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肢手术患者术中常需使用气压止血带,常规于皮肤上缠1层棉花后缚气压止血带袖带,外用绷带固定。但手术过程中消毒液等易浸湿绷带及其下的止血带袖带,易造成手术部位感染和止血带袖带被腐蚀,缩短气压止血带的使用寿命。鉴此,我院于2009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一种防皱保护型小儿止血带袖带,以较低压力阻断血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09-08-2011-12间进行四肢手术的小儿患者共1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实验组采用新设计的防皱保护型手术止血带袖带;对照组使用传统止血带袖带。观察并记录2组术中止血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术中止血效果均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上下肢止血带压力、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结论自行设计的防皱保护型小儿止血带袖带能以较低压力达到止血效果,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止血带应用更符合个体生理且方便、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避免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适宜的个体充气压力。方法选择152例健康成年志愿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测定腘动脉血流100%阻断时的压力,以测定值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时的压力为依据确定手术时充气压力,以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的压力加5~8 k Pa作为个体化的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选择236例骨科择期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15例),观察组止血带压力采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的压力加5~8 k Pa,对照组止血带压力采用气囊止血带参考数值(下肢为40~50 k Pa),观察术中创面的止血效果和术后止血带损伤发生情况。结果预实验组152例腘动脉血流100%阻断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为(23.85±3.26)k Pa,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为(22.65±3.18)k Pa。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止血效果均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止血带副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法可用于下肢手术时个体化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气压止血带安全使用的最佳证据应用于骨科四肢手术患者,降低气压止血带使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遵循JBI的最佳证据临床应用程序,使用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获取气压止血带压力安全使用的相关证据,制定10条审查标准。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证据应用的障碍,分析可获得的资源,制定解决办法。结果证据应用后10条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显著高于基线审查(均P0.01);手术后即刻皮肤损伤发生率由基线审查的65.0%降至20.0%(P0.01)。结论手术室气压止血带安全使用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可规范手术室护士气压止血带临床操作,减少使用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骨科手术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气压止血带通过充气加压袖带压迫肢体近端动脉以达到手术区域止血的效果.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气压止血带可以获得优质的手术视野、无血的操作区域以及良好的假体置入环境.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气压止血带使用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不断被挖掘与重视.如何更加精确地使用气压止血带,发挥其优势并规避风险,已成为气压止血带研究的主要方向.该...  相似文献   

6.
四肢手术患儿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四肢手术患儿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所致的并发症。方法对151例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四肢手术患儿,采取正确的方法绑扎止血带,选择恰当的压力(上肢使用压力19~29kPa,下肢使用压力28~55kPa)和使用时间,遵循充气快、放气慢的原则,使用中严密观察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1例患儿术中术野清晰,无渗血和出血。手术结束肢端血运良好,皮肤无淤血点及水疱发生;术后72h随访无1例发生止血带疼痛,肢体对各种刺激反应正常,无神经肌肉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使用气压止血带是预防四肢手术患儿止血带并发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四肢手术患儿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所致的并发症。方法对151例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四肢手术患儿,采取正确的方法绑扎止血带,选择恰当的压力(上肢使用压力19~29kPa,下肢使用压力28~55kPa)和使用时间,遵循充气快、放气慢的原则,使用中严密观察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1例患儿术中术野清晰,无渗血和出血。手术结束肢端血运良好,皮肤无淤血点及水疱发生;术后72h随访无1例发生止血带疼痛,肢体对各种刺激反应正常,无神经肌肉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使用气压止血带是预防四肢手术患儿止血带并发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压力传感器在预防老年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面部压疮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术中体位性压疮的发生。