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创伤后的愈合方式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胎儿皮肤创伤后的无瘢痕愈合是人们追求的理想愈合模式。回顾近年无瘢痕愈合机制研究的结果,以探索胚胎皮肤无瘢痕愈合的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iline数据库1970-01/2003-12期间关于胚胎皮肤无瘢痕愈合机制相关章,检索词“fetus,skin,scarless healing”,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筛除非愈合机制的研究,对剩余的献查找全,以相关无瘢痕愈合机制基础实验作为纳入标准。排除无瘢痕愈合临床实验和现象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与胚胎无瘢痕愈合相关的实验研究,16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2篇。资料综合:16个实验从胎儿的生长环境、对创伤的炎症反应、肌体内纤维母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以及众多细胞因子的调节等等方面寻找其与无瘢痕愈合的关系。结论:胎儿的生长环境与伤后无瘢痕愈合机制关系不大。胎儿对炎症的低反应性、胎儿不同的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的成分、细胞因子可能也参与了无瘢痕愈合过程、基因表达调控在其过程中可能也起重要作用,但无瘢痕愈合的具体机制还不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创伤后的愈合方式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胎儿皮肤创伤后的无瘢痕愈合是人们追求的理想愈合模式.回顾近年无瘢痕愈合机制研究的结果,以探索胚胎皮肤无瘢痕愈合的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iline数据库1970-01/2003-12期间关于胚胎皮肤无瘢痕愈合机制相关文章,检索词"fetus,skin,scarlessheal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筛除非愈合机制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以相关无瘢痕愈合机制基础实验作为纳入标准.排除无瘢痕愈合临床实验和现象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与胚胎无瘢痕愈合相关的实验研究,16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2篇.资料综合16个实验从胎儿的生长环境、对创伤的炎症反应、肌体内纤维母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以及众多细胞因子的调节等等方面寻找其与无瘢痕愈合的关系.结论胎儿的生长环境与伤后无瘢痕愈合机制关系不大.胎儿对炎症的低反应性、胎儿不同的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的成分、细胞因子可能也参与了无瘢痕愈合过程、基因表达调控在其过程中可能也起重要作用,但无瘢痕愈合的具体机制还不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小肠黏膜下层对创伤皮肤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制备了小肠黏膜下层片剂。用SD大鼠建立全层皮肤缺损的创伤模型,分成小肠黏膜下层组、络合碘凡士林纱条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分阶段取材,宏观观察及组织学观察以上三组大鼠愈合过程。【结果】小肠黏膜下层贴附皮肤不引起排斥反应,无伤口感染。小肠黏膜下层组在愈合速度方面快于络合碘凡士林纱条,空白对照组最慢,小肠黏膜下层组愈合无瘢痕,皮肤附件生长良好,而其余二组瘢痕愈合,皮肤附件仅生长于伤口边缘处。【结论】小肠黏膜下层具有消炎、促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组织生长作用,应用于皮肤创伤且能无疤愈合。  相似文献   

