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脊液tau蛋白和人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联合检测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AD患者31例(AD组),血管性痴呆(VD)患者38例(VD组)以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受试者的脑脊液tau蛋白和Aβ1~42浓度,并对比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AD组的脑脊液tau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其他组间脑脊液tau蛋白浓度无差异(P>0.05);AD组的脑脊液Aβ1~42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其他组间脑脊液Aβ1~42浓度无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脑脊液tau蛋白浓度和Aβ1~42浓度,并结合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能对AD的早期诊断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刺五加皂苷对Aβ2535处理PC12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诱导的PC12细胞用10 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诱导的PC12细胞用10 mol/L Aβ2535处理,建立体外老年性痴呆模型。采用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丙二醛(MDA)含量检测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Aβ2535处理,建立体外老年性痴呆模型。采用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丙二醛(MDA)含量检测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Aβ2535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噻唑蓝(MTT)代谢率下降,LDH释放量增多(P<0.05或P<0.01),MDA含量增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刺五加皂苷组可不同程度地保护Aβ2535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噻唑蓝(MTT)代谢率下降,LDH释放量增多(P<0.05或P<0.01),MDA含量增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刺五加皂苷组可不同程度地保护Aβ2535的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结论刺五加皂苷对Aβ2535的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结论刺五加皂苷对Aβ2535处理PC12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知母总皂苷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PC12细胞,实验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知母低剂量组、知母中剂量组、知母高剂量组、西药组。20μmol/L 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PC12细胞,实验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知母低剂量组、知母中剂量组、知母高剂量组、西药组。20μmol/L Aβ2535作用PC12细胞48 h,诱导其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Bax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和模型组比较,知母总皂苷能显著降低Aβ2535作用PC12细胞48 h,诱导其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Bax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和模型组比较,知母总皂苷能显著降低Aβ2535诱导的凋亡(P<0.05),能显著性降低凋亡基因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知母总皂苷能降低Aβ2535诱导的凋亡(P<0.05),能显著性降低凋亡基因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知母总皂苷能降低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是降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Aβ2535损伤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25μmol/LAβ2535损伤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25μmol/LAβ2535作用于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36 h,复制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预先或同时加入1、2、4μmol/L小檗碱进行干预。采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MTT)法评价细胞存活率,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活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细胞模型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明显增加(P<0.01)。小檗碱能够提高模型组细胞的生存率,4μmol/L小檗碱能显著减少Aβ2535作用于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36 h,复制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预先或同时加入1、2、4μmol/L小檗碱进行干预。采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MTT)法评价细胞存活率,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活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细胞模型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明显增加(P<0.01)。小檗碱能够提高模型组细胞的生存率,4μmol/L小檗碱能显著减少Aβ2535损伤神经元早期凋亡(P<0.01),1、2μmol/L和4μmol/L小檗碱分别使模型组细胞活化的Caspase-3表达降低了30.4%、41.2%和63.1%。结论小檗碱对AD细胞模型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Aβ2535损伤神经元早期凋亡(P<0.01),1、2μmol/L和4μmol/L小檗碱分别使模型组细胞活化的Caspase-3表达降低了30.4%、41.2%和63.1%。结论小檗碱对AD细胞模型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Aβ_(1-42)合并IBO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复合式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用于AD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在大鼠左侧海马区内注β-淀粉样蛋白1-42肽段(Aβ1-42 )和鹅膏蕈氨酸(IBO)混合液造成AD模型,通过水迷宫试验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在定位航行中,模型组潜伏期明显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延长(P<0.01).结论 Aβ1-42合并IBO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模拟AD的发病特点,可作为AD及其药物研究的一种新模型.  相似文献   

6.
