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咪唑安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fff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咪唑安定预处理组(MPC组)。观察咪唑安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以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咪唑安定预处理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冠脉流出液中CK、LDH的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MPO、MDA水平,并且抑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保护心功能。结论咪唑安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异丙酚联合缺血后处理对豚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白色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组(P组)、缺血后处理组(IPC组)和异丙酚+缺血后处理组(P+IPC组).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90 min;P组自再灌注前5 min至再灌注15 min静脉输注异丙酚4 mg·kg-1·h-1;IPC组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5 s,缺血15 s,反复4次,持续再灌注88 min;P+IPC组自再灌注前5 min至再灌注15 min静脉输注异丙酚4 mg·kg-1·h-1,余同IPC组.记录缺血前和再灌注90 min时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室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计算左室发展压(LVDP=LVSP-LVEDP);再灌注90 min时取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取血后处死豚鼠,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I/R组比较,P+IPC组再灌注90 min时LVDP和±dp/dtmax升高,LVEDP降低,血清CK、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减少,心肌组织SOD活性增加(P<0.05),P组和IP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灌注前5 min至再灌注15 min静脉输注异丙酚4 mg·kg-1·h-1联合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豚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需充气止血带止血进行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0 )和IPC组 (n =10 )。IPC组患者术前应用 3次 5min循环缺血 ,间隔 5min再灌注预处理后在止血带下进行手术 ;对照组直接在止血带下进行手术。在肢体缺血前和再灌注 30min、90min、180min分别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 (LDH)、丙二醛 (MDA)和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结果 随着肢体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血中CPK、AST、LDH、MDA含量逐渐升高 ,而SOD活性逐渐降低。IPC组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同时间 ,血中CPK、AST、LDH、MDA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而SOD活性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IPC能有效地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提高肢体缺血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缺血预处理(IPC)可通过内源性的保护机制对多种缺血再灌注组织产生显著的保护作用[1] 。我们在猫体外循环(CPB)的基础上,观察了CPB中心肌细胞膜微黏度(η)的变化,从心肌细胞膜流动性的角度评价了IP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分组与CPB模型的建立:健康猫72只,体重(3 .5±0 .5 )kg ,随机分为3组:单纯CPB组(组A)、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组B)和IPC组(组C) ,各组2 4例。参照文献[2 ]的方法建立改良的猫CPB模型。组A仅行单纯CPB ,不阻断主动脉;组B于CPB开始45min后分别阻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00 ~ 250 g,12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缺血预处理+SIRT1抑制剂组(IPC+ ex527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C组和IPC+ ex527组进行缺血预处理(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重复3个循环,共30 min),IPC+ ex527组分别于缺血前15 min及再灌注前1 min静脉注射ex527 1 μg/kg.分别于缺血前和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股动脉血样,测定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SIRT1表达和NF-κB p65乙酰化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IPC+ ex527组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TNF-α、IL-6浓度、心肌组织LDH、CK-MB活性和NF-κB p65乙酰化水平升高,心肌组织SIRT1表达下调(P<0.05);与I/R组比较,IPC组血清TNF-α、IL-6浓度、心肌组织LDH、CK-MB活性、NF-κB p65乙酰化水平降低,心肌组织SIRT1表达上调(P<0.05),IPC+ ex527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C组比较,IPC+ ex527组血清TNF-α、IL-6浓度、心肌组织LDH、CK-MB活性、NF-κB p65乙酰化水平升高,心肌组织SIRT1表达下调(P<0.05).结论 SIRT1参与了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IP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对照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C组)。后处理组于完全再灌注前,给予多次短暂复灌复停作为缺血后处理。分别于再灌注后1h、3h及6h抽血进行血清ALT、AST活性及TNF-α表达测定,免疫组化测定肝脏NF-kB活性及ICAM-1的表达。结果 与SO组比较,IR组及IPC组再灌注后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增高,肝脏NF-kB活性明显增强,TNF-α和ICAM-1表达也随之增加;同IR组相比,IPC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NF-kB活性及TNF-α和ICAM-1表达亦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NF-kB的活性,降低了TNF-α和ICAM-1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影响,组织中凋亡和胀亡的存在情况。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持续缺血4 h,再灌注6 h,24 h,48 h。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肌肉内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超微结构分析。结果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后处理组在再灌注6 h时,只SOD活性明显升高,而再灌注24 h,48 h时,在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W/D值下降、组织学改变范围及免疫组化阳性范围方面,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再灌注开始时应用后处理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再灌注的稍后期阶段(再灌注24 h,48 h)。