4.
负压引流对人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探讨其组织修复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2003—01/2004—08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慢性创面患者5例。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持续性负压引流治疗(-1.6kPa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3,5,7d天切取创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CNA表达及其标记指数的变化,AgNOR染色观察其核仁区AgNORs颗粒数的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PCNA阳性表达较少,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和皮肤毛囊以及皮脂腺细胞,随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使用时间的延长,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炎性细胞中,出现PCNA阳性细胞;AgNORs颗粒数增加(P&;lt;0.05)。第一组病例治疗前PCNA标记指数和AgNOR颗粒数分别为0.21,1.01,治疗5d后为0.49和2.12。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增强慢性创面修复细胞的增生活性.激活修复细胞,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草、冰片、蜂蜡、香油为主要原料制成紫草油膏,涂于局部皮损处,视溃疡范围及严重程度,涂药3~4次/d,涂抹5-10d。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36例,治愈28例,有效8例。紫草油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可以减少创面渗出物,保护创面,促进毛细血管形成及表皮脱落处肉芽生长,缓解疼痛,加速创面修复、愈合,对放射性皮肤溃疡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人工接种,采用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移居高原(海拔3 700米)的成年家兔,观察感染后家兔红细胞渗透脆性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变化。方法选取移居高原适应30d以上的成年家兔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经耳静脉接种人附红细胞体之后,连续30d观察相关指标,分别于接种前1d、窗口期、高峰期和消失期对家兔耳采静脉抽血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果窗口期观察2组、观察3组红细胞脆性增加,高峰期各观察组红细胞脆性均增加(P<0.05和P<0.01),消失期各观察组接近接种前和对照组(P>0.05);窗口期、高峰期各观察组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均升高,消失期观察2组、观察3组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升高(P<0.05和P<0.01),观察1组接近接种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高原环境条件下人附红细胞体感染成年家兔,红细胞脆性增加,致红细胞损伤破坏,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升高,变化与接种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波长650 nm的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家兔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 方法选用21只家兔,建立伤口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5 mW照射组和10 mW照射组。分别在第5天、第9天和第13天,通过生物统计学方法测量并计算伤口面积变化百分数(△S),同时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5 mW照射组与对照组△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W照射组与对照组△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 mW照射组与10 mW照射组△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个照射组炎症消退以及胶原、新生血管和上皮的形成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波长为650 nm、能量为1 J的半导体激光照射,选择功率5 mW或10 mW,均对家兔皮肤伤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且作用的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各类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 入选Ⅳ度压疮、外伤伤口、术后切口和糖尿病足溃疡共计53例69处,清创后采用一致性操作流程和- 125mmHg(1 mmHg=0.133kPa)负压及间歇吸引模式治疗21d,有手术指征者转外科治疗,无手术指征者按标准湿性疗法治疗至愈合.观察治疗7d、14d、21d后伤口面积、深度、温度、pH值变化及100%肉芽覆盖时间和治愈率.结果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VAC)治疗后伤口治愈率78.26%(54/69),平均愈合时间(94.00±63.26)d,其中30例43处伤口负压治疗结束后继续接受湿性疗法治愈,10例11处伤口负压治疗结束后转外科手术治愈.12例负压治疗好转后回家继续治疗,随访5个月,愈合5例5处.总治愈率85.51%(59/69).负压治疗4类慢性伤口21d时的伤口温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H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肉芽覆盖时间平均为(22.96±12.20)d.结论 VAC治疗对不同类型慢性伤口均有效,能够营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温度和酸碱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收缩及愈合.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于机体自身修复愈合的能力极其有限,一旦发生损伤或者病变很难自愈。近年来,胸腺素β4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受到关注,为刨伤愈合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目的:通过制作大鼠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局部给予重组胸腺素β4对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其剂量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因子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2008—01在南开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材料:胸腺素β4由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纳入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直径8mm的自制打孔器在大鼠脊柱两侧脊肋角处各制备1个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胸腺素13440,120,360mg/L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于模型制备后即刻、每天早7:00、晚7:00给每个伤口表面滴加相应剂量的胸腺素B450μL及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于造模后2,4,7d,每组每时相点取5只大鼠背部全层皮肤标本行苏木精一伊红和三原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创面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胸腺素β4各剂量组造模后毛细血管增多,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增多,排列较规则,以胸腺素134120mg/L组最明显。胸腺素β4处理后4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最多,造模后7d表达减少,胸腺素β4120mg/L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强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阳性血管面积大于40,360mg/L组(P〈0.05~0.01)。胸腺素B4120mg/L组造模后2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较强,造模后4,7d表达逐渐减弱(P〈0.01)。结论:实验中120mg/L胸腺素β4可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持续稳定较高表达。在愈合早期促进血管再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在愈合晚期,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同时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0.
梁虹  贺孟泉  方春红  熊腊元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241-1242,F002
目的 化学药物损伤皮肤后很容易留下瘢痕,自拟中药皮肤剥脱剂在避免化学药物损伤皮肤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药物外用于豚鼠皮肤,观察不同时间、不同药物对豚鼠皮肤的损伤。结果 3d后中药皮肤剥脱剂组对豚鼠皮肤损伤达(0.22&;#177;0.06)mm(棘细胞和真皮乳头层);贝克-戈登液组损伤达(0.53&;#177;0.03)mm(真皮网状层);杰森液组损伤达(0.10&;#177;0.02)mm(角质浅层);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组损伤达(0.12&;#177;0.03)mm(角质层)。中药皮肤剥脱剂和贝克液组角质蛋白均出现凝固,坏死,真皮上中层胶原纤维发生重新排列,真皮网状层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基质对照组未见皮肤损伤。结论 中药皮肤剥脱剂优于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和化学剥脱剂,既能控制深度,避免太深引起瘢痕,又有加速表皮死亡细胞或受损细胞的脱换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分析胸部爆震对左心室功能和心肌应变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雌雄不限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其中未爆震实验兔作为正常组(n=5),将剩余实验兔置于特定的半封闭爆破环境中,用瞬发电雷管按照不同的距离爆炸,制作轻、中及重度胸部爆震伤的动物模型,标记为A、B、C组(每组15只)。对各组实验兔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心室功能变化,采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各节段的纵向应变(L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实验兔爆震伤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左心室前壁、前间隔及侧壁LS较正常组减低(P均<0.05);B、C组左心室EF、FS及各节段LS均低于正常组相应指标(P均<0.05)。C组EF、FS及各节段LS均低于A组(P均<0.05);B、C组比较EF、FS无明显差异,但C组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前壁、侧壁及心尖段的侧壁LS低于B组(P均<0.05)。结论 胸部爆震伤后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更早、更敏感地反映实验兔心脏各节段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物受水下冲击波作用后的胸部X线改变。方法 清醒状态的家兔61只,置于水下2 m或6 m处,使用50 g和500 g两种不同当量球形TNT炸药引爆形成冲击波后,观察动物胸部X线改变,并与组织病理对照。结果 水下冲击波作用引起动物胸部损伤的X线表现为肺挫伤(52/61)、肺撕裂伤(38/61)、肺血肿(32/61)、血气胸(31/61)、膈肌破裂(5/61)等;病理表现肺出血(56/61)、血栓形成(33/61)、肺撕裂(35/61)、肺内血肿形成(32/61)、膈破裂(5/61)。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当量的爆炸物与冲击波致机体损伤的程度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与动物在水中承受的爆炸冲量、能流密度大小及所处的水深有关。结论 胸部X线检查可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水下冲击波对动物胸部损伤的性质及程度。  相似文献   

