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溃灵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消溃灵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 ,分别以消溃灵灌胃和左旋精氨酸 (L- Arg)、亚硝基左旋精氨酸 (L- NNA)腹腔内注射治疗 7d和 14d后 ,测定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 ,检测血清一氧化氮 (NO)及血浆内皮素 (ET- 1)含量。结果 :消溃灵组溃疡指数、血浆 ET- 1含量明显降低 ,而溃疡抑制率、血清 NO含量显著升高 ,与模型组和 L- NN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与L- Arg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L- NNA组溃疡指数、血浆 ET- 1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 (P<0 .0 1) ,而血清NO含量则明显低于模型组 (P<0 .0 1)。结论 :消溃灵促进溃疡愈合 ,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促进 NO合成 ,反馈性地抑制 ET- 1释放 ,维持 NO和 ET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消溃灵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一氧化氮 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消溃灵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分别以消溃灵灌胃和左旋精氨酸(L-Arg)、亚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腹腔内注射治疗7d和14d后,测定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结果消溃灵组溃疡指数、血浆ET-1含量明显降低,而溃疡抑制率、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和L-NN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L-Arg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NNA组溃疡指数、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而血清NO含量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消溃灵促进溃疡愈合,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促进NO合成,反馈性地抑制ET-1释放,维持NO和ET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乙酸性慢性胃溃疡大鼠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乙酸性慢性胃溃疡疾病模型 ,游标卡尺测定溃疡指数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NO含量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 ET- 1含量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观察 EGFR在溃疡周围粘膜的表达。结果 :左旋精氨酸 (L - Arg)组溃疡指数与模型组及亚硝基左旋精氨酸 (L - NNA )组比较显差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L- Arg组血清 NO及血浆 ET- 1含量与对照组、模型组及 L- NN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L - NNA组血清 NO及血浆 ET- 1含量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1) ;L -Arg组 EGFR表达较模型组、L- NNA组及对照组显著增加 (积分光密度值及阳性细胞占总面积百分比均 P <0 .0 5 ) ;L- NNA组 EGFR显著弱于模型组 (P<0 .0 1)。结论 :NO前体 L- Arg可以诱导、促进 NO合成 ,反馈性地抑制 ET- 1的释放 ,从而维持 NO和 ET的动态平衡及胃粘膜 EGFR正常水平表达 ,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消溃灵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及胃粘膜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血清热休克蛋白(HSPS)测量采用Western斑点印迹法,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于观察胃粘膜HSPs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治愈率与总有效率,中西药组明显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均P<0.05),溃疡指数,中西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均P<0.0),血浆及胃粘膜匀浆PGE2含量,血清及胃粘膜HSPS水平,中药组及中西药组显著高于西药组( P<0.01),结论:消溃灵可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血浆及溃疡周边胃粘膜PGE2及HSPs水平。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一氧化氮在内毒素血症大鼠胃粘膜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在内毒素血症胃粘膜扣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内毒素血症胃粘膜损伤模型分别观察血浆、胃粘膜中ET-1、NO含量变化,以及胃粘膜血流(GMBF)、胃粘膜损伤面积的变化。结果:内毒素血症时ET-1含量增加、NO含量减少,特异性内皮素受体ETAR阻滞剂(BQ123)、NO前体L-精氨酸(L-Arg)能减轻内毒素血症时胃粘膜损伤的程度。一氧化氮合酶阻滞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加重了该模型胃粘膜的损伤。结论:内源性ET-1/NO失衡参与了内毒素血症时胃粘膜损伤病理过程。纠正内源性ET-1/NO失衡,通过改善了GMBF,减轻胃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6.
奥美拉唑对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乙醇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前,预先给予奥美拉唑、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静脉注射。测定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液pH和胃粘膜NO2^-/NO3^-含量,并观察胃粘膜损伤指数(Ulcer index ,UI)、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损伤组比,奥美拉唑组大鼠UI明显降低(P<0.01),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P<0.01)。预先用L-NAME处理后,奥美拉唑保护胃粘膜损伤的作用明显减弱。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可增加GMBF和胃粘NO2^-/NO3^-含量,L-NAME可逆转这种作用,但对奥美拉唑抑制酸分泌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奥美拉唑对大鼠胃粘膜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一氧化氮介导了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鼠急性脑缺血后外周血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多疫法检测脑缺血组织和假手术对照组血清和脑组织中NO和ET-1的含量。结果:缺血组大鼠血清NO的含量低于假手术组(P<0.01),血清ET-1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组脑组织中NO和ET-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NO和ET-1参与老龄鼠急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精氨酸(Arg)对糖尿病(DM)大鼠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DM模型,随机分为DM组、L—Arg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用药12W末处死大鼠,测定3组大鼠血糖、胰岛素含量以及血浆、心肌、肾脏、睾丸组织中NO、cGMP含量和NOS活性。