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双轨道互动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12月冠心病的并发症发生率、血脂情况、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血脂下降、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双轨道互动干预能提高患者冠心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脏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干预,干预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率、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1年后的自我效能评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可提高慢性病自我管理效能、冠心病风险因素控制率,降低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规范化院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5个社区的冠心病患者440例为观察组,进行规范化院外护理干预;5个社区的冠心病患者388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每3月随访1次.两组干预前用药、血压及血脂水平、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时间3年,比较患者一级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3年中,观察组死亡51例,心血管事件再入院11例,心肌梗死5例,急性脑卒中3例;对照组死亡68例,心血管事件再入院33例,心肌梗死14例,急性脑卒中4例,一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规范化院外护理干预能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减少一级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1),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与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干预。比较2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再入院率。结果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失访或中途退出,观察组有1例中途退出。观察组出院3、6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方式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及多个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元化连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再次入院率的影响。方法:根据抽签法将12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化连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病死率及干预前后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连续性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CHF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及心功能,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饮食控制率、药物治疗率、并发症发生率、运动干预率、胰岛素使用率以及血糖监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控制率、药物治疗率、运动干预率、胰岛素使用率以及血糖监测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入院率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标准管理的常规随访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再入院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冠心病知识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病友之家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康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健康指导,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邀请其加入病友之家,参与一系列活动。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改善情况、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jor adverse ca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的发生情况、再入院率。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MACCE的发生率、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开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病友之家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心脏康复,降低患者MACCE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随访2年,比较两组二级干预行为、健康知识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半年、1年、2年二级预防行为、心脏康复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源性病死率、全因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急性脑卒中、AM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有效降低AMI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危险因素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定期复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计划。两组病人出院后跟踪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病人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达标率、二级预防依从性及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出院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体重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体重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病人二级预防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出院计划,能够提高病人对危险因素的认知,积极控制高危因素,提高二级预防依从性,减少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对照组83例(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与观察组55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两组入院后查阅病例资料,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CK、Hb、UA、BNP、SBP、DBP、Scr、TC、TG及LDL-C水平,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针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单因素结果表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因素与性别、糖尿病、吸烟、TC、TG、LDL-C水平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因素与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CK、Hb、UA、BNP、SBP、DBP、Scr水平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因素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症、CK、Hb、UA、BNP及Scr水平有关。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综合护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急诊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急诊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三维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入院到确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间、入院到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治疗后的血流TIMI分级,统计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入院到确诊时间、入院到直接入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流TIMI分级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综合护理模式较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的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行PCI术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心血管事件和再入院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PCI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再入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吴洁  郭欣欣  程怡然 《全科护理》2022,(19):2726-2729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家庭随访中Peplau人际关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入院的冠心病病人200例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护理+随访管理,观察组病人在院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Peplau人际关系模式为基础实施家庭随访,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家庭随访中应用Peplau人际关系模式能够改善病人自我管理与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再入院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阿卡波糖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0年心肌梗死患者180例,其中存在糖耐量异常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分为糖耐量异常组(n=120)和血糖正常两大组,其中将12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再随机分为阿卡波糖干预组(n=60)和未干预组(n=60)。三组患者均按急性心肌梗死指南给予正规治疗,阿卡波糖干预组在治疗之外给予阿卡波糖治疗。三组平均随访年限为(1.5±0.3)年,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BNP等指标及心血管事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糖耐量异常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水平较无糖耐量异常组明显(P<0.05),阿卡波糖可以显著降低IGT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中再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11.67%,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减少18.33%,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30.00%。结论:糖耐量异常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起促进作用,阿卡波糖可减轻糖耐量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关系及对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发病时间<12h)入院诊断为AMI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GDF-15及BNP浓度,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技术测定cTnI浓度。记录患者住院和平均随访12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AMI组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发生心血管事件组GDF-15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表明GDF-15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0.79,95%CI:0.67~0.84,P<0.05)。结论: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GDF-15水平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段式目标引领强化教育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3月于本院接受PCI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按照PCI术后的常规用药指导模式对患者施教,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分段式目标引领强化教育,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药物素养水平、用药依从性、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药物素养评分和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1个月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出院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分段式目标引领强化教育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施加干预,可提高该类患者的药物素养水平与用药依从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素养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肝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血管再通率、再闭塞发生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率和再闭塞发生率情况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