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应用胸腺肽α1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在预防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及协助治疗的作用。方法: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胸腺肽α1定期注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活性:同时观察两组病程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肾病综合征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转阴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感染者抗菌素使用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感染类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T细胞亚群活性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胸腺肽α1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的失平衡,起到双向调节免疫的作用,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腺肽钒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 20例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年龄58—83岁,体重50—68kg。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胸腺肽α1组(B组),每组10例。B组在接受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在治疗前1d和治疗开始后1、2、3、4、5、6、7d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片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2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值,CD3^+、CD4^+亚群比例均低于正常值;治疗开始后4—7d后,B组WBC、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A组(P〈0.05),CD3^+、CD4^+;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高于A组(P〈0.01);A组、B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70%、90%,1月内病死率分别为40%、3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增加重症肺部感染患者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有利于重症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应用胸腺肽α1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在肝移植术后应用胸腺肽α1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及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患者,完全随机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例。对照组移植术后仅行常规免疫抑制剂方案;实验组于术后第1d开始皮下注射胸腺肽α1,1.6mg/次,2次/周,至少持续1个月,免疫抑制剂方案同对照组。术后行肝穿刺活检,比较2组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于术前1d及术后1周、2周及1个月检查2组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2组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1个月实验组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在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条件下,近期应用胸腺肽α1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几率。胸腺肽α1可显著提高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CIM立体构型设计的新型免疫抑制剂(J2)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C57BL/6(H-2b)小鼠的淋巴细胞4×10^6~6×10^6经尾静脉注入经印钴照射(900拉德)后的DBA/2(H-2d)小鼠体内构建模型。将DBA/2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模型建立后即刻腹腔注射J2,每天1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CsA组注射环孢素A(10mg/kg体重);实验组J2A组(1mg/kg体重)、J2B组(4mg/kg体重)、J2C组(8mg/kg体重)。给药3d后分组处死DBA/2小鼠取脾制备淋巴细胞,用CD3、CD4、CD8单抗分别标记受检T细胞,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小鼠体内分裂增殖的情况,并检测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FSE标记C57BL/6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着染率大于99%。对照组分裂的CD4^+T细胞(75.34±1.58)%、分裂的CD8^+T细胞(83.48±1.25)%明显多于CsA组和实验组(P〈0.01)。J2B组和J2C组分裂的细胞数分别与C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J2A组多于CsA组(P〈0.05)。对照组CD4^+T细胞早期凋亡的比例(41.1±3.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J2A组(35.6±4.1)%、J2B组(24.0±3.7)%和J2C组(13.6±2.3)%CD4^+T细胞早期凋亡的比例显著高于CsA组(7.4±1.9)%(P〈0.05)。结论J2可能抑制T细胞亚群CD4^+T细胞的活化,从而进一步抑制CD8^+T细胞的分裂增殖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癌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HIFU治疗的肝癌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10):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麻醉诱导后缓慢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于HIFU治疗前即刻(T1)、治疗结束即刻(T2)及治疗结束后24h(T3)采取肘静脉血样2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率。结果 与T1比较,C组T2、T3时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CD4^+,CD8^+比值增高,T2、T3时NK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U组T2、T3时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T2、T3时CD4^+/CD8^+比值、NK细胞百分率增高(P〈0.01);与C组比较,T2、T3时U组NK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有效提高HIFU治疗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瘤内注射的树突状细胞(DC)的迁移及在肿瘤局部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颅内肿瘤模型,脂质体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DC细胞,瘤内注射DC后取大鼠同侧的淋巴结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周围组织CD4^+T和CD8^+T细胞的浸润。结果同侧的颈深部淋巴结可见EGFP表达的DC,对侧淋巴结未见到。DC治疗组证实有CD4^+T和CD8^+T明显浸润(CD4^+T8.19%,CD8^+T11.05%),RPMI1640治疗组CD4^+T0.95%和CD8^+T1.17%,生理盐水对照组CD4^+T0.62%和CD8^+T0.77%。结论瘤内注射的DC不仅能够迁移,而且有效地引起肿瘤局部的T细胞显著浸润,为瘤内注射DC细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体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68.895,临床获益高达86.67%;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不适症状有所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中CD8^+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4.44%)出现畏寒、发热。提出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细胞回输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开展、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的Fas/FasL的表达水平,探讨Fas/FasL诱导的细胞凋亡在As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临床确诊的60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30例正常对照,运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亚群上的Fas/FasL表达水平。结果早、晚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上的FasL的表达率分别为(0.59%、0.93%),CD3^+CD8^+T细胞上的FasL的表达率分别为(2.93%、4.32%),与健康对照组(0.48%、1.14%)比较,其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上的Fas表达率(58.25%、59.91%)比较,早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上的Fas的表达率(64.75%)明显升高(P〈0.05),而CD3^+CD8^+T细胞上的Fas的表达率(48.64%)明显降低(P〈0.05),Fas在晚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率(57.63%、56.32%)无明显变化。结论Fas、FasL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水平与AS的病情发展阶段相关;Fas、FasL的异常表达所导致T细胞凋亡功能紊乱可能是A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后腹腔镜肾肿瘤根治切除术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变化,并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较。方法本组53例,后腹腔镜组(LN)27例,开放手术组f0N)26例年龄在25—82岁,平均(51.45±15.39)岁。分别行后腹腔镜肾肿瘤根治切除术(IN),开放手术肾肿瘤根治切除术(ON)。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对两组手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5d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8、CD4^+/CD25^+、CD8^+/CD28^+)和NK细胞进行检测,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6.66±10.37)min,而开放手术组为(69.08±11.22)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6922);后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6.92±0.96)d,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11.42±1.57)d(P=0.018);后腹腔镜组术中失血(72.03±10.37)ml,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154.42±20.42)ml(P=0.00)。后腹腔镜组术后2人次用止痛剂,开放手术组术后20人次应用度冷丁止痛,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1.4,P〈0.01)。两组患者的细胞亚群术前与参考值相比,ON组CD3的四个水平间68.8±11.73、62.63±11.62、64.10±13.38、68.92±10.28差异有显著性(P〈0.05)。ON组CD4的四个水平间42.15±7.81、36.39±7.97、38.10±7.58、42.61±8.81差异有显著性(P=0.0061)。ON组术后1、5dCD8(24.80±10.97、23.54±9.86)高于LN组术后1、5dCD8(23.01±6.73、21.42±5.92),差异有显著性(P〈0.05)。ON组CD4^+/CD25^+的四个水平间8.58±3.62、8.71±4.91、10.7±4.56、9.16±4.26无统计学差异,(P〉0.05)。LN组CD4^+/CD25^+的四个水平间8.45±3.76、7.34±4.50、8.43±4.61、9.14±4.76无统计学差异(P〉0.05)。ON组术后3dCD4^+/CD25^+(10.7±4.56)高于IN组术后3dCD4^+/CD25^?  相似文献   

10.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表达及其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四色荧光抗体染色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IFN-γ’(Th1)、CD4^+/IL-4^+(Th2)细胞含量。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CD4^+T淋巴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数均降低;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含量、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Th2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失衡,这可能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