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证候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直性脊柱炎 (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病 ,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 (主要侵犯脊柱和骶髂关节 ) ,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本病特点为逐渐出现骶髂关节、脊柱各关节的纤维化及骨性强直 ,至晚期骨强直后 ,病情即不可逆转。本病原因未明 ,一般认为与携带某些病因、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可逐步由骶椎向腰、胸、颈椎发展以至脊柱关节弯曲、变形、强直,甚至出现柱状腰、驼背等,导致脊柱融合,并波及外周关节及眼、肺、肾等脏器,致残率较高。根据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调阅2000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风湿病科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历,统计性别、年龄、职业、病程、家族史、诱因、症状、舌脉、体征及中医证候等,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候、致病因素的分布情况及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病程的关系。结果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布依次是湿热痹阻(32.30%)、邪郁化热(19.47%)、瘀血阻络(12.39%)、肾阴亏虚(11.06%)、痰瘀互结(8.41%)、寒湿痹阻(7.96%)、肝肾不足(6.64%)、肾阳亏虚(1.77%)。在各种致病因素中,湿、热、瘀所占比例较大;各年龄段及不同性别间的中医证候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各证候在病程上存在差异。结论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湿、热、瘀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致病因素。各证候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在病程方面,痰瘀互结证病程最长,而虚证的病程普遍较长。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194例就诊于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的AS患者进行调查,并研究中医证候与年龄、病程、分期、骶髂关节分级以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AS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早中晚分期及骶髂关节分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疾病的活动期、非活动期间存在不同。在实验室指标上,各证候之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有差异,血常规各项无明显差异。结论AS中医证候分布在活动期以湿热痹阻证多见,非活动期肾阳亏虚证较多。湿热痹阻证ESR、CRP与其他证候相比,明显较高。各证候在不同年龄段、早中晚分期、骶髂关节分级等方面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类,为强直性脊柱炎证候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以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以系统聚类分析法归纳证候群,确定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型。结果通过因子分析,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中提取出24个公因子;利用因子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4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证候群,即肾虚督寒证、肾阴虚证、湿热痹阻证和瘀血痹阻证;其中肾阴虚证可兼见阳虚和湿热,湿热痹阻证可兼有脾虚。结论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归纳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分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类及其诊断要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记录163例AS活动期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指标聚类分析。结果:AS活动期患者证候分为4类:湿热痹阻证、邪郁化热证、肝肾亏虚证、痰浊瘀阻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基于中医四诊信息的分析与变量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可对AS活动期中医证候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各证型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未明,以侵犯脊柱及骶骼关节为主,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血清阴性关节病范畴。AS的基本病变是附着端炎、滑膜炎,疾病过程中AS的成纤维细胞分泌骨基质导致韧带骨化,后期可引起脊柱、髋等受累关节强直,造成驼背畸形,活动受限。其病情顽固,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劳动,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针对性疗法及药物,而中医药在治疗AS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的寒、热证候脊柱结构损伤特点及其与患者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60例AS患者辨证分为寒证组与热证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柱结构损伤(mSASSS)评分,并对患者的mSASSS评分与年龄、性别、病程、骶髂关节X线分级等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寒证组AS患者mSASSS评分较热证组高(P<0.05);寒证组的mSASSS评分与年龄、病程、骶髂关节X线分级、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呈正相关(P<0.05),与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呈负相关(P<0.05);热证组mSASSS评分与血沉、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寒证组的AS患者脊柱结构损伤程度较热证组重,热证组患者的脊柱结构损伤程度可能与炎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免疫指标检测及中医证候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g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风湿病,属中医“痹症”中“骨痹、肾痹”范畴。邓洁等认为本病易发生于青少年,男女比例为2~10:1,发病率占全人口5~6/10^4,40岁以上少见,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免疫和感染有关,晚期脊柱强直、关节畸形以后,病情不可逆转。由此,AS诊断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将AS的现代诊断学进展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研究近况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未明,以侵犯脊柱及骶骼关节为主,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血清阴性关节病范畴。AS的基本病变是附着端炎、滑膜炎,疾病过程中AS的成纤维细胞分泌骨基质导致韧带骨化[1],后期可引起脊柱、髋等受累关节强直,造成驼背畸形,活动受限。其病情顽固,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劳动,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针对性疗法及药物,而中医药在治疗AS中取得了较好疗效。历代中医文献中无强直性脊柱炎病名,最初将其泛泛地隶属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痹病”的范围,后…  相似文献   

11.
