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徐嵘  承志强  洪蕾  张剑萍  陆瑶华  郭澄 《中国药房》2014,(13):1177-1180
目的:提高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水平。方法:基于PIVAS伴侣(MATE)软件,建立我院PIVAS条码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输液单和实库存的管理、基础数据维护和工作量统计,以及药物调配时扫描、出仓核对扫描、病区接收扫描、患者用药前扫描;具体应用表现在可实现医嘱审核自动排定批次、智能医嘱调整、实时动态监控、统计查询等管理功能以及自动得出每名患者合理的抗菌给药方案及营养参数、补液量计算等药学服务功能。其应用后实现了从药品调配到患者用药时移动腕带的全程扫描核对,使PIVAS每个业务环节均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成品输液复核和分拣质量进行管理,为降低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提高静脉输液的质量与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量分析法测定输液成品中主药、溶媒、输液瓶的质量,并在PIVAS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维护质量信息,计算成品输液标示质量,并用于成品核对。比较称质量复核管理实施前(2019年3-5月,n=83 006)、实施后(2019年6-8月,n=83 173)的日均成品核对量、成品核对时间、每袋成品平均核对时间、配制差错检出率、外部差错、成品输液批次及时性,评价成品称质量复核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与称质量复核管理实施前比较,称质量复核管理实施后的日均成品核对量、液体标签贴错造成配制错误的差错检出率和送药批次不及时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品核对时间、每袋成品平均核对时间和药品加减错误检出率、药品剂量配制错误检出率、总差错检出率均显著延长或增加(P<0.05),且外部差错发生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称质量复核管理提高了PIVAS药品配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能显著提高差错检出率,减少外部差错的发生;但其延长了核对环节的工...  相似文献   

3.
杨爱霞  辛月 《中国药师》2015,(10):1836-1837
摘 要 目的: 分析评价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经过流程优化后的效果。方法: 药师、护士一对一分组配置,由药师完成配置前、配置后的药品、溶媒及空安瓿的核对工作,护士按照操作规范完成输液配置。对比优化前和优化后5个月时间的配置工作量、各环节差错量、 安瓿或成品破损情况等。结果: 流程优化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相同的工作量使用的时间较以往减少约0.5 h,出现差错的几率下降40%以上,配置前及配置过程中安瓿破损减少60%。结论:优化PIVAS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信息管理水平,并为PIVAS中的条形码设计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我院原有的医院资源管理平台上,以二维码技术代替原来的一维码用于PIVAS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介绍其功能作用及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二维码技术可用于PIVAS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输液标签生成、输液记费、输液出仓核对、输液数量统计等功能中,不但信息存储量大,而且运行稳定、操作简易,在提高PIVAS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的同时,也为PIVAS今后的电子信息扩充提供了有力保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合肥滨湖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成品输液标签进行设计升级,以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调研PIVAS药师及临床护理人员对输液标签的使用体会及相关建议,以清晰、简洁、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信息全面等为改进原则,对原标签信息布局进行设计升级;并以升级前、后各30 d内标签(分别为94 701、113 759组)的扫描识别率、扫描时间、扫描速率,药师摆药核对正确率、摆药核对时间、摆药核对速率及针对PIVAS药师(30人)、护理人员(50人)和患者(49人)进行的标签满意度调查结果为指标评价升级后效果。结果:升级后的标签简化了部分内容并优化了布局结构,删除了冗余内容,重点显示了护理人员核对时需要关注的患者安全信息,增添了输液顺序及输液注意事项的标注,并通过将条形码换为二维码同时增设隐显功能,提供了更多与患者输液相关的药品及合理用药知识信息。与原标签比较,升级后新标签扫描识别率由99.27%上升至99.96%,扫描时间由3 518.75 s/d缩短至2 110.10 s/d,扫描速率由0.57组/s提升至0.95组/s,摆药核对正确率由99.73%上升至99.91%...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静脉输液制剂集中调配模式的运行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采用“统排统配法”集中调配全院静脉用药,临床药师以静脉输液加药调配中心(PIVAS)为平台,制定个体化输液计划,实施条形码扫描“后计费”模式收取药费和配置费。结果与结论:全院不合理用药现象明显改善,药品调剂和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一次性耗材消耗量明显减少;药品“后计费”模式大大减少了病区静脉药物的退药现象。PIVAS的应用,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我院药学服务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34):4839-4842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自动化智能建设及效果。方法:介绍我院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的主要情况,收集我院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前(2016年7-9月)、后(2016年10-12月)相关工作环节的用时和差错率,评价建设效果。