方法将行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按常规方法摆放手术体位,使用马鞍形硅胶头托固定头颈部,对照组巡回护士根据临床经验,每30分钟转换头部受压部位1次。观察组马鞍形硅胶头托内放置压力传感器,巡回护士根据计算机显示高数值部位,每30分钟转换头部受压部位。结果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面部皮肤受损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0.5h,观察组仅2例处于Ⅰ级皮肤损伤,而对照组仍有12例处于Ⅰ级皮肤损伤,1例处于Ⅱ级皮肤损伤,且术后12h有2例皮肤损伤由Ⅰ级进展到Ⅱ级。结论使用压力传感器可有效降低俯卧位手术老年患者面部皮肤压疮的发生,对于老年患者面部皮肤及器官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施行深度烧伤切削痂手术时 ,常使用气囊止血带对四肢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每 1%TBSA切削痂面积失血量约为 5 0ml,而躯干部切削痂时失血量更多。受脂肪抽吸肿胀术的启发 ,笔者单位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将肿胀术应用于切削痂止血中 ,经和同期气囊止血带压迫止血法相比较 ,前者效果较满意。临床资料 :本组烧伤患者 2 0例 ,切削痂部位为 34个肢体、3个胸腹部 ,共行手术 2 3例次 ,12例次应用肿胀术止血(肿胀术组 ) ,11例次应用气囊止血带止血 (止血带组 )。治疗 :(1)肿胀液配制 :每 10 0 0ml等渗盐水中加入 2 %盐酸利多卡因溶液 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2h切口局部不剃毛备皮在四肢手术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骨科四肢手术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备皮方法,观察组采用术前2h切口局部不剃毛备皮方法,比较护士用于备皮的时间、患者舒适度、皮肤消毒前后手术切口附近皮肤细菌数、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两组护士用于备皮的时间、患者舒适度、皮肤消毒前手术切口附近皮肤细菌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2h切口局部不剃毛备皮在骨科四肢手术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备皮局部的细菌数。  相似文献   

11.
止血仪用于骨科、烧伤整形科、创伤外科、显微外科手术等肢体手术,暂时阻断该肢体的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制止创面出血,减少手术出血量,提供无血手术视野,形成手术操作“无血区”,使肌腱、神经等微细结构清晰可辨,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质量。但使用止血仪存在一定的风险,止血仪使用不当,可导致肢体损伤、伤残。如:软组织压轧伤神经、血管、皮肤的损伤等。因此了解肢体解剖特点,了解止血仪的功能和特性,掌握止血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良好管理,对提高手术时间、避免伤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我们手术室对止血仪的管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07年5月,骨科手术219例,未发生一例因使用止血仪致肢体损伤、伤残。2护理管理2.1电动气压止血仪工作原理和特点[1]:①微电脑技术自动调节压力,使压力保持恒定恒压止血。②根据手术部位的需要设定压力、时间等参数。③高效气压泵快速泵气,可防止动脉闭塞前大量血液充盈动脉。④充气于气囊止血带压迫肢体,暂时阻断血流流向肢体。⑤压力达设定值自动停止泵气。⑥可在断电时保持压力,不因停电造成压力释放。⑦达到预定时间,自动停止充气、止血带压力下降,肢体血液循环恢复。⑧脉动式放气、有效防止心、脑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半截石卧位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床摆放患侧下肢伸直中立位实施手术,观察组采用普通电动手术床改良半截石卧位进行手术。比较两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患者术中皮肤受压情况,了解观察组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受压部位皮肤压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医生均表示改良半截石卧位方便、满意。结论改良半截石卧位可提高手术效率,保护患者皮肤,令手术医生满意。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选择47例TBSA>30%的烧伤病人,对比在切削痂植皮手术时,肢体结扎止血带切削痂,不松止血带止血而直接植皮与同期先松止血带、行创面止血后再植皮的效果,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植皮区血肿发生率、植皮成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后植皮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不松止血带组病人术中单位切削痂面积出血量显著降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研究结果提示,四肢切削痂后不松止血带直接植皮成活率无影响,并能明显减少术中病人出血量、节约术中用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对病人的二次打击、平稳渡过休克期和围手术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均压气囊止血带(equilibrium pressure pneumatic tourniquet,EPPT)和普通气囊止血带在双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止血效果及止血带损伤情况。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5月,对21例双胫腓骨闭合骨折患者按左、右侧随机分为两组,在施行钢板内固定术时分别使用EPPT(EPPT组)和普通止血带(普通组)止血,止血带时间设定为60min,止血压力均为50kPa。男12例,女9例;年龄17~58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砸伤6例,高处坠落伤6例。根据X线分型标准:EPPT组单纯型15例,蝶型3例,粉碎型3例;普通型组单纯型13例,蝶型5例,粉碎型3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2h,平均37.5h。结果 EPPT组及普通组止血带持续时间分别为(95.30±4.19)min及(94.11±5.1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2周普通组3例发生腓总神经损伤,经营养神经治疗3个月后恢复;1例出现皮肤水疱,经换药治疗后3周痊愈;止血带损伤率为19%。