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与手术对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认为早期外伤性脾破裂CT表现以脾实质内不规则不均质高低混杂密度影最多见,膈下肝前新月形低密度影是脾破裂腹腔积血最常见的CT征象,CT检查能明确脾脏损伤的部位及范围.  相似文献   

2.
张兴强  李海丰  张俊波  谭必勇  蒋师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12-111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比分析40例脾外伤患者CT平扫与增强影像。结果:CT平扫40例中35例可以明确诊断脾脏外伤,其中24例脾内血肿,合并包膜下血肿10例,5例脾脏撕裂伤,6例脾脏碎裂伤,5例显示大致正常;CT增强扫描后,平扫明确外伤的35例显示破裂口更清晰,脾脏内血肿、裂隙均表现为相对低密度影,1例显示脾动脉断裂,对比剂外溢;5例平扫正常的亦可见线状低密度无强化影。结论:CT增强扫描能明确诊断脾脏外伤,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迟发性脾破裂的CT诊断(附1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CT特点,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1例病人伤后至就诊时间为2-14天,CT先按常规平扫,其中9例加做了9例加做了强化检查。4例经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并追踪随访。结果:(1)实质血肿5例,其3例为界限清楚的低密度“血湖”影,2例呈不规则低密度“裂隙”影。(2)包膜下血肿3例,呈边界清楚光滑的“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区。(3)混合血肿2例,表现为实质血肿与包膜下血肿并存。(4)脾挫裂伤1例,表现为弥漫性低密度区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出血影。结论: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文报告48例外伤性脾破裂,其中42例经手术证实。48例均做CT平扫,4例加作增强扫描,男34例,女14例。以30—49岁最多见。结果:CT表现以脾实质性不规则不均匀性低密度影最多见。运用窄窗及图像放大技术能使损伤更清晰。可同时发现肝、肾、肋骨、脊椎、横膈等多发性损伤。结论:本组CT诊断脾破裂无1例假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脾肾包虫囊肿及其破裂感染CT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肾包虫囊肿CT所见,并讨论本病的破裂感染及鉴别诊断。结果:单纯型包虫囊肿1例,呈水样均匀低密度囊性肿物边缘光整。多子囊型2例,母囊内见多个更低密度的子囊。破裂感染型包虫囊肿1例,其内外囊分离内囊膜塌陷伴内外囊壁不规则钙化。结论:CT对脾肾包虫囊肿的诊断,分型及有无破裂感染的判断颇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48例成人闭合性钝性脾破裂的CT、B超表现与外科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8例中完全性脾破裂39例,中心破裂6例,3例包膜下破裂.48例均行CT检查, 46例确诊, 诊断符合率98.5%; 其中19例同时行B超检查, B超确诊17例, 诊断符合率89.4%.其CT表现为脾内血肿、脾撕裂伤、包膜下血肿、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发现25例合并肝、肾、肋骨、脊柱等损伤. 结论 CT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能迅速、准确评估脾损伤程度及出血的部位、大小以及腹腔伴随性损伤.肋骨及运动性伪影是CT诊断脾破裂过程中的主要误、漏诊原因,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减少运动性伪影造成的误漏诊;CT能为临床选择非手术病例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脾血管瘤CT表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血管瘤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对脾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的行脾全切术经病理证实的5例脾血管瘤的CT表现。结果 3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1例窦岸细胞瘤表现为脾大,脾内多发点、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轻度强化。1例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囊性占位,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3例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后有中度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并有推进趋势。结论 CT术前诊断脾血管瘤准确率不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脓肿的好发部位以及不同病理阶段脾脓肿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脾脓肿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进展期脾脓肿7例,CT平扫表现为病灶密度较正常脾实质低,增强扫描表现为脓肿灶边界清晰,内可见低密度区中有迂曲细线样增强影;晚期脾脓肿1例,CT平扫表现为完全液化、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内有气体影,增强扫描囊壁有环形增强.共25个脓肿灶,其中4个位于脾门区,8个位于中间区,13个位于周围区.结论:脾脓肿好发于中间区及周围区,且在不同病理阶段的CT表现各不相同,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和手术记录结果或保守治疗复查。23例均为平扫,脾破裂23例;并脾包膜下血肿5例;并腹腔积血3例;并发症11例。结论:典型CT征象:(1)脾形态失常、实质密度不均,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脾破裂有较多并发症;(2)CT增强扫描在脾破裂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均脾平扫,4例结合增强扫描。结果:15例外伤性脾破裂,12例经手术证实,脾包膜下血肿8例,脾内血肿3例,脾撕裂伤1例,多发性脾撕裂伤3例,合并周围组织损伤3例。结论:CT对脾脏破裂能作出.明确诊断和分型,同时可发现脾周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55例由临床与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其中20例又经对比增强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5例中,起初CT平扫正确诊断50例(90.9%)外伤性脾破裂。增强扫描的20例全部(100%)得到正确诊断。