<正>阿尔茨海默病(AD)表现为进行性学习记忆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其病理特征:大脑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老年斑(SP)和细胞内Tau蛋白过磷酸化引起神经纤维缠结(NFTs)形成。许多学者〔1〕认为,Aβ对AD病理形成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研究Aβ的产生、代谢及毒性对AD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领域Aβ与AD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Aβ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sdisease ,AD)患者血浆中 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 betapeptide ,Aβ)Aβ1 4 2 、Aβ1 4 0 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层选择了轻度AD组患者 2 3例 [19≤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 2 6分 ,临床痴呆程度量表 (CDR) =1分 ],中度及中度以上AD组患者 35例 (MMSE <19分 ,CDR≥ 2分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 (HC)组 30例。所采集标本需EDTA抗凝管收集新鲜处理 ,低温离心取上清液、加苯磺酸 2h内置低温冰箱保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所有检测对象同批检测Aβ1 4 2 、β1 4 0 。结果 轻度AD患者Aβ1 4 2 血浆浓度较HC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中度及中度以上AD患者Aβ1 4 2 血浆浓度随病情的加重而下降 ,与H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AD各组患者Aβ1 4 0 血浆浓度与H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分层检测AD患者血浆中Aβ1 4 2 的浓度 ,有可能成为辅助诊断轻度AD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不同时间点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及MG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注射Aβ后2、7、15、21 d 4个时间点),双侧海马注射Aβ建立大鼠AD模型。水迷宫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Aβ、CD11b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Aβ沉积和活化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第335不同时间点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及MG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注射Aβ后2、7、15、21 d 4个时间点),双侧海马注射Aβ建立大鼠AD模型。水迷宫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Aβ、CD11b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Aβ沉积和活化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第35天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4个时间点模型组大鼠海马都有神经元缺失,胶质细胞增生,2 d、7 d、15 d组大鼠神经元损伤呈加重趋势,但21 d组神经元损伤较15 d组有减轻趋势(P<0.05);4个时间点模型组大鼠都有Aβ沉积和活化的MG,Aβ沉积量及MG活化自第7天后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Aβ可以引起神经元损伤,降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Aβ可以激活MG,引起MG形态和数量改变,MG可吞噬、清除Aβ;Aβ沉积量和MG活化数量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D-半乳糖联合β淀粉样蛋白(Aβ)_(1-42)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3个月龄健康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青年(A)组、假手术(B)组、模型(C)组、模型+卡托普利(1.5 mg/kg/d)剂量(D)组、模型+卡托普利(2.5 mg/kg/d)剂量(E)组,每组15只。采用L-NNA腹腔注射制作高血压模型,D-半乳糖联合海马区注射Aβ_(1-42)制作AD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观察ACEI对高血压合并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平均逃避潜伏期:与C组比,D组、E组明显缩短(P0.05),D组、E组差异不显著(P0.05)。穿越平台次数:与C组相比,D组、E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且E组优于D组(P0.05)。药物干预后D、E组较造模后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结论ACEI可以改善高血压合并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阻止AD的认知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β1~42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小鼠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A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β1~42低剂量(0.015 mg/kg)组、Aβ1~42中剂量(0.050 mg/kg)组、Aβ1~42高剂量(0.150 mg/kg)组、胰岛素组。跳台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海马胰岛素受体(InR)的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练习错误和记忆错误次数增多、潜伏期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Aβ1~42不同剂量组练习和记忆错误次数增加、潜伏期缩短(P<0.05),胰岛素组练习和记忆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期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nR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β1~42不同剂量组InR表达量降低(P<0.05);胰岛素组InR表达量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PKB、p-GSK-3β蛋白表达量降低,p-Tau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β1~42不同剂量组p-PKB、p-GSK-3β蛋白表达量降低,p-Tau表达量升高(P<0.05);胰岛素组p-PKB、p-GSK-3β的表达量升高,p-Tau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Aβ1~42能够产生神经毒性,诱导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为干扰PI3K/PKB信号通路传导,下调InR表达,抑制PKB和GSK-3β磷酸化,使AD小鼠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连素(BR)能否缓解Aβ1~42诱导的细胞凋亡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人胚肾细胞-293(HEK293)稳定转染转Aβ前体蛋白(APP)的细胞系(HEK293/APP)中给予不同浓度聚集状Aβ1~42处理,研究Aβ1~42的细胞毒性。HEK293/APP细胞预先给予20μg/ml的黄连素24 h处理后给予Aβ1~42处理12 h。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变化。结果 BR能够显著改善HEK293/APP细胞由Aβ1~42所诱导的细胞毒性和凋亡(P0.05),抑制JNK和Caspase-3的激活(P0.05)。结论 BR能够缓解Aβ1~42诱导的凋亡,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JNK激活进而抑制Caspase-3的活化来对抗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0.1、0.5、1.0μmol/L环孢素A(CsA)对PC12细胞预处理24 h后,给予20μmol/L的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0.1、0.5、1.0μmol/L环孢素A(CsA)对PC12细胞预处理24 h后,给予20μmol/L的Aβ2535继续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及代谢状态,Hoechst33258/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活性的变化。结果以20μmol/L Aβ2535继续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及代谢状态,Hoechst33258/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活性的变化。结果以20μmol/L Aβ2535处理24 h可对PC12细胞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细胞状态明显变差,部分细胞死亡;用0.5μmol/L环孢素A预处理24 h可以明显减轻Aβ2535处理24 h可对PC12细胞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细胞状态明显变差,部分细胞死亡;用0.5μmol/L环孢素A预处理24 h可以明显减轻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与仅以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与仅以Aβ2535处理组相比,CsA预处理组PC12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环孢素A可提高PC12细胞的自噬水平,对Aβ2535处理组相比,CsA预处理组PC12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环孢素A可提高PC12细胞的自噬水平,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环孢素A能提高PC12细胞的自噬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zoxide)预处理对Aβ1~42作用原代培养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NR2B)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海马神经元并进行鉴定,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Aβ1~42干预组、二氮嗪预处理1h后Aβ1~42干预组(Aβ1~42+diazoxide)、单纯二氮嗪预处理组,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时间点(24 h、72 h)细胞NR2B亚基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β1~42(2μmol/L)作用神经元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单纯Aβ1~42干预组和Aβ1~42+diazoxide组的NR2B亚基蛋白表达均无明显改变。Aβ1~42作用神经元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纯Aβ1~42组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与单纯Aβ1~42干预组相比,Aβ1~42+diazoxide组NR2B亚基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Aβ1~42作用原代培养神经元72 h,能够显著增加神经细胞NR2B亚基蛋白的表达量;同时,二氮嗪能拮抗Aβ1~42所引起的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升高,提示二氮嗪可能通过NMDA受体通路影响Aβ1~42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常见类型之一,是一种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沉积、病理性tau蛋白形成及神经变性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上病理性改变可能与载脂蛋白E基因、AD家族遗传病史、饮食习惯、睡眠质量等因素有关[1]。AD患者出现不可逆的认知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2]。  相似文献   

15.