结果DM组大鼠血糖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胰岛素水平(P〈0.01)及血浆、心肌、肾脏、睾丸组织NO水平(分别P〈0.01,P〈0.05,P〈0.05,P〈0.01)和血浆、心肌、睾丸组织cGMP含量(分别P〈0.01,P〈0.01,P〈0.05)及血浆、肾脏、睾丸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分别P〈0.01,P〈0.01,P〈0.05)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L—Arg可明显降低DM大鼠血糖水平(P〈0.01),增加胰岛素含量(P〈0.01),同时显著增加血浆、心肌、肾脏、睾丸组织NO水平和血浆、心肌、睾丸组织cGMP含量及血浆、睾丸组织NOS活性(均P〈0.01)。结论DM大鼠NO-cGMP信号通路存在缺陷,L—Arg对DM大鼠NO—cGMP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康冲剂防治大鼠胃溃疡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胃康冲剂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乙酸浸渍的滤纸片腐蚀胃壁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测定胃粘膜表面粘液厚度,胃液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胃组织的一氧化氮(NO)与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结果:造模后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粘膜表面粘液厚度显著降低(P<0.01),胃液中EGF、胃组织中NO与血浆6-K-PGF1α-水平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胃饲不同剂量胃康冲剂使胃粘膜表面粘液厚度显著增加(P<0.01),胃液中EGF、胃组织NO水平,血浆6-K-PGF1α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胃康冲剂对胃粘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是增加胃粘膜表面粘液厚度与提高EGF、NO6-K-PGF1α细胞保护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红细胞L—精氨酸——一氧化氮合成通路受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者红细胞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通路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9例)与健康人(10例)对照。清晨空腹取静脉血,分离提纯红细胞,用放射同位素标记法测定^3H-L-Arg在红细胞转运的动力学特征;纯化红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并测定其含量及活性;测定血浆NO产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x)的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1)红细胞上L-Arg跨膜总转运能力下降,最大转运速度(Vmax)较对照组下降21%(P<0.01),米氏常数(Km)较对照组增加18%(P<0.01)。经Y^ 载体转运的Vmax较对照组下降28%(P<0.01),而Km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经Y^ L转运的Km较对照组增加10%(P<0.01),Vmax无明显变化(P>0.05)。(2)红细胞NOS含量及活性分别较对照组下降15%(P<0.01)及34%(P<0.01)。(3)血浆NOx浓度与对照组比降低了17%(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时,红细胞L-Arg-NO通路存在多环节障碍,可能导致NO合成减少,使NO介导的血管舒张受损,增加血小板的活性,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消溃灵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消溃灵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及胃粘膜匀浆前列腺素 E2 (PGE2 )含量 ,血清热休克蛋白 (HSPs)测定采用 Western斑点印迹法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于观察胃粘膜 HSPs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治愈率与总有效率 ,中西药组明显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 (均 P<0 .0 5 ) ;溃疡指数 ,中西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 (均 P<0 .0 1) ;血浆及胃粘膜匀浆 PGE2 含量、血清及胃粘膜 HSPs水平 ,中药组及中西药组显著高于西药组 (均 P<0 .0 1)。结论 :消溃灵可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血浆及溃疡周边胃粘膜 PGE2 及 HSPs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重复浸水束缚应激(WRS)制作动物模型,以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或左旋精氨酸(L-Arg)抑制或促进内源性NO的合成,动态检测胃黏膜血流量(GMBF)、溃疡指数(UI)、黏膜一化氮含量的变化。结果:重复应激后,实验对照组大鼠UI明显下降,同时GMBF上升,黏膜内NO含量增高;L-NAME使WWRS引起的胃黏膜损伤加重,消除了GMBF的递增趋势,黏膜NO含量下降;而L-Arg可减轻WRS造成的黏膜损伤,GMBF、黏膜NO含量增相应增加;GMBF、UI、黏膜NO含量变化之间有相关关系。结论:内源性NO通过调节GMBF而介导耐受性细胞保护作用,L-NAME抑制其合成,延缓这一作用,L-Arg增加其合成,促进该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成途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一氧化氮合成途径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缩窄腹主动脉复制高血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假手术组和高血压。取大鼠主动脉,分离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分别测定其亚硝酸盐(NO2^-)生成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L-精氨酸(L-Arg)转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分布。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高血压大鼠血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x)高26.2%(P<0.05);主动脉NO2^-生成低65.8%(P<0.01),中膜及外膜孵育液的NO2^-生成量分别高59.6%和123.6%(均P<0.01);主动脉内膜NOS活性低59.3%(P<0.01),中膜和外膜NOS活性分别高62.6%和118.7%(均P<0.01),血管内膜L-Arg转运率低62.5%(P<0.01),中膜和外膜L-Arg转运率分别高53.7%和99.8%(均P<0.01)。iNOS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高血压大鼠血管中膜和外膜尤其是外膜iNOS阳性染色明显增强。结论 高血压大鼠血管管一氧化氮合成与代谢发生改变,血管内膜L-Arg/NOS/NO途径受抑,而中膜和外膜尤其是外膜的L-Arg/NOS/NO系统的活性增强,血管生成的NO增多。提示血管中膜和外膜源NO增多在高血压时可能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哮喘豚鼠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BALF)内皮素(ET-1)含量的变化及外源性心钠素(ANF)对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哮喘豚鼠血浆及BALF中ET-1和cGMP含量及给哮喘豚鼠输注不同剂量ANF后血浆及BALF中ET-1和cGMP含量。