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观察1 06例胃癌患者及1 0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两组均作胃镜检查,活检组织常规脱水切片,作HE染色及Warthin-Starry染色.结果胃癌组HP检出率为39.6%,对照组HP检出率为46.2%,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癌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HP感染不能作为胃癌发生的唯一因素或必需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LR4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慢性胃炎(CSG)41例、肠上皮化生(IM)36例、不典型增生(Dys)35例和胃癌(GC)44例标本中TLR4蛋白的表达,Giemsa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TLR4在CSG、IM、Dys、GC胃黏膜中均有表达。在幽门螺杆菌阳性组中,TLR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CSG,(66.7%vs.33.3%);IM,(63.0%vs.37.0%);Dys,(57.7%vs.42.3%);GC,(61.8%vs.38.2%)](P<0.05)。结论 TLR4蛋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互作用导致胃黏膜病变。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溃疡、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6例胃溃疡、52例胃癌组织中HP及VEGF的表达.结果:胃溃疡组织中HP阳性组的VEGF表达(53.6%)明显高于HP阴性组(12.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HP阳性组的VEGF表达(84%)明显高于HP阴性组(40.7%),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VEGF的表达,HP阳性组胃溃疡组织中VEGF表达可能与胃溃疡发病的时段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p53表达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疑似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黏膜标本及胃镜活检采取的胃黏膜标本140例,分为胃良性病变(BGL)组29例、胃癌前病变(GPL)组47例和胃癌(GC)组64例,采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和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不同胃黏膜组织中Hp的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结果GC组和GPL组Hp感染率、p53阳性表达率高于B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p阳性患者p5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与细胞凋亡调控蛋白p53可能存在相互协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胃黏膜癌前病变中p53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黏膜癌前病变中 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 ,旨在探讨HP在胃癌发生中的可能致癌机制。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1998— 2 0 0 2年因消化道症状就诊、近期未进行抗生素治疗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 16 3例 ,男性  相似文献   

6.
胡巍  蔡思敏  袁云 《黑龙江医药》2022,(5):1019-1022
目的:分析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诊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疾病分为2组,分组比例为1∶1,对照组为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非胃癌疾病患者,观察组为胃癌疾病患者。对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行单因素分析,并分析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经过治疗后分析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胃镜、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慢性炎症性病变、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依次递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早期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进展期胃癌,肠型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弥漫型,非贲门部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贲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分型、不同部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呈正相关。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应尽早对消化道疾病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筛查,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HSP27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以探讨HSP27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及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HSP27的表达定性。结果30例胃癌患者HSP27表达(76.67%)明显高于3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30%)(P〈0.01)与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36.67%)(P〈0.01)。与3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及不典型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菌株HSP27表达(55.77%)显著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菌株(26.09%)(P〈0.005)。结论HSP27的过度表达与胃癌、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HSP27的强表达,可能发生在胃癌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为此,推断可以通过对HSP27表达的测定,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状态及趋势进行预测,对胃癌分化的程度给予判定,对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关系研究中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Hp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1.1Hp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Hp与胃部疾病的关系研究中对细胞凋亡的探讨是近几年才受到人们重视的。1996年Moss等[1]用TUNEL法对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和消化不良患者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发现:在Hp未感染者,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很低,且凋亡位于腺体的最表层(平均占上皮细胞的2.9%);而Hp感染者凋亡指数显著增高且位于胃腺体的深层(平均占上皮细胞的16.8%),Hp根除后凋亡指数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晋江市沿海地区居民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胃癌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通过胃镜观察并做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和H.pylori快速尿素酶试验,就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三种胃癌癌前病变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该地区H.pylori的感染率为54.9%,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三种病变的发生率为22.0%,H.pylori阳性组中三种病变的发生率为15.5%,H.pylori阴性组中三种病变的发生率为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地区居民H.pylori的感染率较高,H.pylori感染者发生胃癌癌前病变的概率明显高于无H.pylori感染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在胃癌和胃炎中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为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urvivin以及Hp在胃癌以及各型胃炎中的表达。结果胃癌和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P<0.05)。Hp感染阳性的胃癌和各型胃炎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率和Hp感染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略高于高、中分化胃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Hp感染与survivin表达无关,Survivin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王燕青 《黑龙江医药》2012,25(6):931-93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检测对胃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经胃镜下观察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胃癌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非胃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观察组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率85.0%、对照组检出率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存在较高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在胃癌诊断上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的关系。方法取186例胃癌患者胃窦和胃体粘膜组织常规切片后经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镜检Hp—L型细菌。结果Hp—L型检出率为56-45%(105/186),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出率分别为60.22%(112/186)和58.60%(109/186),差异无显著性(x^2=0.1,P〉0.05),男女患者阳性率依次为69.16%(74/107)和39.24%(31,7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16.55,P〈0.01)。30岁以下、30岁~、40岁~、50岁~患者Hp—L型阳性率分别为33.33%(4/12)、41.38%(12/29)、52.73%(29,55)、66.67%(60,90),差异显著(x^2=9.39,P〈0.05)。Hp—L型阳性率在肠型胃癌患者中为75.42%(89/118),明显高于弥漫型患者为23.53%(x^2=47.26,P〈0.01);胃窦部胃癌患者(64.71%)高于贲门部患者(41.79%)。结论胃癌患者Hp—L型感染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Hp—L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主要作用于胃窦部,是引起肠型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研究表明和胃癌的发生也相关。本文研究了胃癌和正常对照组HP的感染情况,并分析了HP感染与胃癌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形态学类型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以1991年9月至2001年8月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中老年各种不同类型胃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11例胃镜检查患者的结果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老年各种不同类型胃炎、胃癌均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且阳性率有所不同,各种不同类型胃炎随病变程度、肠化、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老年各种不同类型胃炎、胃癌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胃癌患者共98例,获取患者的原发性胃癌标本,随机选取40例原发性胃癌手术切缘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所有切片均作常规HE染色,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用革兰染色法挑选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切片,对胃癌组切片其进行MMP-2和VEGF蛋白检测.结果 98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有68例,占69.4%.4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正常组织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有7例,占17.5%.胃癌组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MMP-2和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者.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密切相关,并在胃癌的转移和浸润中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82年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以来,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特征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并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结果 68例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率为51.5%;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COX-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胃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COX-2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变化。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胃癌患者56例作为胃癌组,并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将胃癌组患者按照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胃癌组患者接受胃镜检查、检测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接受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胃癌组有门螺旋菌感染阳性者采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基质计算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胃癌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76.79%高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MMP-2和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者其胃癌局部浸润组织间基质蛋白增加,值得关注,并应加强预防,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到本院作健康体检的48例人员作为对照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阳性率77.1%,阴性率22.9%;对照组阳性率25%,阴性率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4%,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3%;对照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2.5%,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4.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具备浸润关系密切,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值得关注及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G)与慢性胃病、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240例受检者分为浅表性胃炎(A组,40例)、胃溃疡(B组,4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组,46例)、胃癌(D组,55例)和正常对照(E组,58例)五组。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值;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Hp-IgG抗体。结果与E组比较,B组血清PGⅠ、PGⅡ明显升高(P<0.01),PGⅠ/PGⅡ比值(PGR)显著降低(P<0.01);C组和D组血清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降低(P<0.01),而PGⅡ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E组、A组、B组、C组和D组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6.9%、65.0%、78.0%、69.6%和7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在Hp-IgG抗体阳性组和Hp-IgG抗体阴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常血清PG可作为癌前病变及胃癌早期的筛查指标。Hp感染对慢性胃病及胃癌患者血清PG水平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