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云  邵肖梅 《中国优生优育》2000,11(3):104-107,F003
目的 了解环境刺激对未成熟脑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在脑损伤后功能康复中的意义。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笥脑损伤(HIBD)模型,采用早期触摸和丰富环境刺激进行干预,观察大脑感觉运动皮层及海马CA3区突触超微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电镜下观察到2组大鼠两脑区均存在GRAY1型(即兴奋型)突触和穿孔突触,皮质部位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比较,突触界面曲率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PSD)均增大,穿孔突触的  相似文献   

2.
神经节苷脂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应用HE染色、DNA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染色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GM1干预组海马CA1区在缺氧缺血后6、24、72h、7d病理变化、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①缺氧缺血后生理盐水组海马CA1区病理变化明显,GM1干预组上述变化减轻;②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海马CA1区Bcl-2表达较弱,HI后该区Bcl-2表达仍弱,Bax表达增强,出现凋亡细胞,以3d最明显;GM1干预组Bcl-2表达较盐水组增强,Bax表达较盐水处理组减弱(P<0.01),凋亡细胞减少。[结论]HIBD后Bax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凋亡增加。GM1可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这可能是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 ,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NO和氧自由基的损伤以及细胞凋亡等共同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深入研究脑损伤的发病机制 ,对于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减轻脑损伤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钙离子稳态失衡、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自由基的产生、能量代谢障碍以及一些体液因子影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根据HIE这些病理因素,在动物实验中采用相应的干扰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本文就近年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马尤其是CA1区对缺氧缺血特别敏感,而海马是学习记忆的关键部位,海马LTP是记忆形成的基础之一.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代谢障碍、脑血流异常、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及氧自由基损伤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破坏以及缺氧缺血对海马LTP的诱导和维持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6.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已被证实有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细胞死亡在形态学上的表现,是一种主动性细胞杀过程,有高度可调控性,抗凋亡剂如放线菌酮及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等的早期使用能通过减少神经丢失,减轻脑损害而形成凋亡的可逆过程,本文着重叙述了细胞凋亡特征,神经细胞凋亡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已被证实有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细胞死亡在形态学上的表现,是一种主动性细胞自杀过程,有高度可调控性,抗凋亡剂如放线菌酮及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等的早期使用能通过减少神经元丢失,减轻脑损害而形成凋亡的可逆过程,本文着重叙述细胞凋亡特征,神经细胞凋亡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海马尤其是CA1区对缺氧缺血特别敏感,而海马是学习记忆的关键部位,海马LTP是记忆形成的基础之一,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引起的社会细胞代谢障碍、脑血流异常、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及氧自由基损伤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破坏以及缺氧缺血对海马LTP的诱导和维持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克罗卡林(cromakalim)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应用HE染色、DNA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HIBD组,克罗卡林用药组(用药1组),克罗卡林+格列苯脲用药组(用药2组)病理变化、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HIBD组大脑皮质区病理变化明显,用药1组病理变化减轻,用药2组病理变化加重;②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见少量凋亡细胞;HIBD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药1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HIB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药2组凋亡细胞与HIB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脑皮质区Bcl-2有一定量的表达,Bax几乎无表达,HI后该区Bcl-2表达减弱,Bax表达增强,用药1组Bcl-2表达较HIBD组明显增强(P<0·01),Bax表达明显减弱(P<0·01),而用药2组Bcl-2表达及Bax表达与HIB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IBD后Bcl-2蛋白表达减弱,Bax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凋亡增加;克罗卡林可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而KATP阻断剂格列苯脲可拮抗克罗卡林以上作用,这可能是克罗卡林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丙酸睾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T)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鼠皮质及海马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及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新生3d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24);②HIBD组(n==24),③T预处理组(n=24)。