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力  周宏珍 《护理研究》2015,(7):783-785
介绍了胃残余量监测的意义及注射器回抽法监测胃残余量的影响因素,综述了白利度计监测胃残余量的原理及其临床使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CU持续肠内营养患者的胃残余量变化趋势,比较不同胃残余量患者喂养达标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喂养达标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8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ICU病房且经鼻持续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7d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研究对象在ICU住院7d内胃残余量的变化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3例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EEN组28例和非EEN组25例,EEN组在机械通气前或机械通气48 h内通过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EN),非EEN组48 h内进行肠外营养,48 h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通过鼻胃管进行EN,比较两组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28 d营养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行EEN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胃残余量监测方法了解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总结内科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实施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科机械通气肠内营养96例进行胃残余量监测病人,分为强化组和普通组各48例。强化组抽吸出的胃内容物〈200ml时继续肠内喂养,抽吸出的胃内容物〉200ml时减慢肠内喂养滴注速度或停止肠内喂养;普通组抽吸出的胃内容物〈500ml时,继续肠内喂养,抽吸出的胃内容物〉500ml时减慢肠内喂养滴注速度或停止肠内喂养。比较两组病人呕吐、反流、腹泻及VAP发生率、目标喂养量成功率。结果:强化组胃残余量控制在200ml以内可减少呕吐、反流、腹泻及VAP发生。两组病人均达目标喂养量。结论:内科机械通气肠内营养病人胃残余量控制在200ml以内,能有效减少呕吐、反流、腹泻及VAP发生。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方法 :2 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营养组机械通气 2 4h内开始肠内营养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两组分别于第 1d和第 7d测定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 ,并且分别观察住院时间。结果 :第 7d时营养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显著升高 ,而对照组却无明显增加 ,两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营养组 12例患者均顺利脱机 ,对照组中有 2例发生脱机困难。平均住院天数营养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营养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益于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朱利娟  张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2):964-967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研究纳入2018-01—2019-05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监测GRV)和对照组(胃液回抽监测GRV),根据GRV及临床症状调整营养计划,从而比较两组达目标喂养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长、感染并发症、肠内营养(EN)并发症的区别。结果:实验组达目标喂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长、ICU入住时间均对照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N并发症、感染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GRV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EN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达目标喂养时间,减少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长,有益于患者。  相似文献   

7.
张允 《当代护士》2021,(2):141-142
目的 探讨超声(US)测定胃残余量(GRV)指导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5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8例机械通气患者,均需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回抽胃液法监测胃残余量,观察组采用超声测定胃残余量.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操...  相似文献   

8.
影响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试图阐明影响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的主要因素.方法 根据患者是否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等入选标准,回顾性分析近18个月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患者192例.依据第3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营养供给量[25 kcal/(kg·d)]的60%,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药物.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阐明主要影响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的因素.结果 两组胃肠道手术、儿茶酚胺类药物、镇静镇痛药物、肾脏衰竭、肠内营养后腹胀、重症胰腺炎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重症胰腺炎外,将上述因素导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肠道手术和儿茶酚胺类药物的使用对肠内营养达标具有明显的影响(P均<0.05),其OR值分别是7.094(95%CI 1.841~27.332)和3.076(95%CI 1.295~7.302).结论 除重症胰腺炎患者外,胃肠道完整性的破坏和血流动力学的障碍是影响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病人过程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病人能量消耗大,极易出现营养不良,从而导致脱机困难、呼吸机依赖及病死率增高[1]。营养支持在维持体质量,减少机体营养物质消耗,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疾病的康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胃肠内营养与胃肠外营养相比,前者更符合生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营养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析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原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及胃黏膜pH值(pHi)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非胃肠道外伤或手术需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 通过连续监测40例患者术后7 d内pHi的变化,并根据生命体征和肠鸣音的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后12~72 h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25例)和静脉营养(15例),比较两组7 d内脱机成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肠内营养组7 d内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静脉营养组[76%(19/25)比40%(6/15),P<0.05],机械通气时间则明显短于静脉营养组[(4.30±0.01)d比(8.22±0.02)d,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7 d pHi较1 d时增加(7.39±0.03比7.28±0.01,P<0.05),且明显高于静脉营养组(7.30±0.02,P<0.05).此外,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47.08±8.33)h比(67.03±8.03)h,P<0.05].结论 pHi监测是反映危重病患者胃肠黏膜血液灌注及氧合状态的敏感指标;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胃肠黏膜血液灌注,从而有效防止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提高脱机成功率并缩短时间;只要胃肠道功能正常,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按是否在机械通气48 h内开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将86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56例和非早期肠内营养(非EEN)组30例,在摄入相当热量和氮量的条件下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出院时/死亡前APACHEⅡ评分。结果:EEN组和非EEN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VAP病例数、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0.5±8.6)d/(32.4±11.0)d、(37.4±16.5)d/(66.7±26.2)d、25例/21例、11例/12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APACHEⅡ评分为(22.7±12.9)分/(24.5±15.3)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缩短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陈岚  吴志群 《全科护理》2021,19(3):319-322
对胃残余量定义、阈值、监测方法意义及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供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宋卫东  杨瑛  余猛进  石正蒙  卫波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10-2111,2115
[目的]观察影响胃残留量(GRV)小于250ml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EN)时影响耐受性的因素.[方法]53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在EN治疗前检测患者GRV,ApacheII评分、外周血胃动素(MTL)、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并观察接受治疗后的耐受性.[结果]GRV≤150 mL的2...  相似文献   

