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温阳养血散寒通络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依帕司他组,均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组西药依帕司他治疗,给予治疗组中医温阳养血散寒通络综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的正中神经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血清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SCV、MCV均较依帕司他组快(P0.05),血清TNF-α水平较依帕司他组低(P0.05),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较依帕司他组的76.7%高(P0.05)。结论:温阳养血散寒通络综合疗法治疗DPN能够获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采用a-硫辛酸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a-硫辛酸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和密西根神经评分(MNSI),比较2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情况、临床病症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TCSS评分、MNSI评分均显著降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加,临床病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显著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TCSS评分、NO及NOS水平,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NCV、SNCV较治疗前均加快(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MNCV与SNCV、腓总神经SNCV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TCSS、NO、NOS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对照组TCSS、NO、NOS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能够增强体内NO及NOS表达水平,降低TCSS评分,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促进受损周围神经的恢复,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秋侠  李盼 《四川中医》2022,(4):108-111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通络消痹汤足浴和穴位贴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1年6月住院部收治的108例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54例对照组:予常规控制血糖、甲钴胺片治疗;54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消痹汤足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系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52%(P<0.05);(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TC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均明显加快(P<0.05),且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更加显著(P<0.05)。结论:通络消痹汤足浴和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拟桂芍祛湿汤治疗阳虚型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对比研究资料,将入选病例均分后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桂芍祛湿汤治疗,1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以及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2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0%,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V、SCV均可见改善,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V、SCV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TCSS评分均较前改善,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与TC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芍祛湿汤治疗阳虚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羊藿通络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羊藿通络丸,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肌电图变化等。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TCSS评分、肌电图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羊藿通络丸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南京市中医院治疗的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52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和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和T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 %)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帕司他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病情症状。  相似文献   

8.
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2组均采用弥可保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周围神经传导速度、Toronto临床神经病变(TC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治疗组速度增加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后,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TC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后,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应。无脱落病例。结论: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能增强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温经通络泡洗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自拟温经通络泡洗方泡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温水泡洗,其中基础治疗包括常规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饮食运动及口服甲钴胺片等;泡洗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30 min,连续进行20天。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以及电流感觉阈值(CPT)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 67%,对照组为46. 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TCSS评分,双侧正中神经、腓浅及腓深神经CP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TCSS评分及双侧正中神经、腓浅及腓深神经CP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自拟温经通络泡洗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较好,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于控制血糖、调脂等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1剂/d,连续服用8周;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21例(7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佳,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联合硫辛酸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稳定运动量、严格控制饮食及西药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硫辛酸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益气通络方颗粒剂,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SCV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通络汤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疗法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康复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及口服甲钴胺片,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治疗,2组观察周期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临床疗效,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TC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加快(P均<0.05),且试验组均快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为66.7%(23/3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疗法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有保护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壮医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及观察组33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壮医基础理论的辨证护理及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比较两个疗程(20d)后,两组TCSS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T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壮医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95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安慰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控制血糖血脂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穴位贴敷治疗,安慰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TC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安慰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安慰组和对照组,具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高于安慰组及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麻疼散与活血通络中药足浴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3月-2018年9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麻疼散口服、活血通络中药足浴治疗,持续12周,对比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组内对比两组对象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麻疼散与活血通络中药足浴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温阳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明  刘景春  尹志秀 《光明中医》2009,24(7):1275-1276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温阳通络汤(仙灵脾,仙茅,熟地黄,补骨脂,桂枝,麻黄,当归,川芎等)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并与西药组(塞立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7.42%,中药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具有温阳补肾,活血通络之功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荥输合穴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取穴内庭、陷谷、大都、太白、足三里等荥输穴及下合穴为主,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表(TC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NF-α水平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高于对照组的33.3%(10/30,P0.05)。结论:针刺荥输合穴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位倩 《河南中医》2015,35(1):135-13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按病变分级给予辨证施护。结果:治疗后实验组MNSI评分、总有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运动速度传导速度和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不同病变时期的辨证施护能有效地阻止病变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与分析温阳活血通络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阳活血通络中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糖代谢情况、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降低更加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正中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提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阳活血通络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糖代谢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0.
中药熏洗辅助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红  符宇  闫诏  张胜威  燕树勋 《新中医》2021,53(12):94-9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辅助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甲钴胺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94.12%,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疼痛、麻木、乏力)积分、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研究组症状(疼痛、麻木、乏力)积分、TC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主侧肢体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以上各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辅助甲钴胺片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神经病变及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