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 Ab)、血浆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81例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P组)41例和常规治疗组(R组)40例,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钙拮抗药、β受体阻滞药、低分子肝素等治疗,两组剂量相同。心绞痛发作时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有溶栓指征者及时给予尿激酶溶栓,符合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指征者行介入治疗。P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片0.5 g,bid,早晚餐后口服,疗程4周,避免服用他汀类及其他抗氧化药。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oxLDL Ab、ET 1和NO,分析两组治疗结束前1周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P组治疗后oxLDL Ab、ET 1浓度较R组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P组疗程结束前1周平均心绞痛发作频率较R组低,次数减少与oxLDL Ab 、ET 1含量减少及NO增加有明显相关性 (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ACS患者oxLDL Ab、ET 1,升高NO,具有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普罗布考联合辛伐他汀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60例.治疗2周后,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ox-LDL、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6(IL-6)以及血脂六项,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神经功能评分为标准,分别观察治疗7d和14 d后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ox-LDL、IL-6、hs-CRP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普罗布考联合辛伐他汀能降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x-LDL及炎性因子水平,并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干预对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葡萄糖诱导的巨噬细胞表面血清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表达的影响,以及核因子(NF)-κB的作用。方法U937细胞经佛波酯诱导分化后,将含有50mg/L ox-LDL和(或)2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与上述细胞共同孵育,应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及不同浓度辛伐他汀(1、10μmol/L)干预上述细胞,干预前后用ELISA检测LOX-1蛋白的表达及NF-κB的活性,RT-PCR检测LOX-1mRNA含量。结果ox-LDL、高糖及联合组均上调LOX-1表达,NF-κB的抑制剂PDTC可以抑制其作用,辛伐他汀可以下调ox-LDL诱导的LOX-1表达增加,且高浓度下调明显;但辛伐他汀对于高糖诱导LOX-1表达无明显影响。各组间NF-κB活性改变与LOX-1表达基本一致。结论辛伐他汀可以下调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LOX-1表达,但对葡萄糖诱导的LOX-1表达无明显影响,LOX-1表达调控与NF-κB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Ab)、一氧化氮(NO)与冠心病(CHD)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7月于我院分别测定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和32名健康对照者的oxLDL、oxLDL-Ab、NO水平,比较各组中上述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评估其相关性.结果 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包括AMI组和UAP组)的oxLDL、oxLDL-Ab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O在SAP、UAP、AMI患者中含量降低,尤以AMI最为显著,各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中oxLDL、oxLDL-Ab水平与NO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浆oxLDL、oxLDL-Ab、NO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揭示偏头痛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将66例偏头痛患者和45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中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将66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先兆偏头痛患者组(43例)和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组(23例),比较2组血清中PON1活性和ox-LDL水平的变化。结果偏头痛患者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ox-LD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无先兆偏头痛和先兆偏头痛患者中,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呈负相关(r=-0.523,P<0.01)。结论血清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变化对于揭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王彤宇  张彦宗 《天津医药》2002,30(9):530-532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紧张素Ⅱ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相关关系.方法对47例脑梗死患者、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8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浆ox-LDL和AngⅡ水平的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病组的血浆ox-LDL、Ang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病组之间血浆ox-LD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AngⅡ水平高于高血压病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ox-LDL水平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r=0.476 5,P<0.01).结论血浆ox-LDL和AngⅡ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7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较治疗前增加,而FIB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TT、FI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为(16.83±7.51)分,与对照组的(16.28±6.6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9.82±2.24)分低于对照组的(13.77±3.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普罗布考进行治疗,能改善其凝血指标,提高疗效,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以及缬沙坦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8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2例接受缬沙坦治疗,42例给予倍他乐克或心痛定治疗,对照观察8周,同时设立与治疗组年龄、性别相似的正常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OX-LDL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OX-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用药后缬沙坦治疗组OX-LDL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①高血压病患者体内存在着脂质过氧化修饰;②缬沙坦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OX-LDL的水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 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ACI)早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明显升高,且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同时ACI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超声改变[2,3],但ACI早期血清中OX-LDL含量变化与颈动脉超声的改变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对血浆和肽素的影响。方法将发病<4.5h的ACI患者64例分为rt-PA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rt-P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检测64例ACI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14d血浆和肽素水平和10例健康体检患者(正常组)空腹血浆和肽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90d,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定,对比两组的疗效,并评价安全性。结果入院时血浆和肽素水平比较,rt-PA组和对照组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rt-PA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rt-PA组和对照组血浆和肽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rt-PA组降低更明显(P<0.01)。CSS评分和BI比较,治疗前rt-P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PA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I发病4.5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能显著降低血浆和肽素水平,治疗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TOR和Tau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年龄40~60岁,性别不限,体质量50~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外口服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每天1次,每次10 mg。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外口服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每天1次,每次40 mg。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mTOR、Tau蛋白表达与NF-κB和IL-6蛋白表达。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mTOR、Tau蛋白、NF-κB和IL-6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mTOR、Tau蛋白、NF-κB和IL-6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 强化降脂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易损斑块的稳定性,其机制与降低患者血清mTOR和Tau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沈飞 《中国药业》2013,(12):64-6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联素(APN)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应用脱水剂降颅压,控制血压和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改善情况及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APN及LPA水平,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PN水平明显降低(P<0.01),LPA水平明显增高(P<0.01)。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0%,不良反应少见;治疗后ACI患者NDS显著减少、ADL显著提高(P<0.05,P<0.01),血浆APN水平显著提高、LP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PN及LPA水平,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其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国际糖尿病联盟颁布的代谢综合征(MS)统一诊断标准,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散射比较分析法分别测定5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MS组)和对照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非MS组)血浆Hcy水平比较。结果血浆Hcy水平在两组间的比较:MS组与非MS组血浆Hcy含量分别为(21.52±5.87)μmol/L、(15.38±4.23)μmol/L。MS组与非MS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血浆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存在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王进平  贺曦  张敏  余宏  杨柳  孟涛 《中国药房》2014,(10):908-9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普罗布考对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给予阿司匹林(0.1 g,每晚1次)和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0.5 g、每日2次和0.25 g、每日2次,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3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组ESS评分较小剂量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大剂量普罗布考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变化以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实验组,并同期抽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Clauss法以及乳胶免疫比浊法对两组对象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为严重,则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显著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彤宇  张彦宗 《天津医药》2002,30(9):530-532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紧张素II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47例脑梗死患者、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8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浆ox LDL和AngII水平的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病组的血浆ox LDL、AngII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1)。急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病组之间血浆ox LD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 05) ,脑梗死组AngII水平高于高血压病组 (P<0 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ox LDL水平与AngII水平呈正相关 (r=0 4765 ,P<0 01)。结论 :血浆ox LDL和AngII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