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检测1 mL洁芙柔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的效果,以及其对多重耐药菌(MDRO)的杀灭效果。方法在Ⅱ类工作区域(重症监护病房)、Ⅲ类工作区域(供应室检查包装灭菌区、中心门急诊)各放置25瓶洁芙柔消毒凝胶,并于该医疗区域随机抽取手部无可见污染的工作人员各50名,取用1 mL进行手卫生,对工作人员手进行采样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50瓶使用中消毒凝胶在开启第30 天均无细菌生长;100名被检医务人员消毒前手菌落数中位数为3.28 CFU/cm2,消毒后中位数为0.32 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2 232.50,P<0.01);随机抽取的1瓶开启后第30 天的消毒凝胶对MDRO作用1、3、5 min后的细菌杀灭率均为100%。结论使用1 mL洁芙柔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能达到手卫生规范要求的消毒效果,开启后的消毒凝胶使用有效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速干手消毒剂启用后的有效期,为临床合理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手卫生依从性排名后4位的临床科室同一时间开启使用的20瓶某品牌速干手消毒剂为研究对象,开启使用后第1天采样,每10 d重复采样直至消毒剂使用完为止。同时对使用相应消毒剂消毒的手采样。检测消毒剂和手标本合格情况。结果共采集消毒剂样本98份,经肉眼观察,整个研究期间20瓶速干手消毒剂无变色、沉淀、悬浮物等。速干手消毒剂开瓶后60 d内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共采集消毒后手标本44份,其中有3份标本检测不合格,均为使用开启后第50天的速干手消毒剂,检测不合格人员使用同批次速干手消毒剂后进行二次采样,检测合格,考虑不合格原因非消毒剂本身影响。结论含醇速干手消毒剂在开启后第60 d仍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含乙醇速干手消毒剂使用30d后是否仍具有合格的乙醇浓度、良好的卫生手消毒效果以及较低污染情况,观察其在临床条件下的最长可使用时间。方法 2014年4-6月对综合医院同时启用的70瓶3M(9250P)速干手消毒剂的乙醇浓度、使用该产品进行卫生手消毒的效果及其细菌污染数进行测试,首次测试时间在启用后的第30天,然后每7d测试1次,直至该产品使用完。结果在床旁实际使用过程中3M(9250P)速干手消毒剂的乙醇浓度在启用后第30、37、44、51、58、65天均在有效范围内;使用该产品进行卫生手消毒的合格率均为100.0%;所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细菌污染超标。结论 3M(9250P)速干手消毒剂在启用后的第65天仍具有有效的卫生手消毒能力,其他品牌的速干手消毒剂启用后的效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消毒剂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s)的消毒效果。方法将18台DUWLs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过氧化氢消毒剂(H2O2)组、次氯酸钠消毒剂(NaClO)组、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剂(Sanosil)组、蒸馏水冲洗(DW)组。采用对应消毒剂对DUWLs进行消毒,采集三用枪和高速手机水样,比较消毒前后细菌数量。结果消毒前各组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DUWLs细菌数严重超标(均3 000 CFU/mL)。除DW组外,消毒后各组DUWLs细菌数量大幅度下降(均100 CFU/mL),消毒后细菌数量低于消毒前(均P0.001)。3种消毒剂消毒后1周,不同时间各组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用枪:Day1—Day5,均P0.05;高速手机:Day2、Day3和Day5,均P0.05)。消毒后第3天三用枪(H2O2组和NaClO组)、消毒后第4天高速手机(H2O2组和NaClO组)、消毒后第5天三用枪和高速手机(Sanosil组)细菌数量均超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口腔医疗卫生用水标准。3组消毒剂在消毒后1周细菌数量均超过或接近消毒前水平。结论 3种消毒剂均可有效降低水路中的细菌载量。与其他消毒剂相比,Sanosil在消毒后抑制细菌生长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治疗盘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注射的治疗盘 1个病区常只有两只 ,每天一般注射30~ 4 0名患者。如不注意治疗盘的消毒 ,就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最近 ,我们对我院部分病区及急诊室共 14只治疗盘进行污染调查。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要求进行采样测定其菌落数。消毒前治疗盘表面细菌无法计数 ,有致病菌 ,消毒后治疗盘未检出致病菌。治疗盘消毒后连续使用 5d ,监测结果菌落数分别为第 1天 15CFU/cm2 、第 2天 2 6CFU/cm2 、第 3天110CFU/cm2 、第 4天 35 0CFU/cm2 、第 5天 5 6 0CFU/cm2 ,并查出致病菌 ,如鲍氏不动杆菌。经过清洗及施康消毒液 (1∶2 0 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护手霜对洗必泰类外科手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名手术室医护人员随机分成A、B、C三组。受试者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1 min,用无菌擦手纸擦干双手。 A组不使用护手霜,B、C组分别使用3M爱护佳9260护手霜(水包油乳化液)及某品牌凡士林护手霜(油包水乳化液)。分别采集各组洗手后、使用护手霜后30 min及外科手消毒后的手部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结果洗手后各组间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护手霜后30 min,各组间[A组:(3.33±0.64)CFU/cm2;B组:(3.32±0.97)CFU/cm2;C组:(4.05±1.78)CFU/cm2]比较, 菌落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菌落计数显著高于A、B组(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消毒后,A、B两组受试者均达到外科手消毒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2人未达到外科手消毒要求,且菌落计数[(1.28±1.45)CFU/cm2]显著高于A组[(0.07±0.10)CFU/cm2]及B组[(0.06±0.12)CFU/cm2] (P<0.05)。