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1+X"模式在健康体检中心的应用及对体检人群健康知晓情况及疾病治疗时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者资料216例, 依据体检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行常规体检模式, 观察组行"1+X"体检模式。体检完成后比较两组体检效率、体检者健康知晓情况、对体检的满意度以及检出疾病治疗时效性;比较两组体检前后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体检时间及报告送达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体检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体检当天检出疾病治疗时效性高于对照组;两组体检者体检后对疾病知识知晓评分及阅读体检报告能力评分较体检前均有提升,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体检者对各项体检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X"模式能显著提高健康体检中心体检效率, 提升检出疾病治疗时效性, 同时能加深体检者对疾病及体检流程的了解, 缓解其不良情绪, 体检者对体检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全程健康宣教在健康体检中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充分了解受检者需求后为受检者提供合适的体检套餐,从体检前、体检中、体检后全程为体检者提供健康宣教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在体检结束后调查健康体检者对体检工作的满意程度,并对调查的结果及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全程健康宣教后,两组体检者体验效果、护理人员在体检过程中表现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宣教可提高体检服务质量及体检效率,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实现了优质护理的目标,并且也是一种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可在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职工大便潜血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职工大便潜血检测的受检者181名,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93名和对照组88名。对照组仅在体检者办理体检后开具的电子或纸质收据下方注明注意事项和操作标准,未明确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按照大便潜血检测流程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受检者粪便采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受检者粪便采集操作标准和注意事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受检者对大便潜血检测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大便潜血检测前对受检者进行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大便潜血检测受检者样本采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健康管理中心组建体检质量控制小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健康管理中心工作资料,为对照组,该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健康管理中心工作,为观察组,该组组建体检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受检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体检客户满意度较高,护理差错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中心组建体检质量控制小组方法上重视系统性、精细化,有助于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升体检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细节干预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7年6月1日~2018年8月31日来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检的60000多例受检者抽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双号编号将受检者分为对照组(单号)和观察组(双号)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护理细节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体检质量及突发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体检流程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项目完成率及一次性体检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突发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细节干预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服务中的运用效果极佳,各个方面满意度均有显著上升,且体检质量良好,突发事件发生率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 679例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 340例和对照组4 339例,分别应用健康体检路径模式、原体检流程进行体检,调查、比较两组体检效果及其对护理人员的评价.结果:两组受检时间、体检效率、体检可信度、受检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对护理人员服务礼仪、沟通能力、主动服务、健康宣教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体检路径是提高体检服务质量、缩短体检时间,增加体检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工作模式,是一种积极的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健康调查平台应用于病人健康体检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99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体检模式,试验组采用健康调查平台,比较两组病人体检前后的慢性病及常见病防控知识、体检认知评分、健康行为(健康饮食、体育锻炼、戒烟戒酒)和健康体检满意度.结果:体检后试验组病人慢性病及常见病防控知识得分为(17.42±1.6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7±2.38)分(P<0.05);试验组病人体检认知情况得分为(18.49±1.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76±2.11)分(P<0.05).体检后试验组采取健康饮食、体育锻炼、戒烟戒酒行为习惯的病人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对健康体检的满意度为76.35%,试验组病人对健康体检的满意度为96.2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调查平台应用于病人健康体检管理,可以提升病人对慢性病及常见病防控知识的认知,并改变自身不良习惯,提升体检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王小娟 《中国疗养医学》2013,(11):1044-1045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健康体检人群超声检查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情况及体会,为今后在健康体检护理中推行优质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将2012—10—12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共6680名),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40名体检者采取人性化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3340名体检者进行常规护理。调查两组体检者对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们采取的优质护理措施包括:对体检人员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营造舒心的候检和检查环境以及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根据查出的不同结果,给予不同的健康指导和教育等。对体检人员满意度的统计显示,观察组在候诊环境、检查环境以及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健康体检人群超声检查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受检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综合护理理念在健康体检工作中的作用。