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霞  刘崇海  杨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85-4386,4388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生后6~12h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62例生后12h内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亚低温组病儿在生后6~12h内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4℃~35℃,持续72h,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下维持肛温在36.7℃~37.5℃。通过观察18个月时的病死率或严重伤残发生率和神经发育评估,评价生后6~12h开始进行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结果]18个月时亚低温组的神经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9,P﹤0.05)。亚低温组严重不良预后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9,P﹤0.05)。亚低温组病死率和严重神经发育伤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6~12h以内,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可促进运动发育水平的恢复,降低患儿严重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
何国庆  陈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83-208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采用头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经头部MRT或CT确诊为HIE的足月儿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24例以及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观察组)24例。两组患儿均采取维持血压、血糖,稳定内环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力,给予氧气支持,解痉镇静等综合性治疗,观察组患儿于出生6 h内给予头部低温治疗,并于治疗后72h再对患儿头部复温。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后神经系统症状发生情况,并于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8天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功能(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神经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可起到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安全可靠,远期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收治的50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在生后6小时内给头部亚低温治疗72小时,直肠温度维持在(34.5~35.5)℃;对照组监护下维持直肠温度(36.5 ~37.5)℃,两组其它治疗措施相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不良反应、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动态脑电图评价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治愈好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②头部亚低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类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患儿在生后7、14、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测定,14天和28天时亚低温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85、2.136,均P<0.05);④治疗72小时后患儿中对照组中、重度异常动态脑电图发生率高于亚低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58).结论 头部亚低温治疗对中、重度新生儿HIE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措施具有近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及寻找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取120例符合HIE诊断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再将亚低温组分为6个小组,每组各10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2h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在生后7、14、28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在生后6、12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内6个小组的治疗前和亚低温治疗72h后,NSE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第1—4小组治疗前后NSE比较差异较大。结论使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对患儿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有明显效果,且在不同时间开始治疗具有差异性.研究表明及早开始行亚低温治疗HIE对预防神经损害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时限及更优脑保护方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应用于主动脉手术12例,全身麻醉,PH稳态体外循环管理,降温至鼻咽温16℃停止循环,手术操作完毕后,恢复循环,复温至鼻咽温37℃脱离体外循环。8例经股动脉灌注,4例经右腋动脉灌注,经腔房管回流,心脏停跳液灌注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灌注。结果术中最低鼻咽温14.3~17.3℃(15.9±2.7℃),体外循环时间223~412 min(296.9±54.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31 min(174.2±39.3 min)。深低温停循环下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7~153 min(73.2±42.2 min)。1例患者术中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死亡,1例患者因渗血延迟关胸于72 h后关胸,未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肾功不全、截瘫等。结论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是大血管及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手术的重要生命支持技术,采用PH稳态进行体外循环管理可行,4例经右腋动脉行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ntegrade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ASCP)取得良好效果,余7例停循环时间短未行脑选择性灌注并无脑部并发症,证明DHCA仍是脑保护的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入住濮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监测治疗开始后0、24、48、72h外周血清NSE含量;比较两组患儿生后7、14、28d新生儿NBNA评分。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0、24、48、72hNSE水平分别为(20.32±6.75)ng/L、(23.26±2.89)ng/L、(38.12±7.96)ng/L、(31.91±10.14)ng/L;对照组分别为(19.76±3.82)ng/L、(24.41±5.91)ng/L、(48.67±9.96)ng/L、(41.78±3.46)ng/L;两组血清NSE含量在0、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h亚低温治疗组NSE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4、28d NBNA评分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NSE水平,具有脑保护作用,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5,(5):55-56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低温液体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住院号尾数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4例)按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冰帽、降温毯等体表降温,治疗组(26例)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输注4℃液体,比较两组患者降温后不同时段的体温变化及达到目标温度(32~34℃)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体温在降温后1 h及2 h的体温变化及达标时间均优于常规组。结论静脉输注4℃液体能快速诱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现亚低温。  相似文献   

8.
刘彩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466-5468
目的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不同时段心率(HR)、呼吸频率(R)、平均压、血氧饱和度(SpO2)、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24、48hHR指标明显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在呼吸频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观察组患儿出生后1、2及4周各项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中有1例出现感染,1例发生电解质紊乱,1例为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率为10.0%,与对照组的36.7%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降低心率,促进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梁芳 《中国保健》2007,15(7):24-25
目的研究亚低温应用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降温对照组.亚低温组33例,均于术后2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8~72 h,肛温维持在35~35.5 ℃.对照组32例,体温维持在37~37.5 ℃.两组其它治疗相同.监测降温期间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颅内压、血糖、血电解质和血气.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术后高颅压、高血糖、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明显降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适时恰当应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术后病死率,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生存质量良好率.  相似文献   

10.
