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两种抗凝方法对有高危出血倾向的ICU重症患者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中应用的效果比较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36例ICU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重症患者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按抗凝方法不同分为A组22例和B组14例,A组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B组采用肝素抗凝,观察2组抗凝效果、出血情况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A组滤器使用寿命较B组明显延长,因滤器凝血而更换管路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用于CVVH治疗的费用也明显降低.结论 对有出血高风险的重症患者行CVVH治疗时,采用枸橼酸体外抗凝较肝素抗凝更能延长管路使用寿命,减少相关医疗费用,并且保障CVVH治疗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全身抗凝和枸橼酸局部抗凝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时滤器使用寿命的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4月54例患者行128例次CVVH的治疗情况,按照抗凝方式不同分为枸橼酸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滤器使用时间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抗凝方式下均取得显著疗效,枸橼酸钠组滤器及管路平均使用寿命显著长于低分子肝素组。结论枸橼酸局部抗凝技术在延长滤器使用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对患者凝血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无肝素抗凝方法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无肝素CVVH治疗的患者,共治疗128例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无肝素抗凝法治疗,比较2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净超滤量、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及治疗后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及净超滤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滤器和静脉壶凝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无一例诱发或加重出血。结论改良式无肝素抗凝法是高危出血倾向患者CVVH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减少生理盐水冲洗量,增加净超滤量,降低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无肝素抗凝技术的护理观察。方法:2005年1月至4月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42例危重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其中高危出血患者19例采用无肝素技术抗凝,设为观察组;23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设为对照组(其中3例因故改用无肝素抗凝)。两组置换液速度均为3000mL/h,持续时间12h/d,碳酸氢盐置换液前稀释方式输入。观察治疗前后凝血指标;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跨膜压及滤器寿命。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PT、APTT、PLT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显著延长(P<0·05)。观察组跨膜压在7h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在9h明显升高;观察组滤器的平均寿命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溶质下降率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VVH中应用无肝素抗凝技术对于高危出血患者,是保障CVVH治疗持续进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式无肝素抗凝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40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无肝素CVVH治疗的患者按治疗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抗凝治疗68例次,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无肝素抗凝治疗68例次。观察两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实际超滤量、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下降值、体外循环凝血及治疗后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实际超滤量、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下降值、滤器和静脉壶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改良式无肝素CVVH治疗,同时做好无肝素抗凝的常规护理,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降低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6.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透析(HD)、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及血液透析滤过(HDF)中的应用,以期得到针对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更安全、有效、简便的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案.方法选择56例患者分为2组:局部枸橼酸抗凝组(RCA组)46例,行血液净化86例次;对照组10例,行无肝素或小剂量肝素血液净化39例次.监测全血ACT(活化凝血时间)、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监测血清游离钙、枸橼酸、血钠、碳酸氢根浓度;监测血尿素氮、肌酐等.结果 RCA组:治疗中体外ACT较治疗前延长 39%~75% (P < 0.01),体内ACT较治疗前无延长;透析器凝血程度达2~3级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静脉壶凝血的发生率(除血液透析滤过以外)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体内血游离钙水平无明显改变,血清枸橼酸水平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未发生高钠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并发症.血尿素氮、肌酐等清除理想.结论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局部枸橼酸抗凝体外抗凝确切,对系统凝血功能无影响;无各种并发症;且血液净化效果好.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行HD、CVVH及HDF治疗高危出血倾向患者既简便易行,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两种抗凝方法效果比较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两种抗凝方法对高出血危险的患者在连续血液净化中的抗凝效果及护理。