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镜下慢性胃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胃镜下慢性胃炎(CG)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476例门诊CG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辨证分型记录,均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胃黏膜活检作出病理诊断。[结果]CG患者性别与辨证分型无关;患者年龄与辨证分型相关(P<0.05),年长者多见脾胃虚弱型;患者Hp感染与辨证分型无关;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与辨证分型有关(P<0.05),坐标图显示CAG、ATP表现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在坐标右上象限,IM表现胃阴不足型在坐标左上象限,CSG表现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均在坐标左下象限。[结论]CG的微观变化与中医辨证结合使其诊断更臻完善,拓展了中西医结合诊治CG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隆起糜烂性胃炎(REG)的病理分类情况,并对其发病概况、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方法]收集REG患者1 343例,其中行病理检查的1 293例患者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SG)1 08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06例;同时还收集慢性胃炎(CG)患者13 264例,其中CSG 11 782例,CAG 1 482例。收集333例REG患者进行中医临床证候学问卷调查。[结果]①REG患者以偏嗜甜食多见,占39.94%。同时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偏嗜酸、甜、香蕉、芋头、土豆与竹笋(P0.05);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偏嗜糯米制品(P0.01)。②REG伴发疾病以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肠炎最多,分别占总例数的11.09%和9.83%。③REG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与CG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类为CSG的REG患者与CG患者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类为CAG的CG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REG患者(P0.01)。REG患者中CSG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CAG患者(P0.01);CG患者中CAG患者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CSG患者(P0.01)。④REG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G(均P0.01)。⑤REG中医临床辨证出现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3种。实证以脾胃湿热证多见,占总例数的12.91%;虚证以脾胃虚弱证为主,占总例数的18.92%;虚实夹杂证以脾虚湿热证为主,占总例数的24.32%。3种证型Hp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p感染在REG及CG的发病中均起一定作用。②REG伴发十二指肠溃疡及十二指肠炎等酸相关性疾病最多,考虑该病的形成与胃酸分泌增高有关。③REG较CG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更大,中医治疗应以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 1 983年澳大利亚学者 Warren等报道从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 Hp)以来 ,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已证明 Hp与慢性胃炎 ( CG)、消化性溃疡 ( PUD)有密切关系 ,我国对于 Hp的研究已近 1 5年 ,尤其在中医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将近年来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 Hp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了将中西医有效地进行结合 ,各家通过对 Hp相关性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的观察研究 ,对 Hp与胃病中医证型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归纳总结 ,虽然在分型上有一定差别 ,但多认为慢性胃炎中 Hp检出率中以脾胃湿热者最高 ,而脾虚又为脾胃湿热的病理基础 ,从而…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对1245例胃病患者的Hp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887例,女358例;年龄12岁~84岁,平均36.4岁;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20例,胃溃疡(GU)152例,十二指肠溃疡(DU)43例,复合性溃疡(CPU)45例.结果 Hp阳性检出率为34.1%.CSG,CAG,GU,DU和CP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8%,36%,34.9%,32.6%和55.6%.其中伴胆汁反流者Hp阳性检出率为25.7%,伴肠化者Hp阳性检出率为31.4%.结论 Hp的存在与否与CG和PU无明显相关性,其相关性还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5.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是公认的慢性胃炎(CG)的主要原因,CagA和VacA为Hp的重要致病因子。最近研究发现VacA抗体、CagA抗体与胃癌(GC)、消化性溃疡(PU)相关。目的:探讨Hp不同抗体与新疆地区GC、PU和CG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8月84例GC、108例PU、196例CG患者,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免疫印迹技术检测Hp分型,分析入选患者与Hp不同抗体的关系。结果:GC组HpⅠ型感染率为47.6%,PU组为37.0%,CG组为21.4%,呈递减趋势。GC、PU和CG组间CagA-128 kDa、VacA-110 kDa和UreB-66kDa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11,P=0.002);GC与CagA-128 kDa、VacA-110 kDa、VacA-90kDa、UreB-66 kDa相关(P0.05),PU与VacA-110 kDa、UreB-66 kDa相关(P0.05);UreB-66 kDa为PU和G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C与CagA-128 kDa、VacA-110 kDa、VacA-90 kDa、UreB-66 kDa相关,PU与VacA-110 kDa、UreB-66 kDa相关,UreB-66 kDa为PU和GC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13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住院和门诊就诊的老年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127例,胃镜检查后进行13C尿素呼气实验检查.结果 入组的127例患者中慢性胃炎(CG)55例,Hp感染28例;消化性溃疡(PU)43例,Hp感染2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29例,Hp感染9例.CG与PU之间Hp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FD与CG、PU之间Hp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CG和PU患者Hp阳性率高于FD患者;男女患者Hp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Hp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是老年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因,13C尿素呼气实验适用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患者T细胞亚群、一氧化氮(NO)、氨基己糖含量变化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分别对30例慢性胃炎(CG)、3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慢性胃炎(PU+CG)与20例正常对照分别进行T细胞亚群、NO、氨基己糖含量检测.结果 CG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CD+4/CD+8(60.7%±2.4%, 35.8%±2.5%, 25.2%±2.4%,1.43±0.15)分别较正常对照组(68.3%±3.9%, 43.0%±3.8%,26.4%±1.7%,1.64±0.18)明显降低(P<0.05~0.01);其Hp+组CD+3, CD+4(59.7%±2.5%,34.8%±2.6%)较Hp-组(62.2%±0.9%, 36.9%±2.0%)为低(P<0.01,0.05);重度CG患者71%有Hp感染,其CD+3, CD+4, CD+4/ CD+8(59.5%±2.1%,35.4%±2.7%,1.40±0.13)分别均较轻中度患者(62.3%±1.7%,37.4%±1.8%,1.50±0.13)明显减低(P<0.05~0.01). CG和PU+CG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0.0%和75.0%,其氨基己糖含量(mg/g,40±6,39±8)较Hp-组(45±8,51±7)明显减低(P<0.05,0.01);重度CG患者氨基己糖含量(mg/g,38±4)明显低于轻中度患者(47±8,P<0.01). CG和PU+CG组NO含量(μg/L,2514±364, 2824±67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μg/L,2227±214, P<0.05,0.01);其Hp+组NO含量(μg/L,2671±258,3071±398)均明显高于Hp-组(μg/L,2282±387,2579±668,P<0.01,0.05);重度CG和PU伴重度CG患者NO含量(μg/L,2656±251, 2880±802)分别较轻中度患者明显增高(2328±413, 2403±284,P<0.05,0.05).