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凤  高燕  崔岩  滕玥 《临床急诊杂志》2013,(11):525-527
目的:探索PICCO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早期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3-05EICU的成人(≥18岁)感染性休克患者57例。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结果:6h复苏液体量及24h复苏液体量;PICCO组复苏液体量小于对照组,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进行的EGDT可以减少复苏液体量,降低肺水肿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及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对指导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6—2018-01期间入我院ICU治疗的感染性休克并ARD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PICCO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液体复苏后心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CI、GEDVI、GEF、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升高,EVLWI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液体复苏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MAP、CVP、SVRI较对照组升高,PVRI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24 h时,液体入量、尿量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3 d时,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低于对照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降低,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在指导感染性休克并ARDS患者液体复苏方面较传统CVP监测技术更为精确,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纠正休克状态、提高心肺功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在ICU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PICCO监测技术将患者分为PICCO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液体复苏(EGDT)达标率、乳酸水平、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72 h内液体入量、液体平衡、ICU内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ICU内72 h后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72 h内总的液体入量[(9565±1623) ml与(12 245 ±2253)ml,t=2.673,P=0.021]及正平衡[(3656±1904) ml与(5465±2765) ml,t=2.357,P=0.012]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PICCO组72 h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52.6±87.4与226.8±69.4,P<0.05),呼吸机应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34.7±42.8)h与(193.3±92.4)h,t=1.356,P=0.023].(3)两组在相同时间段乳酸水平、CVP值、6 hEGDT达标率、ICU住院时间、72 h后ICU内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CVP指导的常规液体复苏相比,PICCO监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管理,指导早期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据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中的容量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对照组,和依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WL)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实验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经液体复苏治疗后的疗效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与6h,2组患者EVLWI、GEDV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EVWL和GEDV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监测技术(PICCO)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救治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7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监测,实验组除常规监测外,应用PICCO监测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参数.2组均根据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调整CRRT脱水量及液体复苏容量.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2 h的APACHEⅡ评分、CVP、MAP、乳酸值(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72 h,实验组的APACHEⅡ评分、Lac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ScvO2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aO2/FiO2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ICCO指导CRRT救治感染性休克患者,能够精确调整患者的容量状况,改善组织循环,明显改善肺氧合,有利于感染性休克的救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符合脓毒性休克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抗感染等基本治疗基础上, PICCO组患者于PICCO监测容量指标指导下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参照中心静脉压指导进行常规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复苏治疗6 h、24 h 后,血乳酸值<2 mmoL/L 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病例数,以及24 h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肺水肿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28 d病死率等指标评价PICCO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液体复苏6 h后,两组的血乳酸<2 mmoL/L 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11、0.11,P均>0.05),而经复苏24 h后两组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75、2.98,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24 h复苏的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肺水肿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3、-2.27,χ2=5.16,P均<0.05),而两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ICU天数和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97、-1.72,χ2=0.00,P均>0.05)。结论 PICCO监测可以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指导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但不能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28 d病死率等方面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下指导液体复苏在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以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复苏前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6 h的CVP、MAP、ScvO2均高于复苏前,心率均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CV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使用PICCO监测技术利于改善复苏效果,快速纠正休克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伴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某院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不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干预指标、血清动力学指标、预后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脏器受损数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机械通气例数、首次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中位数以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央静脉压(CVP)、肺动脉嵌压(PAWP)、心指数(C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借助机械通气、脏器受损数量、平均动脉压,急性肾损伤分期级别上升会带动ICU天数中位数、住院天数中位数、28 d致死率的升高(P0.05)。结论感染休克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借助机械通气、脏器受损数量,急性肾损伤分期越高说明预后越差。治疗时要严密监测患者各项指标,从而适时调整血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中的容量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方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PiCCO组根据监测的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以传统的中心静脉压(CVP)为指导的液体复苏目标。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PiCCO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72 h后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和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iCCO组与对照组相比28天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PiCCO组的第一次液体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也较短(P<0.05)。结论 PiCCO中的容量指标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可以提高液体复苏的成功率;EVLW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以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实验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去甲肾上腺素维持,比较联合用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等主要观察指标,以及联合用药后6h、12h、24h、48h、72h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脏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全身血管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肌酐、B型脑钠肽、肌钙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ICU住院时间缩短,28d病死率下降。