方法:以2008~2009年开展体检的数据为对照组,以2010~2011年开展体检的数据为观察组,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运用综合护理理念前后,主动体检人数、服务对象满意度、体检人员检出异常后复诊人数比较都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新的护理模式的运用,健康体检工作的内涵更丰富,服务对象对健康体检和体检工作的满意度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体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在我科做健康体检的人员1 824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2人,观察组采取设计好的临床路径进行体检,对照组应用常规体检方法进行体检,比较两组体检时间、体检人员满意度和体检质量。[结果]观察组体检时间较对照组短,体检质量和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体检工作中应用临床路径,可有效缩短体检时间,提高体检人员满意度和体检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总结一站式服务模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体会。要求体检工作人员强化服务意识、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设置最优化的服务流程,体检前有效沟通、合理安排受检人数、发放体检宣传单以及营造舒适的体检环境;为受检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设立导医、开通绿色通道、统筹体检项目、注重体检服务质量;体检结束做好健康教育和随访。受检者满意度由原来的(85.68±1.68)%提高至(94.84±1.89)%,体检总时间由(2.51±0.68)h降低到(1.64±0.39)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健康体检人员653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67例。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健康体检人员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人员静脉采血晕针的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体检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检人员静脉采血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成丽  林燕 《当代护士》2018,(7):173-174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路径对体检中心体检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检模式,观察组实施健康体检路径,观察比较两组体检质量和体检者对体检中心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检耗时少于对照组,体检效率优于对照组,体检可信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体检路径能有效缩短体检时间,提高体检质量和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性化肠道准备方案联合细节护理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结肠镜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取个性化肠道准备,观察组采用个性化肠道准备方案联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肠道准备清洁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及用药各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头晕、肛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肠道准备方案联合细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肠道准备清洁度,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体检科接收的2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健康体检路径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完成全部体检项目的时间和对体检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6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体检时间为(58.66±31.73)min,少于对照组的平均体检时间(76.25±42.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0,P0.05。结论 :制定科学、合理和人性化的健康体检路径可有效缩短体检项目完成时间,在保证体检质量的前提下可提高体检工作效率,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开展。  相似文献   

16.
於飞 《全科护理》2020,18(22):2885-2887
[目的]探讨程序化和谐干预对提升体检人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常规干预的健康体检者68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实施程序化和谐干预的健康体检者68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后护理质量、体检等待时间及所用时间、满意度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体检时间及体检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程序化和谐干预可有效提升体检工作者护理质量,提升体检者对体检的满意度,改善体检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范娟  梁茜  袁素娥 《当代护士》2014,(8):113-114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未病”理论宣教干预,观察证实“治未病”理论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必要性,并总结出肝硬化患者行之有效的理论宣教方法以运用于临床。方法以本院8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将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宣教方案,试验组采取传统宣教方案加“治未病”理论干预宣教方案,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健康宣教合格率及患者住院平均总天数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宣教合格率、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未病”理论宣教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健康宣教合格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干部健康体检中受检者对体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策略。方法对2014年6月-7月816名体检者采取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根据体检中心管理制度和方法确定服务效率干扰因素,制作量表和问卷,调查受检者接受检查前准备状态和基本信息,分析其相关性,用于管理决策。结果 816名体检者中共396人问卷得分〉6分(48.5%),接受检查前准备状态良好;420人得分≤6分(51.5%),接受检查前准备水平低。男性较女性接受检查前准备状态更低(χ2=4.318,P=0.038)。结论干部体检中,注意加强对受检者体检相关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分阶段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1~8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试验组使用分阶段健康教育路径执行单为患者进行规范化、个性化、持续性健康宣教并督促执行;对照组采用普通健康宣教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路径指引下的分阶段健康教育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提升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体检采血中对体检人员实施心理干预,有效解除体检人员的心理障碍,达到预防晕针的目的。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6月行健康体检的33 372人(对照组),2011年7月-12月行健康体检的46 796人(干预组)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体检服务程序方式,干预组采用灵活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体检人员采血时晕针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在接受采血时晕针发生率比较,干预组晕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灵活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法对采血体检人员进行语言疏导,在注意力分散及松弛疗法的情况下完成采血过程,可降低体检人员晕针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