腰痛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及首要症状,其总的病机为气血瘀滞、脉络痹阻。临床常见寒湿痹阻型、湿热阻滞型、瘀血阻络型、肾虚精亏型,临床时可根据兼夹情况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以肝肾、气血亏虚为主,督脉失养,风、寒、湿、热、痰、瘀蕴结为患。治疗分为湿热壅滞督脉,寒湿留着督脉,肝肾阴亏、邪留督脉,脾肾阳虚、寒留督脉,肝肾精亏、督脉失养5型,予以辨证论治;配合口服通痹灵片、通痹灵合剂,缓攻缓补,持之以恒,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集142例AS患者人口学资料、中医证候、SF-36量表及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评价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肾虚督寒型、肾虚湿热型及肝肾不足型三种证型与生存质量关系,同时研究中医证型与AS评价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肾虚督寒型患者在本次调查中生存质量总分最低(P<0.05),突出表现在活力及精神健康两个维度(P<0.05);不同证型AS患者生存质量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等维度上均有不同(P<0.05);不同证型AS患者BASDI、BASFI评分及炎性指标CRP、ESR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不同证型AS患者生存质量受损维度不同,AS临床评价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证型的特点。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更有利于提高中医药的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证候规律,为中医药辨证论治AS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将中医证候诊断明确的50例肾虚督寒证和43例肾虚湿热证A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AS不同证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证型与症状、体征、疾病活动度及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的相关性.结果 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患者在年龄分布、病程、外周关节肿胀、肌腱端压痛程度、巴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疾病活动性评分(ASDAS)、ESR方面存在差异(P<0.05);在性别、疼痛程度、晨僵程度、晨僵时间、疲劳/困倦、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巴氏AS活动测量指数(BASMI)、患者总体评价积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病程、外周关节肿胀、ESR与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的辨证关系密切(P<0.05).AS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与ESR、CRP、ASDAS评分、BASDAI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21、r=0.21、r=0.30、r=0.29,P<0.05).结论 肾虚督寒证AS患者年龄大,病程长;肾虚湿热证AS的疾病活动度较肾虚督寒证患者高;病程、外周关节肿胀、ESR对于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的辨证关系密切;血清IL-6水平与AS疾病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中药补肾强脊汤和清热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优效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将354例活动期肾虚瘀阻证和湿热瘀阻证AS患者随机分入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采取辨证论治,分别予补肾强脊汤和清热强脊汤加减,西药组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疗程24周,采用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价(asessment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AS)工作组制定的ASAS20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以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病人总体评价(PGA)、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综合评价中医辨证治疗AS的临床疗效。结果 补肾强脊汤和清热强脊汤治疗AS 患者24周后,ASAS20的达标率为86.7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5.47%,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BASDAI、BASFI、BASMI、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和PGA,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补肾活血、清热利湿活血立法处方的补肾强脊汤和清热强脊汤治疗AS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的针灸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宾谟  聂斌  唐植纲 《中医药信息》2005,22(4):43-44,i001
阐述了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系列针灸治疗或者以针灸为主配合其他疗法,认为尽管近年来其针灸方法与手段不断涌现,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拓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  幺远  甄小芳  潘宇琛  何强 《中医杂志》2006,47(8):599-601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优势。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4年确诊为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7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独活寄生汤合宣痹汤加减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及二线慢作用药柳氮磺氨吡啶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副作用少,但辨证施治时必须结合小儿生理特点与病理变化。西药有良好的消炎止痛作用,但长期服用对消化系统、肝肾功能均有不良反应。临床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