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内镜随访,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变及时治疗.本文着重讨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汁返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残胃病变之间的关系.现将我院近10年来116例残胃内镜检查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5例,女21例,年龄20~80岁.手术原因:因消化道溃疡行手术者72例,胃癌手术者44例.手术方式:毕Ⅰ式55例,毕Ⅱ式61例.手术时间距内镜随访时间在溃疡组最长达35年,在胃癌组最长达12年.临床表现为上腹烧灼感、疼痛或腹胀、呕血或黑便等.  相似文献   

2.
崔永天 《包头医学》2012,36(2):87-88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内镜及转归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4月~2010年12月胃镜检查的所有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135例,按毕Ⅰ式和毕Ⅱ式进行分组,对其内镜下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结果:胃大部切除后残胃病变增多,残胃炎及吻合口炎约101例,反流性食道炎及胆汁反流性胃炎93例,残胃吻合口溃疡30例,残胃息肉7例,残胃癌13例;毕Ⅱ式术后残胃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毕Ⅰ式(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严格控制胃切除手术指征是减少残胃病变的关键;定期做好胃镜随访观察,是防治残胃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221例残胃的内镜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组两种手术方式(毕Ⅰ、毕Ⅱ式)术后在症状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并发症毕Ⅱ式术明显高于毕Ⅰ式术(P<0.01),残胃复发性溃疡多发生在球溃疡术后(85.7%),检出残胃癌2例,均在术后10年以上。胃癌术后1年内癌肿复发者,2/3是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本文资料提示残胃癌的发生与术后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晚无相关性,为了早期发现残胃癌,强调对胃大部切除采后10以上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定期内镜随访。另外为减少并发症,应尽可能少做毕Ⅱ式手术。  相似文献   

4.
残胃病变316例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对残胃病变的影响.方法 分析316例胃手术后的病人行胃镜检查、常规取病理活检及组织学染色检查资料.结果 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77.53%,残胃及吻合口溃疡者占8.23%,胆汁反流性胃炎20.25%,残胃癌者2.53%,幽门杆菌阳性者27.53%,毕Ⅱ式术后残胃炎、吻合口炎发生率高于毕I式(P<0.01).结论 残胃病变中以残胃及吻合口炎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且多数残胃病变发生于毕Ⅱ式术后.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且选择毕I式吻合术为宜.  相似文献   

5.
翁海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50-150,154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5月80例残胃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残胃病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80例残胃患者检查:残胃及吻合口炎60例(浅表性胃炎40例、萎缩性胃炎15例、不典型增生3例、肠化2例);胆汁反流者58例;残胃及吻合口溃疡15例;残胃癌6例。BillrothⅡ式残胃及吻合口炎及溃疡、胆汁反流、残胃癌发生率高于BillrothⅠ式(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控制胃切除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在胃切除后定期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残胃癌与残胃复发癌内镜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 5a以上残胃发生的癌为残胃癌 ,胃癌术后残胃发生的癌为残胃复发癌。我院在 2 3a间经内镜检查残胃患者 2 5 8例 ,发现残胃癌 10例 ,残胃复发癌 2 2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内镜检查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 16 0例 ,发现残胃癌 10例 ,发生率 6 .3%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4 3~ 6 9a ,平均 5 7.3a。因胃溃疡及其并发症行胃次全切除术的患者 5 0例 ,发生残胃癌 7例 ,发生率 14 .0 % ,而因球溃疡及其并发症行手术的患者 90例 ,发生残胃癌 3例 ,发生率3.3%…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 76例在 1 991年 4月~ 1 998年 6月期间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通过问诊和胃镜检查的方式进行了随访观察 ,检测残胃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存留情况及其与残胃病变之间的关系 ,初步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 76例中男 5 2例 ,女 2 4例 ;年龄为 2 6~ 71岁 ,平均年龄 39 1岁 ;胃溃疡 35例 ,十二指肠溃疡37例 ,胃溃疡合并十二指肠溃疡 4例。术前检测HP阳性感染 5 1例 ,阴性 2 5例。远端胃大切除术后 ,行毕罗氏Ⅰ式吻合 39例 ,毕罗氏Ⅱ式吻合 2 …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行毕Ⅰ式和毕Ⅱ式重建术后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4月-2009年7月检出的200例胃癌患者按毕Ⅰ式和毕Ⅱ式胃大切术后分组,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胃病变的发生率在胃大部切除术后行毕Ⅰ式和毕Ⅱ式后高达935%,其中胆汁反流在毕I式术后的发生率为1.9%,明显低于毕Ⅱ式术后的发生率692%,毕Ⅰ式术后残胃原发癌、残胃及吻合口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9%、448%,均显著低于毕Ⅱ式术后的361%和77.4%的发生率;残胃及吻合口溃疡在毕I式术后的发生率为239%,明显高于毕Ⅱ式术后的594%(P〈0.01);在两组中其余残胃病变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毕Ⅰ式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要远低于毕Ⅱ式;防治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癌,复查内镜及病理是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田冰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216-216