且实验组心率、肌酐较对照组下降,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去甲肾上腺素用药治疗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且28d病死率显著降低,同时能降低患者心率,提高心输出量和全身血管收缩阻力,改善肾功能,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CCO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监测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综合ICU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PICCO监测,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心静脉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结果液体复苏24 h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和PaO2/FiO2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O容量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复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则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研究组选用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开展液体复苏,对照组选用PICCO技术联合中心静脉压(CVP)开展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总入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氧合指数、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6 h后,两组患者液体总入量、ScVO2、氧合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乳酸水平为(2.47±0.71)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79±0.5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 h后,研究组患者的液体总入量和乳酸水平为(2 518.67±189.34) mL、(0.69±0.43)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879.84±348.67)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重度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8例。治疗组运用PICCO 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运用传统的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 ICU住院时间及28 d 病死率,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数(CFI)和容量指标[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ITBVI 、GEDVI 、EVLWI 恢复正常,CFI 改善;治疗组在 ICU 住院时间及28 d 病死率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ICCO监测技术用于指导重度心衰液体管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缩短患者 ICU 住院时间,是较为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24 h液体平衡量、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的影响,探寻ARDS患者的最佳液体管理策略.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组(保守组)和开放性液体管理策略组(开放组),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PaO2/FiO2、尿量及EVLWI等,记录24 h液体平衡量、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 保守组除第1天外每日液体均处于负平衡,而开放组每日液体均处于正平衡.保守组EVLWI下降程度、PaO2/FiO2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开放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P均<0.05).结论 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可以明显降低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改善肺功能,缩短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是降低血管外肺水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12-4514
目的探讨每博量变异(SVV)、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烧伤机械通气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大面积烧伤急诊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按其是否采用PiCCO监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观察组依据患者有创血压、每博量变异(SVV)、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率、每小时尿量等监测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依据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心率、每小时尿量等监测指标指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休克期内各个时间点(6h、12h、24h、36h、48h)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休克期第1个24h、第2个24h补液总量;两组患者入院72h后肺水肿、胸腔积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1个24h、第2个24h液体补充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入院72h后肺水肿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博变异、血管外肺水指数可有效监测烧伤机械通气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过程中心脏及机体液体负荷情况,减少因机械通气液体复苏时胸腔内压对CVP的影响,保证各个脏器有效灌注,减轻肺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的液体管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PICCO组和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治疗6h后乳酸<2mmol/L和ScvO2≥70%的比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PICCO组与常规组比较复苏的液体量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肺水肿发生率低;应用呼吸机时间短;预后28d内死亡率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ICCO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量化指标,导液体复苏,及早脱机,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管理模式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病人心肺功能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急诊科收治9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LI病人按不同液体管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液体负平衡管理模式,对照组在维持液体出入量平衡时予以液体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心肺功能及预后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CVI)、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心肺功能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态(APACHE I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该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2.92%,明显低于对照组47.92%;观察组死亡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针对感染性休克合并ALI病人采用液体负平衡管理模式不仅可有效改善其心肺功能,还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46-1447
目的比较重症超声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感染性休克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采取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采取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相关指标(液体复苏量、氧合指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复苏24h后,观察组液体复苏量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长、ICU监护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96%(9/113)低于对照组17.70%(20/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重症超声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更能提升患者的复苏质量,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的血氧饱和度(ScvO_2)联合中心静脉和动脉的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ScvO_2为目标指导复苏,观察组则以ScvO_2与Pcv-aCO_2为目标指导复苏。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6 h平均入液量、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乳酸清除率、心脏指数(CI)及血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6 h平均入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的MAP、CVP、乳酸清除率及CI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复苏前,Scr明显低于复苏前,但观察组复苏后的MAP、CVP、乳酸清除率及CI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Sc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水肿发生率、ICU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cvO_2及Pcv-aCO_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复苏作用及预后均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邵英 《全科护理》2021,19(27):3821-3824
目的:探究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容量性指标在重症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病人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行CRRT疗法治疗的120例重症感染休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将120例重症感染病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分别采用PICCO监测(PICCO组,n=60)和中心静脉压监测(CVP组,n=60),比较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28 d病死率等指标.结果:治疗24 h后PICCO组MAP、ScvO2明显高于CVP组(P<0.05),HR明显低于CVP组(P<0.05).治疗24 h后PICCO组病人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明显短于CVP组,28 d病死率、MODS发生率低于CVP组(P<0.05);治疗24 h后PICCO组B型脑钠肽(BNP)、乳酸水平明显低于CVP组(P<0.05).结论:PICCO监测仪在重症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有效改善心功能及乳酸水平,降低血管外肺水,缩短病人入住重症病房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