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黏膜病变组织COX-2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类型,分期,分化,转移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外科手术中取30例胃癌者的癌组织,癌旁非癌组织各两块,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作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OX-2蛋白表达,Hp阳性感染由快速尿素酶试验结合病理染色/^14C尿素呼气试验而确立。结果:COX-2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66.7%),癌旁组织(2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强度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进展期胃癌(76.0%)显著高于早期胃癌(20.0%)(P<0.05);有淋巴结转移(79.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16.7%)(P<0.05);肠型胃癌(66.7%)与胃型胃癌(66.7%),低,未分化癌(80.0%)与高、中分化癌(57.1%),相比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肠化或异型增生组COX-2的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COX-2蛋白在胃癌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它的异常表达多与胃癌的进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胃癌类型,病理学上分化程度关系上。COX-2基因在胃癌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并与Hp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eroxiredoxin1(Prx1)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65例同期伴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rx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prx1蛋白强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胃癌原发灶60%(39/65)、腹膜转移灶68%(44/65)、淋巴结转移灶88.6%(39/44),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rx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2/65),且表达很弱。癌旁正常胃黏膜中prx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之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病灶中的Prx1检查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术前是否腹膜转移以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3.
邓明佳  李科  张丽娟  沈丽达  张灿珍  叶丽娟 《天津医药》2011,39(12):1108-1111,1193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的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D与MLVD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胃癌术后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胃癌、癌旁和正常组织MLVD及VEGF-D的表达。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VEGF-D与MLVD、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D在胃癌、癌旁与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胃癌与癌旁组织两者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和Ⅲ、Ⅳ期患者胃癌及癌旁组织中VEGF-D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患者(P<0.05或P<0.01)。癌旁MLVD高于正常组织及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VEGF-D阳性的MLVD高于VEGF-D阴性者(P<0.01)。而胃癌组织中VEGF-D阳性的MLVD与VEGF-D阴性的ML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癌旁组织中VEGF-D及MLVD的检测可作为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而紧要相关,目前幽门螺旋杆菌被认为感染是诱发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组实验从胃癌组织中Hp与NF-κB、P73表达两者存在正相关性。方法:(1)收集2012-01~2013-03间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胃癌手术住院病人100例。(2)Warthin-Starry银染法观察Hp感染情况,诊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3)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样本中有无NF-κBP65及P73蛋白的表达。(4)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Spearman等级相关对相应资料进行分析,取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有HP感染的胃癌组织、无HP感染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81%、20.58%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P<0.05);有HP感染的胃癌组织、无HP感染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7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85%、17.6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P<0.05),正常的胃黏膜无NF-κBP65和P73蛋白的表达。结论:(1)胃癌患者NF-κB表达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存在相关性。(2)胃癌患者P73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存在相关性。(3)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有NF-κB和P73的表达,而正常的胃黏膜组织没有NF-κB及P73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宋铁英  李莹莹  郭娟 《安徽医药》2021,25(11):2219-2222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溶酶体相关四次跨膜蛋白B(LAPTM4B)、三叶因子家族1(TFF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集的80例胃癌组织及40例胃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LAPTM4B、TFF1蛋白表达情况,观察不同病灶最大径、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程度及胃癌组织中LAPTM4B、TF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胃癌组织中LAPTM4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1.25%、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75%,胃癌癌旁组织中LAPTM4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5.00%、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5.00%;胃癌组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TNM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APTM4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9%、74.42%,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48.94%、未发生淋巴结转移45.95%的病人(P<0.05);在TNM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的胃癌组织中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1%、81.40%、87.10%,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53.19%、未发生淋巴结转移54.05%、高分化和中分化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LAPTM4B、TFF1表达强度明显较癌旁组织增强,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在胃癌组织中的感染情况及其与ABCE1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4例胃癌和38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Hp感染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蛋白印记(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p阳性、阴性胃组织中ABCE1 mRNA、ABCE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Hp感染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5);低分化胃癌组织Hp感染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胃癌组织(P<0.05);Hp阳性胃组织中ABCE1 mRNA及ABCE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Hp阴性胃组织(P<0.01);低分化胃癌组织ABCE1 mRNA及ABCE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胃癌组织(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发展与Hp感染及ABCE1基因表达有关,临床可通过Hp和ABCE1基因检测筛查早期胃癌,及时治疗,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Surviv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50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的Survivin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进行检测,并通过Warthin-Starry染色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检测.结果 Survivin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21/50),而在胃癌组织中的74 %(37/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及胃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对Survivin蛋白表达程度有明显关联.结论 病理上Survivin蛋白表达在胃癌中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胃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可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钙黏附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Fas与胃癌分化程度的关系,及胃癌组织中E钙黏附蛋白、Survivin、Fas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高、中、低分化)胃癌及2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三者的表达。结果 E钙黏附蛋白胃癌中表达率为73%,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64%,F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86%。