15.
136例使用机械通气并进行胃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腹胀便秘、腹泻、食物反流误吸、管道堵塞、吸入性肺炎、高血糖等并发症共计36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为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肠内菌群失调、鼻饲液滴注速度过快或过慢、营养液中的蛋白质凝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加上插管或气管切开创伤及禁食后机体的应激改变和躁动不配合等。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和患者健康知识教育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 12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效果满意 ,总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选择我院 2 0 0 1年 11月—2 0 0 2年 8月期间收入呼吸监护病房的机械通气患者 2 2例 ,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将患者分为 2组 :肠内营养组 (治疗组 )12例与静脉营养组 (对照组 ) 10例。治疗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6例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呼吸衰竭 3例 ,中毒 2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例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31~ 78岁 ,平均 (6 2 .5±11.1)岁。对照组 COPD、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5例 ,慢性充血性心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胃残余量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患者按胃残余量(GRV)临界值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200 ml,实验组选择500 ml,两组均经鼻胃管通过喂养泵持续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根据每隔4 h GRV监测的结果,调节输注速度,直到达到目标热卡;胃残余量低于临界值,增加或保持原输注速度;超过临界值,停止肠内营养;一旦恢复到临界值以下,以停止前的速度重新开始。比较两组营养达标率、反流和(或)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RV临界值选择500 ml比选择200 ml更有利于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不影响胃肠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何爱娣 《临床医学》2005,25(7):66-6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情况下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单纯颅脑损伤,GLASGOW评分8~10分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0例及肠外营养组8例,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结果氮平衡、营养指标肠内营养组优于肠外营养组,其住ICU时间及患者耐受均为肠内营养组占优势。结论对于单纯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格拉斯哥评分8~10分的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且费用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支持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对 12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通过对比初步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 ,以及如何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文病例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哮喘等。在创伤、手术、感染等诱因下出现呼吸困难 ,经血气分析证实为呼吸功能衰竭并进行机械辅助通气。共抽取 2 0例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 ,平均年龄 5 8.7岁 ,通气时间12~ 33d。对照组为 8例普食患者 (男 6例 ,女 2例 ) ,平均年龄6 0 .2岁 ,通气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ICU持续肠内营养的不同胃残余量患者喂养达标率的差异并分析喂养达标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持续肠内营养518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按照入住ICU第7天不同胃残余量进行分组,其中57例患者胃残余量≥200 mL作为达标组,另461例患者胃残余量<200 mL作为未达标组,比较2组患者ICU入住第7天喂养达标率,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喂养达标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达标组患者喂养达标率为14.0%(8/57),较未达标组的27.1%(125/46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8,P=0.03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喂养达标的危险因素为超重(OR=0.496,P<0.001,95%CI:0.317~0.775)、肥胖(OR=0.351,P=0.020,95%CI:0.145~0.851)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OR=0.931,P=0.023,95%CI:0.876~0.990),而保护性因素为偏瘦(OR=2.462,P=0.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