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目的:探究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价以及对血小板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头痛宁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比灵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血小板、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显著,对血小板的聚集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将全血黏度有效的降低,将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有效地改善。  相似文献   

2.
方之勇  佘一明 《河南中医》2013,33(3):431-432
目的:观察头痛宁合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偏头痛患者9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头痛宁合剂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西比灵胶囊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72.9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头痛宁合剂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应用西比灵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头痛宁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持续时间、VAS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和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8.44±2.31)min和VAS评分(2.54±0.8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低切)(5.63±1.43)m Pa·s-1、全血黏度(高切)(2.94±0.87)m Pa·s-1、血浆黏度(0.97±0.30)m Pa·s-1以及血小板聚集率(33.98±6.84)%等血液流变学水平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血管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度并减少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比灵口服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CD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疗效,其与西比灵联合使用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熊伟  王心东  王晓燕 《光明中医》2010,25(9):1608-1609
目的对照观察头痛宁胶囊与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1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对头痛宁胶囊和西比灵以及两药合用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进行对照。结果①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文献报道一致;②头痛宁胶囊与西此灵疗效相同;③联合用药显效率显著提高。结论头痛宁胶囊是一种有效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与西比灵合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步长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近年门诊及住院部共收治偏头痛患者86例,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比灵5mg,1次/日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步长头痛宁胶囊3粒,3次/日口服.用药期间停用一切镇痛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并作出相应调整.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嗜睡,观察3-5d后症状消失.结论:步长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鲁锐 《中医药导报》2013,(7):106-107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给予头痛宁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合针刺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18例门诊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比灵配合丹参滴丸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头痛宁胶囊合针刺治疗,2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2组在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头痛强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并比较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TIA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蒲参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对照组40例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6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CD,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对照组72.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经颅多谱勒、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多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蒲参胶囊具有改善和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殷民  翁志忠 《北京中医药》2005,24(6):378-37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4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血府逐瘀胶囊 西比灵,对照组单纯口服西比灵,两组连续服用30 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对治疗偏头痛近期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与西比灵合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P2X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偏头痛模型组)、西比灵组1.04 mg.kg-1、头痛宁高、中、低剂量组(760,380,190 mg.kg-1)。预防给药7 d。第7天ig 30 min后sc硝酸甘油(NTG,10 mg.kg-1)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造模后3,6 h 2个时间点取材,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三叉神经节P2X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三叉神经节P2X3mRNA表达数增多(P<0.01),3 h多于6 h。与模型组比较,头痛宁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和西比灵治疗组大鼠三叉神经节P2X3mRNA表达数均减少(均P<0.01)。结论:头痛宁胶囊可能通过抑制由硝酸甘油诱导的P2X3mRNA过度表达,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下丘脑c-fos,c-jun表达的影响,探讨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偏头痛模型组、西比灵(1.04 mg·kg-1)治疗组、头痛宁高、中、低剂量(760,380,190 mg·kg-1)治疗组。sc硝酸甘油(NTG)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给药后4,6 h 2个时间点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下丘脑c-fos,c-jun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下丘脑c-fos,c-jun阳性细胞数增多(P<0.01,P<0.01),4 h多于6 h。与模型组比较,头痛宁高、中剂量治疗组和西比灵治疗组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下丘脑c-fos,c-jun阳性细胞数减少(均P<0.01)。头痛宁低剂量治疗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头痛宁胶囊可以减少由硝酸甘油诱导的致痛物质c-fos,c-jun的表达,从而抑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下丘脑痛觉信息的传递,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其中,以头痛宁高、中剂量治疗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痛宁联合西比灵防治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用头痛宁配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26例仅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4.6%,对照组57.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配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沈廷明  姜溪  陈芙蓉  只德广  岳南  孙双勇 《中草药》2020,51(4):1016-1023
目的采用多种实验模型评价头痛宁滴丸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硝酸甘油致大鼠实验性偏头痛模型,观察头痛宁滴丸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采用小鼠化学性刺激、热刺激及大鼠机械性刺激、福尔马林刺激实验模型,观察头痛宁滴丸的镇痛作用;采用硝酸士的宁致小鼠惊厥实验模型、正常小鼠自主活动实验模型,观察头痛宁滴丸的镇静作用;采用高黏滞血症大鼠模型、微循环障碍小鼠耳廓微循环实验模型,观察头痛宁滴丸的活血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头痛宁滴丸给药5d,1、2g/kg剂量能明显减少大鼠挠头次数、爬笼次数,缩短耳红消退时间;头痛宁滴丸1.5、3g/kg剂量明显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对热刺激模型无明显影响;头痛宁滴丸1、2 g/kg剂量能明显提高机械性刺激致痛大鼠的痛阈值,缩短福尔马林致痛大鼠实验II相时间;头痛宁滴丸1.5、3g/kg剂量能明显延长小鼠惊厥潜伏期、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头痛宁滴丸0.5、1、2 g/kg剂量明显抑制大鼠全血黏度的升高;1.5、3 g/kg剂量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小鼠耳廓微循环的血液流态、减少红细胞聚集、增加毛细血管交点数。结论头痛宁滴丸有明显的镇痛、镇静、活血作用,对实验性偏头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偏头痛患者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33例和联合组36例。单药组给予头痛宁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给予头痛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每月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均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86.11%,单药组有效率为77.42%,联合组优于单药组(P0.05);单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78%,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0%,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慢性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加牵引、手法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144例随机分为A组(头痛宁治疗组)、B组(颈部牵引、按摩治疗组)、C组(头痛宁加颈部牵引、按摩治疗组)。牵引选坐式颌枕带颈部间歇牵引,手法治疗选乳突后、枢椎横突、枕下三角等处扳机点,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后的VAS评分及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及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C组VAS评分及发作次数与A组、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VAS评分及发作次数治疗1个月后与3个月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选择头痛宁能迅速缓解疼痛,颈部牵引加手法按摩则能纠正紊乱的颈椎力学结构及肌肉筋膜,两者兼用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头痛宁药物治疗或牵引、按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偏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浆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12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每晚服用1次;观察组采用治偏痛胶囊,4粒/次,3次/d,口服.治疗期间若发生难以忍受疼痛,均可采用布洛芬片,0.1g/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程度等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血液速度;检测血浆5-H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优于对照组(77.41%)(P<0.05);观察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93%)优于对照组(75.81%)(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程度及头痛发作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5-HT水平升高,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研究期间止痛药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的颅内段(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偏痛胶囊能降低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偏头痛临床症状,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浆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淋清胶囊治疗糖尿病泌尿系感染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泌尿系感染且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证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103例)给予糖淋清胶囊,对照组(52例)给予阳性对照药三金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糖、血脂、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6%,对照组总有效率84.6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血脂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淋清胶囊能降低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患者的血糖,改善尿检异常,具有明显的尿菌阴转作用,并能迅速消除临床症状,对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不伴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2例不伴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 ,采用体针配合梅花针治疗 ;对照组 36例 ,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结果 :治疗 30天后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38.89%、11.11% ,X2 =6 .90 ,P <0 .0 1;94 .4 4%、6 6 .6 7% ,X2 =8.86 ,P <0 .0 1) ,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 :针刺治疗不伴先兆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偏头痛患者血浆CD62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3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CD62P水平、并观察脑电图(EEG)变化。同时选择35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浆CD62P水平及EEG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血浆CD62P水平及EEG异常率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抑制偏头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并具有良好的偏头痛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