T预处理组大鼠于3d龄时给予T预处理。HIBD组和T预处理组大鼠于7d龄时进行HIBD模型制作。于缺氧缺血(HI)后12h,24h,72h,7d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及应用Nissl染色法测定神经元数目,间接检测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并于HI后24h,72h,7d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AR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HIBD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细胞数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T预处理组神经元坏死较HIBD组有所减轻,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缺血侧(左侧)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结构较完整,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均较HIBD组轻,细胞凋亡少见。HI后24h,72h和7d,正常对照组和HIBD组大鼠脑皮质和海马区仅见极少量AR阳性细胞表达,而T预处理组大鼠于HI后24h和72hAR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5)。结论 T预处理可明显增加HIBD新生大鼠脑皮质和海马区AR的表达水平,减轻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广  王銮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62-4964
目的:探讨KATP开放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制模后予KATP开放剂克罗卡林进行干预处理,检测大鼠体重的改变,死亡率以及脑组织中谷氨酸(Glu)及天门冬氨酸(Asp)含量。结果:KATP开放剂克罗卡林能增加HIBD大鼠体重增长值,减轻死亡率,减少HIBD脑组织中Glu及Asp的含量(P<0.05);KATP阻断剂格列本脲明显拮抗克罗卡林的上述作用。结论:KATP开放剂克罗卡林对HIBD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九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304-3306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应用HE染色、Annexin V/PI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参附干预组在缺氧缺血后2 h、12 h、24 h、3天、7天、14天的病理变化、神经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①缺氧缺血后生理盐水组海马CA1区病理变化明显,参附干预组上述变化减轻。②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海马CA1区Bcl-2表达较弱,手术后该区Bcl-2表达仍弱,Bax表达增强,出现凋亡细胞,以24 h最明显;参附干预组Bcl-2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增强,而Bax表达减弱(P<0.05),凋亡细胞减少。结论:HIBD后Bax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凋亡增加。参附可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这可能是参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代表不同胎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模型鼠脑组织中谷氨酸(glutamate, Glu)含量变化的时间依从性及干预措施。 【方法】 将128只新生SD大鼠按出生日龄(postnatal age, P)分为P2、P6、P12、P18 4组,每组32只;各组按不同干预措施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模型对照组(H)、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干预组(A)、GYKI52466干预组(G)与空白对照组(N),每组8只。除N组外,各组参照Rice方法建立HIBD标准模型,A、G组于造摸后立即给药。用药6 h后采集标本,检测各组脑组织Glu含量,同时做病理学检查。 【结果】 各日龄组脑组织中Glu含量比较,Glu含量与日龄呈负相关(r=0.81,P<0.01),P2组含量最高,与P6、P12、P18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70.2±139.4) μmol/gprot vs (576±139) μmol/gprot,(670.2±139.4) μmol/gprot vs(441.9±114.9) μmol/gprot,(670.2±139.4) μmol/gprot vs(287.0±82.8) μmol/gprot, Q=3.88,9.41,15.80,P<0.05或<0.01]。各日龄组内比较,G组脑组织中Glu含量明显低于A组、H组和N组[(348.6±128.5) μmol/gprot vs(608.6±176.7)μmol/gprot,(348.6±128.5) μmol/gprot vs(554.2±206.2) μmol/gprot,(348.6±128.5) μmol/gprot vs(463.8±167.1) μmol/gprot,Q=10.72,8.49,4.75,P均<0.01]。病理学改变与Glu含量变化呈一致性。 【结论】 不同日龄新生大鼠脑组织中,Glu的含量具有时间依从性,与日龄呈负相关;HIBD可导致Glu含量明显增加而加重脑损伤;而GYKI52466可显著降低Glu含量,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胎龄越小,效果越明显。故应用GYKI52466早期干预可望有效防治因早产、窒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缺氧新生鼠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102只,随机分成3组,①假手术组(n=18);②观察组(n=42):HIBD模型后即刻给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kg腹腔注射;③对照组(n=42):HIBD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处置后2、6、12、24、48 h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并于处置后48 h作HE和TUNEL染色光镜下检测脑细胞凋亡数,以及测定脑组织水含量.[结果]观察组脑组织SOD升高、MDA降低、脑细胞凋亡数及脑组织水含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拮抗氧自由基、减轻脑水肿和阻止神经细胞凋亡,发挥对新生鼠HIBD时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亚低温临床实施方法。方法 对1999年7月~2000年3月,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出生体重为(3.42±0.56)kg,Apgar评分5min<5,生后6h内存在脑电图异常和/或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11例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选择性头部降温,维持鼻咽温度为(34±0.2)℃,持续72h,动态24h心肺功能及呼吸暂停、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等监测。