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灌类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报道的26种微藻和34种大型藻的抗肿瘤活性以及相应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对其中较重要者的作用机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就我国灌类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藻类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综述了近 10年来国内外报道的 2 6种微藻和 34种大型藻的抗肿瘤活性以及相应活性化合物的结构 ,对其中较重要者的作用机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并就我国藻类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南极微生物的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南极地区(南极大陆、潮间带、南大洋)的海水、海泥、土壤、植物样品进行了微生物分离,并采用海虾生物致死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极地微生物发酵产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从南极样品中共分离极地微生物259株,筛选结果显示,11%的微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显示出极地微生物在活性物质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海洋放线菌细胞毒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初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改进的MTT法为初筛模型,筛选海洋放线菌产生的细胞毒抗肿瘤活性物质,对434株海洋放线菌发酵液的筛选结果发现,约16%的海洋放线菌发酵液对P388和KB癌细胞的ID80等于或大于320,其中最高可达20480。这表明海洋放线菌存在着活性高的细胞毒抗肿瘤活性物质,是潜在的抗癌药源。  相似文献   

5.
蛇莓总酚的抗肿瘤作用及免疫学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有效部位蛇莓总酚(Duchesnea phenolic extract,DPE)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测定肿瘤细胞(SKOV-3、HeLa、HEC-1B、NCI-H460、CNE、BGC-823)生长抑制率。体内实验采用小鼠U14移植瘤模型,采用MTT法和溶血素分光光度法,检测肿瘤抑制率、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B淋巴细胞抗体量,分析其对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免疫调节的关系。结果DPE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同时DPE可增强T细胞增殖和B细胞抗体分泌。结论DPE既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细胞与体液免疫应答的水平而发挥体内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满意  魏铭  王慧凯 《药学研究》2016,35(6):355-356
重楼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近年来随着中药提取技术的发展,对重楼的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逐渐增多,其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关于重楼中活性成分的抗肿瘤的机制的研究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组合筛选模型筛选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了镰刀菌筛选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将镰刀菌筛选模型与肿瘤细胞毒筛模型组合。应用于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筛选,从1585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12株微生物,其发醇产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活性最强的细菌菌株为QK1-2708,其发酵产物对CNE,SMMC-7721和P388细胞的ID50分别是3520,3078,5061。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海藻中分离海藻真菌并通过抗肿瘤活性筛选获得活性菌株。方法从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得到真菌,并采用海虾生物致死法和人体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为筛选模型对所得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从黄海海岸潮间带采集到的28种海藻中分得221株真菌,经筛选得到具有海虾生物致死及细胞毒活性菌株各8株。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海藻真菌是寻找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9.
蜂胶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媒萃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法从蜂胶中获得了两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组分PPLCC和PPLSE,体外抗肿瘤细胞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口腔癌细胞(KB)试验表明,浓度为50μg/ml的PPLCC和PPLSE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87.4%和35.1%,IC50分别为17.5μg/ml和1151.2μg/ml;对KB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84.9%和59.8%,IC50分别为21.0μg/ml和33.6μg/ml。结果表明,蜂胶可作为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天然来源。  相似文献   

10.
卟啉类化合物的光敏疗法具有安全、简便、选择性好、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主要的卟啉类光敏剂有血卟啉衍生物、脱镁叶绿酸α及其衍生物、酞菁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白英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白英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部分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白英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果白英乙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对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对A375细胞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IC50 值分别为9 6 9mg·L-1和2 0 90mg·L-1;正丁醇部位对A375细胞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次之,IC50 值分别为31 72mg·L-1和6 4 4 2mg·L-1;水溶性部位对A375细胞和Hela细胞无抑制作用。结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初步确定为白英抗肿瘤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肿瘤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肿瘤科使用过中药注射剂的病历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剂量、疗程、金额等。结果在我院肿瘤科患者中应用的中药注射剂有15种,其中参麦和华蟾素使用次数最多。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一般为10 d,费用在总的住院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30%)。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中应用很广泛,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药物剂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小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 ,按辨证分型加局部熏洗治疗小腿湿疹 60例 ,并与抗组胺类药物对照观察 30例。均按 2wk为一疗程 ,共观察 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86.7% ,优于对照组 (5 3.3%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中医辨证用药 ,内外兼治 ,是治疗小腿湿疹的有效方法 ,在治疗湿疹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herbs that regulate blood play a vital role. Here, nine herbs including Typhae Pollen, Notoginseng Root, Common Bletilla Tuber, India Madder Root and Rhizome, Chinese Arborvitae Twig, Lignum Dalbergiae Oderiferae, Chuanxiong Rhizoma, Corydalis Tuber, and Motherwort Herb were selected and reviewed for their recent studies on anti-tumor, anti-inflamm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effects. Besides, the analytical methods developed to qualify or quantify the active compounds of the herbs are also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分离筛选方法复杂耗时、选择性差、活性成分易丢失,严重制约了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快速发现。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各种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复杂体系中活性成分的发现,本文旨在对色谱联用技术在中药酪氨酸酶抑制药筛选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中农药残留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中药中残留农药的提取、净化及其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几种新的提取、净化及定量分析技术在中药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孙昱  文海若  汪祺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0):1927-1931
在研究历年来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提炼出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为中药新药的现存问题,并结合人用经验以及真实世界证据的应用,对来源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为中药新药的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建议减免药效学试验,鼓励应用真实世界证据替代Ⅱ期临床试验,视情况决定是否减免单次及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引导业界制定可量化的符合中药特点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从而认可中药对症状的治疗优势;推进真实世界证据的应用,特别是针对儿童用药的开发难点进行应用设计,为儿童用药的研发助力。  相似文献   

18.
251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加深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引起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方法通过对251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按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级别、结果和用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静滴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达77.29%,其中活血类注射剂发生率最高为33.95%;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25%。结论应重视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及说明书的规范,全面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将合理用药贯彻于医药学服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药降糖的进步谈新药研发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小林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4):1201-1203
中医药降糖疗效不佳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近年来中药降糖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既影响了中医在治疗重大疾病方面发挥主流作用,也影响了中药新药的研发。文中对糖尿病的古今认识差异、治法差异、药理成果的回归、中药治疗剂量等临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中药新药研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抗真菌中草药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具有抗稻瘟霉活性的中草药中筛选具有抗病原真菌活性的中草药。方法采用管碟法 ,以白色念珠菌、申克氏孢子丝菌、絮状表皮癣菌为指示菌 ,进行抗真菌活性的筛选。结果筛选出 5种对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抑制活性的中药提取物。结论抗稻瘟霉模型与抗病原真菌活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是一种很好的初筛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