结论 CG尤其是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CG,PU伴Hp感染患者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随感染发生、发展呈进行性减低,血浆NO含量也随Hp感染、病变程度加重呈进行性升高.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台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 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等报道从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已证明Hp与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PUD)有密切关系,我国对于Hp的研究已近15年,尤其在中医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近年来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除幽门螺杆菌 (Hp)是防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Hp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在临床实践中 ,临床医师期求根除Hp方案的高效、安全、价廉、短程和服用简便。本文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 (RBC ,R)为主 ,联用克拉霉素 (C)和呋喃唑酮 (F)的三联低剂量 7天方案 ,观察其根除Hp的疗效 ,同时与新的质子泵抑制剂潘妥洛克 (Pantoloc ,P)为主联用C和F的三联短程方案根除Hp的疗效作比较。对象与方法1.对象 :为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2月经胃镜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和慢性胃炎 (CG)、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门诊成年患者 ,排除伴有严重合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胃切除后部份病人可出现各种症状,有的严重影响生活。幽门螺杆菌(Hp)是胃炎病因的重要原因,但Hp感染在残胃炎病因学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旨在研究Hp感染和残胃炎的关系。 方法:作者对86例患者作了内镜检查,并对残胃粘膜作活检。Hp感染用尿素酶试验和培养予以判断。胃炎程度用Rauws(?)组织学评分。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和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病因之一。也是胃癌(gastric cancer,GC)的危险因素。Hp的空泡形成毒素基因(vacuolating toxin gene,vacA)型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ytotoxin-associated gene,cagA)及其表达产物——空泡形成细  相似文献   

12.
胃内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与消化疾病密切相关,故诊断Hp感染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诊断Kp的方法很,多为侵人性(包括快速尿素酶、病理染色、细菌培养等),对患具有一定创伤和痛苦;血清Hp-IgG抗体测定为非侵人性,但根除Hp后血清Hp抗体需长时间才能转阴,不宜疗效考核。无创伤性呼气试验可作为根除Hp前后诊断的金标准。我院于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采用微量^14C-尿素呼气法(简称^14C-UBT)诊断Hp感染,同时予快速尿素酶法(RUT)、病理染色(W-S染色)对照,及追踪根除Hp后疗效检测。旨在观察^14C-UBT法在诊断胃内Hp感染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癌高发区高危人群血清HpCagA毒素相关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指出,Hp毒素在Hp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并证明作为Hp的重要致病因素而参与了较严重的胃粘膜病变的发生,并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目前,根据其CagA~ 蛋白的有无将Hp分为两型:Ⅰ型菌(Hp-CagA~ ):有CagA,表达CagA蛋白,具有毒素活性;Ⅱ型菌(Hp-CagA~-):无CagA,不表达CagA蛋白,无毒素活性。我们通过胃癌高发区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血清学及病理学研究,探讨Hp-CagA~ 菌株与有关胃疾病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可能的病因学联系。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Hp)和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近年的研究还认为Hp是胃癌的一个危险因子;根除Hp可使Hp相关活动性胃炎缓解、溃疡愈合并降低其复发,因此临床上监测Hp是否被根除有重要意义。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是目前诊断Hp最理想的非侵入性检查,其用于检测根除Hp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血清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83年Warren和Mashall发现并成功培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下同)以及揭示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以来,有关Hp感染与中医病证的关系,已逐渐引起重视。自199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对慢性胃病患206例,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辨证,结合Hp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CG)及消化性溃疡(PU)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T)及P物质(SP)均和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如胃酸分泌,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胃肠道运动及胃肠粘膜血管舒缩相当密切。Hp感染引起的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胃肠激素和Hp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寿山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李寿山教授对本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以自拟消痞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病因学上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老年人胃和十二指肠疾病Hp感染作调查,以了解老年人该菌感染在发病学上的规律、特点、意义和青壮年的不同。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为住院和门诊患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分60岁以上(老年组)和60岁以下(青壮年组)两组,每组各  相似文献   

19.
根除幽门螺杆菌(Hp)是防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措施,我国Hp感染处理共识已将"证实有Hp感染"作为根除指征。世界胃肠病学组织指南指出,"治疗所有Hp阳性者,如无意治疗就不要检测"。准确诊断Hp感染是规范化根除治疗的前提。Hp感染的诊断方法多样,各有其优缺点,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疾病和患者,每种方法对试剂、设备、检测者和患者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和检测者对规范诊断的认知,对提高H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空腹血清胃泌素(GAS)的关系.方法:将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的42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电子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Hp及血清GAS.结果: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脾胃湿热型占62.96%(P<0.05);空腹血清GAS(125.35 ng/L)高于脾胃虚弱型(96.59 ng/L,P<0.01).结论:高GAS血症可能是Hp相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型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