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STEAMI)急诊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价值,为STEAMI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行PCI术治疗的STE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全程优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例,对两组急救时间相关指标和疗效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分诊评估耗时(0.51±0.31)分 vs (2.55±0.45)分、心电图监测时间(4.26±0.89)分vs (7.72±1.24)分、静脉采血时间(4.43±1.22)分 vs (9.62±1.27)分、静脉通道建立时间(4.67±1.89)分 vs (22±1.78)分、急救总时间(40.43±6.43)分vs (61.22±6.4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全程优化护理组院内AMI复发率(6.7%vs 21.7%)、院内二次行PCI术的比例(8.3%vs 25.0%)及住院时间(11.3±3.2)d vs (13.4±4.2)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对于STEAMI的急救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救流程在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12月使用一般急救流程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前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次心电图时间医生对急诊护士抢救工作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首次医疗接触到首次心电图时间由改善前(8.40±2.10)min,缩短为(3.62±1.41)min;医生对急诊护士抢救工作满意率由53.33%提高至82.9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能提高STE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患者在抢救室救治时间和首次医疗接触到首次心电图时间,优化抢救流程,提高医护间的配合。  相似文献   

3.
4.
正急性心肌梗死(PCI)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的特点,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救治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而治疗时间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根据相关文献~([1])报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急诊科的抢救流程及其抢救效率,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本院推出了全程优化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在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救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评分、病房环境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SF-36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病房环境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SF-36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SF-36量表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优化院前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缩短救治时间,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状态;通过提供良好病房环境和护理服务质量,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综合护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急诊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急诊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三维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入院到确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衡阳市某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救治干预;2020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为试验组,采取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效率及短期预后。结果试验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ymptom onset to first medical contact,SO-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进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oor to balloon,D-to-B)、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 onset to balloon,S-to-B)均明显短于对照组,FMC-to-B达标率和D-to-B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救治干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干预可以提高STEMI患者救治效率,降低其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急诊PCI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I是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的有效方法。欧洲心脏学会(ESC)2005年度发布了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南,指出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如果其就诊的医院有PCI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团队,胸痛发作12 h内应迅速急诊PCI,以实现理想的再灌注。PCI使心肌血流灌注达到血流TIMI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通过我院进行院前、院内急救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实行STEM]单病种质量控制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院前急救的STEMI患者,把救治的时间窗口前移至院前,院前急救医师接诊STEMI患者后,立即严格实施STEMI单病种质量控制,通知心血管内科医师、导管室医师在急诊科等待患者来院。患者来院后根据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情况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法,直接把患者送入导管窄或CCU,行PCI或静脉溶栓治疗。结果:通过我院进行院前、院内急救的STEMI患者,急诊科积极参与STEMI单病种质量控制后,患者住急诊科停留时间、DTN时间、DTL时间、DTB时间缩短(P〈0.01),再灌注成功率提高(P〈0.05)。结论:对院前急救的STEMI患者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后,缩短了STEMI患者发病后接受冉灌注治疗的时间,提高了再灌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按国家卫生部2009年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进行诊治护理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未能进入临床路径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护理工作按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对2组患者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急诊抢救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从接诊到进入心脏介入室进行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抢救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护理STEMI患者,可明显缩短再灌注治疗前的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急救相关指标大小、住院时间、疾病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的院内疾病复发率、院内再次急救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小分别是6.67%(2/30)、10.00%(3/30)、96.67%(29/30)以及3.33%(1/30),和对照组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操作后,可以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急救疗效,降低抢救后疾病复发率,同时有效提升我院的医护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就诊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4例。试验组采取急诊全程优化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可保证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缩短救治时间,优化抢救工作,促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及护理,研究组采取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情况、血栓再通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院前急救反应用时、接诊至入院用时、入院预检分诊用时、抢救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90.24%)高于对照组(73.17%)(P<0.05);研究组心源性休克(2.44%)、心力衰竭(14.63%)、心律失常(26.83%)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无缝链接急救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干预,可缩短抢救用时,提升血管再通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救治优化流程在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5年7~12月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将2016年1~6月8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心肌梗死救治优化流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总天数;患者均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2.94%,无心源性死亡,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4.15%,心源性死亡率7.32%(P0.05)。结论:AMI救治优化流程可减少院内救治延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10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后急救护理流程。对2组救治时间以及救治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出诊到达时间、第一救治时间、门球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救实施后2 h内,观察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实践中,可缩短患者自呼救至得到救治各个阶段中的耗时,提高急救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中, 溶栓治疗作为解决这一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式, 仍应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溶栓治疗用于心肌梗死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已分别证实:(1)在发病时间较早且介入开始时间可能延误较长(>2 h)的情况下考虑首选; (2)在拟采取介入治疗但因有一些延误时(1 h)考虑使用低剂量溶栓药物辅助溶栓后再行介入治疗; (3)在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严重时冠状动脉内使用溶栓药物再行介入治疗, 以上3种情况临床应用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STEMI患者中的可行性效果,并建立完善的STEMI急救护理路径。方法:制定STEMI急救护理路径,对93例患者(实验组)按路径实施急救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护理流程的77例患者(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进-出急诊时间,就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TB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再次PCI率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STEMI患者,可为患者赢得有效的抢救时机,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级分区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分级分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分级分区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受到患者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3月STEMI患者5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75例和对照组2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STEMI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率、院内死亡率、PCI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降低医护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