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凋亡和胀亡是并存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右肝癌切除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右肝癌手术切除患者40例.ASAI或II级,术中经第一肝门阻断.血流阻断时间10~30min.随机分为2组(n=20):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两组麻醉维持期间均保持脑电双频谱指数40-50。s组麻醉诱导后吸入1MAC七氟醚(呼气末浓度).30min后洗脱15min。于麻醉诱导前(T0)、缺血再灌注即刻(T1)、1h(T2)、6h(T3)抽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肝脏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缺血再灌注即刻.1h、6h血清ALT.AST,LDH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s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相应各时点血清ALT.AST、LDH含量均降低.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加(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右肝癌切除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时肺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C)、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处理组(IPC),每组10只。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0)含量,同时计算肺系数及进行肺病理学检查。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SOD、GSH-PX活性和NO含量显著下降,XOD活性和MDA含量明显增高,肺系数升高,肺组织病变明显,肢体缺血预处理可明显缓解上述变化。结论: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抗氧化功能下降参与肺脏的损伤过程,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这种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尼可地尔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后处理和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建立Langendorff模型灌注离体心脏,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IR组):全心缺血40min,再灌注Krebs-Henseleit缓冲液(K-H液)60min;缺血后处理组(IPC组):全心缺血40min,再灌注10s、缺血10s,反复6次后,再灌注K-H液58min;尼可地尔后处理组(NPC组):全心缺血40min,灌注含20μmol/L尼可地尔的K-H液10min,然后再灌注K-H液50min。测定缺血前5min、再灌注30min及结束时冠脉流出液中碱性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再灌注结束即刻取左心室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ATP含量,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与IR组比较,IPC组和NPC组再灌注期CK-MB活性及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和ATP含量增高(P<0.05),IPC组和NP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C组和NPC组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轻。结论 尼可地尔后处理和缺血后处理均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和减少细胞能量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er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21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I组)、心肌缺血-再灌注+丙泊酚组(DP组)、假手术组(D组)。另取21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随机均分为三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CI组)、心肌缺血-再灌注+丙泊酚组(CP组)、假手术组(C组)。DI组和CI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2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D组和C组只穿线不结扎;DP组和CP组在缺血前10min静脉泵注丙泊酚6mg·kg-1·h-1至再灌注结束。测定基础状态及再灌注2h末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清及心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基础状态相比,再灌注2h末DI、DP、CI、CP组血清LDH和CK含量升高(P<0.05);与CI组相比,CP组血清LDH、CK、MDA含量降低(P<0.05),且血清和心肌SOD含量升高(P<0.05);与DI组相比,DP组心肌SOD含量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减轻正常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单用冷停博液与缺血预适应(IPC)加冷停搏液联合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病人20例,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C组,n=10)和对照组(n=10),IPC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前实施3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的缺血预适应,然后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冷(4℃)St Thomas‘停搏液,心脏完全停跳后开始心内手术;对照组则不进行缺血预适应方案。两组均于并行循环前,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30,60分钟时经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心肌功能恢复情况;于并行循环前,开放升主动脉时取心肌行超微结构检查及ATP,MDA测定,IPC组还监测缺血预适应期间的心电图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1)CPB后IPC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恢复快(P<0.05),心肌收缩有力,血压维持良好,需辅用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维持血压的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升主动脉开放时IPC组心肌超微结构;ATP等的保护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DA的生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IPC组阻断升主动脉期间ST段降低(阻断30秒时发生),开放升主动脉后ST段在15秒内完全恢复,此期间均未发现明显心律失常;IPC前后血气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缺血预适应加冷停博液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重230~ 260 g,制备离体Langendorff心脏灌注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离体心脏随机分为3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啶Ⅰ组(DI组)、右美托咪啶Ⅱ组(DⅡ组).各组均先用K-H液平衡灌注10 min后,I/R组用K-H液继续灌注30 min,D I组和DⅡ组分别用含有0.23.