方法18例有出血危险性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行CVVH治疗,共45例次,按抗凝方法分为两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加盐水冲洗组(CA)和匀速同步体外肝素化组(CB),观察两组CVVH12 h以上的抗凝效果、出血情况及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约12 h或以上CVVH治疗后CA组滤器发生凝血的例次较CB组多及凝血的程度较CB组严重,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出血危险的患者在12 h或以上连续血液净化时匀速同步体外肝素化体外抗凝效果较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加盐水冲洗好,更能满足CVVH的抗凝要求,且不增加出血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中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抗凝技术和无肝素(hf)两种方法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行血液透析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RCA方法,对照组采用hf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因凝血原因导致透析提前结束发生率及连续透析时间。结果:观察组顺利完成透析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对照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1)。结论:RCA应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是安全、有效的,较单纯无肝素透析具有明显的抗凝效果,能够保障透析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我科存在高危出血风险且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对照组采用肝素抗凝。比较两组患者上机前后血清、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更换滤器时、上机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上机8 h后,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上机2 h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凝血时间均有所延长,观察组上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上机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更换滤器时凝血发生率及上机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不同抗凝技术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危重患者48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其中出血倾向12例,设为A组,采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活动性出血者17例,设为B组,采用无肝素抗凝技术;其余患者19例。设为C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3组置换液速度均为3000ml/h,持续时间12h/d,碳酸氢盐置换液前稀释方式输入。计算溶质下降率,治疗前后检测电解质、酸碱指标、凝血指标;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跨膜压及滤器寿命。结果 3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溶质下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解质、酸碱指标在治疗后均趋于稳定。A、B组各凝血指标在治疗后无显著改变,C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延长(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稳定。跨膜压明显升高的时间点:A组〉C组〉B组。滤器平均寿命:A组〉C组〉B组(P〈0.05)。结论 CVVH中3种抗凝技术各有优缺点,只有个体化地选择抗凝技术,才能使CVVH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的抗凝方法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0例需进行CVVH治疗的MODS患者,根据出血风险随机分为普通组(P)和高危组(H)。其中普通组50例患者,分为普通肝素(UFH)组(P-P组)25例,低分子肝素(LMWH)组(P-D组)25例;高危组80例患者,随机分为LMWH组(H-D组),普通肝素+鱼精蛋白(UFH+Protamine)组(H-P组),无抗凝组(H-W组)和局部枸橼酸钠(RCA)组(H-J组),每组20例。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普通组在应用UFH与LMWH抗凝时,两者间的抗凝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抗凝方式均能使APTT、PT及TT延长(P0.01)。高危组在应用RCA时凝血指标与无肝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MWH和UFH+Protamine体外抗凝时APTT、PT及TT均延长(P0.01)。P-P组有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而高危组患者均见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及黏膜出血点,无严重的大出血发生。结论抗凝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状况(原发病)和凝血条件而定,积极评估出血风险,结合抗凝剂的作用机制合理选择,提倡个体化抗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肝素法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有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将41例ICU有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肾衰竭患者采用无肝素法CVVH治疗,在每一次无肝素法CVVH前后,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加强护理措施,减少滤器及管路凝血.结果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未导致或加重出血并发症,治疗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34例度过出血危险期,肾功能恢复正常,6例死于非出血肾衰外并发症.滤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为21%,其中8.2%需更换滤器,4.1%需更换静脉管路.结论无肝素法CVVH是一种治疗有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加强护理措施能减少滤器及管路凝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高危出血风险患者应用局部枸橼酸体外抗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行CRRT治疗的高危出血风险患者40例,随机分为枸橼酸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枸橼酸组使用局部枸橼酸体外抗凝,对照组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2组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枸橼酸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一般情况及各项检查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h、24h、48h不同时间点,APTT低于对照组(F=83.280,61.676,83.836,P均0.01),血Ca、Plt、Hb无明显差异(P0.05);枸橼酸组平均滤器寿命高于对照组(38.1±13.7h vs 26.4±10.1h,t=3.081,P0.01),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8%vs 29.2%,χ2=6.736,P0.01),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枸橼酸组治疗后12h、24h不同时间点,对比治疗前,滤器后离子钙均降低(F=49.510,P0.01),p H值均升高(F=4.102,P0.05),HCO3-均升高(F=4.502,P0.05),外周血离子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RRT应用局部枸橼酸体外抗凝安全有效,抗凝效果优于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可作为高危出血风险患者的抗凝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4.