在CT平扫像上,外伤性脾破裂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及弧形高密度影,而CT增强扫描显示了脾脏内或表面不规则撕裂口、脾内未强化血肿及假性动脉瘤形成。49例(89.1%)患者伴发腹腔积液。早期或轻微脾破裂时,腹腔积液主要见于左侧结肠旁沟及道格拉斯窝。38例(69.1%)患者合并其他脏器或组织损伤。结论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中,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率高等优势。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对比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合并症的检出率,并能正确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29例脾转移瘤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碑转移瘤的CT诊断。方法:临床病理证实的29例脾转移瘤CT进行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单发16例,多发13例,其中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13例,不规则形6例,大囊样低密度区5例,弥漫粟粒样病灶1例,脾门菜花样肿块4例,25例同时存在多脏器转称,结论:脾转移瘤的CT表现多样化,与其他多种脾病变需要鉴别CT为发现脾转移瘤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5月至2008年10月36例明确诊断为脾破裂的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平扫发现脾破裂20例,脾包膜下破裂出血10例,3例CT平扫阴性经作增强扫描证实,3例为迟缓性出血。结论CT扫描有利于对外伤性脾破裂的及时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CT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4例经手术证实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手术前CT平扫能肯定脾破裂诊断的 23例、可疑脾破裂诊断的 6例、未见异常的 5例(敏感性 85. 3%、特异性 67. 6% );对以上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后,全部患者均能确诊为脾破裂(敏感性 100%、特异性 100% )。结论 增强扫描在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中非常重要,它能够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余灯兵   《放射学实践》2009,24(8):824-824
外伤后脾挫伤合并宫外孕破裂出血罕见,本院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腹部外伤后1h,血压下降,休克。CT腹部检查:腹腔大量积血,脾脏周围积血内可见稍高密度血凝块,脾脏内侧边缘可见线样稍低密度影(图1)。盆腔CT检查可见盆腔内大量积血,右侧附件区近右侧子宫角处见类圆形囊状低密度灶(图2)。CT诊断:脾脏挫伤伴腹盆腔内大量积血,右侧附件囊肿可能。  相似文献   

16.
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结核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治愈而确诊的15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15例中14例脾脏增大,11例平扫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或欠清,增强后病灶内部不强化,边缘变清楚;1例除脾内多发状低密度灶外,还可见多发小结节状钙化灶;2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灶。10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9例伴后腹膜,肝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或钙化,7例淋巴结呈环状强化。结论: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CT为发现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急性外伤性脾破裂介入性栓塞治疗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外伤性脾破裂近年在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方面已有部分报道。但就介入性栓塞的应用范围及预后的分析尚缺乏较多资料。笔者对我院1995—2004年间63例急性外伤性脾破裂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的影像表现、临床症状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cT对脾损伤的诊断情况,探讨cT诊断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回顾了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40例脾损伤的CT资料。结果根据40例CT诊断的脾损伤的资料,对脾损伤进行分类,完全性破裂23例,包膜下破裂15例,中心破裂2例。其中多发性合并肝、肾、季肋以及小肠等组织的脾脏损伤共12例。共进行25例手术,和15例保守治疗。结论CT扫描检查能够更加准确和快速地诊断脾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有利于对脾损伤的分类,在临床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脾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结果 20例脾结核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不被强化的低密度区;病灶多发、钙化及伴有脾外结核有助于脾结、核的诊断。结论 脾结核CT表现呈多样化,但有一定特征性;CT为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正确诊断需全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脾结核的影像学诊断(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脾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9例脾结核屠 经胸部摄片、CT、超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4例病理证实,5例抗结核治疗证实。结果 8例肺部有结核灶,9例脾肿大,7例肝肿大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脾内有多发低密度灶或回声减低区,合并左肾结核小低密度灶、结核性缩2窄性心包炎各1例及颈淋巴结结核4例。结论 CT、超声检查对脾结核的诊断有价值而无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及其他部位结构或结核治疗有铲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