<正>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丧失和认知能力缺陷为特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在组织病理学上,AD的特征主要为脑内外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beta, Aβ)沉积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以及微管相关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erve fiber tangles, NFTs)[2]。目前,全球大约有4600万AD病人,据估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翻2倍[3]。  相似文献   

16.
<正>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最早于1999年被发现鉴定,它是催化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关键限速酶,而Aβ单体的异常聚集所形成的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病理特征。在AD患者的大脑及体液中BACE1的浓度及活性异常增高,BACE1在AD的病理级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BACE1是减少Aβ生成,改善早期AD的重要药物靶标。BACE1除了参与淀粉样前体蛋白的淀粉样途径,  相似文献   

17.
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为 β 淀粉样蛋白 (Aβ4 2 ) ,国外研究已证实Aβ4 2在阿尔茨海默病 (A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近年来研究提示 ,AD发生可能与 β 内啡肽 (β EP)的变化有关〔2〕。目前研究已证实AD患者脑脊液 (CSF)中 β EP和Aβ4 2均明显降低 ,但对AD患者CSF中Aβ4 2含量与痴呆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持有不同观点〔3、4〕。因此 ,我们于1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研究了AD患者CSF中 β EP和Aβ4 2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AD组 :3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71岁 ,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SPF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22周)为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皮下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观察其对AD模型小鼠脑内淀粉样蛋白(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及隐性基因小鼠分为4组,设立隐性基因组、隐性基因治疗组、转基因组及转基因治疗组。隐性基因治疗组、转基因治疗组分别皮下注射IGF-1[50μg/(kg·d)],共8周。随后,各组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脑内Aβ1-40的表达。结果转基因组及转基因治疗组可见神经元缺失。同转基因组比较,无论是皮质区还是海马区,转基因治疗组脑内Aβ1-40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IGF-1有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1-40表达的作用,具有阻断和延缓AD模型脑内老年斑形成的作用,尤其是对皮质区的Aβ1-40表达的阻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琐琐葡萄提取物齐墩果酸(OA)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Aβ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20μmol/L Aβ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20μmol/L Aβ2535作用24 h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体外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和OA(20、40、80μg/ml)保护组,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化学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NF-κB p65表达。结果 20、40、80μg/ml OA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减少LDH渗漏,增加SOD活力,减少MDA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下调NF-κB p65 mRNA表达,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OA对Aβ2535作用24 h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体外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和OA(20、40、80μg/ml)保护组,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化学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NF-κB p65表达。结果 20、40、80μg/ml OA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减少LDH渗漏,增加SOD活力,减少MDA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下调NF-κB p65 mRNA表达,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OA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丹参酮对D-半乳糖-Aβ_(1-40)致复合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内β-淀粉样蛋白(Aβ)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 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成AD模型组、丹参酮治疗组和溶媒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方法 ,分别观察大鼠海马内Aβ和AChE表达的变化.结果 AD模型组大鼠海马内Aβ-ir细胞数显著增多,平均光密度增强;AChE阳性神经纤维受损,光密度下降(含阳性面积百分比和光密度);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丹参酮处理后,Aβ-ir细胞数明显减少,光密度也下降;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增强,与AD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丹参酮改善D-半乳糖-Aβ_(1-40)致复合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内Aβ的表达而保护脑内胆碱能神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