无肝素法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伍春 《现代护理》2005,11(17):1418-1419
目的探讨无肝素法连续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有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将41例ICU有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肾衰竭患者采用无肝素法CVVH治疗,在每一次无肝素法CVVH前后,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加强护理措施,减少滤器及管路凝血。结果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未导致或加重出血并发症,治疗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34例度过出血危险期,肾功能恢复正常,6例死于非出血肾衰外并发症。滤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为21%,其中8.2%需更换滤器,4.1%需更换静脉管路。结论无肝素法CVVH是一种治疗有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加强护理措施能减少滤器及管路凝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抗凝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在行CBP治疗时,实验组采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抗凝,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CBP治疗中监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管路动脉压、静脉压变化;观察管路、滤器凝血情况;观察患者有无组织器官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阿加曲班组治疗后4 h及8 h静脉端APTT明显增高,动脉端APTT也增高,但不如静脉端明显,而且治疗后恢复接近治疗破前水平.低分子肝素组滤器及或管路凝血发生率26.7%;阿加曲班组滤器及或管路凝血发生率6.7%.阿加曲班组滤器及或管路凝血或器官出血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已观察到阿加曲班的体外抗凝效果有优于低分子肝素的趋势,而很少并发出血,可应用于伴有出血倾向的MODS患者行CBP治疗时的抗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式无肝素抗凝联合盐水冲洗法在高危出血倾向病人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128例次)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无肝素CVVH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法治疗64例次,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无肝素法治疗64例次。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观察两组病人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净超滤量、体外循环凝血及治疗后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b、PT、APTT检测结果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LT和Fbg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Hb、PT、APTT、PLT、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净超滤量、滤器和静脉壶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无一例诱发或加重出血。[结论]改良式无肝素抗凝联合盐水冲洗法是高危出血倾向病人CVVH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减少生理盐水冲洗量、增加净超滤量、降低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无肝素抗凝联合盐水冲洗法在高危出血倾向病人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128例次)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无肝素CVVH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法治疗64例次,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无肝素法治疗64例次。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观察两组病人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净超滤量、体外循环凝血及治疗后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b、PT、APTT检测结果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LT和Fbg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Hb、PT、APTT、PLT、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净超滤量、滤器和静脉壶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无一例诱发或加重出血。[结论]改良式无肝素抗凝联合盐水冲洗法是高危出血倾向病人CVVH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减少生理盐水冲洗量、增加净超滤量、降低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化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44例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按治疗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化抗凝血液透析治疗56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血液透析治疗39例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无1例诱发或加重出血,观察组的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抗凝应用于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邢星敏  尤勇 《全科护理》2016,(8):807-810
[目的]研究不同原因的高危出血倾向病人在实施无抗凝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时,护理干预对延长滤器使用寿命和溶质清除效果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30例高危出血病人运行无抗凝CVVH 49例次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按照高危出血倾向的不同原因,分为低凝组(n=18)、低血小板组(n=16)和出血组(n=15),比较CVVH治疗前后3组间滤器使用寿命及血肌酐、尿素氮下降幅度(ΔCr、ΔBUN)及护理特点。[结果]出血组滤器使用寿命为17.5h±11.2h,低于低凝组和低血小板组;出血组ΔCr为74.5μmol/±32.2μmol/L,低于低凝组和低血小板组;出血组ΔBUN为7.0mmol/L±2.8mmol/L,低于低凝组和低血小板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原因引起的高危出血病人在实施CVVH的过程中护理干预重点各不相同,对症的护理措施能延长滤器使用寿命,提高血滤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无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长期血液透析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28例,自身对照,分别先后行RCA方法(A组)、无肝素方法(B组)、低分子肝素方法(C组)抗凝透析.观察三组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充分性和血气、电解质变化.结果 A组透析28例,均顺利完成,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B组透析28例,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其中3例因透析中出现体外循环Ⅲ级凝血提前结束透析;C组透析23例,发生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3例.A组透析充分性(KT/V)明显高于B组(P<0.01),与C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后的血Ca2+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HCO3-显著升高(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而透析前后的血Na+、pH值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CA应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是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抗凝效果欠佳,影响透析顺利进行.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抗凝仍需谨慎,有一定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