窒息新生儿早期动态血糖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国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35-2236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变化特点,为监护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126例窒息新生儿于生后1h输液前取静脉血测定血糖,随后采用微量血糖监测法监测生后(108±84)h血糖。重点记录生后1、3、24h血糖变化。结果:窒息新生儿在生后1h重度组的血糖显著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轻度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后3h血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重度组生后1h血糖显著高于3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轻度组生后1h血糖高于3h血糖,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程度窒息儿早期血糖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应注意动态监测,有针对性调整输注葡萄糖的浓度、速度,并注意其他能量的供给,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从而降低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可能造成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治疗对脑梗死伴脑微出血(CMBs)影响。方法根据头颅GRE-MRI序列的结果,选取CMBs阳性脑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各30例,入组者进行脑梗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治疗14d。根据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可以改善脑梗死伴脑微出血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血性脑病(HIE)患儿血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探讨IL-10水平与HIE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新生儿血清IL-10水平,HIE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标本取自本院,分3组,HIE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和对照组。结果HIE治疗前组IL-10水平中位数为31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3.59g/ml和治疗后组的123.59g/ml;对照和治疗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新生儿HIE血清IL-10水平变化与HIE有关,IL-10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治疗对脑梗死伴脑微出血(CMBs)影响。方法根据头颅GRE-MRI序列的结果,选取CMBs阳性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各28例,入组者进行脑梗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治疗14d。根据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治法舒地尔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伴脑微出血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基因(apolipoproteinB,apoB)3'端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numble of tandem repeats,3'-VNTR)多态与长沙地区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130例脑梗死患者、130例脑出血患者、100例对照组人群apoB基因3'-VNTR多态;并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LP(a)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apoB-100及apoAI浓度.结果脑梗死组的apoB基因3'-VNTR的B等位基因频率(0.150)高于对照组(0.080)(P<0.05);脑出血组apoB基因3'-VNTR的B等位基因频率(0.07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脑梗死组中,B/S或B/B基因型亚组的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S/S基因型(P<0.05);脑出血组中,B/S或B/B基因型亚组的各项血脂水平与S/S基因型无显著差别.结论1、长沙地区脑梗死可能与apoB基因3'-VNTR多态有关,而脑出血与之无关.2、apoB基因3'-VNTR多态B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增加脑梗死易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胚胎发育过程对脑先天畸形影像诊断教学作用.方法:以脑胚胎发育过程可能导致脑先天畸形的影像表现特征为教学讲解主线,同时对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脑先天畸形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给以进一步验证.结果:通过此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学员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脑先天畸形的影像诊断水平.结论:根据脑先天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出现的脑先天畸形类型及影像表现特点,应用PBL教学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脑血流灌注成像在评价脑血管搭桥术前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对接受脑血管搭桥术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手术前后的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CTP)灌注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了解手术前后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以探讨CT脑血流灌注成像在评价脑血管搭桥术前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作用。结果对本组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狭窄血管供血区术前、术后相对灌注值进行比较发现搭桥术后狭窄血管供血区的rTTP值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5)。而rCBF、rCBV在搭桥术前、术后则无明显变化(t=0.38、0.11,P均﹥0.05)。对本组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狭窄血管非供血区术前、术后相对灌注值进行比较发现搭桥术后狭窄血管非供血区的rCBF、rCBV、rTTP值与搭桥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t=1.83、1.12、1.71,P均﹥0.05)。结论 CTP方法可成为脑血管搭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性监测方法,尤其其中rTTP可作为反映血管搭桥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行为评估对围生期窒息儿脑性瘫痪的预报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评估对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有围生期窒息的脑瘫和非脑瘫儿各32例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新生儿自发性全身运动(GMs)和随访至1岁的神经运动发展水平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NBNA和GMs评分与神经运动发展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期,脑瘫组NBNA3、7、14日龄的评分和GMs评分低于非脑瘫组;3、6、12月龄时,评估神经运动发展水平的各随访项目的评分和总分亦低于非脑瘫组,且年龄越大差异越明显。此外,两组儿童的NBNA14日龄时的总分和GMs的评分与3、6、12月龄的神经运动发展水平的总分均有极密切的关系,脑瘫组r为0.44-0.65和0.38-0.57,非脑瘫组r为0.51-0.66和0.47-0.53。结论 新生儿行为评估可预测窒息儿的神经运动发展结果,对脑瘫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变化,提出护理措施。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应针对不同类型患者,结合不同心理障碍、文化背景、性格特点,通过系统的分析,运用心理学知识给予正确讲解诱导。结果患者心理明显发生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种心理护理疗效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解除其思想压力,以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脑氧供需失衡和神经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心肺复苏初步成功的病人,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综合评分(NFCS)对其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试验组(25例)给予盐酸戊乙奎醚4mg/24h,微量泵持续泵入,首量加倍;对照组(15例)未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其余治疗方案同试验组。观察期间监测病人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氧含量(CjvO2)及动脉血乳酸盐含量(ABL)和颈内静脉血乳酸盐含量(JVBL),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桡动脉-颈内静脉血乳酸盐差值(DLA-V)。结果在心肺复苏术后第72h,NFCS评分试验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48、72h两个时段,试验组氧代谢指标CjvO2、SjvO2、ABL、JVBL、DLA-V显著降低,CERO2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改善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脑组织缺氧和神经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模式综合法治疗儿童脑损伤(脑瘫及其他类型)疗效,主要采用模式、反射性口罩、斜坡爬、俯爬、膝手爬、视听及皮肤刺激等方法治疗。结果发现半年后治疗Ⅰ组神经发育商平均上升14.7,治疗Ⅱ组上升31.2,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治疗Ⅰ、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模式等疗法治疗儿童脑损伤有效,且治疗时间越早越效果越好,这一产职法较简便,可于家中持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