13.
大小便失禁病人两种皮肤保护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小便失禁及腹泻病人的皮肤保护方法。方法 将82例肛周、会阴部皮肤潮红、糜烂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皮肤保护粉和3M创口保护膜处理,对照组涂凡士林软膏处理。结果 2组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皮肤保护粉和创口保护膜对失禁、腹泻病人皮肤进行保护,能有效预防皮炎的发生,促进皮炎、糜烂愈合;病人感觉舒适;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牵拉伤后磁化传递率(MTR)改变的病理基础。方法对20只新西兰大白兔牵拉坐骨神经主干,建立坐骨神经牵拉伤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天、1、2、3、4、6、8、10周进行双侧坐骨神经MR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坐骨神经牵拉伤后MTR下降,早期下降明显,后期逐渐回升;神经损伤早期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神经变性,后期主要为施万细胞增生与神经纤维再生。牵拉伤后各段坐骨神经的MTR下降程度不同,牵拉段MTR下降最为明显。结论 MTR的动态变化能反映兔坐骨神经牵拉伤后的病理变化过程和神经损伤程度,可作为评价预后及疗效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复方特效消毒片用于空气消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院,学校,幼儿园,家庭等室内安全,可靠,对人无刺激的空气消费药物。方法 采用5种中草药碾成粉末制成药片,分为4个实验组进行室内的空气消毒,对消毒前后室内菌落数进行比较。结果4个实验组消毒后室内菌落数均达到医院卫生学标准(小于等于500cfu/m3),且具有芳香气味,对人无刺激性,结论 该药片既适用于医院的终末消毒,又适用于居室或公共场所室内(亦含有人活动或休息时)的空气消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杂配方的中草药制剂时对慢性功能不全进展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服中草药患者和49例未服过中草药患者病程初期、病程3个月时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变化;将两组患者同期的SUN、Scr水平进行对比。并将两组患者发现BUN、Scr开始升高至发展到Scr>600umol/L的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病程3个月时的BUN、Scr水平均较病程初期明显升高(P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W11-α12)的促愈作用,探讨放创复合伤时创伤难愈的机制与促愈措施。方法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体质量(20±2)g,以随机数字表法设单纯创伤(单伤)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复合伤)组。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伤后3,5,7d,单纯创伤组(单伤组)伤口愈合速度(%)为63.22,83.47,94.61,放创复合伤组(复合伤组)则显著降低(t=7.84,7.26,8.18,P<0.01),分别为52.67,69.18,82.88。伤后1,3,5d,复合伤组伤口炎细胞数量分别比单伤组下降26.53%,62.11%,38.91%;成纤维细胞数量下降43.73%,52.70%,25.32%;毛细血管数量在伤后5d降低55.97%;应用康复新后,两伤组均见伤口愈合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但复合伤组的增幅要大于单伤组。伤后3,5d,复合伤组表皮细胞bFGF含量比单伤组低59.15%和36.15%,当应用康复新后,复合伤组增幅分别比单伤组高35.90%和10.97%。结论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bFGF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复新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bFGF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湿性愈合治疗背侧皮肤擦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湿性愈合治疗背侧皮肤擦伤伤员的效果。方法:选取5.12地震致身体背侧皮肤擦伤伤员12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使用湿性敷料治疗背侧皮肤擦伤;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背侧皮肤擦伤。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擦伤愈合情况及更换敷料时伤员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伤员皮肤擦伤愈合情况及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伤员明显缩短(P0.01);更换敷料时观察组伤员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伤员明显减轻(P0.01)。结论:湿性愈合用于治疗仰卧位时,身体背侧受重力压迫、不易暴露、易产生摩擦部位的皮肤擦伤效果较常规方法好。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Our purpose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low level laser therapy (LLLT) on wound healing in rabbits.