结论使用与乳胶及洗必泰兼容的护手霜(水包油乳化液)可有效保护手部皮肤,同时对外科手消毒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验证速干手消毒剂的现场消毒效果,为临床选用合格的手消毒剂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作为受试者,分别使用4种速干手消毒剂对手进行消毒;并对消毒前后手部细菌进行采样、培养和计数,计算平均杀灭对数值,评价消毒效果.结果 4种速干手消毒剂现场使用均达到消毒合格标准.结论 速干手消毒剂适合临床卫生手消毒使用,正确选择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可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更好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接触式培养皿和显色培养基在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检测中的作用。方法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后,左右手分别采用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进行取样培养、菌落计数,并将菌落转种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上进行鉴别。结果32名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检出的细菌总数分别为27 CFU/30 cm2和15 CFU/30 cm2,消毒后分别为5 CFU/30 cm2和3 CFU/30 cm2。结论接触式培养皿法操作简单,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普通洗手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两种不同手卫生处置方法的效果,为医务人员工作中手卫生处置提供便利、可靠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医务人员,手部无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设洗手组30人,手消毒组30人;洗手组使用洗手液,手消毒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均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揉搓,手卫生处置前、后用浸有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采集标本,37℃温箱培养48 h后,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 洗手后细菌菌落数较洗手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数较手消毒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洗手效果与手消毒效果比较,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手和手消毒均能有效减少手部细菌菌落,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构建手术室外科手消毒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和临床价值,为手术室手消毒环节控制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选取开展手术室外科手消毒规范化培训前后医护人员各68名,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使其在各方面均有可比性;通过细化指标对两组医护人员手消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于手术不同时间采样进行手细菌培养,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观察组医护人员手术开始1、2、3h时手细菌培养菌落数分别为(0.402±0.016)CFU/cm2、(0.425±0.019)CFU/cm2和(0.485±0.021)CFU/cm2,对照组分别为(0.581±0.017)CFU/cm2、(0.622±0.016)CFU/cm2和(0.796±0.020)CFU/cm2,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医护人员外科手消毒细化指标执行达标率平均达到93.38%,明显高于对照组75.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规范化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外科手消毒细化指标执行达标率,并有利于在手术全过程中均保持较低的手细菌菌落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消毒湿巾与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为改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消毒方法分为伽玛卫生湿巾组、洁力佳表面消毒巾组和84消毒剂组,分别对新生儿病房床单位进行清洁消毒,在消毒前及消毒后5、10、30、60 min五个时间点对新生儿病房床单位表面采样,每组每个时间点分别采集标本30份,比较组间细菌菌落数、杀灭率和消毒合格率,同时筛查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情况。结果消毒后5、10、30 min,床单位物体表面三组间细菌菌落数及杀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60 min,细菌菌落数伽玛卫生湿巾组[(2.61±0.41)CFU/cm~2]、洁力佳表面消毒巾组[(2.71±0.42)CFU/cm~2]低于84消毒剂组[(4.08±0.33)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杀灭率伽玛卫生湿巾组[(72.36±3.90)%]、洁力佳表面消毒巾组[(71.49±4.77)%]优于84消毒剂组[(55.92±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单位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伽玛卫生湿巾组(86.67%)优于84消毒剂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消毒方法均能有效清除物体表面MRSA。