、2.30ng/ml右美托咪啶的K-H液继续灌注20 min,再用K-H液冲洗10 min.各组心脏均缺血30 min,K-H液再灌注120 min.于平衡灌注末、再灌注5、30、60和120min时收集冠脉流出液,测定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再灌注末取心肌组织,测定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 与I/R组比较DⅠ组和DⅡ组冠脉流出液CK、LDH活性、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P<0.05);与DI组比较,DⅡ组冠脉流出液CK、LDH活性、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与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55~64岁,BMI<30 kg/m2,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S组于主动脉开放即刻通过体外循环机吸入2%七氟醚,持续15 min,C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分别于麻醉诱导后、CPB转流前、停机后10 min、术毕、术后6和24 h时,记录MAP、HR、CVP、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CO和S(v)O2,计算CI、SV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和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复灌6 h和术后24 h时,中心静脉取血样,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肌钙蛋白I(TnI)浓度.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和CPB停机时,取右心耳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对心肌细胞损伤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间各时点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复灌6 h时血浆CK-MB和LDH活性降低,术后24 h时血浆CK活性和TnI浓度降低,CPB停机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评分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可减轻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α-硫辛酸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α-硫辛酸组(L组),每组12只.I/R组和L组采用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不夹闭双侧肾蒂.L组于夹闭前20 min和再灌注前20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α-硫辛酸30 mg/kg,I/R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等容量溶剂(35%聚乙二醇+60%生理盐水+5%乙醇).于再灌注24h抽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酐(Cr)和MDA浓度,随后处死大鼠取心脏,测定心肌MDA含量和SOD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细胞Bcl-2及Bax的表达,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和L组血清Cr和MDA浓度、心肌MDA含量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SOD活性降低,I/R组Bcl-2/Bax比值降低(P<0.05);与JR组相比,L组血清Cr和MDA浓度、心肌MDA含量和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SOD活性升高,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 α-硫辛酸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损伤,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观察1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得血清过氧化脂质及前列环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体外循环开始后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渐进性升高,各时期MDA均显著高于其术前(T0)值,尤其再灌注后MDA增加迅速,于再灌注后30min(T4)显著高于心肌缺血30min(T2)时值;而体外循环开始后血清前列环素急剧增加,于T2时达高峰。再灌注后前列环素值逐渐下降,T4时前列环素值显著低于T2时的值(P〈0.0  相似文献   

17.
18.
异丙酚预先给药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丙酚预先给药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体重230~280 g,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Ⅰ组);Ⅱ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糖尿病大鼠假手术组(Ⅲ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左菌素(STZ)55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组(Ⅳ组)腹腔注射STZ 3周后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Ⅴ组、Ⅵ组和Ⅶ组糖尿病大鼠分别于缺血前10 min至再灌注120 min时静脉输注异丙酚3、6、12 mg·kg-1·h-1.记录再灌注120 min时心率(HR)、左心室收缩峰压、左心室舒张末压(LVDEP)及左心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计算左心室发展压(LVDP);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线粒体肿胀度、总ATP酶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与Ⅲ组比较,Ⅳ组HR、LVDP和±dp/dtmax、心肌组织SOD活性、线粒体总ATP酶及GSH-Px活性降低,LVEDP、血清LDH、CK-MB活性、心肌组织MDA含量及线粒体肿胀度升高(P<0.05或0.01);与Ⅳ组比较,Ⅵ组和Ⅶ组HR、LVDP和±dp/dtmax、心肌组织SOD活性、线粒体总ATP酶及GSH-Px活性升高,LVEDP、血清LDH、CK-MB活性、心肌组织MDA含量和线粒体肿胀度降低,Ⅴ组+dp/dtmax及线粒体总ATP酶活性升高,血清CK-MB活性降低(P<0.05).Ⅵ组和Ⅷ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异丙酚6、12 mg·kg-1·h-1预先给药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心肺转流(CPB)犬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18只成年雄性犬,随机均分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缺血后处理组(I组)和瑞芬太尼后处理组(R组)。建立犬CPB模型,阻断升主动脉血流60min。主动脉阻断55min时自主动脉根部进行温血再灌注;I组在开放主动脉之前给予开放30s/再阻断30s三个循环;R组随温血输注瑞芬太尼4μg·kg-1·min-1,持续5min。测定CPB前5min(T0)、开放升主动脉5min(T1)、停CPB30min(T2)和120min(T3)时血浆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停CPB120min后测定心肌含水率并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三组血浆cTnI和MD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T1~T3时I组和R组cTnI和MDA浓度均低于C组(P<0.01),SOD活性高于C组(P<0.01)。I组和R组心肌含水率和超微结构改变均低于或轻于C组(P<0.01),I组和R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后处理减轻犬CPB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活性氧生成并增加SOD活性进而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