Survivin在63例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8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18%,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附蛋白在高、中、低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5%、33%、5%,Fas在不同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36%、19%、10%,E钙黏附蛋白、Fas蛋白的表达率在高、中分化癌与低分化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由高分化癌的68%到低分化癌的85%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但不同分化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钙黏附蛋白与Fas蛋白在不同分化癌中的表达趋势较一致,但之间无相关性。E钙黏附蛋白、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83,P<0.05);Survivin、Fas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463,P<0.05),未发现三者间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E钙黏附蛋白、Fas在胃癌中表达率低于正常胃组织,且两者与分化程度有关,而Survivin正好相反,从而进一步证实了E钙黏附蛋白、Survivin、Fas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Hp(幽门螺杆菌)感染与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Warthin-Starry染色方法对76例胃癌组织中Bcl-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无淋巴结转移24例,Bcl-2阳性14例,有淋巴结转移52例,Bcl-2阳性35例,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化型腺癌23例,Bcl-2阳性14例,低分化腺癌53例,Bcl-2阳性25例,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46例Hp阳性病例中,Bcl-2阳性36例,30例Hp阴性病例中,Bcl-2阳性16例,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cl-2基因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Hp感染有关.分化型胃癌Bcl-2基因表达高于低分化型胃癌,Hp阳性胃癌患者Bcl-2基因表达高于Hp阴性患者.Hp可能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48例胃癌组织、20例胃正常组织(含正常胃黏膜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胃正常组织中均有Mcl-1蛋白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中,着色呈淡黄色至深棕色;胃癌组织、胃正常组织Mcl-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8%(124/148)、60.00%(1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64,P=0.011)。胃癌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强,与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相关;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等无关。结论胃癌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增高,与胃癌的发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特征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并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结果 68例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率为51.5%;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COX-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胃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COX-2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泛素连接酶hrd1(hydroxymethylglutaryl reductase degradation 1,hrd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此探讨hrd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胃癌组织及距癌灶边缘5cm以上胃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63例胃癌(实验组)及其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hrd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别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hrd1基因表达水平,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rd1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及Q-PCR结果均显示,胃癌组织中hr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d1在癌灶≥5cm的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灶<5cm的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rd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泛素连接酶hrd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提示hrd1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分析在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胃正常组织,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癌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表达率与患者性别、组织病理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关,但却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结论胃癌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Ki-67、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病理科胃癌组织标本60例,同时选择癌旁组织标本2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Ki-67、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Ki-67、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低度分化、浸润肌层及浆膜层的组织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高、中度分化、浸润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Ki-67与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9,P<0.01).结论 Ki-67、p53蛋白均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二者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苏宝威  白明辉  刘海潮 《天津医药》2018,46(10):1067-1070
摘要:目的 探讨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 法测定58例人胆囊癌、癌旁组织和49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RR11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与胆囊癌组织学类 型、胆囊癌Nevein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PRR1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 率为 55.2%(32/58),远高于其在癌旁组织 25.9%(15/58)和慢性胆囊炎 4.1%(2/49)中的阳性表达率(均 P < 0.01)。 RR11的表达在不同Nevein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而 不同年龄、性别及组织学分型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R1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癌旁 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微弱表达或不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胆囊癌的发生、侵袭及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在53例胃癌组织及14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9.1%,27/53)显著低于癌旁组织(92.9%,13/14)(P<0.05);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分别为54.8%、40.9%,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4.7%、60.0%,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间(57.9%νs44.1%)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FHIT蛋白的检测可作为判定胃癌发生及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Aurora-A、Aurora-B在胃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25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4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Aurora-A和Aurora-B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组织间、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与两蛋白之间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urora-A、Aurora-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P<0.05)和正常胃粘膜组织(P<0.01);Aurora-A、Aurora-B蛋白在高、中、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urora-A与Aurora-B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Aurora-A和Aurora-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较高,且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结论 RhoC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窦红漫  程平  吴赛青  王元勋  胡建鹏 《安徽医药》2010,14(11):1294-1296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蛋白P-gp、Topo-Ⅱ,凋亡调控蛋白p53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及癌旁胃黏膜中P-gp、Topo-Ⅱ与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gp、Topo-Ⅱ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3%,49.51%、56.10%,均显著高于癌旁黏膜;P-gp表达率与胃癌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p53蛋白高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Topo-Ⅱ和p53蛋白表达在高、中、低分化腺癌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p、TopoⅡ和p53蛋白过表达,与胃癌的生长、分化及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TEN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胃癌标本中正常、癌旁、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分析PTEN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中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PTEN失活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