结果:我院在PIVAS的摆药、贴签、分拣以及配送环节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建设,并进行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建设。自动化智能建设后,每张医嘱摆药用时由建设前的(6.78±0.87)s缩短至(2.65±0.71)s,贴签用时由(3.24±0.71)s缩短至(1.41±0.55)s,分拣每袋输液成品用时由(13.37±2.84)s缩短至(5.33±1.72)s,配送相同数量的输液用时由(35.64±4.33)min缩短至(18.12±3.57)min(P<0.05);摆药差错率由(2.35±0.59)‰降至(0.26±0.21)‰,贴签差错率由(1.51±0.45)‰降至(0.22±0.10)‰,分错病区差错率由(3.47±1.02)‰降至(0.17±0.10)‰,配送差错率由(1.33±0.55)‰降至(0.13±0.11)‰(P<0.05)。结论:我院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后工作效率提高、差错率降低,降低了潜在的用药风险,提升了PIVAS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马昭朝  贾云  司延斌  庆昕  杨静  赵志刚 《中国药事》2020,34(9):1109-1114
目的:评价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应用自动分拣系统的效果,为提高PIVAS成品输液的分拣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自动分拣系统设备组成及工作流程;比较该系统使用前、后日均分拣工作量、分拣时间、分拣劳动强度、分拣差错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对PIVAS工作环境及成品输液分拣工作的影响。结果: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人工分拣比率降低为3.29%,平均每袋成品输液所需分拣时间缩短5.97 s(61.80%),人均每日步行数下降45.08%,总差错率下降87.93%,临床各科室对PIVAS的满意度提升了10.92%。结论: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PIVAS工作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优化,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差错,可将药师从繁琐的分拣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该系统的智能化应用推进了PIVAS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促进了PIVAS自动化信息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 依托某院六级电子病历的建设,建立该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全流程药物信息化的闭环管理流程。方法 依据六级电子病历建设要求,依托合理用药系统、PDA扫描系统、扫描枪等智能化信息技术及工具,建立前置审方、摆药核对、配置扫描、成品复核、病区签收、患者使用的PIVAS全流程闭环节点记录系统。结果 通过对该院六级电子病历信息化改造,经PIVAS调配的药品从医生开具医嘱到患者药品使用结束,实现了全流程闭环管理。结论 基于六级电子病历构建的PIVAS闭环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药品全程可追溯,在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医疗流程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输液配伍核对差错中的应用,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差错类型及发生原因,提出对策,计算目标达标率,通过对比活动前、后平均每月成品输液配伍差错率,对结果进行检讨与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成品输液配制过程中的差错率由活动前的平均每月0.24‰降至平均每月0.14‰,目标达标率为114.8%;同时,药师的责任心、自信心得到提升。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减少了静脉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差错,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同时提升了药师的自信心与责任心,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智能系统,为PIVAS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开发智能审方、智能摆药、扫描核对、智能轨道运送等系统模块, 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并对应用前后不合格医嘱率、摆药效率、差错件数、人员效率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该系统运用后, 实现了自动审核医嘱、智能分拣摆药、智能扫描核对、成品输液自动运送;不合理医嘱由原来的0.10%下降为0.06%,摆药贴签用时由每日(4.35±0.48)h 缩短至(3.15±0.31)h;每日调配内差由(4.23±0.82)件降低至(1.52±0.24)件;药品破损由每日(2.78±0.24)件降低至(0.69±0.74)件;成品输液打包分拣差错由每日(6.78±0.45)件降低至(2.36±0.14)件。每日可减少排药人员1名,减少外送人员1名。结论:PIVAS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有助于提升药学服务水平,降本增效,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沈国荣  李轶  王永  冉晓军  包健安 《中国药房》2013,(41):3898-3900