EPPT组无止血带损伤相关并发症发生,止血带损伤率为0。两组止血带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效果评定,EPPT组获优19例,良2例,优良率100%;普通组获优10例,良3例,差8例,优良率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两组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结论 EPPT与普通气囊止血带相比,止血压力低,止血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宫颈癌根治术中巡回护士正确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提供依据,减少对患者组织的损伤及电刀使用的盲目性。方法将60例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维持高频电刀功率在50W,观察组术中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部位不同的解剖组织结构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20~50W。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和组织损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巡回护士根据患者组织部位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既能止血,又可避免或减轻组织损伤,从而减少电刀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宫颈癌根治术中巡回护士正确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提供依据,减少对患者组织的损伤及电刀使用的盲目性。方法将60例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维持高频电刀功率在50W,观察组术中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部位不同的解剖组织结构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20~50W。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和组织损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巡回护士根据患者组织部位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既能止血,又可避免或减轻组织损伤,从而减少电刀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17.
翟琦 《护理学杂志》2010,25(6):42-43
目的 为宫颈癌根治术中巡回护士正确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提供依据,减少对患者组织的损伤及电刀使用的盲目性.方法 将60例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维持高频电刀功率在50 W,观察组术中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部位不同的解剖组织结构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20~50 W.结果 观察组止血效果和组织损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巡回护士根据患者组织部位调节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既能止血,又可避免或减轻组织损伤,从而减少电刀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踝部止血带和大腿止血带在足部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本院行踝部以下手术的病例(2010年5月~ 2012年12月)共44例,其中,踝部止血带组21例,大腿止血带组23例.观察踝部止血带组和大腿止血带组的手术视野,术中血压、心率波动,止血带休克的变化,术后神经损伤,皮肤水泡等指标,对二者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足部手术中,二者均能提供一个良好的无血的手术视野,但术中使用踝部止血带相较大腿止血带所引起的术中血压波动及心率变化、术后神经症状和皮肤水泡发生率更低(P<0.05),止血带休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者在足部手术中均能提供一个清晰地手术视野,但踝部止血带相比于大腿止血带在足部手术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止血带松开时机和引流管夹闭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将70例单膝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术中关闭伤口前电凝止血后松开止血带、术后夹闭引流管6h(观察组,40例)和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术后引流管处于自然开放引流状态(对照组,30例),观察两者的出血量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输血例数及输血量:观察组11例(27.5%),平均输血量2.7 U;对照组24例(80.0%),平均输血量3.4 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深、浅静脉血栓形成例数:观察组5例(12.5%),对照组1例(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闭合伤口前电凝止血后松开止血带、术后夹闭引流管6 h能够明显减少TKA围手术期的总出血量,但能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降低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将1 623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分为对照组(789例)和观察组(8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感染管理;观察组通过分析感染高危因素,实施针对性管理,包括将术前刮毛改为剪毛及皮肤清洁、术中实施保暖,减少术者人数等措施,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皮肤准备、手术室温度管理方式不同及人员多少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围术期应用抗生素与否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开展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切口感染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降低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