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16例(湿热蕴结证80例,湿热夹瘀证56例,痰瘀阻滞证57例,肝肾亏虚证23例),正常对照组40例,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的IL-1β、IL-6及TNF-α水平。结果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阳性率及检测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中医证型间患者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湿热夹瘀证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其他两证,其中以湿热蕴结证为最高(均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与其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联,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交泰丸结合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交泰丸+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交泰丸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4周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0%(27/30),对照组为6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和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试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泰丸结合针刺能明显提高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改善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更好地调节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收集COPD缓解期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各50例,另选健康者5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肺气虚组、肺阴虚组患者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阴虚组患者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肺气虚组(P0.05)。结论 COPD缓解期肺气虚证、肺阴虚证患者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取82名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氟西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评估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和检测血清白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HAMD评分和血清IL-1、IL-6、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BDNF浓度明显提高(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降低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和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来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毒清灌肠液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肾毒清灌肠液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血肌酐(Scr)、微球蛋白(β2-MG)及尿素氮(BUN)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Scr、β2-MG及BUN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肾毒清灌肠液联合血液透析疗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医护,观察组同时加用眼针疗法及中医护理干预,2组均于干预4周后检测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α指标,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及TNF-α干预前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IL-1β、IL-6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纤柔肝饮辅助西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及对血清IL-6(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及TGF-β1(妆花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化纤柔肝饮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水平及血清IL-6、TNF-α、TGF-β1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PCⅢ)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均<0.05),且上述各项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及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化纤柔肝饮辅助西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保护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其作用可能与其对血清IL-6、TNF-α及TGF-β1水平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养阴清热汤联合保妇康栓对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宫颈糜烂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采用保妇康栓联合养阴清热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治愈时间、排液时间、宫颈组织白介素-1β(IL-1β)阳性细胞表达水平和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糜烂面积、糜烂程度、白带及小腹胀痛各项积分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TNF-α、IL-6、IL-8、SOD、IL-1β平均灰度值和光密度值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TNF-α、IL-6、IL-8、SOD、IL-1β平均灰度值和光密度值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治愈时间和排液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清热汤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可有效改善主要症状,缩短治愈和排液时间,减少宫颈组织IL-1β阳性细胞数量和IL-6、IL-8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箭羽散对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箭羽散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箭羽散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敷箭羽散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VAS、NRS-11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尿酸(Uric acid,U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ommercial Rent Planning,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箭羽散组患者VAS评分、各项NRS-11评分、主症评分、次症评分、UA、ESR、CRP、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箭羽散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箭羽散对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控UA、ESR、CRP水平,抑制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骨愈方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02例急性期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通过牵引及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骨愈方联合推拿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和JOA腰椎功能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JOA评分升高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骨愈方联合推拿治疗急性期LDH具有明显的优效性,可有效降低患者的VAS评分,提高JOA评分,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回药伊消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2组患者均在糖尿病饮食的基础上,予二甲双胍口服,观察组加用回药伊消方,两组均连续用药半年为一个疗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当中Leptin、TNF-α、IL-6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Leptin、TNF-α、IL-6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eptin、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回药伊消方可通过降低脂肪组织中的Leptin、TNF-α、IL-6水平来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择LDH患者共145例,治疗组76例,对照组69例,另选参加健康体检的成年人70例作为正常组。服药3周后,评定疗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TNF-α、IL-1β含量。结果:TNF-α、IL-1β血清含量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2用药组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总有效率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杜仲腰痛丸治疗LDH可取得较好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在于有效干预LDH患者炎症介质TNF-α、IL-1β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丙二醛(malonaldehyd,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血浆血栓素β2水平的影响。方法: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MDA、SOD、血浆血栓素β2水平、VAS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治疗后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治疗后水平下降(P0.05),而SOD治疗后水平增加(P0.05);观察组血清MDA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治疗后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血栓素β2治疗后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血浆血栓素β2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治疗后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VAS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29%)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且未出现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用主要为降低血清细胞因子、MDA、血浆血栓素β2以及提高SOD水平,且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脊痛消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脊痛消胶囊,对照组口服根痛平颗粒。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S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调(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痛消胶囊治疗LDH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1β、IL-6、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基于督脉理论电针百会、风府穴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记忆能力、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督脉电针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安理申)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前MME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IL-1β、SOD、GSH-Px、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IL-1β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组TNF-α、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OD及GSH-Px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SOD及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百会、风府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TNF-α、IL-6、IL-1β、MDA水平,升高SOD及GSH-Px水平,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提高抗氧化能力,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记忆水平和日常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减荆防败毒散对风寒型外感热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风寒型外感热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加减荆防败毒散治疗,观察2组患者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改变及疗效;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组,测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健康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1β含量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荆防败毒散可能影响外感热病(风寒证)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心肺脑复苏指南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分别于心肺复苏后即刻、1、3、7 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动态变化。结果心肺复苏后即刻,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后1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两组患者升高程度相当(P0.05);心肺复苏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以及IL-8水平开始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心肺复苏后7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以及IL-8水平均下降至低于心肺复苏后即刻水平,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有效平稳降低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刺血醒脑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指南规范化的西医治疗与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血醒脑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hs-CRP、TNF-α水平,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ACI患者血清IL-1β、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NIHSS评分均下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00%(P 0.05)。结论刺血醒脑法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hs-CRP、TNF-α水平,抑制血管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养心通络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通络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TNF-α、IL-6、IL-1β水平,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症状积分及TNF-α、IL-6、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检测及常规实验室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养心通络方辅助西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细胞免疫角度探讨多穴位针药同注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PSD轻、中、重度患者各30例,给予多穴位针药同注联合耳穴贴压的综合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观察患者IL-1β、IL-2、IL-6、TNF-α浓度、HAMD量表评分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1)轻、中度抑郁组血清IL-1β、IL-6浓度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抑郁组血清IL-1β、IL-6浓度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三组患者血清IL-2、TNF-α浓度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轻、中度抑郁组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抑郁组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1)多穴位针药同注联合耳穴贴压对PSD的疗效明确,对轻中度抑郁的疗效优于重度抑郁。2)多穴位针药同注联合耳穴贴压可纠正患者血清IL-1β及IL-6的异常表达,通过调节细胞免疫来达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