目的:探讨各种手术方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58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8例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1例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67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经临床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出院。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无复发,53例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中6例患者术后0.5~2.0年出现溃疡复发。结论:胃大部切除术仍是治愈胃、十二指肠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镜检查结果,探讨残胃病变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残胃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结果。结果 198例患者发现各种病变143例,分别为残胃炎91例、残胃溃疡27例、残胃癌19例、其他6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残胃炎占56.94%、残胃溃疡占20.83%、残胃癌占15.28%、总残胃病变占94.44%,高于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的残胃炎(39.68%)、残胃溃疡(9.72%)、残胃癌(6.35%)、总残胃病变(59.52%)(P<0.05)。Hp检测阳性50例,合并胆汁反流140例;残胃病变Hp阳性率为30.77%,高于无残胃病变的10.91%;胆汁反流Hp阳性率为18.57%、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Hp阳性率为13.89%,低于无胆汁反流的41.38%、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的31.75%(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残胃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掌握胃大部切除手术适应证,定期胃镜检查判断残胃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92例残胃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冬凤  林庚金 《上海医学》1993,16(6):326-328
本文报告经内镜检查结合活检确诊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粘膜病变92例,其中残胃炎89例,残胃癌3例。上腹痛(41%)、黑粪(15.2%)、腹胀(12%)与嗳气(3.3%)为其主要症状。早期残胃癌往往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多属进展期。本组残胃癌3例均为毕氏Ⅱ式,在手术8年后发生。对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毕氏Ⅱ式术后,尤其是术后5年以上,年龄大于45岁者定期作内镜复查;可能发现早期残胃癌。良性消化性溃疡病人仍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对需要毕氏Ⅱ式手术者应尽可能采用残胃空肠长襻 Roux-en-Y 吻合术,以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体会。方法:近年来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病历等临床资料统计残胃癌患者患病率与首次手术方式的关系;并统计对残胃癌的治疗情况,分析治疗方式与疗效。结果:采用毕罗氏-Ⅱ式手术患者残胃癌发病率24.74%,高于采用毕罗氏-Ⅰ式手术9.10%,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未手术患者2~8个月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5.1个月;行探查术患者2~10个月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6.9个月;行根治性手术1、2、3年生存率88.5%、73.1%、53.8%高于行姑息性手术71.4%、42.9%、14.3%,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相对最有效的手段;根据残胃癌发病原因,控制好手术方式及做好防治工作,对于残胃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残胃癌一般指胃或十二指肠非癌瘤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 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原发癌。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 ,对残胃这种特殊的癌前状态的重视 ,残胃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多。笔者收集本院 1980~1996年 16年间收治的残胃癌 17例 ,对其发病因素 ,病理学特征及合理的外科治疗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因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受胃镜定期检查者共 2 73例 ,发现残胃癌 17例 ,其中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35~ 68岁。初次手术病因 :胃溃疡 12例 ,十二指肠溃疡 3例 ,胃复合性溃疡 1例 ,萎缩性胃炎 1例。初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胃良性疾病行大部切除术后并发残胃癌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的看法已被普遍承认。我国自1974年首例残胃癌报告以来,有关报告逐渐增多。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22例残胃癌分析于下。