Cruz的分型简洁实用,Fisch的分型更精确。累及到颈内动脉颞骨段及颅内的颈静脉球体瘤首选颞下窝A型径路。  相似文献   

19.
鼓室球体瘤一例杨劲松,叶胜难,郭养源颈静脉球体瘤是一种发源于颈静脉球项部化学感受器的血管性肿瘤,或贯穿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耳支处的鼓室底壁,或紧接中耳粘膜的鼓岬部。这种肿瘤是由上皮样化学感受器细胞组成,又名化学受体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约有半数位于颈静...  相似文献   

20.
颞下窝进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复习了颈静脉球体瘤的特征与诊断,并报告了3例巨大颈静脉球体瘤采取颞下窝进路肿瘤切除术[1,2]。对具体手术进路的优点、术前准备、超选栓塞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