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以指导围术期采用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都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都痊愈出院.PaO2、SaO2、PaO2/FiO2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HR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无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烧伤治疗与机械通气治疗可使患者相关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自1967年美国医生Ashbaugh等首次报道12例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病例以来,众多学者对ARDS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对于ARDS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已从宏观的脏器深入到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但至今仍未寻求到满意的治疗策略,其平均病死率大于50%,晚期病死率则近100%[1]。1ARDS治疗策略在严重创伤、全身性感染、重度休克、吸入性肺损伤、DIC等组织损伤或细菌毒素刺激下,引发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同时机体释放内源性抗炎介质和抗炎性内分泌激素,出现“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SIR…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高达40%~60%,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及药物综合治疗。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血管扩张剂、蛋白酶抑制剂、及化痰药富露施、安溴索等药物在ALI/ARDS中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余胜忠 《现代保健》2011,(27):163-164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63例(90%)存活,7例(10%)死亡,其中3例患者因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3例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因经济困难于生后2d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早期识别与诊断,给予及时的机械通气与支持治疗,能够保护好其他脏器的功能,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胸膜合并伤一般伤情严重 ,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我科 5年来共收治胸腹合并伤并发ARDS 2 2例 ,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2例中男 17例 ,女 5例 ,年龄 3~ 74岁 ,平均41 5岁。其中闭合伤 19例 ,包括车祸伤 17例、坠落伤 2例 ,开放伤 3例 ,均为刀刺伤。全组患者均有胸痛、腹痛、呼吸困难。入院时均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压 0~ 85 /0~ 3 0mmHg。伤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有腹膜刺激征 2 2例 ,16例腹穿阳性。X线检查 ;2 2例均有严重肺挫伤、血气胸 ,肺压缩在 5 0 %以上 ,有中等量以上积液者 2 2…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研究进展, 如呼吸末正压通气、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压力控制反比通气、液体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体外膜氧合技术、高频通气、压力释放通气、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等,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3月以来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利用抗炎、机械通气以及纠正低氧血症等方式,进行综合性治疗,其中痊愈者为31例(50%),明显好转18例(29%),无效死亡13例(21%)。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5例,例,其机械通气时间长于无MODS者,两组相互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快,且迅速向深层次发展,死亡率比较高,就目前来说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及早治疗,从原发病入手,控制感染,尽可能早的纠正低氧血症,支持呼吸以及循环功能。另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更长,比没有患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明显更难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认为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均是指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误吸等多种原发疾病引起,出现以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肺内微血栓形成,并导致肺水肿和肺微不张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综合征,其区别仅在于病程影响范围及严重度的差异[1].  相似文献   

9.
何山 《健康必读》2008,7(2):94-94
急性胰腺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已日益受重视,ARDS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P)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对AHP诊治经验的积累,急救复苏和抗休克技术的进步,上述早期并发症多能防治。ARDS及多器官衰竭成为AHP的主要死亡原因。我们认为对AHP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精心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慈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1例存活,5例不治身亡。经定期复查及随访3个月,6例患者肺部病灶基本吸收痊愈,肺功能恢复正常;支气管扩张2例,肺不张2例,肺实变1例。结论: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积极给予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呼吸机辅助治疗,加强营养供应,预防感染,有利于患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皮素(Endothelin, ET) 是1988 年Yanagisawa 等[1]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分离获得的活性多肽,是作用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和促细胞分裂剂.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ET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研究中更日益受到重视.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与ARDS均是指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误吸等多种原发疾病引起,出现肺毛细血管内膜损伤、肺内微血栓、肺水肿和肺微不张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ARDS是ALI进展最严重的阶段.后者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病症,多年来虽经大量研究但具体机制仍未完全弄清,致使其病死率居高不下,达50%左右[2].临床和实验研究均发现ET-1参与ALI和ARDS的发生、发展,血浆ET水平升高可加剧ALI的严重程度,并与ARDS发病中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其在ARDS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至今仍在探索之中.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以利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多年来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因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临床缺乏有效的诊治手段,病死率居高不下(50%以上)。本文拟就近年有关药物治疗方面的状况综述如下。一、临床应用现状1.抗生素:感染是ARDS常见诱因之一,也是ARDS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当ARDS病人无明确的感染证据时,如何应用抗生素则观点不一。以往主张对无感染者亦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ICU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发病原因分为肺外源组与肺内源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急救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肺外源组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肺内源组(P<0.05).结论:在对ICU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急救时,应依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能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曾柳 《现代保健》2014,(32):67-70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呼吸机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情况。结果: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分别为(48.6±11.5)mm Hg、(95.8±3.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1.0±9.3)mm Hg、(79.0±16.0)%(t=-1.62、-3.24,P〈0.05)。此外,50例患者经呼吸机治疗后最终生存率为88%,死亡率为12%。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改善心率、呼吸窘迫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死亡率,安全有效等特点,可在临床急救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到2010年3月期间的45例患者进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 45例患者中治愈出院34例,治愈率75.6%。结论积极处理基础疾患,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环节。PEEP作为一种支持性治疗,可延长存活时间,为综合治疗赢得机会,是目前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小儿麻疹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小儿麻疹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5例进行观察,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25例,治疗组为1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胸部物理疗法、呼吸支持治疗等护理措施,最后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麻疹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结合各种护理措施,使患儿积极配合疗,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沈焱  刘洋 《现代保健》2011,(19):67-68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153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7例,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和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措施展础上加用氨溴索90mg每8h一次,静点。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治疗A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朱锋 《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27-12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疗效。方法按照患者发病原因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6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肺内源性组35例和肺外源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及感染预防,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1周内死亡率和住ICU期间总死亡率。结果肺内源性组患者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患者,(14.11±3.19) vs (10.89±2.81)、(12.81±2.88) vs(6.92±1.9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肺内源性组患者1周内死亡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患者,(25.71%vs 20.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住ICU期间两组患者总死亡率比较,34.29%vs 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死亡率较高,需针对患者不同发病原因采取对症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9.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进展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100083)赵金垣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乃合理治疗之基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处理,早年主要沿袭急性肺水肿的治疗方案[1],效果甚差,病死率高达90%以上;自1967年A...  相似文献   

20.
1肺内皮/上皮及基底膜损伤的标志肺换气及微循环功能的完成有赖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二者共有的基底膜构成的屏障结构的完整,其中尤以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最重要。当各种可引起ARDS的病因作用于机体之后,都能引起该屏障结构破坏。特别是肺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