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均经内镜活检及(或)手术病理证实,且符合下列条件:(1)因非癌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在残留胃袋上发生肿瘤;(2)发病时间不少于手术后10年。1.1 性别:男20例,女2例。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残胃排空障碍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部分切除术后发生的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在临床上有多种名称 ,如残胃排空延迟 ,残胃瘫 ,术后残胃无力症等 .尽管因溃疡病而行胃大部切除术者相对减少了 ,但对该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则是近年才引起外科医师的重视 .回顾我们近年来遇到的 8例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本组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42~68岁 ,平均 48岁 .术前检查无糖尿病或电解质紊乱 .手术方式 :因溃疡病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者 5例 ,其中 2例因胆囊结石行联合胆囊切除术 ,胃癌根治术 (D1 ~D2 ) 2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 s手术 ) 1例 .临床表现 :手术经…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 1994~ 2 0 0 1年间共收治残胃癌 9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 ,年龄 5 0~ 75岁。首次行胃大部切除的病因 :十二指肠溃疡 6例 ,胃溃疡 2例 ,胃窦部广基息肉 1例。术式 :毕Ⅱ式 6例 ,毕Ⅰ式 2例 ,术式不详 1例。术后距发现残胃癌的间隔时间 :8~ 30年 ,≥ 15年者占 7例 ,平均 19年。临床症状 :有上腹痛 6例 ,黑便 2例 ,消瘦、乏力 1例。术前胃镜检查报告 :8例为残胃癌 ,并经病理证实 ;1例诊为吻合口炎 ,术中病理确诊为残胃癌。术前上腹部CT检查报告 :9例残胃内均有占位性病变 ,间接支持残胃癌的诊断。手术治…  相似文献   

17.
胃大部切除术为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手术后残胃和吻合口常发生种种病变。本文对84例消化性溃疡手术后5年以上者进行胃镜随访及组织学检查,并探讨其发病机理和预防措施。临床资料近3年来(1978~1981),我院经纤维胃镜检查随访了84例消化性溃疡手术后残胃病变,占胃镜检查总人次(2,230例)的3.72%。男性73例,女性11例。年龄:25~45岁23例,46~55岁30例,56~70岁以上者31例。其中胃溃疡3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6例。所有病例于手术前均经胃镜和/或胃肠钡餐X线摄片检查及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手术方法:毕氏Ⅰ式10例,毕氏Ⅱ式74例。本组病例均经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最长者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9月~2003年7月收治的残胃癌23例临床资料。结果残胃癌多在良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10年后发病,毕Ⅱ式癌发生21例(91%),毕Ⅰ式癌发生2例(9%),毕Ⅱ式癌发生率显著高于毕Ⅰ式。残胃癌的治疗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16例中,患者生存5年以上6人(38%),生存3年以上11人(69%),姑息性切除4例生存1~2年,未能手术切除3例生存1~10月。结论胃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的病人应行严密随访,早期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效果较好,晚期也应积极行姑息手术切除,以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治疗及预后,分析其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回顾693例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残胃癌的发生、治疗及其预后;同时就与残胃癌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93例胃大部切除术中,发生残胃癌76例。5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根治手术,15例行姑息性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种术式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7月和14.2月。未行手术切除的25例残胃癌患者,于发病后3~11月内死亡。76例残胃癌中,原溃疡位于胃部59例(22.3%,59/259),十二指肠球部17例(3.9%,17/434),两部位的残胃癌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B illrothⅡ式和B 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残胃癌发生率分别为12.7%和7.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残胃癌发病距首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5年。结论手术在残胃癌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残胃癌多发生于B 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且原发溃疡位于胃部的患者,术后10年以上者发生癌变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 (FDGE)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的非机械性肠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排空延迟 ,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我院 1988~ 1997年共行胃大部切除 30 6例 ,发生 FDGE1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FDGE15例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38~ 6 6岁 ,平均 5 2岁。原发病为胃癌 11例 ,胃溃疡并出血、穿孔者 2例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例。术式 :毕 式吻合 2例 ,毕 式吻合 13例。所有病例 FDGE均发生于术后 3~ 12 d,其中术后 3d停止胃肠减压即出现症状者 7例 ,术后 4~ 6 d进流质后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