结论消毒湿巾消毒效果可靠,且能有效杀灭新生儿病房床单位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适用于新生儿等高风险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洁芙柔消毒凝胶临床使用消毒效果。方法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手消毒、采样,随机对100名医护人员使用洁芙柔消毒凝胶前、后进行检测,采用计量资料自身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消毒后手平均菌落总数(2.22±1.69)CFU/cm2,明显少于消毒前细菌平均菌落总数(40.24±19.53)CFU/cm2,对自然菌的杀灭率为94.48%,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洁芙柔消毒凝胶除菌效果佳、作用迅速、手感舒适,临床使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干手措施对洗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4月某院ICU医务人员210人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干手纸巾法、B组采用干手器法、C组采用个人小毛巾法干手,分别对其洗手前、洗手后和干手后进行手卫生现场采样检测。结果A、B、C 3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洗手前手部菌落数分别为(29.10±15.08) CFU/cm2、(31.42±14.76)CFU/cm2和(30.36±15.52) CFU/cm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8,P>0.05);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湿手采样,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分别为(3.26±0.61) CFU/cm2、(2.98±0.59) CFU/cm2和(3.87±0.67) CFU/cm2,与洗手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采用不同的干手方式干手后,3组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2,P<0.05);A组菌落数[(1.29±0.58) CFU/cm2]低于B、C组,B组[(9.51±0.73) CFU/cm2]低于C 组[(22.76±4.11) CFU/cm2];A组合格率(90.00%)高于B、C组,B组合格率(68.57%)高于C 组(47.14%)。医务人员手分离病原菌居前5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2013年度该院ICU分离居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高度一致。结论ICU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后,手部污染严重;若干手方法不当,会导致手二次污染;其手分离的病原菌与患者分离的多重耐药菌高度一致。及时、正确地洗手和干手是保证手卫生质量的关键环节,对降低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调整快速手消毒剂设置点对临床医生手卫生依从性与合格率的影响。方法观察在病房门口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前后妇科、产科和普通外科医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并采样检测手卫生效果。结果在病房门口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前后分别观察上述科室医生手卫生时刻各300人次。手卫生依从率:在病房门口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后,妇科由32.33% 提高至74.33%;产科由33.67%提高至85.67%;普通外科由26.33% 提高至6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01)。各科分别抽查了98份手卫生后样本,合格率分别达到98.98%、100.00%和94.90%。结论在适当位置设置快速手消毒剂设施可有效提高临床医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百能外科免洗手消毒液对手术人员手部皮肤消毒的效果、不良反应和依从性。方法采用百能外科免洗手消毒液和0.5%聚维酮碘消毒液分别对100人次手术人员的手部皮肤消毒,监测消毒后即刻、60、120、180 min手部皮肤的细菌菌落数,观察两组消毒后手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依从性。结果两组消毒效果均达到国家标准,百能外科免洗手消毒液对手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显著低于0.5%聚维酮碘消毒液(12.0%),依从性好。结论百能外科免洗手消毒液与0.5%聚维酮碘消毒液均能满足外科手消毒的要求,百能外科免洗手消毒液对手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使用更安全、舒适,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皮肤消毒剂与不同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临床常用的酒精、碘伏、复合碘和部分洗手消毒液,在受试者手背涂擦,通过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分别对消毒次数、棉签蘸取消毒液的量和皮肤干预措施后消毒效果等比较。结果:3种皮肤消毒剂消毒次数和干预措施后消毒次数污染情况无差异(P〉0.05),用棉签蘸取棉签头1/2以上的消毒液量,其消毒效果最为理想(P〈0.05)。手部清洁处理时,选择湿巾法远远不如洗手和消毒凝胶液的清洁(P〈0.05)。结论:临床上常用的消毒液在进行皮肤消毒时棉签蘸取消毒液的量至少要达到棉签头1/2以上方能达到消毒效果;局部皮肤清洁应选用洗手和消毒凝胶涂擦法,清洁后再消毒可增强消毒效果。且消毒1次即能达到2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方法2012年,采用一系列组合式管理措施,对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干预。结果2012年该院手卫生依从性检查共计72次,改造全院非手触式水龙头86个,补充张贴宣传图、洗手流程图420张。2012年手卫生依从率为60.48%,显著高于2011年的34.50%(χ2=458.70,P<0.05);手卫生合格为82.13%,显著高于2011年的60.04%(χ2=188.41,P<0.05)。2012年全院及重症监护室快速手消毒剂每床日使用量分别为3.15 mL、21.82 mL,显著高于2011年的0.39 mL、17.81 mL(t值分别为2.59、2.76,均P<0.05)。结论采取组合式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