结果 选择性头部降温将鼻咽温度下降至34℃所需时间为(45±25)min。亚低温治疗后复温至35.5℃所需时间为(450±175)min。降温初期鼻咽-直肠温差为1.5℃,降温至72h鼻咽-直肠温差为0.5℃。亚低温实施过程中,无硬肿、呼吸暂停、心律失常、抽搐、低血压、DIC等发生。治疗24、28、72h患儿心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治疗24、48h血钙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血糖、Na~ 、K~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中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结论 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在新生儿亚低温治疗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含有 16 5个氨基酸残基的唾液酸糖蛋白分子 ,过去一直认为它主要由肾脏和胎儿肝脏产生 ,是促进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与成熟的主要造血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活性 ,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脑组织中广泛表达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表达显著增加 ,对缺氧缺血性损伤大脑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0)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57只7天龄新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组(HIBD模型)、rhEP0治疗组。在建立HIBD模型后,rhEPO治疗组立即一次性腹腔注射3000IU/kg剂量的rhEPO;HIBD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处置后24h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计检测脑受损局部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实验7天进行短期感觉运动反射评价。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IBD模型组光镜下左侧大脑病理损伤明显;HIBD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加(28.30±4.80VS47.14±6.97,P〈0.05),存活细胞减少(72.42±7.93VS48.33±8.39,P〈0.05);rhEPO治疗组细胞凋亡与HIBD模型组相比减轻(47.14±6.97VS36.88±9.43,P〈0.05),存活细胞增多(48.33±8.39VS60.06±8.32,P〈0.05);HIBD模型组悬吊测试、翻正反射、悬崖逃避反射、趋地反射这四项反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成绩均较差,提示神经功能受损;rhEPO治疗组翻正反射及悬崖逃避反射时间与HIBD模型组相比缩短,(4.59±0.11VS2.84±0.13,10.84±1.26VS8.49±1.03,均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给予rhEP0能够减轻HIBD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稳定细胞结构,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短期行为学评价,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源性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中SOD和NO水平的影响及ADM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日龄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HIBD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丹参干预组(丹参组)、肾上腺髓质素干预组(ADM组),制备HIBD模型后注射ADM及丹参注射液。缺氧缺血后72 h处死,取大脑皮质,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脑组织中SOD、NO水平。结果:HIBD组与NS组脑组织中SOD水平低、NO水平高,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DM、丹参组SOD水平高、NO水平低,同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DM可通过血脑屏障,能使大脑皮质SOD水平升高,降低NO水平,对HIBD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许春花  金正勇  金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440-4442
目的:研究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IGF-1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日龄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①正常组(n=15):不干预。②HIBD模型组(n=15):麻醉后结扎左侧颈总动脉,1 h后置于37℃密闭容器中,给予吸0.08氧气,持续2 h,制备脑组织缺氧缺血模型。③生理盐水对照组(n=15):制备模型同前,模型成功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④丹参干预组(n=15):模型成功后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5 g/kg)。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干预组(n=15):制备HIBD模型后腹腔注射IGF-1(1.5 ug/kg)。缺氧缺血后72 h处死,取大脑皮质,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脑组织中SOD、NO水平。结果:HIBD组与NS组脑组织中SOD水平较正常组低,HIBD组与NS组脑组织中NO水平较正常组高,同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IGF-1组与丹参治疗组SOD水平较模型组高,IGF-1组与丹参治疗组NO水平较HIBD模型组低,同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IGF-1可促进大脑皮质中SOD水平增高,NO水平降低,对HIBD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阐述细胞凋亡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提出细胞凋亡机制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在细胞凋亡中所起作用的了解,具体阐述两条依赖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凋亡途径,即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途径和死亡受体介导的外源性途径。最后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用于将来的临床治疗提出挑战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