结果 哮喘豚鼠组血浆及BALF中ET-1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输注ANF后血浆及BALF中ET-1水平明显下降(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cGMP水平明显升高(P<0.01),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ET-1在哮喘发病中起有重要作用;ANF具有抑制ET-1合成及分泌的作用,拮抗其生物效应,可望成为治疗哮喘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黄散对实验性大鼠黄疸的作用与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一次性胃异氰酸α萘酯(ANIT)中毒制备大鼠黄疸模型,不同剂量消黄散为治疗组,与思美泰对照,观察血清NO,ET及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消黄散和思美泰都能显著改善上述指标(P<0.01),消黄散中,大剂量在某些方面优于思美泰(P<0.01),结论:消黄散退黄效果肯定,其退黄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对NO,ET的影响,从而门节肝脏微循环,达到抗肝损伤,恢复肝脏功能的作用。αα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冠心病人PTCA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一氧化氮(NO)生成、NO合酶(NOS)活性和L-精氨酸(L-Arg)转运的变化,探讨PTCA支架术后血小板功能受损的机制。方法:正常对照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2.6±5.5岁;冠心病组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53.3±4.8岁。对照组、冠心病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分别取血测定血小板NO生成、NOS活性及L-Arg转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术前血小板NO生成、NOS活性及L-Arg转运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于术后即刻进一步下降(P<0.01);之后有所恢复,但至术后第6天仍未恢复正常(P<0.05)。意义:PTCA支架术可能通过降低血小板NO合酶活性和L-Arg转运使血小板NO生成减少,此可能是术后血小板粘附聚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通道对低氧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测定了低氧条件下猪PASMC中PKC-α和cNOS mRNA表达情况,并观察了PKC激活剂和抑制剂对cN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低氧48、72h PKC-α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cNOS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cNOS mRNA的表达与PKC-α mR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01)。PKC激活剂豆寇酸佛波醇乙酯(PMA)可使cNOS mRNA在低氧PASMC中的表达进一步降低,而KC抑制剂RO 31-8220的作用相反,使cNOS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NO激活剂左旋精氨酸(L-Arg)和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PKC-α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PKC可抑制cNOS mRNA在低氧PASMC中的表达。PKC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NOS mRNA在PASMC的表达和对NO的调控来实现的,PKC信号通道可能作用在NO的上游,但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ET),内毒素(ETM)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致病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方法正常人20例,慢性肝炎20例,肝硬变48例.采用特异性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ET和TNF-α含量.用基质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检测血浆ETM含量.结果①肝硬变组血浆ET,ETM,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慢性肝炎组(P<0.01).②肝硬变合并肝肾综合征和食管静脉曲张者血浆ET水平高于腹水和不伴腹水者(P<0.01).③ET水平的增高与ETM,TNF-α水平呈显著相关性(r=0.614,P<0.01).结论ET参与肝硬变发病,与门脉高压形成密切相关,ET的生物学效应与ETM,TNF-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在重复可逆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顿抑时 ,血液中一氧化氮 (NO)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并采取促进或抑制NO的方法 ,观察心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新西兰兔 15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只 ) :分别为对照组、在静脉内注射NO合成底物L 精氨酸为L Arg组、在静脉内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硝基 精氨酸为L NNA组。兔用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麻醉后 ,结扎前降支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血液中NO含量 ,同时记录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dP dtmax、左心室舒张末压力、心率、血压。使兔心肌缺血 10min ,共 3次 ,第 1、2次缺血后再灌注 10min ,第 3次缺血后再灌注 12 0min。结果  3组的dP dtmax在第 1次缺血 5min时已经下降。但是在第 1次再灌注 5min时L Arg组NO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 ;L NNA组NO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L Arg组dP dtmax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 ;L NNA组dP dtmax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结论 再灌注早期NO的大量生成是加重心肌顿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IV-CTX)对其影响。方法;采用特异性的放射免疫法检测35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30例稳定期LN患者和45例活动期LN患者IV-CTX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结果:稳定期LN患者血浆ET与政党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活动期LN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浆ET与抗双链DNA抗体、血沉、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P<0.01,P<0.01,P<0.05,P<0.05,P<0.01)。与补体C3、C4、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P<0.01),轻度肾功能不全组LN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对照组(P<0.01),泼尼松加IV-CTX能显著降低LN患者血浆ET水平(P<0.01)。结论:ET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动态观测血浆ET水平有助于判断LN的活动性、肾脏损害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