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4月晨交班的411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将2015年5~9月晨交班的436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对护士在交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执行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情况。结果:护士在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低的原因包括安全意识淡薄、交接班落实欠到位、专业知识缺乏等。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士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提升至80.3%,明显高于管理前的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中效果显著,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心电监护仪错误报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应用品管圈干预监护报警,提高病人睡眠质量"为主题,分析报警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仪器报警次数,减少错误报警。[结果]监护仪的错误报警率降低,圈员各方面能力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有助于减少监护仪的错误报警,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普外科病区体温表绘制准确率。[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即PDCA4个阶段,并运用品管圈手法如脑力激荡法,严格按照活动计划实施并收集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体温表绘制缺陷率由活动前64.2%下降到活动后36.08%,体温表绘制准确率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促进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有利于护理安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圈员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品管圈活动提高肉芽肿乳腺炎患者舒适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12月31日16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改善前),采用常规方法护理;选取2020年1月1日~4月30日10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改善后),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及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圈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圈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肉芽肿乳腺炎患者舒适度,同时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医护人员圈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妇科门诊护理质量为活动主题,展开头脑风暴,结合PDCA循环模式,总结品管圈活动效果。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60例妇科门诊患者为实施前组,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160例妇科门诊患者为实施后组,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圈员能力及自我评价显著提高。结论:在妇科门诊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人员个人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减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98例ICU患者,其中2018年1—12月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共48例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实施品管圈管理共50例为观察组,参与品管圈活动护士共7名。设定品管圈名为“HOPE圈”,以“采用品管圈进行监护报警干预,降低监护仪误报警率”为主题,采用鱼骨图分析误报警出现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及培训计划降低床旁监护仪误报警次数,提升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结果观察组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率为29.16%,低于对照组6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责任感、凝聚力、沟通配合、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品管手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进行针对性对策实施与护理培训能够有效降低ICU床旁监护仪误报警率,并提高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护理记录单书写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透析护理记录单书写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制定查检表调查现况、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透析护理记录,不合格率由实施前的12.5%降至实施后的6.6%,目标达成率为107.2%;品管圈成员学会利用品管手法发现和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圈员自评6个方面的素质能力得到提升。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对透析护理文书书写进行质量控制,可降低透析护理记录单不合格率,提高护理文件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以期提高救护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导致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评价改进效果。结果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活动前的4.12%降低至活动后的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圈员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保障急诊抢救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降低复用活检钳清洗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3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全部使用的复用活检钳954件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5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全部使用的1150件复用活检钳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复用活检钳清洗质量。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复用活检钳清洗质量持续改进,复用活检钳的清洗不合格率从8.07%降低到1.04%(P0.05),器械损坏率从1.99%下降至0.17%,成本节约率9.76%,医生使用满意度从72.00%提高到98.00%(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复用活检钳清洗质量,降低损坏率,节约成本,提高团队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E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及评价法确定主题,分析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况与设定目标,提出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P0.05),圈员能力得到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患者家对急诊重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神经外科基础护理合格率,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方法成立以"聚神圈"为圈名的品管圈,确定以"提高神经外科基础护理合格率"为主题活动,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基础护理合格率低的原因和运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措施制定,实施检讨与护理质量改进,对活动开展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神经外科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提高,并有助于提高圈组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工作热情,强化工作责任与灵活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基础护理合格率,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内镜诊疗预约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确定主题,通过分析现状,针对重点缺陷制定相应措施,从简化签署知情同意书步骤、调整预约登记区布局、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合理改善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改善,观察品管圈开展效果。结果:品管圈实施前后缺陷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的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等8项无形成果指标均有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内镜诊疗预约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惠子怡 《护理研究》2016,(8):2940-294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品管圈活动效果。[方法]2013年2月我院首先成立了一个由护理部、护士长和骨干护士组成的院级示范协助圈,为推进我院品管圈活动树立示范,并培养品管圈活动骨干人才,协助品管圈组建和进行活动。院级示范协助圈成立1年后,由院级示范协助圈骨干力量担任圈长,在全院范围内全面推进品管圈活动,并对各自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情况进行打分,评价活动效果。[结果]2014年—2015年全院共组品管圈8个,改善活动主题8个;临床护理人员对品管圈活动的知晓率为98%,护理人员品管圈培训参与率为65%,直接参与率为58%;品管圈活动项目完成8项,目标达标8项,活动效果良好,成果临床应用6项。[结论]通过成立院级示范协助圈,有效地推进了基层医院品管圈活动,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品管圈活动效果。[方法]2013年2月我院首先成立了一个由护理部、护士长和骨干护士组成的院级示范协助圈,为推进我院品管圈活动树立示范,并培养品管圈活动骨干人才,协助品管圈组建和进行活动。院级示范协助圈成立1年后,由院级示范协助圈骨干力量担任圈长,在全院范围内全面推进品管圈活动,并对各自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情况进行打分,评价活动效果。[结果]2014年—2015年全院共组品管圈8个,改善活动主题8个;临床护理人员对品管圈活动的知晓率为98%,护理人员品管圈培训参与率为65%,直接参与率为58%;品管圈活动项目完成8项,目标达标8项,活动效果良好,成果临床应用6项。[结论]通过成立院级示范协助圈,有效地推进了基层医院品管圈活动,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护理文件书写中病情观察记录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实施步骤对科内护理文件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原因,对策拟定及实施。结果通过使用品管圈方法,使护理观察栏书写的准确性提升,圈员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中病情观察记录的准确性,提高了护理记录单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对CCU病区所有病人的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录入缺陷原因,圈员们利用头脑风暴法制定降低录入缺陷率的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电子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CCU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由实施前的35.65%降至1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能力得到了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电子护理记录单录入缺陷率,提高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缺陷的作用,以提高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质量,保证转运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手法将转运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将改进前后的缺陷问题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缺陷明显降低。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缺陷,保证了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全科护士护理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预防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根据现状设定目标值,分析影响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质量合格率的因素,找出其中的真正原因,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合格率上升(P0.01),圈成员综合素质自我评价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护士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七叶皂苷钠引起手足外伤术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分析我科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选定本次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和原因分析,拟定详细活动计划,圈员共同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圈员自我评价得分及静疗专项质量。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活动后圈员自我评价得分高于开展前(P0.05),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成绩、技能操作成绩、质量检测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外伤术后患者应用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培养护理团队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折患者搬运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以降低骨折患者搬运缺陷率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搬运骨折患者缺陷率由实施前75.2%下降至27.8%,目标达成率100%,圈员8项能力提高20%~10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骨折患者搬运缺陷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圈员能力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