目的:介绍某院运行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智能摆药系统。方法:该院在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架构下,基于现有的PIVAS条码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开发了PIVAS智能摆药系统,实现了摆药、贴签、分类进舱、退药和盘点等环节的智能化操作,同时对摆药流程进行了优化。结果与结论:将接收的输液标签在后台进行个性化处理,实现了按药物品种摆药的操作模式。建立的智能摆药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智能化、信息化摆药操作,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了差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有效提高静脉药物合理使用及配置安全的方式方法,积极构建临床医嘱审核、药品调剂及配置安全信息体系,以保证静配中心配置成品液质量安全可靠,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依托医院静配中心信息系统,逐步完善开发具有自身特色,适应日常工作流程,且易于加强关键工作环节质量控制的功能模块;对系统改造前(2014年1月至6月)及改造后(2015年1月至6月),静配中心主要质控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静配中心一级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医嘱审核错误发生率、药品调剂差错率、仓内液体误配率均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静配中心信息系统功能的不断优化完善,有效降低了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升了静脉药物配置工作各环节的准确性,对临床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并优化住院药房自动包药机加药机制,实现加药过程中药品核对及药品库存与效期的精细化管理,降低差错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利用智能软件联合条码扫码技术,对自动包药机加药流程中易出错环节进行智能干预,对比智能干预前后的加药差错发生率(%)、日平均加药时间(min)和月盘存裸片数量差错率(%)。结果 与优化前相比,自动包药机加药流程优化后的加药差错发生率由0.11%降为0%;日均加药时间由(96.50±21.84) min缩短至(64.23±19.59) min (P<0.01),均值减少32.27 min;月盘存裸片数量差错率由(9.42±1.13)%降低至(3.42±0.88)%(P<0.01)。结论 优化后的自动包药机加药流程操作快捷、简便,准确度高,可实时追溯和管理包药机库存及效期等药品信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推动智慧药房管理体系发展,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流程智能化、信息闭环化、模式均质化的实践效果。方法:收集某院PIVAS在2017年3-6月和2017年7-10月的各项报表数据,对比评估PIVAS信息化改造和智能设备引入前后各运行指标的变化,包括每日排药时间、贴签时间、分拣时间,输液存储量以及各个环节中的人力分配、差错发生率等;基于PIVAS流程整体设计,评价PIVAS工作新模式的价值。结果:在经过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后,PIVAS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差错率大幅下降,其中贴签环节每张标签贴签、核对、排筐用时(7.81±1.66)s下降至(5.34±0.64)s,差错率由(1.38±0.40)‰下降至(0.15±0.05)‰;排药环节每张标签用时(5.37±0.97)s下降至(3.38±0.27)s,差错率由(1.91±0.41)‰下降至(0.44±0.18)‰;分拣环节每袋输液分拣用时(4.57±1.30)s下降至(1.49±0.19)s,差错率由(2.87±0.34)‰下降至(0.29±0.11)‰,PIVAS人员工作模式达到均质化要求。结论:该院智能化、信息化、均质化改造后,PIVAS人员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差错率大幅下降,在质量管控方面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与医院信息系统(HIS) 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 系统无缝对接、集监控与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型管理平 台,实现PIVAS 日常管理的全程信息化与高效化。方法:介绍我院自主研发的智慧型管理平台的结构和功能,并对其应用前后 员工的平均配置速度、药品破损率、差错率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该系统应用后PIVAS 人员的平均配置速度由 (1. 06±0. 09)袋/ 分提高到(1. 46±0. 10)袋/ 分(P<0. 05);系统运行前后3 个月的药品总破损率由0. 04%下降至0. 02%,由人为 因素造成的破损量下降(P<0. 01);运行前后PIVAS 的差错率由0. 03%降低至0. 01%(P<0. 01);患者满意率从86. 50%提升至 93. 50%(P<0. 05)。结论:该管理平台可以协助管理者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PIVAS 药品、人员、工作量、差错、报表等日常管 理项目实现全程信息化与智能化监控,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PIVAS 的精细化与科学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赵春芝  薄红  马巍  刘杨 《中国药业》2010,19(21):51-52
目的介绍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排药工作流程再造,以减轻排药人员劳动强度,降低排药差错和药品破损率。方法结合计算机功能,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排药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进行改进,并比较流程再造前后平均药品破损率和平均排药差错率。结果新的工作流程实施后,平均药品破损率由2007年的0.022%降为2008年的0.005%,平均排药差错率由2007年的0.038%降为2008年的0.013%。结论实施流程再造后,有效降低了药品破损率和排药差错率。新的工作流程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高攀  王以波  郭晓民 《中国药房》2014,(33):3125-3127
目的:寻求解决药房调配人员工作量分配不均的方法。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总结并归纳引起调配人员工作量不均的主要原因,并寻求措施进行改进,通过比较改进前、后各2个月分药、调剂人员月工作量及其标准偏差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结论:查方与分药人员的分配比例不当是影响工作量分配不均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调整各时间段各班次的调剂、查方和分药人员人数的排班方案,有效缩小了各岗位人员工作量的差距,改进前与改进后2个月分药剂数±标准偏差分别为5 760.00±1 569.48、5 719.30±1 558.02与5 568.20±835.36、5 456.20±639.63,调剂剂数±标准偏差分别为5 747.00±865.51、6 208.30±1287.74与5 909.30±726.79、5441.70±574.55,改进后与改进前比较标准偏差明显降低,表明采取的措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