Study design

Sixteen rabbits were sedated and given a general anesthetic. A full thickness flap was used bilaterally at the buccal gingiva maxilla in a naturally toothless area, and then sutured. A low level pulsed GaAlAs laser (wavelength: 685 nm, power: 45 mW, radiant exposure: 3 J/cm2, frequency: 10 Hz, duty factor: 80%; application time: 1 min) was used on the left side. The right side was not lasered as a control. Tissue specimens from each site on days 3, 7, and 14 after surgery were examined microscopically.

Results

Less inflammation was observed on days 3 and 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p < 0.01). The inflammation rate on both sides was the same on day 14 (p > 0.05).

Conclusion

LLLT using optimal parameters can accelerate full thickness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20.
MRI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MR信号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1例临床怀疑肘关节不典型损伤在我院行MR检查的患儿的MR表现。均有伤后肘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加做CT检查3例。结果:41例中,31例(75.6%)经MR检查确诊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其中X线平片或CT检查未见骨折病例中,骨骺骨折7例,关节软骨骨折但X线未显示骨折片3例,骨挫伤18例;肌腱损伤0例。6例X线或CT检查虽可诊断骨折但不能显示损伤是否累及关节面,MR检查证实平片所见,并进一步确诊骨折并伴不典型损伤者3例。单纯骨折不伴不典型损伤者3例,仅有单纯软组织损伤或关节积液5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应作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