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心身疾病,发病率高,多见于青中年女性,临床发病特征以躯体症状和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赵志付教授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生是建立在患者内在刚柔禀赋的基础上,由后天社会环境激发而导致情志过激,使心神不宁或失养,病位在心、肝,故在搜集患者临床资料时,需详细探究其发病背后的社会心理背景及性格禀赋,做到审因求证,以辨刚柔。治疗上遵循刚柔辨证,注重心的神藏及肝的疏泄功能,强调刚柔相济的药物治疗与心理调护的统一结合。  相似文献   

2.
原晨  朴星春 《环球中医药》2013,(10):757-759
对于焦虑状态患者,赵志付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诱发。主要病机为肝之刚柔不济,进而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其病位主在心、肝,并与胆、脾胃、肾相关。其病理因素多为痰、火。治疗原则需在刚柔辨证的基础上心身并治。在遣方用药上,需遵循"刚以制柔、柔以制刚"之原则。  相似文献   

3.
动静、刚柔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中药动静、刚柔药性的特点,动静药性与刚柔药性之间的关系,动静药与刚柔药的配伍应用等,丰富了中药配伍理论。  相似文献   

4.
冰片的药性问题及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90-1291
心脏神经症是一种独立的躯体疾患的心身疾病,赵志付教授以刚柔辨证论治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文章从心脏神经症常见四种证型即刚实证、刚虚证、柔实证、柔虚证入手,每种证型各举隅一则验案,逐一分析刚柔辨治本病的理法方药及临床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纵览前贤医著,对中药刚柔各有阐述,然刚柔药性始终未成体系。将中药刚柔理论加以发掘整理,对药性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药炮制是我国特有的制药工艺技术。几千年来,经过前人长期的医疗和制药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炮制理论,并成为祖国医药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正>胆胀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调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不仅提出了病名,而且对症状描述也很准确。张仲景《伤寒论》对其论述更加精确、详细,所立方剂如大柴  相似文献   

9.
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而一旦这种生理活动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疾病。临床运用某些中药的升降特性,治疗人体升降功能失调,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内容。《医源》说:“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阴阳之理,升降而已矣……以药性之阴阳,治人身之阴阳,药性之升降,调人身之升降,则人身之阴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的中医刚柔辨证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脾胃病根据脾胃脏腑各自秉性将其分之刚柔论治;中风病治疗多济之柔药,以制肝阳风动,终达柔以制刚;虚损病中通补阳明、刚中少济柔药以补胃阳,柔剂阳药、刚柔并用以补肾阳。其为后世医家拓展了新的辨证思路。中医"刚柔辨证"理论借鉴前人的理论及经验总结而出,该理论中的"刚柔"是根据人体禀赋和后天形成的性格秉性将其分之刚柔,临床用于指导心身疾病,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1.
药性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对症下药,因此治疗疾病不但要准确无误地诊断,还要熟练地掌握药性,才能准确用药。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上半年,我从湖南祭祖回来友人送我一副曾国藩写的对联,我视为宝物,并带给裘沛然先生分享,没想到裘老看了爱不释手,不容我分说就“占为囊中物”了。裘老夺我所爱是因为对联的内容:“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其中揭示的人生哲理震撼人心。我向裘老讨教,是否可理解为刚柔之理?裘老说“是的”。曾国藩奉行天地之道,即刚柔并用,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培勋  龙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69-177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推拿手法刚柔与力学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拿手法贵在刚柔相济,何为柔,何为刚,古今论述未详。兹就笔者临床体验,结合手法力学分析,试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赵志付教授根据新时代心身疾病高发的特点,提出了中医刚柔辨证体系用于诊治心身疾病,从多个方面将刚柔辨证治疗心身疾病的优势加以总结。其优势体现在:刚柔辨证针对心身疾病,刚柔分型明确,辨证论治;重视心身并治。应用中医刚柔辨证体系诊治心身疾病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辨质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燕  王丽萍  赵辉 《新中医》2005,37(11):81-83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存在常年反复发作倾向,如果治疗不当或治不及时,容易导致哮喘、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直接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本病与年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目前常用的中西药物虽能有效地控制症状,但防治反复发作尚有一定难度。笔者近年来根据小儿体质学说,采用辨质论治的方法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了一定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药性理论的产生与演变——四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治病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其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其中四气在药性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明确四气的产生与发展、中药四气的确定依据,对正确而客观地判断药物的寒热属性,揭示四气的本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心身疾病的主要病机在肝的疏泄失职而引起刚柔不能相济,进而波及其他脏腑,表现为气血阴阳的失调。以刚柔方法辨证,治疗应柔以制刚,刚以制柔,使其刚柔相济,心平气和。刚柔辨证具体分为两纲、四型、十六证。  相似文献   

19.
药物的刚柔配伍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草木虽微,其气味有阴阳之分,其质有润燥之异,其性有缓急之差,故药有刚柔之别.《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说:"气味有阴阳,阴者降,阳者升;阴者静,阳者动;阴者柔,阳者刚;……气味之刚柔,柔者纯而缓,刚者燥而急,纯者可和,燥者可劫.非刚不足以去暴,非柔不足以济刚."所谓刚者,药性多刚燥,性急行速,大都为辛辣苦燥之品,或苦寒降泄之类,其性大热或大凉,如附子、干姜、吴茱萸、麻黄、桂枝、大黄、黄芩、黄连、枳实、芒硝等.例如阳明腑实,燥热内结,痞满燥实坚之证,非硝黄枳朴难以速荡实热.或大吐、大泻,大汗引起亡阳之证,无姜附辛热刚燥,难以回阳救逆.  相似文献   

20.
朴星春 《环球中医药》2012,(10):757-758
赵志付教授创立刚柔辨证理论治疗心身疾病。该理论认为,失眠病病位在肝,旁及心、脾,病机为肝之刚柔不能相济,心主神、肝藏魂功能异常使然,临床常见证型有心肝火旺证、心肝阴虚证、肝气郁结证和肝郁脾虚证,临床常用自拟方治疗,并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心身同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